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印关系中的能源因素
2010-10-13张伟杰
张伟杰
当前中印关系中的能源因素
张伟杰
中国和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两国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对国际能源的依赖日益加大。当前中印两国在获取国际能源的过程中竞争激烈。为避免能源因素干扰双边关系的稳定发展,两国正在国际能源竞争中寻求共赢合作,逐步完善协调机制。能源因素对于中印关系而言不完全是挑战,它也将为两国合作提供新的契机。
中国 印度 能源 竞争 合作
当前中印两国因能源需求与日俱增,对国际能源的依赖日益加大。为了满足本国的能源需求,中国与印度都大力开展能源外交,鼓励和支持本国油气公司从国外大量进口急需的能源。近年来,能源因素在中印关系中开始显现。处理好两国关系中的能源因素、变挑战为合作是中印两国理想的选择。
中印经济发展中的能源问题
中国和印度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两大新兴经济体,在经济快速发展中都面临严峻的能源问题,主要表现为国内油气供给严重不足,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对国外油气能源的依存度逐年加大。
中国是个“富煤少油气”的国家,但在 20世纪90年代前油气能源基本自给,直到 1993年才开始成为石油进口国,因此在早年的中印关系中并不存在能源因素问题。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能源特别是石油的需求日益增长,能源供需矛盾开始显现。据资料显示,199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 685.1百万吨油当量,到 2009年上升为2177百万吨油当量 (见图 1),仅 20年时间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了 3倍多。1993年中国石油消费量305.1万桶 /日,国内生产量 288.8万桶 /日,供应缺口为 16.3万桶/日。2009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已上升到862.5万桶 /日,国内供应缺口达483.5万桶 /日(见表 1),预计到 2030年,这一缺口将高达 1250万桶 /日。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导致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中国对国外油气依赖持续增大的局面在相当长时间内都将难以改变。
图1 1990-2009年中国和印度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单位:百万吨油当量)
表1 1990-2009年中国和印度石油生产量与消费量(单位 :万桶 /日 )
印度一直是石油进口国,但 20世纪 90年代前,其对国外能源的需求并不大。自 1991年印度进行经济改革以来,其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大幅增加,对国外能源的依赖大为增强。1991年印度石油消费量为 123.3万桶 /日,国内供应缺口55.6万桶 /日。2009年印度石油消费量增至 318.3万桶 /日,国内石油供应缺口达 242.9万桶 /日,预计2030年这一缺口将高达 480万桶 /日 (见图 2)。据分析,在未来 20年内,印度经济增长要达到 8%-10%的水平,才能消除其社会贫困。为保证其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印度至少需要将能源供应能力提高到目前消费水平的 3-4倍。①印度驻华大使馆编:“全球能源安全的国际合作”,《今日印度 》,2006年第 7期 ,第 7页。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印度都将面临巨大的能源需求压力。印度是个贫油国家,在产油量最高的 1995年,年产量也仅 36.6百万吨。②British Petroleum,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0:Oil:Production&Oil:Consumption(from1965),http://www.bp.com/statisticalreview.(上网时间:2010年 7月 10日)为保证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今后能源因素在其对外关系中的分量显然将会加重。
图2 中国和印度石油供应量与需求量展望图(单位 :万桶 /日 )
