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
2010-10-29
明天的医生还会干什么
◎姚宝莹
据悉,目前北京市九成以上的三甲医院都已经实现了电子处方系统的建设。医生在完成问诊、检查,做出病情病种判断之后,只需键入疾病名称,可供选择的治疗药物就历历在目了,然后只要找到需开具的药品,一点鼠标,电子处方就打印出来了。
乍听起来,电子处方似乎很不错,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而且能解放医生的劳动力,救治更多病人。医生既不用动手写处方,也不用动脑记药物的适应证、用法用量及禁忌证,甚至连药名都不用记,只需一点鼠标,什么病用什么药、怎么服用、注意事项,立即一览无余。
可是,长此以往,恐怕医生离开了电脑再遣方用药时,只会大脑一片空白吧!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相信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平时习惯了用电脑敲字,当离开电脑再用手写字时,经常会有提笔忘字的情形。掌握药学知识本身就比写汉字难得多,那么出现遗忘更是在所难免。一个当医生的同学曾向笔者抱怨:“我讨厌电子处方,电子处方开出来的药自己老是记不住,主任查房问起来,因为不记得而挨了很多次骂。”
现在的医生由于过度依赖医疗仪器、设备,而忽略了传统的诊治方法,如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等,事实上已经丧失了很多诊断技能;如果再一味地依赖电脑开药,而忽略了药学知识的积累,恐怕将会丧失医生最起码的职业素质。试问:如果离开了电脑和辅助检查设备,明天的医生还会干什么?在将来的某一天,以下的场景或许会成为现实:在飞机上有乘客突然出现危急病症,在场的医生由于不可能让飞机迫降而借助医疗设备检查,更不可能回到自己的电脑前对照设定好的程序再行开药,于是面对病人痛苦的表情,只能是“束手无策”。
“拿来主义”不能一味排斥
◎张金荣
与药品每日“亲密接触”的药店店员自身的审慎态度当然不可或缺,但合理的管理模式更是保障用药安全的必要条件。80 年代中期,笔者所在药店从瑞典引进了一套管理模式。直到现在,细细想来,这套管理模式仍值得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药店的柜台底下有一个传送带,销售员把药品放在小盒中通过传送带传递到发货处,发货处的复核员审核后再把药品交到顾客手中,这样就实现了双人复核。这种双人复核的程序恐怕只有在医院才能见到,但确实能降低药品发错的几率。这种在瑞典很普遍的做法却被我国普遍忽略。
另外,瑞典的工作人员说:“我们会定期请一些一线的临床医生对店员进行培训,保证店员在介绍药品时与医生说的一致,且每次培训均进行考核。同时,店员还可以咨询一些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在我国,药店店员除了通过部分医药公司的学术推广了解所销售药品的作用、性能外,获得药品信息的途径基本上只限于阅读说明书,这样纯理论化的学习方式显然不如现场培训更鲜活、更有效。
完全照搬人家的管理模式是传统意义上的“拿来主义”,通常为国人所不齿,但一味排斥亦稍显狭隘。诸如上述颇具现实意义的模式方法,我们不妨怀着谦恭的态度去试着接受,只要有积极作用,就该打开心结、敞开心扉。
不必向校医院“人流”吐口水
◎陈莉
日前,某论坛出现了云南某大学校医院“人工流产术”业务介绍的图片。该帖一出,立即引发了一场网络口水战,谴责乃至谩骂之声不断。网友之所以吐口水,主要是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校医院开展无痛人流手术业务,纯粹是利欲熏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纵容”大学生乱搞两性关系。
但笔者认为,这样的口水和指责,实际上只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非理性的拍砖,纯属个人泄愤,对实际生活没有任何正面意义。医院是什么?人们都习惯称之为救死扶伤之所,那么人工流产手术作为一种正常的医学治疗手段,自然应当在医院的职责范围之内,而不该被排除在外。更何况,这所校医院还是经过云南省卫生厅审批而设立的面向公众服务的社会医院,开设这样的业务再正常不过,并无不当之处。
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早已从谈性色变的时代禁地走出,而步入了一个更加崇尚极利和自由的时代。想要让大学生不谈恋爱很难,想要让大学生没有肌肤之亲更是防不胜防。换句话讲,即使校医院不开设人流手术业务,意外怀孕的大学生也不会减少,需要做人流手术的女大学生也不会因此而不做。无非是她们麻烦一些,去校外的社会医院做手术。如果依一些网友的思维方式,是否社会医院也不该给大学生做人流手术呢?
医院并非道德救赎之所,何况,大学生谈恋爱,包括早孕早产等,算不算不道德还得两说。那又怎能因校医院的“便民”服务,而对其狂吐口水呢?无论何种治疗方法手段,只要群众有需求,只要医院有条件、有能力,就不应该被排斥在校医院的大门之外。别说是无痛人流手术,就是性病治疗,作为一项业务开设也应该没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