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德国黄牛培育南阳牛肉用新品系项目进展报告
2010-09-22张玉才
张玉才,陈 冠
(河南省南阳市黄牛良种繁育场,河南 南阳 474172)
1 项目的背景及概况
1.1 项目的背景
南阳牛是我国著名的地方优良品种。但是,由于长期的役用选择,饲养管理粗放等原因,南阳牛本身还存在着增重慢、商品率低等缺陷。为此,南阳市黄牛研究所提出了导入德国黄牛培育南阳牛肉用新品系的设想,在不改变南阳牛传统毛色和优良特性的前提下,优化其产肉性能和泌乳性能,并于1997年6月由农业部“948”办公室批准立项。
1.2 项目预期达到的经济技术指标
1.2.1 数量 肉用新品系数量达到20 000头。
1.2.2 体尺体重 公牛出生重36~40 kg,母牛32~36 kg;公牛6月龄断奶重达160 kg,母牛140 kg;成年公牛体高145 cm,体重800~1 000 kg,成年母牛体高130 cm,体重450~550 kg。
1.2.3 产肉性能 断奶至屠宰期间日增重700~1 000 g,屠宰年龄为18~24月龄,体重达到400~450 kg,屠宰率55%~66%,净肉率45%~55%。
1.2.4 产乳性能 泌乳期 6个月,产奶量达到1 500 kg以上。
开发育成的肉用新品系,适应性强,遗传稳定,体躯深广,腰背平直,结构匀称,全身肌肉丰满,后躯发达,生长速度快,早熟,耐粗饲、饲料报酬高,屠宰率瘦肉率高,体下脂肪少,泌乳性能较高。
1.3 项目设计的技术路线
按照育种方案,选择交通方便、领导重视、适龄母牛群体大、质量好、冷配技术力量强、黄牛改良有一定的基础、群众容易接受的邓州、社旗、方城等部分乡镇作为德国黄牛导血育种区,组建社会育种群。
社会育种区的母牛,全部用德国黄牛冻精进行杂交,然后从杂一代中选出理想型的母牛再用南阳牛冻精进行回交(或进行反回交),凡达到理想型的公母牛,即自群繁育,其余回交后代,可继续用南阳牛进行回交,然后视后代表现情况,进行横交固定或淘汰处理。外血含量保持在25%~12.5%之间。
建立育种核心群:在南阳市黄牛研究所建立育种核心群体。开始核心群头数控制在50头左右,项目结束时,达到150~200头。
1.4 项目的阶段划分
项目实施期为1997年~2012年,为期15年。第一阶段为引种杂交阶段(1997.7~2001.1)。引进纯种德国黄牛,公牛采精、制精,母牛纯种繁育;用公牛冻精在南阳市的邓州、方城、社旗等部分乡镇进行杂交,培育杂一代。第二阶段为回交阶段(2001.1~2004.1)。选择理想的杂一代母牛,用优秀的南阳牛种公牛进行回交,培育回交后代;公母牛各进行肉用性能测定和泌乳性能测定。第三阶段为横交固定自群繁育和社会推行阶段(2004.1~2007.1)。横交固定选择理想型的回交后代,进行横交固定自群繁育,扩群提高;在自群繁育的后期在全市其它县市区进行推广应用。
2 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2.1 引种杂交
1996年,南阳市黄牛研究所向农业部提出并申报了《导入德国黄牛培育南阳牛肉用新品系》项目,1997年农业部“948”办公室批复。同意拨付引种经费33万美元,地方财政配套130万元人民币,从加拿大引进德国黄牛50头,并签订了项目执行合同。1998年我所有关领导和专家赴加拿大考察选牛,1999年2月该批德国黄牛运抵北京动物检疫场检疫隔离,1999年3月解除检疫运抵南阳市黄牛研究所。1997年该项目执行合同签订以后,在积极落实引种任务的同时,根据项目具体任务要求,即着手开展前期德国黄牛的杂交改良工作。在德国黄牛杂交改良育种区,选择健康无病,符合南阳牛特征并达到《南阳牛》国家标准二级以上的母牛,建档立卡,累计登记繁殖母牛12 000头。1996年6月19日从河南省肉牛纯繁中心引进冻精 1.8万粒;1999年以后,利用我所自己引进的种公牛。截至2001年1月,共组织发放冻精10余万份,配怀母牛4万头,出生杂交后代3万余头。按照育种方案的选育标准,其中2 200头优秀的杂交一代被登记在薄,50头母本被集中到南阳市黄牛研究所。
2000年底,我所组织技术人员,在邓州市、社旗县等畜牧局的支持配合下,深入到部分乡镇,开展德国黄牛杂交改良效果实际调查,随机抽查测量486头杂交后代的体尺、体重的数据。杂交后代体尺体重和南阳牛比较见表1。