为解决因经济快速发展而引发的国内油气能源短缺问题,中印两国 20世纪 90年代着手制定本国能源安全战略。一方面,本着能源安全立足国内的原则,千方百计提高本国能源自给,包括加大本国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努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倡导能源节约等;另一方面,大力开展能源外交,鼓励和支持本国油气公司“走出去”,积极获取国际能源,通过大量进口国外油气能源来弥补国内能源供给的不足。目前两国对国外石油的依存度都在逐年增高。1990年中印对国外石油的依存度分别为 -16%和44%,到 2010年已分别上升到 55%和 72%。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如果未能找到有效替代能源,中印两国对国外石油的依存度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增大,2030年将分别达到 77%和 87%(见表2)。
表2 中国与印度对国外石油的依存度
中国与印度互为邻国,又同为亚洲两个发展中大国,在能源安全上面临同样的挑战。一是两国对能源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能源结构矛盾突出,导致对国外能源的依存度高。中印两国的能源储量都较为丰富,但在能源构成上均以煤炭为主,石油和天然气的探明储量较少。据英国石油公司统计,2009年中国煤炭探明储量为 1145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3.9%,储采比为 38;石油探明储量为 20亿吨,占世界总量的 1.1%,储采比为 10.7;天然气探明储量为2.46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量的 1.3%,储采比为28.8。2009年印度煤炭探明储量为 586亿吨,占世界总量的 7.1%,储采比为 105;石油探明储量为8亿吨,占世界总量的 0.4%,储采比为21.1;天然气探明储量为 1.12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量的0.6%,储采比为28.4。①British Petroleum,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0,pp.6-32,http://www.bp.com/statisticalreview.(上网时间:2010年 7月 10日)2009年中国与印度已分别成为世界第二和第四大石油消费国。②British Petroleum,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0,p.12,http://www.bp.com/statisticalreview.(上网时间:2010年 7月10日)巨大的石油消费需求导致两国对国外能源的依赖日益加大。二是两国的国外能源来源地基本相同。世界能源的地域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尤其是油气能源主要集中在中东、中亚、非洲、拉美、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目前美国与欧洲发达国家的跨国能源公司因进入国际能源市场较早,实力雄厚,已经占领了绝大多数综合条件较好的国际能源产地。中国和印度实施国际能源战略起步较晚,面对西方国家的激烈竞争,在寻找国际能源的过程中挑选余地有限。这就造成了双方竞争同一国际油气能源项目的机率增加。三是中国与印度有着同样的地缘政治因素,都重视周边主要能源产地,包括缅甸、俄罗斯、中亚等国家和地区。这主要是因为来自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油气可以通过陆路以及管道输送,较之海路运输风险较低。
中印能源领域的竞争
近年来中印在同一国际能源市场竞购同一能源项目的竞争增多。一是在中东存在能源竞争。中东油气资源丰富,石油探明储量占世界总量的56.6%,天然气探明储量占世界总量的 40.6%,③British Petroleum,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0,pp.6-22,http://www.bp.com/statisticalreview.(上网时间 :2010年7月 10日 )是中印最重要的油气能源来源地。目前印度来自沙特一国的原油就约占其原油进口总量的 20%,④“沙特对印度石油供应将增至 4000万吨”,http://www.chinanews.com.cn/ny/news/2010/03-01/2143875.shtml.(上网时间:2010年 7月 25日)来自伊朗的原油约占其原油进口总量的 12%。为增加来自伊朗的天然气进口,印度与伊朗还正在谋划建设一条跨越阿拉伯海的海底输气管道,以取代目前陷入僵局的伊朗 -巴基斯坦 -印度天然气管道计划。⑤王石等:“印度伊朗想建海底管道”,《环球时报》,2010年 7月 12日。2009年中国来自中东地区的原油达 9746.12万吨,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 47.8%,其中来自沙特和伊朗的原油分别为 4195.31万吨和 2314.72万吨,分别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 20.6%和 11.4%。⑥田春荣:“2009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国际石油经济 》,2010年 ,第 3期 ,第 8页。当前中印在中东地区的能源竞争态势明显。今年初,印度总理时隔 28年后首次访问沙特,重点商谈加强两国能源合作问题。据悉,沙特已同意向印出口的石油由目前每年 2550万吨增加到 4000万吨。⑦“沙特对印度石油供应将增至 4000万吨”,中新网,http://www.chinanews.com.cn/ny/news/2010/03-01/2143875.shtml.(上网时间:2010年 7月 25日)这将使中印两国来自沙特的原油总量基本持平。中印等亚洲国家在中东相互竞争,导致国际油价中的“亚洲溢价”⑧舒源著:《国际关系中的石油问题》,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 ,第 173页。现象。中东国家乘机提高售价,向亚洲国家出售的石油价格每桶要比美欧国家高 1-2美元。
