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手机”对中国制造业的启示
2010-10-19董科
董 科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山寨手机”对中国制造业的启示
董 科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Abstract:The “cheap-copy-mobile” is a unique economic phenomenon in China,which reflects the general state of survival of SMEs in China.The history of “cheap-copy-mobile” reveals the competitiveness source and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From the point of the organization of production,this paper made an objective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the production features of “cheap-copy-mobile”:the modular production can effectively integrate the society resources,and fully mobilize the innovation enthusiasm of enterprises,and greatly increase the market competitive power.Then the paper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modular production would lead to homogeneous low-level competition if the government specifications are absent.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nlightenment of“cheap-copy-mobile” on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Key words:cheap-copy-mobile;modular;vertical integration;horizontal integration
“山寨手机”是中国特有的经济现象,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主体——中小企业的普遍生存状态。对“山寨手机”现象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来源以及面临的发展困境。本文从产业组织形式的角度客观全面地分析了“山寨手机”产业生产方式的特点,模块化生产方式有效地整合了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充分地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然后提出“山寨手机”的模块化生产方式在政府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将导致同质化的低水平竞争,因此迫切需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政府的规范。最后得出“山寨手机”产业对中国制造业的启示。
山寨手机;模块化;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
1 引言
在目前的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廉价、附加值低、大规模生产的代名词。或许性能和质量仍然不如外国同类产品,但是“中国制造”凭借着强悍的价格冲击力也能在国际市场上势如破竹。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而自豪的同时,我们也能发现“中国制造”面临的种种不容乐观的现象:
(1)产量巨大,利润极低。“中国制造”虽然为中国创造了巨大的产值,但丰厚的利润却被国外企业分走,未能享受规模经济效应,例如2006年初国家信息产业部公布2005年1~11月份的中国家电行业平均利润率仅为0.61%后,引起业界和消费者的一片哗然。
(2)拥有生产权,却在产业链上受制于人。“中国制造”虽然受益于产业的国际化,但是其拥有的生产权只在整个产业链上占据很小一部分,控制产业链所需的核心技术、销售渠道等战略资源正是中国企业所极度缺乏的。
(3)低成本的基础正在削弱。低成本是“中国制造”的核心优势,但是随着今后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对低估要素价格的校正,劳动力成本的增加、资源环境压力的加大,以及国际贸易摩擦的频频发生,这种低成本优势的基础正在慢慢消失。
2 “山寨手机”产业现状
“山寨手机”曾是所有逃避政府监管、不缴纳入网检测费以及增值税和销售税的手机的总称,重要特征是低成本运营、偷税漏税、快进快出、高仿甚至抄袭。最近几年,“山寨手机”在消费电子市场上风靡一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一经济现象从深层次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主体——中小企业普遍的生存状态,所揭示的规律对研究“中国制造”的前途具有重要的标本意义。
