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生态城市金融

2010-10-12石玉顶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0年7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信用金融

■高 原 石玉顶

在生态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意识到了经济建设,也意识到了生态环境的建设,但却忽略了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每个城市的发展都需要依赖一定的资源,有的依靠农业资源,有的依靠工业资源,在城市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到了一定的阶段,会发现他们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一种长效的资源——资本资源,而资本的有效流通需要培育好的金融环境,这往往是许多生态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忽视的建设。这里我们提到的金融生态,是指各种金融组织为了生存与发展,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及内部金融组织相互之间在长期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功能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周小川博士曾经对金融生态环境理论进行了系统阐释,并且在深刻认识到我国金融改革艰巨性和复杂性的前提下提出了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思想。金融生态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金融生态环境是指与金融业共存、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人口等一切与金融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面,是金融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从狭义上讲,它是指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包括法律、社会信用体系、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改革的进展及银企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金融是生态城市运行的命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生态城市运行的命脉。要充分发挥金融的作用,离不开良好的城市金融生态。

(一)金融的内涵及构成

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融通的主要对象是货币和货币资金。融通的方式是有借有还的信用形式;而组织这种融通的机构则为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货币、信用和银行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金融活动的整体。然而,在现代经济条件下,金融已不仅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它包括货币资金的筹集、分配、融通、运用及其管理。可以说,凡是有关货币资金的筹集、分配、融通、运用及其管理的种种活动,都是金融活动,它存在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中。因此,广义的金融是指货币流通和货币资金的融通。

金融由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构成的完整体系。金融工具又称信用工具,通常是依一定格式做成、用以证明或创设金融交易各方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凭证。存款单、借款合同、股票、债券、商业票据等,均为常见的金融工具。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在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创新了众多新型金融工具,即衍生金融工具,如期货合同、期权合同、货币互换合约和利率互换合约等。结构合理的金融结构体系,对国家金融事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金融机构泛指专门从事金融活动的组织。其职能就是组织社会资金的运动,建立或疏通资金融通的渠道。金融机构最常见的可分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银行又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有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信用合作社、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

金融市场即资金融通的场所。通过金融市场,资金的供求双方,直接或借助于信用中介进行资金的融通,并基于资金供求的对比,形成相应的市场“价格”,即利率。金融市场是一个大系统,包括许多具体的、相互独立又紧密关联的市场。最常见的可把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金融制度是有金融立法、基本金融政策和金融规章建立起来的,有关金融交易、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的相对稳定的运行框架和办事规程。包括货币制度、汇率制度、信用制度、利率制度、金融机构制度、金融市场的种种制度,以及支付清算制度、金融监管制度及其他。而金融制度的主要支柱是金融立法。

(二)金融对城市运行的影响

现代城市经济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实际是商品交换的经济,而货币又是现代城市经济中商品交换所必需的媒介,货币资金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

金融作为货币流通和资金融通的活动,是城市资金运动的总枢纽,是城市经济重要的调节器,是控制货币供应的总闸门,是发展城市经济、革新技术的重要杠杆。金融在经济生活中无论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还是对微观经济的搞活,都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金融活动,会有效地促使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发展,而不良的金融活动会破坏一国经济的发展,对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造成破坏性影响。正如邓小平同志在1991年视察上海时指出的,“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

(三)构建良好的城市金融生态

金融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即要完善自身内部的组织治理结构,加强自身管理,又要优化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也就是构建良好的城市金融生态。

金融生态就是各种金融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及内部金融组织相互之间在长期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功能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它包括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生态主体、金融生态调节。一个有效的金融生态系统一定是在这三个方面符合生态系统特征的体制。

金融生态是我国特有的概念,涉及的问题也主要是中国特有的,主要针对目前银行存在的大量不良资产和面临的金融风险而言,这些问题的出现,既与金融部门自身有关,也和金融部门经营环境有关。金融部门自身既有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自身管理不完善和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也有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不力乃至监管不当的问题。外部环境涉及的范围更广,涉及法制不完善、行政干预不当、各种不符合金融规律的政策性安排、社会信用环境等,都对金融风险的形成带来或强或弱的影响。

