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34例临床观察
2010-10-10梁海燕
梁海燕
(广东省电白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52540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期妇女常见的一种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随着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不断增多,术后复发的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多采用药物治疗,孕三烯酮等药物诊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肯定,但其不良反应则是十分棘手的难题[1]。近年来,米非司酮由于其抗孕激素作用而应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2]。为比较孕三烯酮和米非司酮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治疗的疗效,作者对6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患者,分别辅以孕三烯酮和米非司酮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3月至2007年12月来本院确诊为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选取自愿接受米非司酮或孕三烯酮治疗的患者共62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曾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再次出现痛经、性交痛等临床表现,盆腔检查时扪及有触痛性结节或子宫旁有不活动的囊性包块;(2)研究前2个月内,未接受过任何一种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治疗者;(3)肝、肾功能及血脂正常,无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内分泌疾病等;(4)年龄大于20岁,月经规律,无异常生殖道出血患者。
1.2 分组 将6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患者根据自愿原则分为米非司酮组34例,孕三烯酮组28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年龄、手术方式及疾病分期相似,具有可比性,见表1。米非司酮组自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日1次,每次10 mg;孕三烯酮组自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口服孕三烯酮(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3 d后服用第2次,每周2次,每次 2.5 mg。疗程均为6个月。
1.3 疗效观察 用药期间每个月复诊,停药后3个月进行随访。随访内容:(1)症状:痛经、非经期下腹痛和性交痛,其中任何一项减轻或消失即为症状改善;(2)体征:子宫直肠陷凹结节明显缩小或消失、结节触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子宫活动受限明显改善或消失;(3)超声声像图:①显效:超声检查卵巢囊肿、附件包块明显缩小(体积缩小大于或等于1/2)或消失;②有效:包块体积缩小大于或等于1/2~1/3;③无变化:体积缩小小于1/3;④增大:体积增加大于或等于1/3;(4)药物不良反应:包括不规则阴道出血、体质量增加、痤疮及肝功能异常等;(5)用药期间患者基础体温的变化,保留子宫者观察月经情况。随访均由同一医师完成。
表1 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n(%)]
表2 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n(%)]
2 结 果
2.1 疗效 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基础体温呈单相型。用药6个月时两组症状、体征缓解相似(P>0.05)。停药后两组症状、体征缓解相似(P>0.05),见表1。
2.2 超声检查结果 治疗后行超声检查,米非司酮组附件包块声像图显示显效14例,有效17例,无变化3例,有效率91.1%;孕三烯酮组显效9例,有效 16例,无变化 3例,有效率89.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两组体质量增加、肝功能异常、痤疮、乳房缩小等不良反应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规则阴道出血和胃肠功能紊乱不良反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米非司酮组有3例肝功能损害,均为肝酶轻微升高,未予停药,配合护肝治疗后恢复正常。孕三烯酮组有11例肝功能损害,肝酶升高较明显,停药及护肝治疗后恢复。
2.4 停药后卵巢功能恢复情况 米非司酮组61.7%(21/34)的患者在停药当月基础体温即呈双相性;保留子宫者在停药平均30 d后月经复潮。孕三烯酮组46.4%(13/28)的患者在停药当月基础体温恢复双相性;保留子宫者在停药平均35 d后月经复潮。
3 讨 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增生、浸润、扩散等特性,且术中往往囊肿破裂流出巧克力样液体,因此,术后复发率较高。蒋兴伟和钟玲[3]报道术后5年复发率为20%~40%。复发的生物学基础是异位内膜细胞可以存活,并有激素维持。
3.1 孕三烯酮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制 孕三烯酮是近年来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有效药物,是三烯类合成激素,具有抗孕激素和抗雌激素作用,并有雄激素样活性,能抑制促性腺激素(FSH、LH)的释放,另外,孕三烯酮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和异位子宫内膜受体,发挥抗孕激素和抗雌激素的作用,从而使子宫内膜和异位子宫内膜萎缩[4]。米非司酮为人工合成19-去甲基睾酮的衍生物,具有抗孕激素及抗糖皮质激素的合成甾体类激素,可直接作用于子宫对内膜下调其性激素受体(ER、PR)含量,阻断内膜对雌、孕激素的反应性,从而抑制异位内膜细胞的生长。米非司酮还有可能降低异位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自/(旁)分泌而抑制异位内膜的增殖,达到治疗目的。米非司酮具有抑制排卵、诱发黄体溶解、干扰子宫内膜完整性的功能,一种孕激素拮抗剂,对黄体促性腺激素有抑制作用,可直接作用于异位内膜,抑制其增生及分化,促进凋亡,减少其生长潜能[5-6]。
3.2 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比较 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肯定,并广泛用于临床。临床上尚缺乏米非司酮大样本长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报道。本研究表明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停药后61.7%的患者当月基础体温即呈双相性,保留子宫者平均月经复潮时间为30 d,说明停用米非司酮后月经复潮时间短,可避免停药时雌激素波动引起的不规则阴道出血,且有利于妊娠。
3.3 不良反应 本研究表明,在治疗期间,不规则阴道出血及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率,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米非司酮组其低雌激素、高雄激素等不良反应均明显低于孕三烯酮组,患者易于接受。在肝功能方面,米非司酮组与孕三烯酮组均可引起转氨酶可逆性的升高,经过治疗均可恢复正常,表明米非司酮组与孕三烯酮组短期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安全的。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治疗复发性内膜异位症疗效相当,且短期不良反应较少,费用低,但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本研究用药时间尚短,今后需延长用药时间,增加用药剂量,进一步观察两组药物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远期疗效。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98.
[2] 邓霞飞,黄东晖,熊承良.米非司酮临床应用最新进展[J].生殖与避孕,2007,27(11):748.
[3] 蒋兴伟,钟玲.腹腔镜技术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展望[J].重庆医学,2008,37(15):1677.
[4] Mahutte NG,Arici A.Medical management of endometriosis-associated pain[J].Obstet Gynecol Clin North Am,2003,30(1):133.
[5] 张俊辉,熊正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抑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J].重庆医学,2008,37(9):984.
[6] Sidell N,Han SW,Parthasarathy S.Regulation andmodulation of abnormal immune responses in endometriosis[J].Ann N Y Acad Sci,2002,95(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