“山寨手机”最早出现于2001年的深圳,许多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厂开始生产没有商标也没有获得国家生产许可的手机,这些手机从外观、材质到功能几乎完全抄袭世界知名厂商的热销机型,而且故意采取与之几乎完全一致的商标,鱼目混珠以起到误导消费者的目的,这一时期的“山寨手机”完全是“黑手机”的代名词。“山寨手机”的真正流行始于2006年,台湾的“联发科”公司发明的手机芯片使手机的生产变得极为简单,于是更多的厂商加入到这一产业中来。凭借着强大的功能、时尚的外表和低廉的价格,“山寨手机”对市场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图1为美国市场研究机构ISuppli提供的“山寨手机”历年出货量,其中2010—2013年的出货量为ISuppli的预测值(数据来源于http://news.mydrivers.com)。
社会各界对“山寨手机”的评价褒贬不一。褒扬者多立足于“山寨手机”的功能创新,如它在模仿的同时,还针对中国中低收入阶层的偏好加入许多大受好评的新功能。另外,正是由于“山寨手机”的强力冲击,迫使国际名牌手机采取降价策略,“山寨手机”因此甚至还蒙上了反对暴利的匡正力量的色彩。贬斥者则总是习惯于站在道德的高度,抓住 “山寨手机”始终存在的那些灰色甚至违法的行为大加鞭挞,如高仿甚至抄袭、走私、偷税漏税、偷工减料、低质低价、血汗工厂、逃避国家监管等等。
图1 山寨手机历年出货量
在没有核心技术、没有品牌、没有资金优势、没有国家认可和支持的背景下,“山寨手机”所取得的骄人市场业绩,足以让那些在资金和政策方面享尽国家优惠与扶持的垄断国企们汗颜。不可否认,“山寨手机”产业确实存在违法和灰色的一面,但是这些问题属于亟待规范整顿的层面,没有一个产业可以纯粹靠钻政策和法律的空子成就辉煌,不应藉此从根本上否定山寨手机产业,况且其中的一些灰色因素源于现有制度的不尽合理,由此产生的民企原罪问题不仅要慎重对待,更应通过制度的改进和完善恢复其合法性。
客观地说,“山寨手机”在产品层面的创新主要集中于外形设计和功能堆砌,能够体现原创性的东西并不多,其真正的竞争力来源是建立在低要素成本基础上的商业模式——模块化生产方式。
3 模块化与模块化生产模式
模块化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的机械设计领域,是指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将原本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具有独立功能的组成部分,等到各个部分完成后再通过通用的接口和界面将其组合为完整的系统,从而实现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系统中分解出来的部分称之为模块,这是分解和组合的基础单元。模块执行特定的功能,彼此间具有依赖性和兼容性。
模块化生产方式是指厂商在对其产业流程进行模块化分解的基础上,按照效率最大原则动员全社会资源将模块完成并组合在一起。这种生产方式是开放式的,打破了传统厂商纵向一体化的组织结构,形成了产业组织的横向一体化结构。前者由公司组成,后者则由产业集群组成。开放的标准使企业的竞争从垂直领域转向水平领域,每个参与水平分工的模块厂商都只专业地经营产业链中的某一个价值节点[1],这就要求所有模块厂商都必须按照公开统一的规则进行设计和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只关注模块产品本身,并不关心具体的生产过程。模块或者由企业自身完成,或者外包给其他厂商,或者直接从外部市场采购。由于生产工序不再局限于本企业内部,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展开,所以生产效率被极大提高,产品竞争力被极大增强[2]。与传统的垂直分工系统相比,模块化生产方式的优势具体体现在:
(1)使系统具有更强的外界适应能力。这种分工方式革命性地改变了原有的生产流程,加快了系统更新换代的速度,系统仅仅通过在模块层面的操作,如对子模块进行整合、转化、拆分、添加,就可以实现系统功能的改变,从而使整个系统富有弹性,能够更好地适应外界市场。
(2)使整个系统处于更有效率的状态。每个子模块都必须遵循公开固定的设计标准,独立完成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在内的所有流程,系统和系统的竞争细化为子模块和子模块之间的竞争,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落实到子模块层面。子模块如果不能更有效率,将轻易地被系统外的同类模块所替代,这种“背对背的竞争”的激烈程度远甚传统环境下的竞争[3]。由于竞争和创新在更加微观的层次全面展开,系统的整体效率被大大提高。
(3)大大提高了小企业与大企业合作的可能性。在这种制度设计下,规模不大但是拥有新技术的小企业完全可以融入大企业,取代其原有子模块。企业传统的“R&D”(研究与开发)由此演变为“A&D”(并购与开发),知识和技术的价值被进一步凸显,要素配置效率明显提高,更加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的需要[4]。
