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交流体系的变化对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影响

2010-09-26曾庆霞

图书馆学刊 2010年9期
关键词:编目学术交流交流

曾庆霞

(济南大学图书馆,山东 济南 250022)

图书馆作为学术交流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必然受学术信息交流体系变化的影响;而图书馆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所以探讨学术交流体系的变化对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影响,是图书馆调整工作重心、确定发展方向、制定发展策略的基石。

1 学术交流体系的变化

网络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学术交流模式(见图1),形成了新的学术交流体系(见图2)[1],网络环境下学术交流系统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图1 传统学术交流模型

图2 网络环境下新的学术交流模式

1.1 学术交流构成要素增多

从图2可以看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介的数字出版、OA(开放存取)出版、数字图书馆等渗透到交流环节中,与传统的信息交流相融合,互相取长补短,构成新的学术交流系统。

1.2 学术交流途径增多

从图1可以看出,传统的学术交流主要以单向、线性模式为主。用户对信息的控制力很弱,难以与作者交流。此外,信息的获取途径单一并且效率低下,用户只能通过图书馆或以直接购买的方式获得。而在新的交流环境中,作者在研究成果未正式出版之前,就可在网上与同行交换意见;成果的出版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特别是OA(开放存取)出版,基于学术的开放性,打破了出版商的垄断,科研论文的即时性、开放性、免费获得性等得以充分展示;图书情报机构的资源建设也多样化,用户可以多渠道地获取信息,增强了学术交流的开放性和交互性。[2]

1.3 学术交流周期缩短

在传统的学术交流中,出版商在信息交流和利用过程中占有得天独厚的控制权,他们掌控着信息的取舍、出版周期甚至是学术成果的质量。传统的纸质出版中,从作者提交稿件到编辑人员的初审、复审、终审;从校稿、排版、印刷、发行,到读者手中,需要很长的过程,出版周期的滞后降低了科研成果的时效,直接影响了成果的价值。而电子型的学术出版物则不存在这些弊端,现代技术拉近了作者与用户的距离。

2 图书馆资源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图书馆都是学术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学术交流模式下,图书馆是信息交流的枢纽,不仅对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加工和开发利用,还直接给用户提供咨询、检索和传递服务,最重要的是图书馆的存储功能,使得人类文明、科研成果得以传承。在当今的学术传播中,交流渠道的增多和网络载体技术的介入,使信息得以数字化传递。开放获取资源的优越性使读者对图书馆的依赖不断降低,新型的学术交流方式直接影响到图书馆资源的采购、组织加工、开发利用和保存,进一步影响到图书馆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

2.1 资源获取

获取途径的增多,使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将面临更多的选择,用有限的经费构建合理的资源结构模型,这对图书馆的获取能力来说是一种考验。高校图书馆应遵循新设学科专业书刊优先购买、教学用书刊系统购进的原则,保证学校教学的需要。采访人员应严把质量关,采取读者荐购、学院联系人、借阅率统计等方式确保资料的实用价值。对于科研资料则以购进电子书刊为主,因为它及时、便捷、不受时空限制,备受用户青睐。

对开放存取出版的资料,应以收集为主,慎重购买印刷版,以节约经费。开放存取资源收集方式有:利用各种综合或专业的搜索引擎;利用各类学科信息门户收集相关学科的免费资源;与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专家学者合作对网上免费资源站点进行搜集整理;直接登录免费资源站点,如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和奇迹文库等。[3]

2.2 馆藏结构

传统的交流模式中,图书馆资源的获取形式比较单一,以购买印刷型图书、期刊为主,馆藏量受控于购书经费的多寡,难免造成文献数量与质量关系的负相关,为达一定的藏书规模,文献质量就难以保证,馆藏资源中不乏特价的、利用率低的,或其他图书馆剔旧的,甚至盗版的书刊,不但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对文献的使用者来说也是一种障碍。

图2表明,在新的信息交流系统中,图书馆的信息来源途径增多了,除了购买传统的印刷资料外,各种数字资源也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济南大学图书馆为例,近3年来,每年购进的电子图书的增长量都大于印刷型图书的增量(见表1)。

表1 济南大学图书馆近3年进书量统计表

此外,图书馆还购买了重庆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20余种国内外数据库的使用权,所以新的交流模式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结构趋向多元化。对图书馆来说,入馆人数、入座率可能下降,但网上在线人数、数据库的点击率却不断上升。

2.3 资源组织加工

在传统的学术交流中,图书馆从文献收集、加工、分类、标引、编目到交接分配,采编部的作用举足轻重。但在手工操作年代,劳动强度之大、工作效率之低,更加剧了信息传播的滞后。

而现代的采编工作已发生了变化,对于印刷资料,分编工作已由繁到简,书商一般都提供编目数据,编目人员可以通过光盘、电子目录或网络目录直接下载,或直接以编目业务外包,或套录Calis成员馆的MARC数据,编目人员只需对本馆有特殊要求或细则的著录项目进行加工即可完成编目工作。但对于数字化信息的编目加工,我们还缺乏网络资源编目的实践与经验,对网络资源编目没有统一的标准,是图书馆面临的新课题。

2.4 资源保存与开发利用

对传统印刷产品的保存,我们已有了一系列比较娴熟的方法,现有的古籍珍稀善本就是最好的见证。而当今,网络改变了人们对资料的获取方式,2004年全球最大搜索引擎Google实施的数字图书馆计划,进一步印证了网络已改变了整个学术交流系统,对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信息服务领域关注的战略问题。新的学术交流模式对图书馆印刷型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新的课题,传统的二三次文献编制、专题目录等已不能满足用户需求,也无法充分发挥资料的利用价值。以济南大学图书馆为例,笔者对自然科学做过文献利用率分析,时间跨度1年,表2即对2009年新进的可借图书的利用率统计。

表2 济南大学图书馆文献利用率分析

不难看出,虽然济南大学是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但1年来,文献建设部十几个人从采购、编目到分典经二十几道工序加工的新书绝大多数陈列在书架上无人问津。笔者经过调查发现,想方设法下载电子版是读者首要的选择,没有人能放弃网络带来的便利与快捷,所以转变资源是大势所趋。许多图书馆对原有的印刷型资料进行数字化转换已取得了明显效果,比如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图书馆与Kirtas公司联手进行数字化扫描项目;英国Manchester大学图书馆将长达“几公里的期刊资料”转化为电子资源,腾出的空间作为学习场所,而装有纸本期刊的“数以千计没有拆包的纸箱”则被收藏在一个曾在19世纪工业革命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棉纺织厂中[4]。正如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经济一样,资源的数字化也经历着一场使用与存储的变革。

3 结束语

学术交流体系的变化引发了学术交流各要素、各环节的变革,图书馆在资源建设上要保持前瞻性、灵活性和战略性,为开展图书馆的现代化服务提供先决条件,这样才能走在变革的前列,成为交流系统的中枢,在保存人类文明、促进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中充分发挥图书馆应有的功能。

[1] 黄如花,冯晴.论开放存取出版对科学信息交流和利用的影响[J].出版科学,2008(3):75-77.

[2]魏宇清.图书馆如何在现代学术交流体系中发挥作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9):23-25.

[3] 马晶.浅议高校图书馆开放获取资源的收集与整理[J].科技信息,2009(22):702.

[4] Harriet Bell,Reeves Agency.在线回溯文档对大学图书馆的价值.[2009-12-07].www.sciencedirect.com.

猜你喜欢

编目学术交流交流
学术交流及演出活动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学术交流活动
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与出版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我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
粤剧编目整理之回顾与展望
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的授权影印书规范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