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学习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2010-10-10林立凡
☆ 林立凡 林 铭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一、引言
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捷径。信息素养是人们生活学习的重要技能,是生存和发展的必备前提,同时对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有效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学生掌握基本信息素养,了解现代学习理念,为个人终身学习、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树立意识,夯实基础。然而随着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观念开始转变,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必然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也应该相应调整,采纳更加科学适用的教学方案。而混合式学习所倡导的学习理念恰恰顺应了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诉求。本文正是基于该学习理念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行研究。
二、混合式学习在信息技术课中运用的必要性
(一)混合式学习概述
当前,对混合式学习研究已成为教育技术研究热点,形成了多种对混合式学习的定义。我国教育技术领域普遍认为:混合式学习是“把传统学习方式优势和ELearning优势结合起来”[1]。采用混合式学习方式,“既发挥了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2];其核心是融合传统课堂教学和E-Learning各自优势,强调两者的有效结合与应用。目前,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教学实践产生了学习理论、教学结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教学技术、学习风格、交互手段和评价方法等多维度混合。
(二)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
目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施状况是:普遍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即采用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信息配合课堂讲授。其主要特点有三个:
一是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时间较少,导致其学习参与度不够,从而使教学过程不能完整地体现三维学习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是信息技术课程容量和课程学习课时比例不协调,即在学校实际的上课课时内,教师要完成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比较困难,学生要系统掌握课程知识,学习时间也比较紧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筛选教学内容,并且设计好教学实施方案,学生也只能有选择地学习该课程的部分内容。
三是课程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即主要以期末的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当然这种总结性评价不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以便于教师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采取相应的教学应对措施,从而不利于课程教学管理。
总之,信息技术课教学主要采用教师讲授方式,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结构化的良构知识;有利于师生情感交流;教师较易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及时了解学生反馈。然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极其不利,可能造成今后自学能力低下,社会适应不良的局面。换言之,“难以有效促进学习者的高阶能力,特别是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3]。
(三)混合式学习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混合式学习是“把传统学习方式优势和E-Learning优势结合起来”。而E-Learning采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学习,其特点是通过网络在线学习课程,提供学生足够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对非结构化、劣构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动性,有利于其高阶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有效应用网络在线学习工具,如Moodle平台、BBS、电子邮件、QQ等,让师生之间信息反馈通道畅通,有利于师生学习交流。然而网络在线学习是学生个体学习行为(学生地理分布和学习时间比较分散),因此其自主学习能力是有效学习的关键。
鉴于混合式学习结合两者的优势——既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结构化的良构知识,促进师生情感交流,教师较易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及时了解学生反馈;又有利于学生对非结构化、劣构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动性,培养其高阶能力。
因此,“混合式学习即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的融合,这是课堂教学最主要的发展趋势;而这种学习效果,无论是单一进行课堂讲授,还是开展在线学习,都达不到相应的效果。[4]”
三、基于混合式学习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活动的设计
(一)设计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以人为核心”,强调人的尊严与自由,关注人的潜能和发展,对人的价值与个性等问题具有独到的见解,其教育思想如下:教育目标由“学会学习”转变为“自我实现”;教学过程从重传授知识到重人格培养;学习过程重视意义学习,提倡自由探索;教学方法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育评价从外部评价转向自我评价。
该理论对混合式学习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在混合式学习中,自主学习活动学生可根据兴趣和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而协作学习活动可促进学生交流;面授方式又可增加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自我评价可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和学习态度等情况。
