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奥巴马与华尔街的战斗
2010-10-28储昭根
文/储昭根
金融监管:奥巴马与华尔街的战斗
文/储昭根
美国副总拜登(中),与白宫经济兴顾问委员会主席、前美联储主保罗·沃尔克(右),顾问委员会员、前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威廉姆唐纳德(左)一起。后两位是美国济界元老,力主金融监管。(图/IC)
2010年1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将对美国银行业做重大改革:禁止银行利用联邦政府承保的存款进行高风险的自营业务投资,并且反对金融业内更进一步的合并。这些建议的方案被称为“沃尔克法则”(Volcker Rule)。
奥氏金融监管的动因
在此之前,奥巴马在1月14日已宣布向大型金融企业征收“金融危机责任费”,要求对资产超过500亿美元的公司征收相当于资产规模0.15%的“金融危机责任费”,未来十年,美国政府可从中筹集900亿美元资金。除此之外,美国众议院去年12月11日以223票赞成、202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一项长达1279页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只待参议院通过及总统签字。这一方案堪称自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改革幅度最大、最彻底的金融监管改革。可见限制金融业和加强监管力度,已是奥巴马政府的主流思维。那么奥巴马金融监管的动因何在?这还得从金融危机说起。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银行2008年倒闭26家,2009年倒闭猛增到多达140家。目前,在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的“问题银行”清单上,仍有约500家银行。历史经验显示,上了这一清单的银行约有13%最终会倒闭。而据独立研究机构CreditSights预测,2008年至2011年间,美国将有超过1100家银行倒闭,占美国银行总数的13.4%。美国政府除了采取措施挽救市场之外,与美国各界都在寻找金融危机的根源,而金融体系缺乏监管被认为是导致这场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从奥巴马政府上台伊始,美国政府便一直在就金融监管体系改革进行讨论,希望能够建立一个更加稳定、有效和富有弹性的监管机制。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是加强金融监管的大背景。
其次,美国政府面临银行倒闭时的困境而不得不加强监管。过去一年多来,各国政府为了抢救金融海啸所带来的空前危机,至少动用了5兆美元巨资,约占全球一整年经济总产值的5%。在这个庞大的救市措施中,美国祭出了7870亿美元,占GDP的5.5%,来为金融机构纾困。美国的大银行,从花旗集团、AIG、美国银行、摩根大通、富国银行到高盛,都接受了政府注资。然而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出面狠批那样:目前美国银行的问题,比一年前雷曼兄弟破产的时候还要糟糕,因为大银行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变得更大。如今在美国银行兼并了美林证券,摩根大通(J.P. Morgan)并入贝尔斯登及华盛顿互惠银行后,美国银行、花旗、摩根大通市场占有率都超过一成。而且,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流的规范也被打破,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业务又放在一起。而且新的垄断机制不断出现,例如富国银行在并入美联银行(Wachovia)之后,富国银行在美国新屋贷款市场市占率居然超过50%。美国政府救市的结果是:美国银行业不但资产更集中,业务更集中,同时也意味着银行太大不能倒(too big to fail)的问题更加严重,一旦再有银行出事,拖垮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风险也就更高了。
更有甚者,这些大银行仗恃着政府“担保”而生存,他们以低息大量借钱,并以借出去的钱,在资本市场更加放胆卖力地投机炒作,这等于是大银行拿着政府发给的免死金牌尽情去投机,势必为日后大量坏账留下伏笔,也为下一波的金融崩坏留下种子。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杰弗逊早在200年前已警告︰“银行机构比整装待发的军队更危险。”(Banking establishments are more dangerous than standing armies.)事实上,此次金融海啸进一步表明,愈大的银行愈危险。