二是在中亚存在能源竞争。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这三个国家的石油探明储量占世界总量的3.2%,天然气探明储量占世界总量的 6.2%。⑨寇忠:“中亚油气资源出口新格局”,《国际石油经济》,2010年 ,第 5期 ,第 39页。中印两国在中亚地区的能源之争极为激烈。2005年 8月因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 (Petrokazakhstan,简称 PK公司)双方展开激烈竞争,此次发生的竞购案至今仍被视为中印能源领域竞争最激烈的典型事例。当年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与印度米塔尔钢铁集团结成联盟,报出高达 36亿美元的收购价。为了在竞争中胜出,中石油不得不再提高报价,最终以41.8亿美元的高报价取得收购权,[10]陈莉、沈志坚:“中亚天然气管道实现双向通气”,《中国能源报》,2010年 11月 1日。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中国已在该地区形成以哈萨克斯坦为重点的中亚能源战略区,在油气开采和管道建设方面取得重要收获。2009年 12月中亚 -中国天然气管道实现单线通气,计划每年为中国输送天然气 400亿立方米,①王海霞:“中国 -中亚天然气管道创多赢之局”,《中国能源报》,2009年 12月 21日。British Petroleum,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0,pp.6-22,http://www.bp.com/statisticalreview.(上网时间 :2010年7月 10日)2010年 10月又提前实现双线通气。②陈莉、沈志坚:“中亚天然气管道实现双向通气”,《中国能源报》,2010年 11月 1日。
三是在拉丁美洲存在能源竞争。拉丁美洲地区的石油探明储量占世界总量的 14.9%,天然气探明储量占世界总量的 4.3%。③British Petroleum,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0,pp.6-22,http://www.bp.com/statisticalreview.(上网时间 :2010年7月 10日)中印两国 2005年 9月曾在拉丁美洲的厄瓜多尔角逐收购加拿大能源公司位于厄瓜多尔的原油和管道资产。中石油牵头组成的一个合资公司最终以 14.2亿美元价格成功收购。④张燕:“中国油企 14.2亿美元收购厄瓜多尔能源公司资产”,《国际金融报》,2005年 9月 15日。2010年 2月中印竞购委内瑞拉位于奥里诺科重油带卡拉沃沃的 3个区块,结果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印度石油公司、印度石油有限公司共同获得卡拉沃沃 1号区块 18%的股份,并计划在 2010-2015年为该项目投资 21.8亿美元。⑤“印政府批准向委内瑞拉石油区块投资 21亿美元”,http://in-en.com/oil/html/oil-0918091862602692.html.(上网时间:2010年 7月 10日)目前印度与委内瑞拉等拉美产油国正进行密切的能源合作,而这些拉美国家同时也是中国石油进口较大的来源地。
四是在缅甸存在能源竞争。与印度和中国相互毗邻的缅甸是世界第十大天然气储藏国,已探明天然气储量为 2.54万亿立方米,⑥林锡星:“中缅石油管道设计中的美印因素”,《东南亚研究 》,2007年 ,第 5期 ,第 33页。是中印两国极为重要的周边能源来源地。2007年 3月,中国和印度曾竞购缅甸标号为 A1和 A3区块的天然气开采权,印度虽较早提出购买请求,但最终中石油在竞标中胜出。⑦陈阳:“印度失手缅甸天然气竞争”,《世界知识》,2007年,第 13期 ,第 26-27页。当前中国和印度在缅甸的能源竞争较为激烈。2010年 3月,印度和缅甸签署协议,印将向缅甸投资 13.5亿美元,其中 11亿美元用于开采两个天然气田,2.5亿美元用于参与天然气管道建设。⑧“印度将投资 13.5亿美元在缅甸开发天然气田”,http://www.chinanews.com.cn/gj/gj-gjzj/news/2010/03-04/2152459.shtml.(上网时间:2010年 7月 20日)2010年 6月,酝酿多年的中缅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⑨“中缅油气管道开工”,《中国能源报》,2010年 6月 7日。
