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规划专业《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2010-09-28玮,

河南建材 2010年1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设计建筑设计

陈 玮, 李 明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450015)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我国城市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城市规划专业作为城市建设的龙头专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城市规划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物质形态的规划设计一直以来在城市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培养方案”中,《建筑设计》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而开设。建筑设计课程的实践训练使得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的空间形态分析能力、对物质形态规划和方案设计能力、计算机辅助制图和图象处理能力大大提高。但是城市规划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有其自身的教育特点,规划专业低年级的建筑设计课程如何教学,能够更好的与规划专业课程更好的衔接,一直是城市规划专业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考的重点。

1 目前我校规划专业建筑设计类课程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

1.1 同学们图示语言掌握较差,快速设计思考的能力较弱

由于课时较少,同学们美术、绘图等基本训练较少,基本功掌握较差。在进行专业课程规划设计课程学习时,思维活跃,但缺乏空间形态塑造与审美的意识与技能,在表达自己的构思与设计思想时,无法快速运用图示语言阐述自己的思想,影响了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与积极性,对其提升专业素质也都形成了明显制约。

1.2 课程内容结构不尽合理,教学体系尚未有效整合

建筑设计课程在教学上内容相对独立,基本上按照建筑学专业学生基础课程学习的思路进行教学,课程内容多为单体的公共建筑设计,少有群体建筑设计以及城市设计方面的设计;对于建筑设计如何过渡到规划设计的教学内容的探索较少,学生从建筑设计进入到规划设计的学习较为突兀;不同类型设计课题之间明显缺乏衔接,教学效果因人而异而无从比较,很难形成整体、协同效应。

1.3 缺乏对于学生整体设计观念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城市设计不仅需要进行体型组合,而且要关心人的基本价值与权利、自由、公正和创造性。在目前的教学中,在建筑设计课程的基础教学阶段,传统的教学思路偏重于空间形态的培养,对于城市环境、城市文脉、人文价值方面的考虑较少,导致学生在后期的学习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缺乏对于城市问题的全面分析思考的能力,认为城市规划设计是简单的建筑设计的扩大,学生的设计综合素质没有得到明显提升。

2 教学改革思路

针对我校建筑设计教学的问题,结合学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特色。我们确定了建筑设计教学的改革思路。在建筑设计的教学过程中,贯穿人文素质教育的观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整体设计观念,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新教学内容,建立培养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教与学互动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教学实践

3.1 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创新

建筑设计课程的特点是通过一系列不同的课程设计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因此设计任务在拟定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内容的设置采取随年级的升高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的认知过程。从一年级的入门教育,到二三年级的加强教育,不仅考虑到在课时较少的学习中学生对不同规模、不同类型建筑的多方位接触,对当前社会需求的主要建筑类型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同时注意城市设计教学内容的逐步引入,从小型公建设计培养形体认知能力到城市地段建筑环境再至城市空间环境的引入。要求各阶段课程内容既相对独立有其侧重点,同时各设计课题之间又相互联系;在不同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建筑、空间与环境的整合思维理念,贯穿人文主义的设计关怀。

一年级为入门教育,是整个课程系统的基础。一年级教学培养目标为:掌握基本的技能,建立环境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筑设计基础知识、建筑赏析和美学的学习逐步培养起设计观念。加强对于物质空间建筑构成和物质空间设计的了解,掌握空间组织原则和方法,进行初步建筑设计及建筑空间分析,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同学们对于设计尺度的掌握不足,加强了感性教育及身边建筑实测训练教学环节,真正让学生理解建筑及城市空间的“尺度感”和“比例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年级建筑设计是整体设计观的培养,强化和提高建筑设计能力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为:经过建筑空间组合训练,建筑单体和外围环境的组合训练,使学生建立建筑功能、形式、空间、环境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设计构思与表达能力,熟悉有关的规范条例和建筑的技术知识,扩展对建筑外在的社会属性的认识,注重对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利用。教学内容为不同类型的公共建筑单项规划和建筑设计,建筑的创作走向强调建筑的环境属性和社会属性。在教学过程中,将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原理课程、建筑史课程、建筑结构课程进行有机的联系。在理论知识讲授方面,加强建筑设计原理和一般方法论的讲授,对环境相关理论进行介绍,对建筑风格流派进行分析;在技能培养方面,加强空间环境组合设计的能力,强调过程设计中图示语言的训练,强调手绘过程图示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及运用调研分析的手段进行环境分析,使这一阶段学生的设计能力与技法达到一定要求。在价值观的培养方面,将价值观融入到知识讲授、技能培养中去,要求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思考问题,考虑人类行为对于建筑及环境的引导,树立环境观及全面的建筑观念。通过这一阶段教学,学生掌握一般设计原理及相应的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建筑评价能力,理解建筑的功能、建筑与技术、建筑与文化、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三年级建筑设计教学是学生由单一的建筑要素转换到综合性强的建筑设计学习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为:建立建筑与城市的有机关系,加深学生对建筑与地域、城市关系的理解;继续培养设计的综合能力,熟悉有关的规范条例和建筑的技术知识,并开始逐步掌握城市规划的设计方法。教学内容的设置开始与城市建设相呼应,以公共建筑组群(小型商业中心、文化中心)或者居住组团的设计为主要教学内容。考虑近阶段在我国住宅设计与住区规划已成为建筑设计与规划设计行业的主要业务,而住宅组团课题的设计比较附和教学需要,同时可以与后期居住区详细规划紧密联系,因此着重安排居住建筑方面的课题设计作为承上启下的三年级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中加强地域性建筑设计思想的灌输。在教学过程中,在理论讲授方面,从对单一的住区规划原理和一般方法论的讲授向微观层次的规划设计方法的介绍转变;在技能培养方面,强调过程图示分析能力的培养,加强调研分析能力、策划能力及方案规划设计能力的培养;强调公众参与、文化和观念多元化的关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这一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开始领悟到规划设计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具有一定的规划设计的图解分析思考能力。

3.2 改革教学方法,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方法的应用对于同学们设计素质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教学的初始阶段,要求完成一至两个方案的快速方案设计,培养同学们的快速设计能力。设计前期,要求学生对设计内容进行分析,设置相应的设计前提,对基地环境详加调查,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做出分析报告作为重要的教学过程,培养同学们自主思考及社会调查分析能力;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每一个设计阶段强调方案研讨,相互评图,使同学互通有无,获得更多的信息,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开发了同学们的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一些教学方法,激发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设计过程中体会到创新的乐趣,逐步完成从建筑设计思维到城市设计思维的转变,具有接受城市设计思想的能力。

4 结语

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教学,其目的在于使同学们树立整体设计观念,建立正确的思维方法,达到与规划设计教育和谐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探索适应新时期新要求的教学内容,应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方式,达到教与学的良好结合,这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去研究探索、实践总结。

[1]张春阳等.基于城市设计思想的建筑观念培养[J].新建筑,2003,(4):65-67.

[2]岳邦瑞,段德罡.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6,(9):71-73.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规划设计建筑设计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规划设计作品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建筑设计的困惑
物流园区出入口规划设计及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