金融生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它意味着,在制定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战略时,不仅应强调加强金融部门的自身建设,同时也应强调改善那些作为金融部门服务对象同时也构成其生存条件的各类非金融的环境。

金融生态建设的终极目标是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其具体目标是实现良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金融运转状况,良好的金融司法环境和政府政策环境,良好的信用中介服务水平,社会信用体系基本建立。

完善金融部门的内部调节机制

金融生态是具有自我调节机能的动态系统,完善内部调节机制是金融生态建设的基础。它不仅能提高金融主体的自我免疫力,抵抗外界侵蚀,同时还能反作用于外部环境,促使外部环境进一步改善。

(一)金融生态体系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体系

金融生态系统是金融主体与其外部生存环境和内部各金融主体之间长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并执行融资媒介功能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在这个动态平衡系统中,它通过由组织体系、竞争机制、调节机制、金融市场等组成的金融内部调节体系,来实现自我调节。 金融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很多自然生态特征的系统,同样遵循自然生态系统中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竞争规律,但金融生态系统又与自然生态系统有很大的差别,金融生态的内部调节体系和自然生态的内部调节体系相比,具有主动性强、反作用大、调节空间大等特征,金融主体的这种主观能动性和高度自适性是自然生态主体无法实现的。

(二)完善金融部门的内部调节机制是金融健康发展的基础

完善金融部门的内部调节机制,就是加强金融机构自身的建设。加强金融机构自身的建设,增强金融机构自身的活力,使整个金融生态建设的基础。因为,只有自身健康,免疫能力增强,才能沉着应对外界各种环境的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正如周小川同志所比喻的,动物园的水族馆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是鱼,就像我们金融生态系统中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自身必须健康,才能生存和自如地“游动”,所以其自身的改革是最重要的。

我国金融生态的自我调节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表现在:一是对金融业的保护和管制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竞争机制对金融机构功能作用的强化和创新推动。二是只发“出生证”,不发“死亡证”的国家信用担保机制制约了优胜劣汰的生存竞争规则。三是由中央银行和各级财政实施救助,制约了金融机构预算约束机制的刚性。四是融资方式失调,加大了金融机构的风险程度。五是金融产权制度不完善,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有生命力的金融主体的健康成长。这表明,我国金融生态的完善,特别是中心城市金融生态的完善任重而道远。

完善金融部门的内部调节机制,就要通过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促进银行业实现充分竞争,实现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充分适当的竞争机制和破产、兼并机制调节金融组织的数量、规模,进而优化结构,强化功能,提高金融主体防范风险能力和水平;通过发达和完善的金融市场推动新的金融组织、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的创新,并催生新的金融物种繁生和延续;通过行业自律组织和金融监管是防范金融风险的两重篱笆,防止生态竞争中的盲目行为和恶性竞争,增强生态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创造金融发展的生态型外部机制

金融生态既具有自我调节机能,又有调节极限。外部环境的影响一旦超越了其自调机制,或完全取代了其自调机制,金融生态就会失去平衡。因此,金融生态建设必须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金融生态的外部环境

金融要健康稳定发展,所需要的良好外部环境主要包括:

1.稳定的经济环境。经济决定金融,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改善金融环境的重要前提。经济运行大起大落,会对金融业稳健经营产生不利影响,甚至诱发金融风险。经济运行不稳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经济增长的货币金融环境就会受到损害。

2.完善的法制环境。法制环境是金融生态的主要方面。金融法制建设直接影响着金融生态环境的有序性、稳定性、平衡性和创新能力,决定了金融生态环境将来的发展空间。完善的法律可以有效保护债权人、投资人的合法权益,打击金融违法行为,树立诚信意识和道德规范。