五是在俄罗斯存在能源竞争。俄是重要的能源输出国,其石油探明储量占世界总量的 5.6%,天然气探明储量占世界总量的23.7%。[10]王海霞:“中国 -中亚天然气管道创多赢之局”,《中国能源报》,2009年 12月 21日。British Petroleum,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0,pp.6-22,http://www.bp.com/statisticalreview.(上网时间 :2010年7月 10日)中印2008年8月竞购在伦敦上市的俄罗斯帝国能源公司,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以约26亿美元的报价胜出。[11]“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收购俄罗斯帝国能源”,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8-08/28/content_9728666.html.(上网时间:2010年 1月 10日)目前印正积极开拓俄能源市场。2010年 3月,印俄就对俄远东地区的萨哈林 -3天然气田及俄东北部亚马尔天然气田参股投资进行谈判,先前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所属的海外分公司已经获得萨哈林 -1油田20%的股权。[12]“印度两大能源巨头加速参股国外能源资产”,http://www.china5e.com/show.php?contentid=85347.(上网时间:2010年 11月 3日)俄也是中国重要的国际能源来源地。中俄在油气领域的合作在逐步加深。2009年 4月,中俄两国签署《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中国将向俄提供总计 250亿美元的长期贷款,俄则以石油为抵押,以供油偿还贷款。[13]吴谋远、金焕东:“中国企业 2009年海外油气上游投资概述 ”,《国际石油经济 》,2010年,第 1期,第 46页。
六是在非洲存在能源竞争。非洲是重要的新兴国际能源产地,石油探明储量占世界总量的 9.6%,天然气探明储量占世界总量的7.9%。[14]British Petroleum,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0,pp.6-22,http://www.bp.com/statisticalreview.(上网时间 :2010年7月 10日 )近年来,随着印度和非洲关系的全面发展,印加快了同中国竞争非洲能源的步伐。2010年 1月,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部长德奥拉率领印主要油气公司的高层主管访问安哥拉、苏丹、尼日利亚和乌干达等非洲四国。访问期间,印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与尼日利亚签署了总金额达 3.59亿美元的投资协议,计划开发两块油田。[15]“印度政府不差钱 走遍非洲买油田”,http://news.sina.com.cn/w/2010-02-10/055117074379s.shtml.(上网时间:2010年7月 25日 )非洲地区是中国仅次于中东地区的重要石油来源地,2009年中国从非洲进口原油 6141.75万吨,占原油进口总量的30.1%,[16]田春荣:“2009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国际石油经济 》,2010年 ,第 3期 ,第 8页。其中安哥拉、苏丹、尼日利亚和乌干达等非洲国家是中国重要的石油来源国。2010年 3月,中印两国同时参与乌干达阿尔伯特湖盆地两个油田区块开采权的竞争,印度石油和天然气公司联手其他公司出价 21亿美元竞标,但最终中海油以 25亿美元的报价取得该项目的开采权。①“ONGC loses Uganda oil property to Chinese firm”,Business Standard,http://www.business-standard.com/india/news/ongc-loses-uganda-oil-property-to-chinese-firm/89348/on.(上网时间:2010年 7月 25日)
自 2004年以来,中印两国竞争同一国际能源项目的事例就达 10起。②根据新华网等传媒相关新闻报道统计。中印能源领域的激烈竞争给双方均造成了利益上的损失,增加了双方获取国际能源的成本和风险,恶化了双方获取国际能源的环境。伴随能源因素逐渐在中印关系中显现,如果两国不能妥善处理激烈的能源竞争问题,能源因素将会对两国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中印能源关系:从竞争到合作
能源关乎国家安全,是国家发展所必须的战略物资,确保能源安全是各国重要的国家安全战略诉求。中印两国在国际能源市场存在竞争并带来不利影响。在都将发展作为本国主要任务、双边关系稳定对于双方而言都至关重要的今天,中国和印度都不希望能源领域的竞争干扰破坏双边关系的正常发展,损害两国的根本利益。这为两国在国际能源领域寻求共赢合作打下了基础。
近年来,中印两国政府为减少国际能源竞争带来的不利影响,开始探讨能源领域的合作问题。2005年两国总理举行会谈,签署《中印联合声明》,双方表示同意在“能源安全和节能领域开展合作,包括鼓励两国有关部门和单位在第三国协作勘探和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③周卫平著:《百年中印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第434页。2006年中印两国能源主管部门领导人就双方能源领域合作举行会晤,商谈了油气能源领域合作事项。④“马凯主任会见印度石油天然气部长艾亚尔先生”,http://www.sdpc.gov.cn/wshd/t20060206_58768.htm.(上网时间:2010年 1月 10日)中国与印度迄今已签署《加强石油与天然气合作备忘录》和《关于联合勘探、开发、投资获取第三国油气资源的谅解备忘录》等多项协议,就约束两国在油气领域的激烈竞争以及推进双方能源领域的合作达成原则性共识。
