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育化平台的搭建和效用*
——基于数字校园的应用创新

2010-10-18施教芳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年19期
关键词:素质校园数字

施教芳,马 华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江苏 苏州 215104)

素质育化平台的搭建和效用*
——基于数字校园的应用创新

施教芳,马 华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江苏 苏州 215104)

本文在推进高校信息化应用的背景下,运用开放、协同的运行环境,搭建以学生综合素质育化为目标的素质育化信息平台,促进教师的教学改革、学生的创新实践,推动数字校园的创新应用。介绍了实施平台的搭建目标、组成模块、工作流程,讨论了该平台在应用创新中的效用。

素质育化平台;教学信息化;应用创新

随着高校信息化应用的推进,高校经历了系统集成,进入了应用集成,大多构建成了关联整合的信息系统群和全校统一的信息集成的支撑平台。在这样的平台上,如何创新管理与服务理念,将核心业务落实于师生的教学与实践,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运用开放、协同的运行环境,搭建以学生综合素质育化为目标的素质育化信息平台,促进教师的教学改革、学生的创新实践,推动数字校园的创新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数字校园的建设应用现状和创新应用的提出

高校的数字校园建设已由初期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转向对数字校园总体的规划、设计、建设,一些应用软件系统的成功应用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着高校传统的教学、科研、管理,乃至校园文化与校园生活。以我院为例,数字校园首先完成了三大平台的建设:基于全校各类网上应用单点登录和身份识别的统一认证平台;基于可定制、个性化应用与服务聚合展现的门户平台;基于统一数据标准、业务数据共享及统一系统技术架构的数据交换平台。在三大平台的基础上,教务、人事、学工、科研四大基础应用软件系统得以应用,OA办公自动化、迎新、离校等综合应用系统及数据资源中心的推进应用,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的集成程度在不断提高。但是,另一方面,教育第一线的专业教师与学生和数字校园的疏离仍然没有改善。复旦大学李银胜博士认为,高校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核心业务是教学。[1]因此,高校信息化的受益对象首先是学生,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是评价教育信息化效用的重要指标。这也揭示了目前数字校园应用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

1.服务主体的错位

数字校园的核心和切入点应该是教学信息化,服务主体是师生。忽视了师生的信息化应用,数字校园的实施效果就会不够理想,投入产出不明显,甚至陷入困境。应该看到,在数字校园应用的进程中,初期着力于基础设施建设,中期着眼于推进高校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及应用管理系统,信息化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高校管理者。师生参与少,是疏离于数字校园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扩充应用内容、提高应用水平、服务于广大师生的教与学当为重中之重。因此,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平台也成为目前信息化应用的热点。

2.创新应用的缺失

在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中,初期的资源包括教师的电子讲义、课件、录像、试题库等,存在一定的由纸质素材不作设计加工直接转化为数字素材的现象,网络资源的质量良莠不齐,实践性环节内容非常缺乏。随着学生主动参与网上教学积极性的增强,教学相长,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迫切需要体现在数字校园的应用中,需要一个平台更多地关注师与生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提出了高要求,以服务型专业课程体系和生态化素质育化体系“双体系”培养“职业人”体现了融合育人的理念,由此也对创新应用数字校园提出了需求。

二、基于数字校园的素质育化平台的搭建

在分析以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数字校园的创新应用,改善服务主体的参与和创造,我们提出了建设学生素质育化实施平台的构想。

1.素质育化平台的建设目标

基于数字校园设计一个以学生综合素质育化为目标的信息平台系统,作为学生各项综合素质实践活动的信息平台。记录、展现、推介学生课内课外的各项实践活动,实现大学生素质育化的网络化管理,并与教务系统的学分管理相集成,使学生拥有一份完整的包含了素质教育学分的成绩单。本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目标:

(1)建立“大学生素质育化信息平台”,推行素质拓展认证制度。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和以综合素质育化为目标的素质育化体系相融合,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参与各项创新实践活动的动力。

(2)利用平台打造柔性化的课程框架结构。设置必修、选修和拓展项目,课程体系改革模式如图1所示。将隐性的素质教育显像化,一定程度实现素质教育的量化,凸显素质教育的效力。[2]

图1 柔性化课程体系改革模式

(3)实现必修、选修和拓展项目的管理,以及全校素质教育统计分析、学生素质教育查询和督导。由此,教师了解每位学生的发展动向,为辅导和支持提供决策依据。

(4)推进数字校园的应用,网络自主学习、资源库的调用计入素质育化项目。营造主动学习氛围,推动学校数字化学习的进程。

2.素质育化平台的组成模块

素质育化平台本质上是学生素质育化项目的信息系统和智能型专家系统的结合。它具有项目信息管理的基本功能,更具备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和兴趣进行评估和督导的功能,还设计有调用agent对其进行专业学习的指导和帮助的模块,是一个为学生服务的平台。该系统设计有项目管理模块、查询模块、评估和督导模块、统计分析模块、专家指导模块、成果展示模块等。如图2所示。

