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不私用减少特权车——各国城市交通治理扫描
2010-10-29畅波
文/畅波
我们还记得召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时,中央驻京单位按照50%、北京市属机关单位按照80%的标准封存所属公车,49万辆公车齐刷刷地入库封存。即使当时没有对社会车辆的强制限行手段,北京交通之通畅也给市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其实在国外,政府要员放弃专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地铁上下班,早已经不是新闻。有消息说北京等大城市有可能采用经济手段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但是,在让私家车承担更高的用车费用之前,是否应该彻底整治一下公务车呢!
各国公务车数量知多少
芬兰:只有五大高官享专车
在芬兰,能使用公务车的人极少。政府中只有总统、总理、外交部长、内务部长、国防部长享受配备固定车辆和固定驾驶员的待遇。而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市,只有市长一人享有专车的待遇。
美国:用车数字透明
在美国联邦总务局的网站上,都有每个财年联邦政府的机动车情况报告,长数十页的报告里面详细地列出了联邦政府的用车情况:每个部门有多少辆车,每种车型又分别是多少辆,每辆车每年的开销,等等。2007年有194721辆,2008年这个数字是197229辆。通过这些数字的比较很容易看到联邦政府每年的用车情况和变化:政府采购了多少辆车,又处理了多少辆车。而美国联邦总务局旗下的政府机动车队管理部门正是美国联邦政府的机动车专门管理机构。
德国:司局级不配专车
德国只为联邦国家级的领导人和各部部长、国务秘书才配备公务专用车。司局长级的官员只保证公务用车,不配备专车。国防部和各州主管部门为节省开支,都尽量减少公车数量,公车中还有相当数量是租赁的,连接待来访外国元首用的车有时也是临时从汽车公司租赁的。
韩国:首尔“官车”砍剩四辆
韩国首都首尔市人口1200万,拥有近300万辆机动车。为解决交通问题,首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以身作则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把“官车”数量砍到只剩下四辆。这四辆“官车”的分配情况是:市长一辆,三位副市长各一辆。四辆“官车”的任务是确保市级领导各种公务活动的交通所需及上下班的接送。在完成一天的公务后,“官车”必须返回市政府并登记就位。目前,首尔市政府机关共有47辆车,除4辆“官车”外,还有42辆公务车,其中包括5辆礼宾车、18辆公用车、19辆多用途车。为了确实保证政府的工作效率,市政府建立了一套高效的公务车运行管理机制。
日本:严格限制公车数量
日本,骑自行车出行的市长不足为奇。一方面,这些市长可以借此与市民保持接近;另一方面,日本政府确实在公车上钱袋子抓得很紧。日本政府内部严格限制公用车数量,内部用车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领导专用车,另外一类是公用车。如总务省2000多名工作人员,拥有52辆公务车,其中24辆是领导专用车,另外28辆是公用车,局长级别的公务员就算有公务车接送上下班,竟然也只接送到地铁站、公文站等公共交通枢纽。通常,包车和租车占公务用车较大比例。政府机构也不开班车接送工作人员上下班,鼓励大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给予一定的交通补贴。
许多国家公务车没特权
美国:车身喷字便于监督
救护车、消防车和警车等车辆在执行紧急任务时享有充分的特权。另外,邮车、运钞车、新闻采访车特别是电视转播车在工作时可在禁止停车的道路上临时停车,但是这些车辆都没有闯红灯、超速等任何行驶特权。美国政府虽然给外交车辆悬挂特殊的牌照,但同时规定,外国外交官在美国发生交通违章,不得借外交豁免权逃避民事处罚,必须如数交纳罚款。美国政府的公务车车身上喷涂“政府用车”字样,但这不是特权的象征,而是为了更便于公众监督。
英国:不因公务实行交通管制
英国最有“特权”的车是警车,警报一响,就是公务。除了警车、消防车和救护车之外,英国政府用车则和普通的车辆一样,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如果违反规定—样将受到处罚。当然,英国更不会因为政府公务车的经过而实行交通管制,停下其他的车辆来让政府的公用车辆经过。
德国:政府车辆自觉守规
在德国,“特权车”只在非常紧急和必要的情况下才存在。警车和急救车在道路上是至高无上的,任何车辆听到后面有警车或救护车的笛声都必须让行。但是,除此之外,德国对政府用车等公务车的管理与对普通车辆的管理没有任何区别,在交规上不会有任何优待,一旦发现违章便立即处理。而一般来说,政府车辆也非常自觉,很少有违章的情况发生。
比利时:欧盟公车不用特权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欧盟的总部所在地,许多车都是欧盟高官的车,然而只有外交车辆才是仅有的“特权车”,但即使如此它们同样要遵守交通规则,偶尔违章停车,外交人员可以享有外交豁免权而免于罚款,但一般来说没有任何外交人员使用这一“特权”。外交车辆在停车上有时会享受到一定的方便,一些地方留有cd符号的车位,那是专门为外交车辆准备的车位。除此之外,普通的警车、救护车和政府用车甚至比利时王室用车都遵章守纪。