为拓宽中印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当前应主要做好以下四点:一是加强两国能源领域对话,完善两国能源领域协调机制。中印两国近年能源领域对话日渐增多,2007年 5月在上海召开了“中印能源对话”国际研讨会,两国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与会,为推动中印能源合作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对策建议。⑤“中印能源对话研讨会顺利召开”,http://www.sass.org.cn/szyjy/articleshow.jsp?dinji=86&artid=14145.(上网时间:2010年 7月 20日)2009年 10月,中、印、俄三国外长在会晤中又就能源安全问题进行磋商,表示期待加强能源领域国际合作。⑥“中俄印三国外长举行会晤并签署联合公报”,http://www.gov.cn/jrzg/2009-10/28/content_1450961.htm.(上网时间:2010年 7月 25日)中印通过对话增进了两国之间的相互信任,减少了误解,化解了纠纷,协调了在国际能源市场竞购中的活动,为两国能源领域的合作指明了方向。目前,中印能源领域对话通常是在双边或多边会晤以及在多方参与的国际能源会谈中举行。虽然双方已经同意建立工作组就能源合作进行双边定期协商,但是级别和规模都有待提高,应当尝试建立两国能源战略对话机制,就能源领域的合作进行正式的专门协商。
二是密切两国能源公司之间的合作,逐步推广联合竞购的模式。中国与印度在国际能源市场都面临美欧能源公司强有力的竞争。同一些老牌美欧能源公司相比,中印能源公司实力相差甚远。在 2008年度世界前 50名石油公司中,除中石油综合排名较为靠前,居第 5位外,中石化和中海油分别居第 25位和 48位,印度只有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一家进入前 50名,排名第 31位。⑦张卫忠:“美国《石油情报周刊》公布 2008年世界 50家最大石油公司排名”,《国际石油经济》,2010年,第 1期,第 67-70页。中印两国能源公司加强合作能增加与西方能源公司竞争胜算的把握。
中印两国能源公司各有自身优势。中国公司资金实力相对雄厚,在获取国际能源方面具备一定的实战经验,国际信誉好;印度公司对西方法律体系和条文的熟悉程度超过中国同行,在使用法律工具方面更加熟练和灵活,①张音:“中印石油行业海外扩张模式比较”,《南亚研究季刊 》,2006年 ,第 3期 ,第 59页。海外动作与管理经验也更丰富。中印能源公司应当优势互补,在勘探、开采和竞购国际油气能源方面密切合作,尝试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双方在获取国际能源项目上的沟通,协调彼此行动,从而寻求双赢。中印两国还应在多方参与的能源项目竞购中考虑联合竞购的合作模式,可以通过合作组成联合体参加竞标,联手减轻外部压力。2006年印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海外公司与中石化联手,成功收购了哥伦比亚石油公司 50%的股份,②傅双琪:“中印合作收购哥伦比亚石油公司股份”,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6-08/16/content_4964789.htm.(上网时间:2010年 3月 10日)成为两国能源领域合作的一个成功范例。
三是筹建亚洲能源组织,提高亚洲能源消费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地位。中印两国都面临中东石油“亚洲溢价”问题,亚洲石油消费国只有加强合作与协调,尽力避免相互恶性竞争,通过联合行动才能促使中东地区产油国重视亚洲能源市场,做到对亚洲能源市场与欧美能源市场等同视之。2005年初在印度举办的亚洲石油经济合作部长圆桌会议是亚洲主要能源消费国集体应对“亚洲溢价”的一次有益尝试。会议探讨了建立亚洲能源对话与合作机制问题,与会的印度、中国、韩国以及南亚各国同意采取一致立场,共同应对“亚洲溢价”和石油安全问题。③舒源著:《国际关系中的石油问题》,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 1月,第 173页。但是,时至今日,亚洲能源合作机制仍不完善,特别是覆盖整个区域的亚洲能源组织还未建立。作为亚洲重要的能源消费国,中印两国应当共同努力,促使尽快建立完善的亚洲能源合作协调机制,尽早筹建亚洲能源组织,以提高亚洲能源消费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地位,增加与油气输出国谈判的筹码。2010年 3月,南亚和东南亚七国能源部长或代表决定在印度设立区域能源中心,成员国包括孟加拉国、不丹、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和泰国。④张史先:“南亚和东南亚 7国决定成立区域能源中心”,《中国石化报》,2010年 3月 12日。筹建亚洲能源组织可以借鉴这种模式,先从次区域能源合作组织做起,再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