图2 大学生素质育化实施平台模块构成

(1)实施平台着眼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育化的项目设计了必修、选修和拓展项目,涵盖了阅读、观看展览、听讲座、社会实践、行业企业实践、学习生涯设计、职业生涯设计、创业活动、心理健康活动、校园演播室、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参赛、个人展览会等近20个项目。综合素质培养的途径包含其中,学生的个性特色、兴趣特长彰显其中,由此实现全员的参与、全员的管理。学生有足够的选择空间开展自己的实践活动,并持续地得到反馈和支持。项目管理模块还具有信息发布功能,如活动通知等,学生也能够获得完成项目的资料,如阅读项目中的必读书目。

(2)查询模块可以即时查询个人素质项目进展情况,包括是否完成、完成的效果、辅导员评价、补修提醒等。管理者可以查询各班级、各专业等的项目开展情况。

(3)评估和督导模块是本平台的核心,通过自我评估和系统评估相结合,智能地为学生的实践活动、素质提升提供建议。自我评估设置时间,如月评和年评,学生做出自我的认识、感受和反思。系统评估嵌入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通过专家的经验帮助学生分析、确定兴趣点,提高效率、提升素质。应该注意的是评估模块是动态的,随着学生实践活动的增多、年龄的增长以及自我评估地不断进行,系统评估也将逐渐成熟,并能智能调整思路,为学生提供建议。

(4)统计分析模块为学校管理部门提供数据和决策依据。

(5)专家指导模块为学生提供典型案例和分析。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困惑,该模块既设计了典型的范例为学生做示范,又设计了交互活动提供在线咨询。

(6)成果展示模块遴选优秀实践成果做展示,展现学生个人特色和风采。

3.素质育化平台的工作流程

基于数字校园的创新应用必然引起学校管理理念的更新、管理的重组和流程的再造。首先,从组织架构加以保障。大学生素质育化平台实行学院、系和相关部门协同进行的管理机制。学院成立素质育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全院素质育化工作的开展;学工处设立学院素质育化综合认证中心,组织、协调、督促各系和各相关处室的素质育化工作的正常开展;各系成立本系素质育化认证中心,负责素质育化项目的组织、实施、考核与登录。其次,规范工作流程,各部门各司其责,主动配合,确保平台积极、有序、高效运行。各部门按照一定的流程来实现素质育化的数字化管理,同时能够从平台中提取各自需要的数据和成果。为保证公正和有序,为不同的角色:学生、指导老师、辅导员、行政处室、领导等设置不同权限,从而权限清晰,职责明确。再次,重视绩效考核。按照不同的角色进行学年评议,实行阶段性的评优。

三、素质育化平台的效用

素质育化平台的实施体现了对服务型专业课程体系和生态化素质育化体系“双体系”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利用数字校园的信息化平台,全程跟进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促进学生成人、成才、成功。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双体系”交叉渗透,课内课外互为补充,实现高素质“社会人”的培养目标。

素质育化平台的设计将服务主体定位于每一位学生,是为学生个人成长开发的平台。学生的素质学分和专业学分是一份成绩单的两个部分。每位学生的参与对于教学信息化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如学校资源库在平台的推进中得到了很好的共享和应用。平台的实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师生随处能找到获取信息的工具,并应用这些工具。

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今天,创新和变革是推进信息化进程的两个关键词。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指出: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处于创新扩散相对缓慢的阶段,以明确、可行的发展蓝图作为指南,并为之设置合理的资源配置、激励机制、创新先行者和促进者,不失为一种新思路。[3]素质育化信息化平台基于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和管理思路,设置了可操作的流程,融入了开放的资源,设计了优化的激励机制,从而实现了基于数字校园的应用创新。

[1]数字校园的现状、困境与出路[EB/OL].http://info.edu.hc360.com/2009/04/270917173667-2.shtml.

[2]王建良,马华.艺术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4):49-51.

[3]黄荣怀,江新,张进宝.创新与变革: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焦点[J].中国远程教育,2006(4):52-58.

(编辑:杨馥红)

TP311.5

A

1673-8454(2010)19-0027-03

*基金来源:本研究受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资助课题 “艺术院校工作室教学模式下学习者共同体建设研究”的资助(2009);同时系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9SJB760018。

猜你喜欢

素质校园数字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答数字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数字看G20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