2.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主要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获得。因此学生应在多样化的情境中进行学习。皮亚杰认为,学生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时,逐步构建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发展自身的认知结构。其中“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而在使用网络平台进行混合式学习时,教师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一特定的学习任务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讨论。学生通过网络平台的交流,可在原有认知结构中建构完善认知系统,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3.教育传播理论
传播理论是关于信息的传播过程、信息的结构和形式、信息的交流和功能等的理论。从传播的角度来看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信息的双向传播过程,包括信息从教师或媒体传播到学生的过程及信息从学生传播到教师的过程,在师生交流过程中,信息的传播会受到这样那样的干扰。威尔伯.施克拉姆的有意义信号的传播和接收模式中,包括四个要素:信息发送者、信号、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信息发送者所发来的信息,接受者并非都能接受。因此,信息必须经过某种形式的编码,然后通过信息传播通道,传给信息接受者[5]。
这启示我们要注意使用视觉的、听觉的、嗅觉的多种通道传播信息(教学内容)。而在基于网络平台的混合式学习中,包括视觉和听觉的丰富资源,学习资源以多种感官方式呈现在学习者面前,学习者从多方面进行感知,使得知识(信息)能比较准确、完整地被学习者所接受。
4.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作为一种研究人的行为活动理论,它将人类认识起点和心理发展过程融入活动中,认为人的心理发展与实践活动是辩证统一关系。活动理论的基本分析单位是活动,活动系统包含主体、客体、工具和规则四个基本要素,同时主体之间因遵循规则又形成共同体、分工两个要素。另外,活动系统的六要素并非稳定独立,而是动态地、持续地与其他构成要素互动。因此,我们要理解活动系统是个整体,而不仅是个别的联系[6]。
(二)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策略
该活动主要分四个环节,即分析环节 (学习需要分析)、设计环节(学习活动设计)、实施环节(开展学习活动)和评价环节(改进教学设计)。该设计的基本步骤如下:
(1)学习需要分析。根据学生各自的学习需求和所学内容,参考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特点,确定合理的课堂学习目标。
(2)学习活动设计。在设计学习活动中,需要对活动要素进行分析,包括活动主体(初中学生)、活动客体(文本信息加工)、工具(学习支持工具)和活动规则四个要素。其关键是学习活动任务的设计,然后再设计活动的其它内容,如学习环境——包括学习资源和工具等;活动规则和评价标准的拟订,以及在活动中的小组协作、任务分配等;最后设计教学课件。
(3)开展学习活动。即执行预先制定的学习活动计划,再执行学习计划中不断修改完善计划,保证学习活动有序开展,学习目标顺利实现。
(4)改进教学设计。在完成《文本信息加工》的学习任务后,对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以此为依据,修改教学设计方案,以便于后期的再次实践。
(三)《文本信息加工》教学设计案例
1.主题
文本信息加工(共6课时)。
2.教学内容分析
Word软件的功能与操作是本课程学习重点,通常以课堂讲授和上机操作相结合。Word软件的功能介绍作为理论学习部分,以课堂讲授方式学习;而Word软件的操作则作为上机实践内容。其中Word软件的文档编辑技巧是课程学习重点和难点。
3.三维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Word软件的常用功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Word软件的常用编辑技能,并能够按照学习要求,运用所学的编辑技能加工文本信息;应用Word软件常用编辑技能,根据文字信息的不同加工要求,个性化地表达信息;能够列举出作品在文本信息加工方面的若干优点,并提出修改建议,且说明理由。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开展小组协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学习共同体,增加人际交往机会,培养自主学习与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从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形成健康学习心态。
4.学生特征分析
(1)学习起点分析。学生对Word软件的界面较熟悉,知道大部分编辑工具的名称;但是大多数学生对该软件中的各种编辑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操作能力没有基础。
(2)学习特征分析。鉴于该部分学习内容的特点与学生学习差异,建议采用课堂讲授与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习。
5.学习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师生人手一台电脑)。
6.学习资源
利用Moodle软件搭建的信息技术课程网络学习平台上的学习资源、课本教材、学习活动说明书。
7.前期学习活动介绍
按照异质分组的原则,将全部学生分成10个学习小组(4~6人/组),各组选定一个组长并明确成员分工,已经共同学习了前面章节的内容,开展了系列小组协作学习活动。
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时,教师向学生说明课程学习任务,各学习小组根据大部分成员的学习兴趣和成员特长,选择必修和选修模块中的学习任务,作为本组共同学习的内容。现选取其中的一个学习任务来进行活动设计。
8.学习活动设计
四、混合式学习在信息技术课中运用建议
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信息技术课程涉及的内容不断变化——先进学习理念与先进信息技术相互结合。在课程学习内容取舍方面,教师应当密切关注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关注教育技术的研究热点,及时合理地更新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体系。在进行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时,应当以传统课堂教学的主线,牢固树立运用混合式学习开展教学活动的意识,充分挖掘各种教学方式的优势并结合使用。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4,(3):5-10.
[2]林铭.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3]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设计视域[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8:6.
[4]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13.
[5]余胜泉,何克抗.网络教学平台的体系结构与功能[J].中国电化教育,2001,(8):60-63.
[6]杨开诚.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