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质检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和措施探讨
2010-09-20刘录民杨超峰
■文/刘录民 杨超峰
大质检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和措施探讨
■文/刘录民 杨超峰
大质检文化建设是质监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建设大质检文化,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利于提高经济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提高质量竞争能力仅仅依靠市场机制这只无形的手是远远不够的,实施强有力的质量监管是提高我国产品质量水平的有效途径。要发挥好质量技术监督的作用,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技术设施等“硬手段”的完善,还应重视大质检文化“软手段”的建设,软硬结合才能构建科学的监管体系,达到尽快提升我国整体产品质量水平的目标。近年来,在国家质检总局的大力倡导下,大质检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很多基层单位的质检文化建设还处于“自发”的状态,取得的成绩还是初步的,还没有入脑入心入行动。所以,质检文化建设需要进入“自觉”的阶段,上升为理性成果,发挥应有的作用。
建设大质检文化是一个新的命题,破解这一命题首先应当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大质检文化,怎么建设大质检文化这些基本问题。
1982年,世界文化大会在《总报告》和《宣言》中,对文化的含义做了如此描述:“文化是体现出一个社会或一个社会群体特点的那些精神的、物质的、理智的、感情的和特征的完整复合体。文化不仅包括艺术和文学,而且包括生活方式、基本人权、价值体系、传统和信仰”。综合来看,广义的文化泛指一切人为的、与自然相对应的事物。狭义的文化是某一特定的区域内人们培育形成的有自己特色的价值观念、基本信念、精神风貌、行为规范等精神财富的总和。
质检文化是基于质监行业独特的管理体制、管理机制、政策法规、技术标准、行为规范、语言符号等方面的特质,构成的区别于其他行业的内外生态环境,这种背景下形成的文化我们谓之质检文化。从质检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实践看,在其表现形式上,它是由观念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器物层面等几种要素构成的系统。器物层面的质检文化是整个质检文化体系的物质基础。制度层面的质检文化包括质监行业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技术标准。行为层面的质检文化是质检工作者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存在的与其他行业有明显差异的习惯性行为方式。观念层面的质检文化属于精神上的成果,包括基本理论、价值观念、道德伦理、审美习惯和思维方式。譬如被社会广泛认可的“质量兴国”的战略思维,“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质检理念,做“保国安民的质量卫士”的价值追求,团结、求实、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合法合理合情的执法原则都是精神层面质检文化的表现。
大质检文化是质检文化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和传播而形成的崇尚质量、追求质量的精神风貌。当社会各界都能够理解质检文化、践行质检文化的时候,质检文化就在全社会得到了提升和拓展,大质检文化就成为推动我国质监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质检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是规范作用。大质检文化建设能够通过制度、道德以及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影响人们的共同价值观,强化自我约束,降低管理成本。二是凝聚作用。大质检文化的凝聚作用指来自于文化的共享性所形成的文化的认同感。如对假冒伪劣生产行为的共同抵制和对优质生产行为的崇尚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准则。通过大质检文化的建设,可以增加社会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个人的使命感、责任感,把人们凝聚在提升质量的旗帜下共同奋斗。三是调适作用。就是将科学技术具体化、固化为技术规范,用来保护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等困扰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通过推广社会责任标准、职业安全标准调适企业与社会和谐相处的互动关系;通过制定产品标准调适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四是认知作用。大质检文化既是在一定的认知能力支配下的人类社会实践的知识结晶,也是人类进一步开阔视野、启迪思维,增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手段。
根据目前质检文化建设的形势,构建大质检文化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是要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具有时代性。大质检文化应是站在时代前列,代表社会进步潮流,与时俱进,为人民“享受有质量的生活”服务。二是要体现民族精神。使其成为一种历史的积淀和社会意识的潜流,渗入社会心理的深层,同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行为标准、道德情操、审美兴趣,处世态度融为一体。三是要发扬科学精神。先进文化是社会文明的基础,人类进步的阶梯,大质检文化建设要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保国安民、服务企业,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四是体现人民群众的要求。质检文化应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生活质量的需要。五是体现创新精神。具备创新精神,才能始终保持文化的活力。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质检文化,还应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质检文化建设研究,理清质检文化建设思路。建设质检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要把大质检文化建设列入和科技兴检、人才强检并列的战略规划中,组织人力物力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从精神观念、制度规则、行为规范各个层面高标准策划,突出重点,梯次推进,务求实效。
2.妥善处理几个问题。首先要明确质检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一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既批判继承历史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大质检文化。要妥善处理“古今中外”的关系,走综合创新之路。二是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辩证综合的文化观。在时间维度上把质检文化看作是世界文明和中华文明优秀成果的延续;在空间维度上把质检文化看作是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提炼和升华,发展自己的大质检文化体系。三是大质检文化的建设要把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作为质检文化建设的核心,使自己的工作处处体现一流质量,建设一流环境,创造一流成绩。
3.实施一批文化建设项目。要从质监行业文化建设做起,带动全社会形成大质检文化建设氛围。一是实施价值观建设工程,确立质检文化的价值取向。质监系统是在质量技术领域依法履职的行政部门,“保卫国家、为民服务、依法监管”是质监系统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也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对这一价值观要进一步阐释、宣传。对于各级技术机构,必须秉承“科学公正、准确高效、顾客满意”的服务理念,这也是基本的价值观念。二是建设质监形象工程。规范监管行为,牢固树立公正、廉洁、依法行政的政务形象。以美化环境为重点,以基层质监单位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从质监徽标、标语、色彩、着装等统一规范入手,建立质监系统的形象。三是以加强“文明服务”为重点,推进规范文明的公务礼仪文化建设。在公众中树立礼貌用语、态度和蔼、举止优雅、形体端庄的道德和文化形象。四是建立党政管理人才、学术带头人、技术专家为主体的质监人才队伍。五是创作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文化节目,组织多种文体活动,培养团队精神,促进干部职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建设大质检文化是一个艰巨的过程,要把握质检文化的特点,遵循文化建设规律,循序渐进,既要有长远规划,又要立足当前,培养一批可以担当质检文化建设历史重任的人才队伍,实施好具体文化建设项目,用具体的成果来影响带动全社会的质量文化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标准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