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眼视功能检查与矫治(五)

2010-10-11冬/文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0年11期
关键词:视标棱镜度数

王 冬/文

双眼视功能检查与矫治(五)

王 冬/文

(续上期)

4 聚散功能的检查

上期讲述了调节功能的检查,即调节幅度、调节反应及正负相对调节和调节灵敏度。下面就聚散功能(能力)的检查做阐述。

4.1 概念

聚散能力包括双眼的集合与发散,是指双眼向内和向外的协同运动,由两条水平作用的内直肌和外直肌协同作用引起。

集合是以棱镜度为单位,1△的定义为当光线通过1m远的距离所产生垂直偏离为1cm。如某患者的双眼瞳为70cm,当注视眼前正中1m远的一点时,根据公式计算3.5/1(在这里假设左右眼的瞳距分别为35cm,距离是1m,单位分别为cm和m),根据计算可知每只眼睛向内转3.5△,双眼集合即为7△。同理,若瞳距为60cm注视眼前30cm远的一点时,根据公式计算3/0.5,则单眼向内转10△,双眼则为20△。聚散能力检查很多是以棱镜度为单位,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

4.2 聚散的分类

聚散可分为张力性聚散、调节性聚散、近感知性聚散和融像性聚散等4类。在检查和诊断过程中,特别是涉及到同调节相关的检查,调节性聚散和融像性聚散则更是重点。

4.3 聚散的基本检查内容

4.3.1 集合幅度的测量

集合幅度的测量是指通过对集合近点的测量来判断患者的集合幅度。当眼睛在注视5m以外的物体时,两眼的视轴是平行的,调节处于放松状态。要看清近处物体时,两眼不但要产生调节,瞳孔也会缩小,而且两眼的视轴也要向内侧转动,这就是近反射三联动,目的是为了保证双眼能够更清晰、舒适地视近。集合幅度即测量双眼在保持融像前提下的集合能力,即两眼向内侧转动的能力。

4.3.1.1 集合幅度的检查步骤

a. 常规操作:矫正患者的远用屈光度并保证双眼视窗完全打开,将患者的远用瞳距调整至近用瞳距。

b. 打开近用照明灯,保证良好的照度。

c. 拉下近视力标杆,将近视力表置于40cm处检查患者近用视力,选取患者最佳视力上一行或两行的视标作为注视目标 。

d. 将视力表平稳地由远到近向患者移近(3~5cm/s),直至患者报告视标分离为两个,出现复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诉说视标看起来是两个,但又不能确定,可以将视标移远直至视标为单个;再将视标移向患者,注意观察患者的眼睛,直至患者报告看到两个像,或观察到患者一只眼离开了注视视标时,记录该距离,即为患者集合近点的破裂点。

e. 再将观察的视标远移,直到恢复为一个视标,或患者的眼睛回到注视视标状态,此距离为患者集合近点的恢复点。记录为:集合近点(NPC)破裂点××cm,恢复点××cm。正常值为:破裂点:3cm±4cm,恢复点:5cm±5cm。

4.3.1.2 检测的意义

a. 可以计算患者的集合能力。如某患者的PD 60cm,NPC 10cm ,近距离(用d来表示)为40cm,公式为:集合能力= PD×(1/d)×NPC =60×(1/40)×10=15△。

b. 评估患者集合的灵活度。一般情况下,患者应在10~11cm处或更近的距离恢复至双眼单视。若患者恢复双眼单视的距离超过11cm,可认为患者的集合恢复较差,集合灵活度偏差。

c. 评估集合的耐力。可以通过反复测量破裂/恢复值来予以评估。一般情况下应测量4次,如果每次所测定的距离越来越大,则可以认为该患者集合的耐力较差。

4.3.2 聚散力的测量

聚散度主要是检测双眼相互朝内运动或朝外运动,通过棱镜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如果将底朝内的棱镜放在双眼前时,光线朝向基底,像则移向各自视网膜的鼻侧点,由于物像不在患者各自视网膜的黄斑部,患者不得不将眼球外转。继续增加棱镜度数时,患者双眼继续发散以保持物像始终在其黄斑部位置。逐渐增加棱镜度数,双眼无法再朝这个方向移动时,患者将会出现复视,这就是患者的负融像性集合或发散。反之,将底朝外棱镜放在患者眼前并逐渐增加棱镜度数时,所测量的是正融像性集合。

集合/发散力的测量分为水平相和垂直相的测量,以及远距测量和近距测量。但在临床上垂直测量数据利用很少,所以常规只做水平相的远距和近距集合/发散力测量。

4.3.2.1 远距离水平聚散力的测量

4.3.2.1.1检查步骤

a. 完全矫正屈光不正;投射单一独立的视标于6m处,此视标为患者矫正视力较差那只眼的最好矫正视力的上一行。

b. 放置综合验光仪的Risley旋转棱镜于患者双眼前,棱镜度刻度初始设置为0,并位于垂直位(如下图)。

c. 嘱患者注视6m处视标,同时以每秒1△的速度匀速增加基底向内的棱镜度数。令患者在看视标出现持续性模糊时报告,记录此时双眼的棱镜总量,例如出现模糊时右眼4△,左眼4△,则记录为:模糊点8△;继续增加基底向内的棱镜度数,当患者报告所注视的视标变为两个时,记录此时双眼棱镜总量,称之为破裂点; 然后继续增加基底向内的棱镜度数,使视标分离加大,变得更为明显时,再逐渐减小基底向内的棱镜度数,当分离的视标重新恢复为单一视标时,记录此时的双眼棱镜总量,称之为恢复点。

d. 此时棱镜刻度恢复至零位。嘱患者仍然注视6m处视标,同时以每秒1△的速度匀速增加基底向外的棱镜度数,如上所述,令患者报告模糊点、破裂点和恢复点并记录相应的棱镜总量(如下图)。

4.3.2.1.2 注意事项

a. 在检测时,要先做BI(基底向内)再做BO(基底向外)检测,这是因为BO检测影响患者的调节和集合,从而有可能影响BI的检测结果。

b. 在检测时如果无模糊点,则用x来表示。

c. 当有的患者描述到,视标不断移向左边或右边,这说明患者的某只眼睛被抑制。一般可通过询问患者视标朝哪一个方向移动来判断哪一眼被抑制,视标通常移向非抑制眼前的棱镜顶方向。例如,如果检测BO聚散时,患者报告视标移向左边,说明右眼在注视,左眼被抑制。记录: 远距聚散力如:BI x/7/4 BO 12/18/8

4.3.2.2 近距离水平聚散力的测量

与远距离水平聚散力的测定方法完全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患者所注视视标距离的不同。

4.3.2.3 垂直聚散力的测量

与水平聚散力的测量原理相同,只是旋转棱镜的位置呈水平位。同样棱镜的初始刻度位于0,逐渐增加棱镜的度数。但由于人眼的垂直融像力较弱,因此虽然在双眼前加棱镜,但只改变一眼的棱镜度数就足够了。另外,在增加棱镜时,由于患者的调节并未发生改变,因此只需检查破裂点和恢复点即可,不需要检查模糊点。

(未完待续)

作者单位:天津万里路视光职业培训学校

猜你喜欢

视标棱镜度数
分配正义:以弱势群体为棱镜
《平行四边形》拓展精练
图形中角的度数
大棱镜温泉
隐形眼镜度数换算
微棱镜反光阵列超声振动刨削试验研究
视近最大辐辏力及开散力检测
远方及近方水平斜位量的检测
视力表(一)
中国十八大名酒的度数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