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作霖用人:不提拔没顶撞过自己的部下

2010-09-29

廉政瞭望 2010年9期
关键词:张宗昌吴佩孚段祺瑞

陶 涵

张作霖用人,最鲜明的特点是不提拔没顶撞过自己的部下。

1924年,张作霖入京后,参与决定北京政府内阁的人选。张作霖的很多部下认为,跟随大帅十多年,忠心耿耿,办事认真,文笔也不错的任毓麟应该当内务总长或教育总长。然而,张作霖在京执政3年多,内阁改组过8次,任毓麟从未得到过提名。

一天,几个幕僚在张作霖面前说,为什么不提拔任毓麟?

张作霖说:“任毓麟是个好人,他跟我差不多天天见面,却没有和我抬过一次杠。难道我就一点过错都没有吗?”

张作霖认为,段祺瑞和吴佩孚都是居功自傲、目空一切的人,希望部下奉承自己,听不进不同意见。于是,徐树铮受到段祺瑞的重用,白坚武受到吴佩孚的重用。但二人得势后,做了很多坏事,人为地制造摩擦,客观上拆了段祺瑞和吴佩孚的台。张作霖却有自知之明,看到了段祺瑞和吴佩孚用人不当,因此希望能用直言敢谏之人。任毓麟却做不到这点。

张作霖用人的第二个特点是宽容。

段祺瑞和吴佩孚都是心胸狭隘、派系成见很深的人。如在1918年的护法战争中,北军获胜,占领湖南省大部地区。湖南督军一职本应授予立了大功的吴佩孚,段祺瑞却授予皖系张敬尧,引发了后来的直皖战争。

吴佩孚得势后,在直系内部划分洛阳派和保定派,分亲疏论等级。冯玉祥部被认为是杂牌军,备受歧视。冯玉祥对吴佩孚积怨多年,终于爆发了倒戈叛吴事件。

张作霖却不管原来是皖系、直系,还是南方各派系,凡是来投的,一律收容,有的还委以重任。由于张作霖的宽容大度,当时,知名人士北上投身奉系的甚多。曾在北京政府任过总长,后来投奔的,就有林长民、汤尔和等10多人。来自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省的军人和政客,则有数百人之多。

奉军内部也有派系,但张作霖注意保持各派之间的平衡。一方面,他重用富有革新精神的少壯派人士;另—方面,对一些老部下,如最早参加聚义的绿林好汉张景惠、汤玉麟等,一直给以高位,以防他们心怀怨恨而图谋不轨。因此,在张作霖得势的10多年内,奉军内部未出现因待遇不公而引发的内战。

张作霖用人的第三个特点是“用人不疑”。以张宗昌为例,张宗昌年轻时,由山东到黑龙江,当过民工和匪首。辛亥革命后,率部南下,被沪军都督陈其美任命为团长。陈其美死后,张宗昌改投江苏督军冯国璋,任侍卫长。冯国璋死后,张宗昌又走直鲁豫巡阅使曹锟的门路。曹锟有意让张宗昌当师长,因吴佩孚反对而作罢。张宗昌一气之下,出关投奔张作霖,不久,被任命为旅长。由于受到张氏父子赏识,张宗昌在奉军中晋升很快。第二次直奉战争前,张宗昌已是第二军副军长。

很多人不喜欢张宗昌的为人,建议张作霖逐渐削弱其兵权,最后踢开。张作霖不为所动,认为用一名武将,主要看他能不能打胜仗。离开这一条去要求别的,那不是治军之道。

张宗昌后来没有辜负张作霖的重用,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表现出色。战争初起,奉军失利。张宗昌部坚守阵地,奉军转入反攻时,张宗昌部动作快速,一举俘获直军主力彭寿莘部数万人。

从用人方面看,张作霖在袁世凯死后北洋群雄角逐中,成为最后胜利者,决不是偶然。编辑:孟盛

猜你喜欢

张宗昌吴佩孚段祺瑞
张宗昌俗得很坦荡
房子无小事,手续很重要
从“三不主义”管窥吴佩孚的儒学情怀
善意的谎言不能说穿
吴佩孚鸡屁股“退敌”
段祺瑞的棋局
法外开恩:郑继成刺杀张宗昌案中的情理、法律与政治
低情商,易受伤
吴佩孚的批文
张宗昌拿两个粪筐换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