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墙上走出一条星路
2010-10-27大地弦歌
大地弦歌
随着电影《阿凡达》在全球迅速走红的,不仅有其炫目的特技、唯美的画面和恢弘的场景,还有澳大利亚籍演员萨姆•沃辛顿。
他声音低沉,一口浓重的澳大利亚口音;个性直爽,口无遮拦,甚至在眉宇间都会露出一种暴躁和凶悍,曾被称为是个“浑身带刺的斗士”。
沃辛顿的生硬和直率,并没有影响卡梅隆的选择,因为导演自己就是个“电影疯子”,倒是制片方施加了很大阻力。他们对于一部投资近两亿美元的电影启用一位无名之卒当主演这件事并不情愿。他们把试镜拉长至六个月,不断地拿沃辛顿和一个又一个大牌作比较。
有人问沃辛顿:“你知道有谁在和你争这个角色吗?”沃辛顿回答说:“我才不管呢!我只管做自己的事。我会让他们担心我,而不是我担心他们。”
也许你会觉得沃辛顿有点太轻狂,但他的轻狂却源于他的自信。关于他的过去,江湖上有个桥段正在流传:
高中毕业后,沃辛顿陷入迷茫,不知道自己今后要干什么。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和父母住在佩斯郊区租来的房子里。有一次,他对在发电站当工人的父亲说:“我想出去闯闯。”于是,父亲借给他一百美元和一张去往澳大利亚另一端凯恩斯的机票,轻描淡写地告诉他:“我送你过去,你自己想办法回来。”
之后的几年,他到处游荡,打各种短工谋生,最终稳定下来,做了一名砌砖工人。有一天,女友说想去国立戏剧艺术学院面试。沃辛顿便陪她一起去,顺便在报名表上加了自己的名字。结果是他被录取,女友却榜上无名。
从戏剧学校毕业后,沃辛顿列出了当时国内所有知名男演员的名字,找出他们演的每一部电影的录像带,全部看了一遍。
他就这样把所有澳大利亚男演员摸了个透。没有人认识他,但他却熟知每个人。
后来的十年里,沃辛顿就在各种国内电影和电视剧中出演角色。一开始,他并没花太多心思。“我觉得,前一晚和兄弟们喝个痛快,第二天迷迷糊糊地照样可以出现在片场,很简单。”沃辛顿说,“我当时的理论是,如果宿醉后演戏,反而更真实。”
据沃辛顿回忆,他早期的大部分戏都是在宿醉的情况下拍的。有趣的是,导演还经常夸他表演很热烈。
如果他就这样一直“混”下去,那他的名气也许只能游荡在澳大利亚了。而一部《生命翻筋斗》的成功上演,又让沃辛顿真正认真起来。这部独立电影席卷了2004年澳大利亚电影协会包括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在内的13项大奖,成为澳大利亚电影协会有史以来最大的赢家。
此时,29岁的沃辛顿大概也感到了三十而立的迫切,做出又一个大胆决定:卖掉家里所有东西,除了一包衣服和一包书。从2004年起,他又开始在墙上列各种图表。当他去好莱坞后,已经又把好莱坞的男影星和导演在墙上演示了一遍。
有一次,他偶遇丹麦著名演员麦德斯•米科尔森,说:“我看过你演的所有片子。”米科尔森不解地问:“这不太可能吧,但为什么呢?”沃辛顿挑衅地回答道:“这样我就知道你擅长演什么了,而且我非常肯定,你一定没看过我演的所有片子。”
从一个工地上的砌砖工人,到好莱坞当红巨星,萨姆•沃辛顿做到了。抛开虚无缥缈的所谓天赋,是墙上那些杂七杂八的图表和画得密密麻麻的演员清单成就了他。对每个人来说,成功就在彼岸,除了不惜汗水的努力,没有人可以开辟捷径。从某种意义上说,萨姆•沃辛顿的星路是从墙上走出来的。
(圖/孙红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