3.良好的信用环境。信用环境在金融生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缺乏对债务人履约的制约、企业诚信意识和公众金融风险意识淡薄、金融诈骗和逃废金融债权的现象严重,都将极大地威胁银行资金安全。

4.完善的市场体系。完善的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中介服务体系的完善。虽然很多中介服务业本身不是金融机构自身的业务,如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等,但它们的存在对于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促进金融生态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5.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环境。这里最主要的是地方政府对金融的干预。不适当的干预会破坏金融机构经营的自主性,破坏金融良性竞争和发展环境的形成。而且,过度的干预可能会形成一种习惯和社会范式,持续性地对金融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二)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生态环境有了长足的改善,但仍有缺陷和不足:

1.法律制度尚不健全,科学执法效率不高。至今,我国仍缺乏有关金融机构的破产法规,实践中对经营失败的金融机构迟迟得不到有效的处置,引起交易成本的大幅增加,也造成金融风险越来越大。个别地方因顾及自身和局部利益,地方保护现象仍然存在,银行债权案件有法不依、久拖不决,判决不公或者判决后难执行,执行周期过长,致使金融债权不能及时得到有效保护。

2.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很不完善,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表现在:社会信用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失信约束与惩罚机制;信用数据以及信用中介服务市场化程度较低。因此,在信贷活动中企业和个人违背诚信原则的失信行为时有发生。

3.银企关系还不够融洽。银行和企业之间还不能完全按市场化原则相互选择,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无法了解企业执行国家会计和审计准则的真实情况,留下风险隐患,企业对银行信贷的要求也知之不多,缺乏互信和有效沟通机制。

4.直接或间接的行政干预,使金融企业市场主体地位难以真正确立。据有关调查分析,直接或间接行政干预形成的银行业不良资产占不良资产总额的80%左右。

(三)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外部条件

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上述问题带来了诸多矛盾,直接影响了金融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外部环境,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1.转变政府职能。尽管造成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差异的原因纷繁复杂,地方政府行为始终是其中的关键因素。这是因为,一方面,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是直接影响当地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在行政力量发挥主导作用的中国,诸如地方法制环境、经济基础、地方金融发展等几乎所有金融生态环境的构成要素都强烈地受到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所以,要从体制上和机制上改善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关键在于转换地方政府职能。处理好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减少行政干预,规范政府行为,是转化地方政府职能的关键所在。

2.完善金融业发展的法律和制度环境。金融生态包括两部分,一个是金融部门的内部调节机制,一个是金融部门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从外部生存环境来讲,基本的法制环境、会计审计制度、清算制度、中介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当地的诚信文化及其区域政治、经济环境等都是其非常重要的内容。而会计审计、清算制度、中介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以及诚信环境等最终也体现为法律制度。良好的金融法制环境是金融生态得以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完善的金融法制能够有效保护金融主体的产权,有效遏制恶意欺诈和逃废金融债务。应当说,金融法制环境是金融生态环境的核心内容之一。

3.推进社会诚信文化建设。由于经济主体的所有活动都是在社会网络中进行的,所以,任何经济主体的失信行为均具有“外在性”和“规模性”。这意味着,在社会中仅仅依靠少数几个人或机构守信是没有意义的,关键是要在社会网络中形成一种诚信规范或者诚信规则。一旦诚信规范出现,它就会作为一种类似于文化和习俗的东西传承下去,这就是所谓诚信文化。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建立一个涉及全社会范围的诚信体系,将守信的利益和失信的损失内在化于经济主体的收益之中。为此,我们应当为诚信立法,围绕信用信息的记录、信用产品的使用、失信主体的惩戒等三个关键环节,持续推动社会信用制度建设,促进信用服务业发展,开展诚信文化创建活动。

参考资料

1.毛如柏,冯之俊主编.论循环经济.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周伟林,严冀等编著.城市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杨小波,吴庆书等编著.城市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4.王松霈著.生态经济学.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张静等著.金融生态建设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

6.杨子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经济金融.2005年第5期.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信用金融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