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系统视角的学校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0-10-18谢忠新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年1期
关键词:可持续性因素信息化

谢忠新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上海 200136)

基于系统视角的学校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研究*

谢忠新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上海 200136)

学校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应该从系统的视角去思考、分析与认识学校教育信息化,考虑学校教育信息化系统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考虑各个因素自身的可持续性,从而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系统视角 学校可持续发展 教育信息化

一、引言

目前,许多学校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比较注重学校信息化硬件、软件和信息资源的建设而忽视人的发展,没有从学校教育信息化系统的角度去思考学校信息化发展,没有考虑学校信息化系统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及各个因素发展的可持续性,其结果是学校信息化硬件、软件和资源的利用率不高,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由此对学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如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与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是当前十分重要的课题。

二、可持续发展与学校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于1980年在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上提出的。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观,不仅重视量的增加,而且重视质的改进;不仅关注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而且关注生态环境的优化发展。

1992年我国率先组织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作为指导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开始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国各个领域建设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2.学校可持续发展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学校可持续发展是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要求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按照学校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把学校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具有长远生命力的举措上,克服学校发展中的短期行为,保证学校具有长远的、持续发展的能力。既满足当前学校的发展需要,又符合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

学校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可持续发展思想与理论在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体现和应用,是指学校在开展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在开展信息化硬件建设、资源建设的同时,关注学校信息化应用,关注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资源、人、机制等各个因素的相互协调与可持续性,既能满足当前学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又能使学校信息化具有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基于系统视角的学校教育信息化

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国内不少专家进行了阐述,西北师范大学的南国农教授指出,“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1]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指信息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和教育、教学部门的普遍应用与推广”。[2]

教育信息化从具体实施的范围可分为区域教育信息化和学校教育信息化,不同层面的教育信息化,其内容、措施等都存在差异。学校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信息化具体实践点,其突出强调实践应用,强调信息技术在学校各个方面的具体应用。要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特点,需要从系统的视角来正确认识学校教育信息化。

贝塔朗菲把一般系统的概念定义为“系统是处于一定相互关系中的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成分的总体”。[3]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按一定的结构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具有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4]

学校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基于系统视角来思考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将有助于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可持续推进。

1.学校教育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层

学校教育信息化系统的核心环节是信息化应用,即教师、学生及管理者等将信息技术运用在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的各个领域,从而实现更高效、更高质量的教育活动。学校信息化应用具体包括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环境下学生发展四个方面。

2.学校教育信息化系统的基础因素层

围绕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核心环节的是学校信息化的基础因素层,基础因素层包括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和学校信息化人力资源三个方面,这是推动学校信息化应用实践的三个基本因素,没有这三个基本因素,学校教育信息化就无从实施。

3.学校教育信息化系统的保障因素层

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因素层外面是学校信息化的保障因素层,保障学校教育信息化更好地开展。保障因素层包括学校信息化系统规划、学校信息化管理机制、学校信息化规范与标准以及学校信息化考核评价等。

四、学校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1.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性与协调性

学校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可持续地开展学校教育信息化需要系统、全面地考虑相关的各个方面。另外,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应强调协调性,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从系统的角度具体包括基础因素层、保障因素层、具体应用层,首先是各层之间要协调发展;其次同一层的各个要素之间也要协调发展;最后是每个要素的具体内容之间也要相互协调发展。

2.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指的是发展态势上的延续性和发展质量上的健康性。[5]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性主要应该是指学校教育信息化系统各个要素发展的可持续性,具体包括基础设施维护与更新的可持续性;信息资源建设的可持续性;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可持续性;管理、评价等方面的可持续性;各种应用实践的可持续性。

3.学校教育信息化要以应用为核心

基于系统的视角,学校教育信息化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与保障机制和各种信息化应用。其中,学校信息化的应用应该是核心,其他方面都是为了推进信息化应用,只有如此,学校教育信息化才能可持续地发展。

4.学校教育信息化要以人为本

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推进与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致的,其最终目标是通过信息化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学生,同时也关注教师的发展。技术任何时候都是手段和工具,只有从信息技术中解脱出来,尊重教师与学生,依靠教师与学生,时时考虑到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才能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五、学校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分析

1.学校教育信息化系统三层之间的协调发展

学校教育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层、基础因素层和保障因素层之间要协调发展,如图2所示。

(1)学校信息化应用与信息化基础因素的协调发展

在每一种具体应用的推进过程中,都应该关注其与基础因素层中每一个基础因素的协调发展。例如,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简称“整合”)的开展要和三个基本因素的建设协调发展,如图3所示。

①“整合”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发展

基础设施的建设要与“整合”的需求结合起来。学校要开展整合实践,需要为每个教室配置多媒体计算机与投影设备,或者学校建设多个多媒体专用教室,为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必要的场所与设备。在开展整合实践过程中,对信息化基础设施产生新的需求,从而促进与协调基础设施的建设。

②“整合”与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协调发展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要与“整合”的需求相结合。学校建设的教育资源要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在资源建设方式上要实现学校教师共建共享,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通过整合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发现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以利于更有效的利用,资源建设与资源有效利用要互动、协调地发展。

③“整合”与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的协调发展

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要与“整合”应用的需要协调发展。教师经过培训后,必须开展整合教学实践,通过应用或反思,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强化与再培训,解决问题,增强信心,进一步在教学中应用,将理论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使学生得到优质教学和全面发展,如此反复,渐进提升,实现培训与应用的良性互动、协调和可持续发展。[6]

同样的道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其他应用,如学校管理信息化、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成长,都应该与基础因素层中的每一个因素协调发展。