最后是社会对华尔街大亨的巨额红利与贪婪、奢靡的不满。金融风暴祸及全球,许多国家、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财富血本无归,而这一危机的肇事者却不用承担任何责任,个人收入毫发无损,甚至拿巨额补偿。在美国国会举行的听证会上,曾因把公司搞垮遭员工痛殴、已申请破产的雷曼兄弟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富尔德接受质询时,众议员亨利·韦克斯曼拿着他过去8年的个人收入表,厉声责问,“公司已破产,你却拿了4.8亿美元,这公平吗?”另一名共和党议员愤怒地骂他是“恶棍”。
美国监管当局的分析报告显示,美国23家金融机构2008年向员工支付的奖金高达1170亿美元,其中,亏损277亿美元的花旗银行21名高管获得了人均1860万美元的大奖,738名员工拿到100万美元以上奖金。亏损276亿美元的美林,也有696名员工拿到100万美元以上奖金。2010年新年伊始,《华尔街日报》发布报告称,华尔街金融机构将向员工发放2009年总额高达1450亿美元的奖金,比2008年高18%,比未受金融危机影响的2007年还高4%,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在民怨沸腾的当下,华尔街又开始挥金如土了。然而,华尔街各大金融机构正是依靠政府援助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金融机构才得以起死回生并获得高额回报。
从理论上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和企业之间是有边界的,其行为都要符合市场规则。企业给高管高薪符合市场规则,这是企业的自主权。被政府救助过的企业在还清政府资助后,若有盈利再恢复高薪,似乎也无可厚非。然而,在危机期间,亏损企业一边靠政府扶持,一边维持高薪,相当于用大多数纳税人的钱去养少数肥猫,搞“劫贫济富”,这是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高薪不仅助长了一些高管的贪婪和奢靡,而且成为社会学家担忧的“贫富差别扩大”的社会问题。另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华尔街高管的高薪还是建立在不断裁员的基础上的。2008年初以来,华尔街银行共裁员16万名。这种做法更是加剧了社会的普遍不满。针对华尔街的巨额分红,奥巴马明确表示,我竞选总统,不是为了救助华尔街的肥猫银行家们。
而在华尔街看来,刺激聪明人的贪婪是金融业发展的动力,是金融创新的源泉。过去由于新自由主义长期缺乏对高投机、高风险行业的有效约束,致使华尔街的金融家们在高投机-高利润-高薪酬-高风险的循环中越走越远。他们利用人为制造的看似复杂的、甚至是欺骗性的金融产品获取超额利润,这实际上是对其他行业利润的剥夺,也是造成社会分配不公的重要原因。就像美国的国会议员质问高盛CEO布兰克费恩时所说的那样:“你们设计的产品就相当于,你们先把一个刹车失灵的汽车卖给消费者,然后你再拿他出事故的概率来打赌。”所以放松信贷只是金融危机火苗,而金融证券化、衍生化是鼓风机,火势只会越吹越大。华尔街则是利用复杂的交易,扩大增厚财富的蛋糕——不管财富是否掺水及多么虚拟,然后采用不道德的“移山大法”最大限度地加以攫取社会财富。对此,政府具有不可推卸的监管责任。因此,美国政府加强监管势在必行。
“如果华尔街这些人想开战,这是一场我已经准备好了的战斗。”
“沃尔克法则”的奥秘
此次奥巴马拿出强硬的金融监管最新提案的主要设计者是白宫经济复兴顾问委员会主席、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这位82岁的老人和他的团队一贯坚持主张建立一个更加稳固的金融系统,如今他们的想法也得到了白宫的认可。沃尔克曾在1979-1987年,在卡特和里根两位总统当政期间,担任美联储主席。在临危受命担任美联储主席
期间,他强硬的反通胀立场并不总是受欢迎,他力排众议,将利率从10.5%一路调升到20%的历史高位,顶住排山倒海般的政治压力,凭着坚韧与胆量,克服美国令人难以想象的通货膨胀——将通胀率从1981年的13.2%控制到了1983年的3.2%,解决了上个世纪70年代困扰美国多年的经济滞胀问题,美国经济至今再也没为通胀困扰过。美联储前主席阿伦·格林斯潘这样评价他:“保罗·沃尔克是过去二十年里美国经济活力之父。”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亚瑟·列维特则认为:“没有沃克尔的强硬和胆识,我们永远也不会摆脱1970年代困扰美国经济的高通胀低生产率的阴霾。”这位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经济战略家推出的“沃尔克法则”到底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呢?