(4)导致产业集群的形成。在公开的通用标准下,每个模块都有各自的特色和优点,并可以相互替代,越来越多的模块企业在特定区域内不断地聚集,形成合作与竞争共存的市场格局。这样的市场结构有助于弱化行业垄断色彩,强化社会的创新氛围。垄断厂商原有的模块不断被更有创新色彩的新模块所替代,使原来的垄断厂商要么成为为整个系统提供界面信息的核心企业,要么干脆成为只拥有绝对技术优势的模块企业。
4 山寨手机产业的模块化生产
传统的手机产业链大致包括七个环节:芯片设计、系统及软件设计、硬件设计、外观设计、产品项目管理、生产组装和销售。跨国手机企业往往有能力独立完成所有环节,采取大规模生产方式,实行纵向一体化,除了将生产和销售外包出去,其他环节大都集中在本企业内部完成,而国产手机厂商显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另外,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行业的暴利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早期国产企业仅凭一两个热销产品销量动辄达到数百万台,例如TCL和夏新曾经凭借其明星机型3188和A8称雄一时。而在手机平民化时代,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呈现低价格、更新快、多品种、小批量的特征,正规国产企业在国外厂商的“机海战术”面前溃不成军,方方面面的差距暴露无遗,呈现大面积亏损,不可能有机会进行资本与技术的积累。
与正规国产手机厂商的一片萧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山寨手机产业通过完美高效的模块化生产方式,有效地整合了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力量,规避了中国手机产业在技术研发、项目治理方面的劣势,将创新精神发挥到极致,凭借成本低、速度快、款式多的优势,成功实现了低成本运作。
2005年,台湾的“联发科”公司发明了将主板、芯片、通信模块、系统软件集成在一起的手机芯片,并提供了名为“交钥匙”的手机一站式解决方案,厂家只需要在芯片的标准化接口上安装另行购置的外壳、液晶屏、电池、摄像头,就可以组装成一部功能强大的手机。这种模式使山寨手机生产模块化成为现实,从此整个手机生产系统就被分解为芯片、主板、操作系统、应用软件、设计、组装、销售等模块。模块部件由掌握专门技术的企业设计生产,再按照标准的界面规则把各个独立的模块组成手机。模块化使生产手机所需的学习成本下降,对于模块厂商,它们并不需要了解制造手机所需的全部知识,它们只需要知道所属模块具体的设计规则和知识就可以了,正是在这种生产模式下,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得以最充分的发挥。
在这个模块化的产业链中,“联发科”处于最上游,居于主导地位,负责最核心的技术研发与芯片制造工作,向下游提供在整个山寨体系中通用的包括芯片和操作软件在内的手机技术解决方案。“联发科”拥有上千名研发工程师,创新能力不逊于任何外国厂商。虽然风险与成本巨大,但凭借下游山寨手机每年1~2亿的出货量完全可以化解。
手机方案设计公司负责在“联发科”提供的手机方案基础上进行主板硬件设计,并生产手机主板的半成品,这些半成品主板拥有通用的接口和插槽,以供后续厂商制造个性化的手机,因而也被叫做公版。手机方案设计公司在设计公版时必须准确把握市场卖点的转化,其创意一方面来自对外国品牌厂商的模仿甚至抄袭,另一方面也来自与上游芯片厂商和下游山寨厂商开展的合作探索,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功能和设计,如大触摸屏、电视手机、双卡双待、可光学变焦的摄像头、奥运福娃手机等都是这样产生的。手机方案公司在产业链中要承担一定的研发和生产费用,但是其生产的半成品主板(公版)具有通用性,可以卖给下游多家山寨手机厂商,因此费用和风险可以被轻而易举地分散。手机方案设计公司主要分布在深圳和上海,数量足有上百家,员工从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
公版则被卖给下游成百上千家竞争激烈的山寨手机厂商,由于“联发科”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和手机方案设计公司的公版模式已经极大地承担了山寨手机体系的研发成本和风险,山寨手机厂商只需要几十到几百万的资金投入就可以生产手机,投入的资金主要用于支付上游厂商的零部件采购费用和手机外壳的模具费用,门槛如此之低自然吸引了大量民资进入。山寨手机厂商在产业链中的作用在于:一方面在公版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决定产品的定位和外观,另一方面是进行产品项目治理,将一些业务外包给更加专业的配套厂商。手机行业竞争激烈,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外包增强了山寨厂商作为柔性组织的灵活性和高效性,提高了其对市场风险的抵抗能力。另外,山寨手机投资者很多都是手机销售出身,深谙中国市场需求的特点,推出的产品往往深受中国中低消费阶层的欢迎。
最终,山寨手机再通过由各地电子市场、各级代理商,甚至由夫妻店组成的强大的营销网络发送到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