(2)学校信息化应用与信息化保障因素的协调发展

学校信息化应用具体包括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专业发展、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发展。在每一种具体应用的推进过程中,都应该关注与学校信息化保障因素层中每一个保障因素的协调发展。例如,“整合”的开展必须和每一项保障因素建设协调发展。学校要可持续性地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信息化规划中就应包括整合的内容,在整合方面投入一定的经费,要有建立促进整合开展的组织机构,同时学校应该建立针对有效开展整合的信息化管理制度、规范与考核标准,有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来保证整合的顺利实施。同样的道理,学校在信息化其他应用推进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与相应的保障因素的协调发展。

(3)学校信息化基础因素与信息化保障因素的协调发展

学校信息化基础因素有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化信息资源、信息化人力资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每一个基础因素的建设都应该与学校信息化的保障因素相互协调。例如,人力资源建设应该与学校信息化规划、管理机制、组织机构、规范标准、经费投入、考核评价等因素相互协调发展,有了这些信息化保障的内容,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才能更好地开展,人力资源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同时,在开展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应不断修改和完善这些保障因素,使其更加规范与有效。

2.学校信息化基础因素层三个因素之间的协调发展

学校在开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与人力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三者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信息化基础因素层的可持续发展,如图4所示。

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同时考虑信息资源的建设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让教师学会正确地使用信息化硬件设施,学会使用与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同样,教师应用所需要的信息化硬件与资源,又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维护与更新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提出新的需求。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化教育资源与信息化人力资源好比是一只三条腿的“板凳”,这三条腿要一样高低,板凳才能站稳。要增加板凳的高度,应该同步增加每一条腿的高度,一条腿增加高度了,其他两条腿也应该增加高度,以保证板凳的稳定性。

3.学校信息化保障因素层各个因素之间的协调发展

学校信息化保障因素层包括信息化规划、信息化投入、规范与标准、组织机构、安全保障、管理机制、考核与评价,各个因素之间的建设也需要相互协调,如图5所示。

根据学校信息化规划,需要信息化经费投入来保证规划的实施,规划中每一项内容都应该有相应的实施规范、标准与管理机制,考核与评价依据应该是信息化规划;同时,在制定与完善规范、标准、管理机制时,会对学校信息化规划提出新的要求,从而进一步完善学校信息化的规划。

4.学校信息化基础因素层各个因素建设的可持续性

(1)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的可持续性

学校在建设与维护信息化基础设施时,必须要考虑这些设施设备的可持续性,一方面要考虑每一个信息化硬件与系统今后更新、维护是否可行、是否方便与经济,另一方面要考虑不同硬件之间、硬件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更新与维护的协调性,一个硬件与系统的更新不会影响其他硬件与系统地正常运行。

(2)学校信息化资源建设与利用的可持续性

学校信息化资源建设需要考虑可持续性,因为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需求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不断变化的,因此,学校信息化资源建设必须走开放之路、虚拟之路、标准之路、共享之路,必须考虑其可拓展性,也就是说要使得已经建设的资源不浪费,而是可以不断地丰富。要做到这一点,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内容和技术框架必须是开放的,能随时升级,以适应更高的应用要求。

(3)学校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的可持续性

学校信息化人力资源包括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领导的信息化领导力和技术人员的技术维护能力,在人力资源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地对教师开展相关的培训,使其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化能力;另一方面,要逐步培训教师学习新技术与新理念的方法,让教师逐步具备自主学习信息化有关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从而使学校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具有可持续性。

5.学校信息化保障因素层各个因素建设的可持续性

学校信息化保障因素层中每一项因素的建设需要考虑其可持续性,例如在学校信息化经费投入上要考虑可持续性。一方面,要合理处理好建设资金和运维资金的来源和使用问题,要把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资金和后期运行费用(设备的维护更新、资源的建设、教师的培训、网络维护管理、带宽的占用等费用)进行合理安排,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倡导厉行节约的原则,避免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断流;另一方面,要建立学校信息化经费长期投入机制,保证每年有经费投入,做到经费投入的可持续性。

6.学校信息化应用层各种具体应用推进的可持续性

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问题是应用,信息化成功与否的关键要分析应用是否可持续,因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与创新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要达到这个目的,靠偶尔使用信息技术是不能实现的,必须要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经常性地使用信息技术。因此,在考虑应用推进策略与方法时,必须考虑学校信息化四种应用的可持续性,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校管理信息化、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环境下学生成长。

六、结束语

学校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核心是信息化应用的推进。为了保证应用推进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考虑每一种具体应用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考虑每种基础因素与保障因素的可持续性,同时要从系统视角考虑不同因素、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协调,从而有效地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目标。

[1]南国农.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变革[J].电化教育研究,2003(7):41-42.

[2]何克抗.迎接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06(8).

[3]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4]黄光明,廖飒.系统论在高职教学系统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8(5).

[5]解月光,孙艳,刘向永.可持续发展:农村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选择[J].东北师范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40-44.

[6]梅龙宝,万三友,赵毅.三个协调: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J].中国远程教育,2008(10):62-64.

(编辑:隗爽)

G640

A

1673-8454(2010)01-0013-04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新课程教与学的研究”(课题批准号:DHA070146)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可持续性因素信息化
水泥生产中环境可持续性研究进展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解石三大因素
Pearl Izumi发布新的“社会使命”声明以及可持续性相关的宏伟目标
室内可持续性景观系统的植物配置与后期养护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烧钱”可持续性存疑美团被曝全年亏损72亿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