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服务传真系统建设初探
2010-09-21李倩张旗方英
李 倩 张 旗 方 英
(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浙江杭州310017)
气象服务传真系统建设初探
李 倩 张 旗 方 英
(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浙江杭州310017)
通过分析气象服务传真通讯运行现状存在的缺陷,探索寻求与气象业务系统融合的新传真服务系统,彻底改变传真收发无序状况,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传真全面管理,对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传真系统平台的构架及子系统进行了介绍。
气象;服务;传真系统
0 引 言
在通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众多传输方式中,传真凭借具有凭证确认、快速、方便等特点已成为办公不可或缺的通信工具。然而随着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气象信息化建设的日益普及以及低碳节能理念的深入人心,传统的传真通讯方式越来越无法满足气象服务的发展新形势。
构筑一个有效的、可管理的、低碳节能的气象部门专用的智能传真服务系统,来完成包括word,pdf等各类格式文件的传真,并将其融合进气象业务系统中,已成为气象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1 气象服务传真通讯运行现状分析
目前的传真通讯方式多为传统传真模式。随着计算机网络及各种办公软件的广泛应用以及气象服务业务的飞速发展,该模式日益暴露出自身缺陷。
1.1 资源严重浪费
传统的传真收发需要用打印机将制作好的文档打印出来,然后拔号传送,每天有大量的传真要收发,耗材浪费惊人。
1.2 传真管理无序
传统传真服务缺乏智能管理,对传真用户、历史信息、定时传真、传真监控等信息缺乏统一智能管理,效率低下。
1.3 收发能力较弱
传统传真服务不支持多路并发传真,而现代气象服务业务的飞速发展,需要具备大量传真并收并发以及发送传真线路负载平衡,自动寻找空闲线路发送的功能。
1.4 移动传真缺乏
传统传真服务无法实现异地收取传真或回复传真,与气象服务的高效性、实时性需求不符。
2 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传真系统平台总架构及业务子系统
2.1 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传真系统平台总架构
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传真系统是软件+硬件(传真卡)组成的传真服务平台,该平台支持1~128路传真线路,支持多路传真。只需通过传真服务系统,实现在自己电脑上进行所有的传真业务。可节省大量的传真开支,彻底改变传真收发的无序状况,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强有力地实行对传真的全面管理。传真服务平台拓扑结构如图1。
2.2 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传真系统业务子系统
气象服务传真系统按业务可分为3大子系统,其业务框架如图2。
2.2.1 气象服务传真管理系统
气象服务传真管理系统包括5大子模块:服务器设置模块;传真卡设置模块;线路管理设置模块;用户管理设置模块;二次开发接口模块。
图1 拓扑结构图
图2 业务框架图
2.2.2 气象服务传真收发系统
气象服务传真收发系统包括5大子模块:定时发送传真模块;电子邮件发送模块;传真索取发送模块;传真自动手动接收模块;接收的传真自动打印模块。
2.2.3 气象服务传真监控系统
气象服务传真监控系统包括3大子模块:传真状态实时监控模块;传真统计管理模块;传真检索管理模块。
3 气象服务传真运行系统功能及特色
气象服务传真运行系统主要包含如下功能、特色。
3.1 传真发送便捷
传真发送:气象服务传真系统支持所有能打印的文件格式发送,如doc,xls,html,pdf,jpg等。能够按照指定时间发送传真,并且一份传真可同时自动群发给多个号码,减少大量的重复工作。传真发送无论成功与否,传真信使会及时通知,提醒方式包括桌面提醒、声音提醒、短信提醒、邮件提醒等。
3.2 传真接收智能
传真接收:具有接收传真语音提示功能,当接收传真时,播放预先设定的欢迎语,提示对方拨传真分机号。对已接收的传真,可设置通过指定打印机全部打印出来,也能够自动或者手动转发到电子邮箱中。新传真到达时,有桌面提醒、声音提醒、邮件提醒、短信提醒等多种方式及时提醒,方便业务人员及时掌握传真动态。
3.3 传真管理全面
传真管理:能够对整个传真线路、收发传真用户进行统一、灵活、智能的管理,灵活而全面的用户权限管理,可以控制用户的各种传真使用权限。传真统计管理功能可实现按日期、传真号码、发送者、收发结果等不同条件对传真进行统计,并可导出统计报告。传真检索管理功能可根据传真号码、主题、时间等条件进行模糊检索,快速找到目标文件。
3.4 业务接口强大
业务接口:气象服务传真系统具有二次开发接口,包括发送和接收两部分,能够与其他气象业务系统集成,协同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内嵌短信功能模块,客户端可以作为独立的短信发送平台,通过短信猫或短信网关进行短信通知、群发业务短信等。
4 结 语
气象服务传真系统理念先进,功能全面,服务优良,能想用户所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气象服务传真系统还需要在功能上进一步细化、人性化,并加大宣传力度。可以相信,气象服务传真系统将会在气象服务业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日益完善,为防灾减灾工作的顺利开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2010-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