纵观整个山寨手机产业链,各个环节设计准则公开透明,技术和接口兼容通用,物料采取统一标准。除了居于主导地位的“联发科”,其他所有模块厂商都是产权明晰、自负盈亏的中小企业,充满活力和朝气,它们之间可以彼此替代,竞争趋于白热化,不存在管理效能低下、官僚主义等大企业通病。在这个开放的系统中,设计、生产、销售不局限于一个企业,也不局限于某个地区,具有地理上的分散性与空间上的集聚性的特点,形成了全球分工体系。数以万计的山寨手机厂商及其配套厂商密集地分布在深圳周边,通过彼此间密切的生产协作和人员信息的流动,形成了强大的知识外溢和学习效应,更能够享受到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和营销方面的规模经济。
5 山寨手机生产方式的优势及问题
山寨手机的价格优势来源于其高效的模块化生产,这种革命性的生产方式有效地整合了大量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资源,进一步细化了社会分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1)实现了厂商的快速盈利。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知识可以大规模地迅速流动,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产品的研发周期与利润回报周期大大缩短,能否有效地加快新产品研发和生产速度决定了厂商的盈利能力,因此速度对山寨手机厂商有着比资金和技术更加重要的意义。模块化的生产方式减少了山寨手机厂商生产研发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种类和数量,深化了社会分工,简化了生产管理环节,提高了采购和库存管理的效率,大大提高了推出新产品的速度,从而使山寨手机厂商能够最大程度地分享到由创新带来的“熊彼特租金”。
(2)实现了厂商的大规模定制。
在传统的手机大规模生产方式中,消费者只能被动地接受厂商提供的标准产品,而不能参与到厂商的设计流程中来。随着当前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普及,消费者完全可以绕过传统的中间商直接与手机生产商接触,或者通过互联网随意配置自己喜欢的产品,消费者的个人偏好能够直接影响手机厂商的生产决策,这为山寨手机企业的大规模定制奠定了信息基础。大规模定制使山寨手机企业能够迅速准确地从消费者那里了解到市场需求的细微变动,做到按需生产,避免了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市场风险,但也同时给山寨手机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两个难题。其一是要求山寨手机厂商在信息调节、资源获得、生产线转换、生产、组装等方面具备更大的弹性,弹性的大小决定了山寨手机厂商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及时调整生产计划重新配置资源的能力。其二是要求山寨手机厂家在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背景下,面对越来越小批量、多品种、时间紧的订单能够有效地控制成本。模块化生产模式完全解决了两个难题[5],手机的大规模定制时代由此开创。
(3)开创了厂商的渐进式创新模式。
在传统大规模生产方式下,整个生产流程高度依赖某种专用资产,它通常不具备通用性,只针对某一款产品量身定做,哪怕是任何设计上的微小变动都需要重新调整设备。因此创新往往意味着对原有的产业、技术和专用资产的淘汰[6],带有强烈的突变性和非连续性,即熊彼特所谓的“创造性破坏”。这种成本很高的创新模式决定了产品的研发周期和生命周期都很长。而在模块化生产中,创新变得比较简单,每个模块都执行特定的功能,都可以在系统之内独立地创新,原本复杂的系统创新简化为个体创新的组合,创新因此具备了渐进式的特征。同时每个模块并不为某一结构所专有,可以存在于不同结构中。模块之间竞争激烈,产品和技术的升级只需更换系统的特定模块。由于运用了模块化生产方式,山寨手机不仅创新速度快,产品开发周期短,而且通过对模块的调整能够有效地适应外界不确定性的冲击,提高了市场生存能力。
(4)导致了整个产业商业模式的革命。
在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方式中,厂商实行的是纵向一体化,这种仅仅依靠单个企业内部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商业模式很难适应全球市场的快速变化。而在模块化生产模式下,厂商普遍实行横向一体化,注重的不是生产流程,而是质量和兼容性,所有工序流程无需全部由自身独立完成,而是可以通过外包发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来完成。外包就是打破传统企业的界限,按照效率最大的原则将企业原来的内部活动转移到外部,动员全社会力量完成的过程,通常伴有资产和技术的转移行为[7],主要形式有:技术合作、原始设备制造商、原始设计制造等。这种行为加强了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企业间纯粹的竞争关系演变为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在模块化生产方式下,山寨手机厂商普遍把不在其核心价值链上的功能部门外包给相关配套厂商,而将人力和财力倾注于设计和市场开发等功能,以达到强化竞争优势、巩固市场份额的目的。
从理论上讲,山寨手机的模块化生产在每一个环节都是最有效率的,但是自从2007年底,山寨手机产业扩张到了顶峰之后其市场份额便开始萎缩,而跨国品牌的市场份额则不断回升,那么山寨模式究竟存在什么问题呢?