表1(A)杂一代公牛生长发育比较表
表1(B)杂一代母牛生长发育比较表
从表1可以看出:六月龄德南杂一代公母牛体高、体长、胸围、管围、体重分别比同龄南阳牛提高5.4 cm 、5.0 cm 、9.8 cm 、1.4 cm 、45 kg 和 5.7 cm 、6.5 cm 、14.8 cm 、1.5cm 、41 kg 。
一岁杂一代个体公母牛各项指标分别比南阳牛提高 3.9 cm 、21 cm 、10.8 cm 、1.9 cm 、84.5 kg 和0.6 cm 、7.3 cm 、6.8 cm 、0.8 cm 、46.5 kg 。
2.2 调查结果分析
杂交后代出生重38~42 kg,比南阳牛增重6~8 kg;德南杂交后代公母牛各项体尺、体重指标,均高于南阳牛,特别是中躯、后躯与产肉性能密切相关的几项体尺提高明显;德南杂一代牛背腰深广平直,后躯发育好,体型呈方块型,肉用体型明显,有效的纠正了南阳牛背腰欠宽广、尻部尖斜等缺陷;德南杂一代牛,耐粗饲,易饲养,且生长发育速度快;杂交牛毛色为米黄或浅红,和南阳牛传统毛色相似,更均匀一致,深受农民喜爱;通过调查,无难产现象。
2.3 回交
从2001年1月起,我所陆续在南阳市黄牛研究所核心群和德国黄牛的导血改良育种区进行回交试验。
我所对参试的公母牛进行了严格的选择,父本是我所和南阳市种公牛站所饲养的特、一级种公牛,母本为南阳市黄牛研究所和导血育种区的理想型的杂一代母牛。5年来,累计出生回交后代11 670头,纳入我所的良种登记1 357头。
回交后代毛色为米黄或红色,多数额部被毛稍卷曲。公牛头部较南阳牛略小而方正、雄壮,角似南阳牛或无角,肩峰略低于南阳牛,颈部深厚;母牛头狭长而清秀。大部分个体背腰较宽而平直,体躯较长,后躯丰满,四肢粗壮,前肢犹短,部分发育良好的呈双脊背,肉用特征明显。
2003年9月,我所把建档立卡的回交牛和南阳牛,随机抽查了6月龄和12月龄的公、母牛各30头,对体高、体长、胸围、坐骨端宽和体重5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并经显著性检验(t检验),差异均达到极显著。
表2(A)回交牛与南阳牛公牛生长发育比较表
表2(B)回交牛与南阳牛母牛生长发育比较表
2.4 屠宰和泌乳试验
2.4.1 屠宰试验 2004年3月和9月,在常规饲养管理条件下,开展了德南杂交牛、回交牛与南阳牛屠宰对比实验,主要测定杂交牛、回交牛和南阳牛的一些肉用行状:胴体重、净肉重、优质肉切块重。对屠宰率、净肉率优质肉切块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肉用性能测定公牛平均数据表
德南杂交牛、回交牛和南阳牛公牛屠宰率分别为 60.80%、58.3%、55.3%;净肉率 分别为50.25%、49.1%、48.41%;优质肉切块率分别为56.49%、54.78%、52.04%。经显著性检验,德南杂交牛与南阳牛差异极显著,回交牛与南阳牛差异显著。肉质化验结果及外观形状表明:德南杂交牛、回交牛和南阳牛各种氨基酸成分齐全,含量相近,外观大理石纹明显,说明杂交牛、回交牛肉质与南阳牛同样优良,适度导血,仍可保持南阳牛肉嫩味美的特性。
2.4.2 泌乳试验 2004年2月至2004年8月开展了为期180 d的泌乳试验。主要测定德南杂交牛、回交牛和南阳牛泌乳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德南杂交牛、回交牛、南阳牛平均产乳量分别为1 690.5 kg 、1 485.3 kg、790.3 kg,德南杂交牛、回交牛的产乳量比南阳牛有明显提高,为犊牛的早期快速生长发育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3 存在的问题
一是育种区内存在着部分南阳牛母牛没有用德国黄牛杂交,部分德南杂一代母牛没有用南阳牛回交,部分疏散在农民手中的优秀杂交牛和回交牛也没有收购集中到南阳市黄牛研究所。二是新品系育种核心群规模小。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育种工作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