“沃尔克法则”首先强调的是控制银行风险,限制其自营交易(proprietary trading)。奥巴马当天在白宫发表讲话,宣布将制订提案加大对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以防这些机构“大到不能倒”,从而使纳税人成为“人质”,对整个金融体系构成威胁。他说,尽管现阶段美国金融体系较一年前强健,但它仍按照先前使这一体系几近崩溃的规则运转,因此需要改革。
按奥巴马的说法,新金融监管提案将限制商业银行或拥有银行的大型金融机构持有、投资或发起对冲基金或私募基金,实现风险较高的自营业务将与传统银行业务分离——投资银行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分业经营。这些机构的自营交易行为也将受限,限制了银行过度举债进行投资的能力。自营交易行为是华尔街最擅长的盈利手法——在股票、债券、期货及其他金融资产上进行风险投资,而非向普通家庭、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或向其他实业提供融资服务。这些风险交易能使金融机构实现大规模盈利,但同时也使金融市场挥发性加大。奥巴马说:“近年来,太多金融机构借助操控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进行高风险投资,以求短期内实现高回报,从而将纳税人的钱置于风险中。”早在去年9月,沃尔克曾向众议院银行和金融服务委员会提议:“一般而言,我认为商业银行机构受到官方的隐形财政支持,因此它们应被排除在高风险的资本市场之外,应禁止它们参股投资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因为这些交易几乎不受控制,并且与正常的银行业务存在利益冲突。”
其次是限制规模,限制金融机构合并。除对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高风险交易加以限制外,新金融监管提案还将控制银行等金融机构规模,以免它们在遭遇麻烦时惜贷自保,导致市场流动性不足。奥巴马表示,一些牟取高额利润的银行不愿意给小企业放贷,不退还纳税人的救助款,这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坚定了他的改革信心。而新计划将对不同金融部门间的合并加以限制——单一金融机构在储蓄存款市场上所占份额不得超过10%(限制商业银行的规模),以避免大型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过度增加”。该限制措施将直接导致银行投资杠杆的降低,促使其降低投机仓位,撤离新兴市场和商品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打击市场投机活动,平抑市场泡沫。沃尔克本人2月3日在国会的作证中表示,美国银行业必须进行重组,过去不利于金融系统稳定的营业模式必须得到改革和纠正,以避免金融危机再次出现。
如果提案的主要部分得以通过并执行,“沃尔克法则”对美国整个金融行业的盈利状况和长远发展前景都将产生结构性的影响,从根本上拉开重塑金融业结构的序幕,不仅会改变银行的经营定位和业务模式,也将对整个金融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美联社报道,花旗银行、美国银行、高盛集团等大型金融机构均在新提案监管对象之列。美国金融市场将进一步“去杠杆化”(Deleveraging),华尔街股市及商品市场将陷入全面调整。华尔街金融市场的全面且持续的收缩必然导致中国等新兴市场的收缩。对全球金融市场来说,这等于少了一批可以兴风作浪的大鳄,对稳定市场应该有直接帮助。
奥氏金融监管的争议
奥巴马为了“防止危机再度发生”而设计的新的监管方案损害到了华尔街金融集团的利益,因此在其内部引发如潮反对,亦引起种种争议。
争议一,奥巴马争取民心的政治手段。奥巴马这一强硬的监管方案,出现在民主党前参议员、民主党人爱德华·肯尼迪病逝,1月19日在马萨诸塞州联邦参议员民主党补选中落败之后。该州民众用行动表示,奥巴马过去一年政绩平平,这也给奥巴马今后的工作和今年11月的中期选举带来巨大压力。失去马萨诸塞州的参议员席位后,民主党在参议院的席位从60席降至59席,已失去了要求直接表决的权力。若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失去参众两院任何一院的多数席位,那么奥巴马今后推行新政将更难。当然,也有人认为,金融危机导致了大量民众失业及企业和个人破产,大批家庭流离失所,但公认的危机罪魁祸首华尔街,去年的薪酬却破了历史纪录。奥巴马最近对华尔街的“铁腕”举措,显然是匆忙出台的“危机处理”,以期平息民愤。从奥氏上台伊始就加强监管看,这种观点牵强成分应该多一些。
争议二,不少舆论指责美国的新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矫枉过正”,有监管过度的倾向,会抑制金融市场的活力。尤其是新的金融监管方案赋予美联储大量的监管职能,从而使得美联储成为权力空前庞大的全能型监管机构,更是引发了人们对美联储职能和监管问题的争议。人们无法想象,如果具有重大权力的美联储作为监管机构对形势出现误判,其破坏作用甚至可能大于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破产倒闭。但事实摆在眼前,监管机构对于硕大无朋的金融机构很多时候都无能为力,到了金融机构出事时,政府又不得不出手相助,结果令政府要承受巨大的政治压力!
