刍议企业收益质量评价
2010-10-29阮继英
阮继英
摘要:在传统的盈利分析中,人们往往利用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等指标来判断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然而,上述指标却存在明显的缺点.即仅仅注意到收益的数量,而没有注意到收益的质量。因此,传统的盈利评价指标并不真实,准确、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时甚至可能误导投资者。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首先分析了收益质量评价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以及各个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几点提高企业收益质量评价的具体措施,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企业;收益质量;评价方法;探讨
一、收益质量评价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目前企业业绩的评价体系主要是以账面数字为基础,收益总额可以表明企业收益的总水平,却不能反映这一总收益是怎样形成的,也就无法揭示它的内在质量,最终也损害了各利益相关者。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企业的收益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
收益质量是指企业利润的可利用程度或现金对分配和再生产的保障程度,也就是利润表中反映的收益与企业真实的收益之间的差异程度以及对预测未来收益的有用性。高质量的收益是指会计报表所列报的收益能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并为企来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测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对收益质量的正确评价,是保证企业在良好的财务状况下持续经营是非常必要的。
二、企业收益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1.会计政策。收益是会计人员利用一系列的会计政策计算出来的,而同一类型的经济业务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具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因此利用不同的会计政策计算出来的收益就会产生差异。例如对存货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与后进先出法进行核算,在物价发生变动的时候,两种方法计算出来的收益就不相同,有时甚至可能出现性质上的差别;再如,我国对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修订后,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防止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来来蓄意操纵盈余,从而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因此会计政策的选择对收益的质量会产生影响。一般认为,稳健的会计政策有助于提高收益质量,消除潜亏。
2.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的含义是指一整套控制和管理公司的制度安排,它是关于公司内部各种权利的一种约束和制衡机制。公司治理结构对收益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可能给经营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虚构经营业务或滥用会计政策,对收益进行操纵;而好的治理结构能够有效地约束经营者,使其与股东的目标不一致,从而抑制经营者降低收益质量的行为。因此,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企业会计收益质量的提高。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必须完善产权制度。完善的产权制度是市场主体根据真实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进行交易活动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只有完善的产权制度才能使所有者追求资本收益的最大化,才能形成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经济上的契约关系,进而形成真实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需求主题。应对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制度设置进行必要的调整,并完善外部监控机制。
3.审计因素。广大公众不能直接了解到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意见来进行投资决策。如果审计报告为非标准意见,或者其中含有异常的措辞,就表明注册会计师与公司管理当局在报表某些方面存在分歧,报表收益质量令人怀疑。如果审计报告公布日期比预定的晚,或审计师发生变化,则暗示注册会计师和公司管理当局在某些问题上意见不一致,也有可能影响到收益质量。另外,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将直接关系到其能否对公司报表进行公允的评价,丧失独立性的注册会计师通常会做出有利于企业的审计报告,投资者有必要对此保持关注。
4.经营风险。企业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因经营上的原因而导致收益变动的风险。由于经营风险会加大未来收益的不稳定性,而收益的不稳定性会降低收益的质量,因而企业越是远离经营风险,收益的质量就越高。虽然经营风险不是简单的由管理当局意愿所决定的,但是掌握熟的管理战略可以降低这种风险。影响经营风险的因素包括经营周期的长短、收益水平对外部经济环境的敏感程度、收益的稳定性及收益来源的构成等。比如:对经营风险较高的企业最好通过经营租赁来获得大量资产,在可能的情况下,避免涉及固定费用的长期合同;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避免从劳动密集型行业转向资本密集型行业;实行多元化经营,分散经营风险;限制在经济不景气时的资本扩张等。因此,经营风险与收益质量成反比。经营风险大的项目,收益不稳定,则降低收益的质量。
三、如何注重企业的收益质量
1.选择运用会计政策的适当性与相关性。企业选择会计政策时,应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理财环境相结合,也就是要考虑企业行业特点、生产经营规模、内部治理、企业经营业绩、现金流量、偿债能力等因素。企业还应随着生产经营状况及理财环境的变化,重新作出调整,以确保在新环境下的可行性。企业运用会计政策时,要站在资本金保全和成本补偿立场上正确合理运用,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树立企业形象,增强投资者信心,使企业筹措到成本较低的资金为企业资本经营服务。通过会计政策合理选择,会计政策正确运用,企业收益质量应该是好的,否则就无基础保障。
2.重视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一份完全按照相关会计政策编制的会计报表是否真实,是否能正确反映企业的收益质量,存在许多具体工作可做。考核部门或企业管理层首先要从审阅会计报表入手,分析重要的收益指标是否发生重大变化,如存在大的变化,要分析造成这些变化的主客观原因;其次对影响收益的酌量性费用计提标准的确定是否规范要进行评价,或者对照同行业的酌量性费用计提标准分析存在差异的合理性或不合理性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分析、验证,来评判企业会计收益质量的优劣。
3.现金流量财务指标的运用。净收益营运指数分析。通过净收益营运指数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经营收益占总净收益的比重。如果企业总净收益增加,而经营净收益减少,这说明企业主营经营业务在减少,非经营业务在增加,而非经营业务长时期差异,不能代表企业的核心业务,证明该企业收益质量在变差。
现金营运指数分析。现金营运指数能反映企业营运管理水平和使用质量。通过该指标分析,可以说明收益尚未取得的现金停留在实物状态或形成债权,因為停留在实物或债权状态的资产与收现的收益相比,具有贬值的风险;另外企业为了取得相同的收益而占用相对多的营运资金,取得收益的代价就加大了。相同的收益占用了不一样的资本成本,资本成本占用大的,代表较差的营运业绩,收益质量显然也就差了。
4.适时引入经济增加值(EVA)概念。在当前的考核指标中,大部分采用的是利润、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具体的财务分析往往运用杜邦分析体系,从资产净利润到营业净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并对各项财务指标逐步展开分析。杜帮分析体系的作用在于解释财务指标变动的原因和变动趋势,为企业完善财务管理、采取必要改进措施指明了方向。
但是,杜邦体系是在企业净利润基础上作的财务指标分析,并没有引入资本成本的概念,因此传统的会计利润没有扣除资本成本,企业收益还存在资本成本差异。无论是债务成本、还是股权成本,所有的资本形成都存在着成本,扣除所有成本之后的那部分盈余,才是企业真正意义上的收益,才能体现收益质量。
5.企业对经营风险的运用。企业要经营,对于存在的风险,企业必须有正确认识和评估,不能因风险而不作为,也不能无视风险的存在。一般而言,企业在经营决策,特别是在重要项目实施前,应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并有市场、产品、资金、成本、技术、环境等方面文字、数据资料为依托。企业决策充分利用形成的调研报告,有行业专家和理论专家共同参与,在线性规划和概率理论上提供数据作为参考,并由集体作出决策。这样科学规范的决策,企业风险就会降低到最低限度,也就是在可信度范围内,对其收益质量往往可以作出好的评价,否则收益质量就难以保证,评价往往是相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