企业的核心能力应该具有不可模仿性和不可移植性[8],这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保证。但是山寨手机厂商基于模块化的生产方式和创新方式非常容易复制,而且随着产业链上游手机芯片平台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以及信息时代知识的大规模流动,复制变得越来越简单,加之没有形成品牌效应,整个行业几乎没有门槛。于是大量民资蜂拥而入,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在所难免。
模块化生产方式也使得高仿和抄袭变得极为简便,山寨手机产业迄今为止也没有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创新能够获得回报的时间越来越短,山寨厂商不尊重知识产权,却也反过来面临自己的产品被同行抄袭的尴尬,因此没有山寨厂商愿意在产品开发上做大的投入。山寨手机厂商在打破旧的市场规则的同时并未建立新的规则,始终停留在低水平过度竞争的丛林状态,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赶超。另外,由于缺乏必要的外部监管和内在约束机制,山寨厂商在降低成本方面无所不用其极,不惜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从而导致了整个产业的逆向淘汰。
反观跨国手机厂商,它们卓越的研发能力以及巨大的品牌号召力令山寨手机厂商不可望其项背,而且是不可复制和抄袭的,这是其赢得市场优势的核心竞争力。在山寨手机风靡市场的时期,国际知名品牌手机厂商虽然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但是能够迅速借鉴学习山寨手机的成功之道,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适时大量推出增加了各种新功能的低价机型,从而有惊无险地夺回了市场份额。
6 “山寨手机”产业对“中国制造”的启示
山寨手机产业是中国规模庞大的制造业的一个缩影,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主体-千百万中小企业的生存方式。模块化生产绝非仅被运用于山寨手机行业,而是被广泛地运用于整个中国制造业。如温州的打火机、山寨版的上网本和汽车零部件等,都具有与山寨手机非常相似的行业特点。山寨手机所面临的问题几乎都可以从其他行业找到对应,只是没有哪一个行业能够像山寨手机那样把“中国制造”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演绎得如此引人注目,因此研究这一产业的兴衰对深入了解“中国制造”有着典型的标本意义。
模块化生产方式使加工组装工作变得相对简单,降低了行业门槛,为技术基础非常薄弱的山寨手机厂商提供了一个学习和赶超的契机,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国生产成本低廉的优势,使其在没有掌握全部技术的时候也可以参与国际分工,并与外国品牌手机竞争。但是这种生产方式本身并不会赋予山寨手机厂商任何核心的竞争优势,山寨手机产业要想真正赶超世界一流就必须力争在技术创新上有所突破,当然,这是以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前提的。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几乎没有山寨手机厂商抓住这一历史契机实现创新能力飞跃,整个行业仍旧停留在低水平过度竞争的状态。
当前山寨手机行业所面对的困局实际上是整个中国制造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制造”要想获得合理的行业利润并在国际分工产业链上拥有话语权和控制权,就必须摈弃原有的依靠高仿抄袭、成本低廉取胜的发展思路,转而通过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实现“中国创造”。事实上,目前中国制造业赖以生存的低成本基础正在慢慢消失,现在的发展模式从长期看是难以为继的。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1)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制造”的长远发展有着异乎寻常的意义。
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引进大量的技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市场,引进技术原本不是一件难事,但是中国过分强大的模仿或者抄袭能力往往使外国公司望而却步。另外制造业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存在调查取证难的问题,加之中国的法制环境欠佳,维权往往得不偿失,所以中国企业的山寨行为往往不能在法律上定性,但由此带来的声誉损害必将影响“中国制造”长远利益,这种情况已经在山寨手机产业得到了突出体现,并同样存在于“中国制造”的其他行业。由此引发的一个严重后果是外国企业不愿意与中国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另一个严重后果是使中国企业普遍失去了创新动力。既然自身的知识产权难以得到保护,那么企业也就没有必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技术创新了,对于平均寿命只有五年的中国中小企业,他们最理性的生存方式当然就是模仿和抄袭。因此,政府应该对中国制造业进行规范,尤其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让真正创新的企业能够得到合理的回报。如果中国制造业始终停留在低水平同质竞争的丛林状态,那么集体走向没落是必然的。
(2)降低交易费用,减少无效的行政干预是“中国制造”健康发展的前提。
中国的草根阶层从来就不缺少创新精神,只是长期以来这种精神一直被过分强大且无处不在的行政权力所压制,有时就只好借助灰色甚至违法的身份表现出来。山寨手机产生的一个背景是中国手机市场不合理的准入制度以及高昂的交易费用,不被政府认可的身份反倒成为竞争力的来源,这说明手机行业的一些制度设计是缺乏效率的,违反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事实上,这种情况普遍地存在于中国制造业,已经严重地阻碍了“中国制造”的健康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让市场按照其固有的内在规律运行,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让所有厂商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变相马为赛马。同时建立有效的市场监管体制和产品质量标准,对触犯底线的厂商严厉制裁,唯有如此才能防止逆向选择的发生,充分调动各阶层的创新热情,在根本上提高“中国制造”的竞争力。
[1]卢明华,李国平.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及对我国的启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2][日]青木昌彦.模块时代——新产业机构的本质[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3] Carliss Y Baldwin, Kim B Clark.Design Rules:The Power of Modularity[M].Cambridge.MA:MIT Press, 2000.
[4]周振华.信息化与产业融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5][美]约瑟夫·派恩.大规模定制——企业竞争的新前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刘刚.后福特制研究生产组织方式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7] Stanffan Gullander.and Anders Larsson.Outsourcing and location[R].Working Paper.http://www.snee.org/mzpap.htm
[8] C.K.Prahalad,Gary Hamel.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Th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14).
(责任编辑 谭果林)
The Enlightenment of“Cheap-copy-mobile” on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Dong Ke
(School of Economics,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72, China)
F425
A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际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与对策研究”(07BGJ008)。
2010-04-26
董科(1977-),男,湖北十堰人,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2008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