四是拓宽其他能源领域方面的合作。中印能源领域可合作面广泛,除国际能源市场中的联合竞购外,两国还可以在油气管道、可再生能源、煤炭技术、能源环保和核能等能源领域开展合作。第二届中印论坛 2010年 5月在北京召开之际,印度与会人士就表示期待能与中国在新能源方面展开合作。双方携起手来,创造或寻找新能源,两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就会发生变化,变得更加合理。⑤王奎庭:“第二届中国印度论坛在京举办中印新能源合作潜力巨大”,《中国环境报》,2010年 5月 18日。
不过在能源合作潜力巨大、领域广泛且有更多新契机的同时,中印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首先是两国对能源合作的战略互信不够。从目前来看,中印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更多是为了减少在国际能源市场的激烈竞争对双方的不利影响而采取的应对措施,还缺乏长远合作所应具备的战略基础。当前中印关系虽总体得到改善和发展,双边合作不断加深,然而两国之间的边界争端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双边关系中还存在着西藏问题等复杂因素,特别是印度国内某些人还抱有“中国威胁论”偏见,对中国的发展壮大有所疑虑,且随着其军事、经济和科技力量的壮大,印度争当亚洲大国乃至世界大国的雄心日显,总是把中国视为其战略对手,凡此种种导致中印之间战略互信不足,能源合作缺乏坚实的战略基础。
其次是国际因素的影响。随着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其视为牵制中国崛起的重要伙伴。它们对中印合作充满戒心,不会坐视中印能源合作日益加强。比如,当前中缅输油管道正在建设中,印度也有意参与其中。英国媒体借机极力挑拨中国和印度的关系,称中国建设缅甸输油管道是危险的一步,甚至建议印度破坏输油管道以打击中国。⑥苏浩等:“英媒渲染中国建缅甸输油管危险”,《环球时报》,2010年 2月 4日。此外,能源输出国也不愿意中印两国在能源领域携手,很可能会在两国之间采取分化策略,促使中印在能源领域继续竞争,从而坐收渔翁之利。
最后是受油气能源属性所限。油气能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征,并日渐成为稀缺资源。在油气能源消费需求与日俱增的背景下,中印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可以增加本国能源供应的机会。这就是中国和印度在达成能源领域合作共识后,双方仍在国际能源市场出现竞争的关键原因。
2010年年初以来,为了增强与中国石油公司的竞争能力,印度相关能源部门建议政府设立主权基金,支持印度公司的海外收购。①张起花:“主权基金:印度能源攻略”,《中国石油石化》,2010年 ,第 8期 ,第 56页。随着中印两国获取国际能源的力度持续加大,特别是印度政府不断支持和鼓励本国能源公司提高竞争力,未来两国能源竞争甚至还可能会加剧,但两国能源领域的继续竞争并不会影响两国能源领域的进一步合作。
余论
中印两国在国际能源领域的“龙象之争”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西方舆论甚至认为,中国和印度可以在信息技术领域携手,也可能在其他任何一个领域合作,但是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几乎是绝对不可能。②王德华:“日显重要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兼论中印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 ,第 6期 ,第 21页。竞争是国际关系中的一种常态,将竞争控制在适度范围之内,并导向良性与合作轨道,这既是能力,又是艺术。③秦亚青主编:《东亚地区合作:2009》,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 ,第 402页。中印两国能源领域的竞争也是如此。如何处理好双方的能源竞争问题,是对两国智慧的考验。目前,中印对于双方能源领域的激烈竞争都采取了积极正视的态度,希望通过建立能源领域对话和协调机制,以及签署能源协议,将能源竞争限制在正常的商业竞争范围之内,避免能源因素干扰双边关系的正常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中印两国正努力寻求并不断拓宽能源领域的互利合作。双方如能本着“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④吴绮敏:“加强协调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人民日报》,2008年 7月 10日。为主旨的新能源安全观加强合作,能源因素在中印双边关系中的不利影响将可避免或减小,不但不会完全成为挑战,同时也会为两国合作提供新的契机。○
(责任编辑:蒋裕国)
[作者介绍]张伟杰,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2008级博士生,主要从事国际政治与地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