争议三,全球金融业正处于复苏的重要时期,美国银行业应该抓住这样的机遇重振雄风,而不应被过多的监管束缚了发展的脚步。一位银行业内分析人士直言:“就全球经济环境而言,经济的确正在逐步复苏。然而,银行界对政府‘监管过度’的指控显然是过早了。目前,欧洲正面临着愈加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同样美国经济存在二次触底的可能。对欧美银行业而言,现在仍是‘安全至上’的时期,再赚钱的盈利都要为安全让路。”美国当地时间2月3日,美联储理事瓦尔许(Kevin Warsh)在纽约商业经济学协会的演讲中警告称,华盛顿方面过度干预金融领域可能有损美国经济。
争议四,监管“药”不对症。这是一个了无新意的计划,只不过回到当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Glass-Steagall)而已——这个大萧条后诞生的法案强制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分业经营,该法案在1999年被取消。但美国国际集团(AIG)并不是银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和贝尔斯登(Bear Stearns)也从未吸收过储户存款。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的数千亿美元亏损乃至美联银行(Wachovia Corp.)、华盛顿互惠银行(Washington Mutual)和Countrywide的垮台都和自营交易沾不上边。真正的原因是银行将钱借给了上百万美国人去买他们无力负担的房产。所有的危机根子则是商业银行的宽松信贷的消费模式,而华尔街的投机行为,如这次将1万多亿的次贷打包成2万多亿有“毒”的次债,进而再以高杠杆率将其衍生化为55万亿掉期交易,只是将娄子捅大了而已。将它们分开经营危机就能避免吗?所以有人认为重建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以及银行是否自营交易关系并不大。相反,银行如没有规模效应,内部成本就很难降低,等于令金融业的竞争力受削,而美国在90年代把相关法例撤销,也是有见诸法例束缚了金融机构的发展。
争议五,奥氏监管最后将无果而终。华尔街是铁打的营盘,总统只是流水的兵。由于各金融机构自营交易的利润极高,该提案将受到银行业的坚决反对。华尔街上金融“巫师”太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想让他们收手,是难上加难!而且混业经营趋势短期内也很难扭转,再加上过度监管对经济增长不利。所以提案最终是否能获得两院通过还是个未知数。
依笔者看来,为了避免再次浪费纳税人的钱及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出现,奥巴马的监管是有远见的决策。从限制风险业务上抑制银行的过度投机、从规模上解决银行“大到不能倒”的问题方向也是正确的——没有“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机构的推波助澜,次贷问题就不会演变为次贷危机;更何况,即使出现问题也只是局部的!不过,虽然奥氏金融监管提案对金融系统风险有较大的防范作用,但奥巴马政府目前的强势监管政策是否能够抵制来自国会强大的反对声音从而100%地落实到执行层面,仍难以判断。
编辑:陈畅鸣 charmingch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