公车不能私用之招数
美国:用车油耗公布报告 官员上班公车接送 租车制度独具特色
从联邦政府到地方政府,公务用车管理部门每年向公众
出具政府机动车情况报告。以德克萨斯州为例,德州机动车管理办公室(简称OVFM)必须要制定一年的公务车队情况预算,对于车辆的数量、规模、各种车的类到、新增车辆的计划,都要以报告的形式列出。2007年OVFM的报告长达31 页,关于车队的情况包括油耗的花费情况都有具体的资料显示。另外,政府处理的用车也有明确的资料报告。当然,购车款项的来源也是必须说明白的。还有专门的章节阐述省油和环境考量等。
美国联邦政府官员不得驾车出入华盛顿。官员们大多都不住在华盛顿市内,而是住在与华盛顿特区相邻的三个州的小镇上。如果他们每天开几十公里车到华盛顿上班,通向华盛顿通的几十条公路都会堵车。为此,联邦政府规定用公交工具接送代替个人开车的计划,使部分人放弃自己开车,改由公交车接送。为了使官员们接受这种做法,政府答应在非上下班时间,谁要是有急事可以由公交系统提供免费出租车乘坐。
与许多国家完全购买公车不同的是,美国的联邦总务管理局掌握了很多辆只属于本局而不属于某个具体部门的公车。这些车辆可通过租赁的方式交给没有买车或临时用车的各联邦部门在需要的时候使用。在美国联邦总务局的网站上,每辆联邦总务管理局用于给公务员租赁的汽车都有专用的银行卡用于加油、日常维修业务。该局以低于市场租赁价的价格向用车机构和公务员提供公车租赁服务。租车部门向其支付租金。租金统—上缴联邦财政。
日本:每次使用仅三小时
根据日本国会众参两院事务局的统计,两院目前的公务车辆分别为众议院133辆、参议院97辆。除正副议长、各委员长的专属车辆之外,可供415名众议院议员和189名参议员共同使用的公务车数量分别为73辆和49辆。按照规定,这些公务车的每次使用时间都被要求限制在三小时以内。但因曾经曝光过有议员仅几百米距离也要乘公车的事例,“取消这一议员公用车的特权”的讨论之声也开始在日本媒体中此起彼伏。
博茨瓦纳:车牌特殊汽油带色
在博茨瓦纳繁忙的公路上,民用车挂的是白底或黄底黑字的车牌,而公务车则挂的是红底白字车牌。每逢星期六、星期日,公路上只有民用车辆行驶,见不到公车行驶,因为博茨瓦纳政府严格实行只准在工作时间因公务需要才能使用公车的规定。
另外,政府所设的公车加油站加的汽油也与众不同,呈粉红色。一到节假日,这种加油站都休息,不给公车加油。人们把公车叫作“廉政车”。
瑞典:电子监控无机可乘
瑞典财政部请专家设计了一套由电脑控制的公务汽车专用控制系统,即在每辆公车上安装了带双按钮的计程器和代码发射器,一个按钮上刻着“公务”,另一个上刻着“私用”。任何人用车时,必须先按下两个按钮中的一个,车才能启动。按钮按下后,代码器就将该车的特定代码发往监控卫星,卫星再把代码及汽车所在的方位信息传向中央监控台,是公干还是私事经核实后,据此对开车者收费或罚款。
花 絮
伦敦市长骑车上下班顺便“救美”
2009年11月2日的晚上,家住伦敦的纪录片女导演弗兰妮在下班回家途中碰到一群十几岁穿着甩帽衫的街头女混混。眼看就要挨打的的弗兰妮吓得直喊救命。这时,一名头戴自行车头盔男子骑车路过。听到有人大声求助,他马上冲向这群女流氓。弗兰妮一看,来人竟是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伦敦市长鲍里斯。女流氓们看见有人过来,立刻脚底抹油散去了。弗兰妮事后承认,自己在前年的市长选举中并没有投鲍里斯的票,但是,现在她对“救命恩人”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你在黑暗的巷口里等待求救,就会发现鲍里斯比其他人更能指望得上……他简直就是坐在自行车上的骑士!”
纽约市长坐一站地铁“秀”了数年
自2002年正式就任纽约市长开始,布隆伯格就一直选择地铁作为交通工具。最初纽约人把这看作是“矫情”的政治作秀。一名在距离布隆伯格家最近的开报亭的小老板更发誓说,数年来一次都没有看见市长大人坐地铁上班。《纽约时报》对此作了跟踪调查,结果是市长大人并不选择离家仅4个街区的地铁站搭乘,而是由一辆豪华雪佛兰巨无霸将他接到离家22个街区的另外一个地铁站,坐一站地铁后步行五分钟走到市政府办公厅。无论如何,这位亿万富翁为了倡导公交出行,用心良苦,几年如一日。
短 评
对于城市拥堵中公车和私车各自应占的比例,目前没有也很难作出精确的估算,但是人们对中国公用车辆使用强度高、特权车加重拥堵等顽疾早就心存不满。笔者认为,以公务车改革为突破口,不但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的拥堵问题,还可以有利于促进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和作风的转变。
目前,北京也在倡导百姓公交出行、低碳出行,公务员更有责任在公交出行、低碳出行方面率先垂范。长期限行又不影响办公效率的公务车应按规定排卖减负,公务车维修保养费用过高的应该包干定额。总的原则是在有限的道路面积上,不但要降低公务车的数量,还要严格控制、监管其使用频率、效率和成本,力争让各级公务员乘公交车辆出行、骑自行车出行成为—种风气,让各级公务员成为公交出行比例中最先提高上去的部分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