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需要”一个野人
2010-09-20权义httpnewscnxianzaicom201011298357html
■文/权义 ■http://news.cnxianzai.com/2010/11/298357.html
神农架“需要”一个野人
■文/权义 ■http://news.cnxianzai.com/2010/11/298357.html
今年7月,神农架林区发布了某村民发现“野人毛发”的消息,巧的是,几天后,神农架的旅游宣传推介会便在北京举行。
木鱼镇,是神农架的旅游核心区域。旅游业是这是个典型“旅游乡镇”如今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茶叶、药材、香菇、木耳、核桃等农副产品产业也都要靠旅游业来带动。该镇常住人口七八千人,95%以上居民的生活,都跟旅游业有关联。
早上的木鱼镇显得有些空,大多的店铺没有开门营业,只有粥铺或者早餐店内几个客人正在吃饭;中午,虽然店铺开门了,店员大多习惯开着电脑,或者听歌游戏,或者聊天。
傍晚的时候是木鱼镇最繁忙的时间。街道上停放着旅游大巴,土特产店内一群游客围着店铺跟老板讨价还价。百无聊赖之后,我坐在旅馆内与老板聊天。和其他游客一样,我和她谈论最多的也是野人。
老板是宜昌人,在木鱼镇购置了房产,开了一个家庭旅馆。七八月份的时候,是神农架旅游业最旺盛的季节,那时候进山避暑的人很多,她家旅馆的一个床位可以卖到200多块钱,可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生意就一天天淡下来,有时候一整天都没有进账。街道上的一些商铺选择关门,不再营业。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神农架曾遭遇空前的生态危机,珍稀动植物的“诺亚方舟”险遭覆灭。1970年5月,中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神农架林区成立,“路修到哪里,树就砍到哪里”。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生态系统被打破,大肆砍伐造成了生态环境陷入严重的困境。
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神农架累计生产木材10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迅速下降,最低时降到了63%。一些国外媒体惊呼:“再过5年,神农架将从地球上消失。”
2000年,神农架全面停止天然林砍伐,成为中国第一批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地区之一。近万名伐木工人放下斧锯,植树造林。4000多人实行“生态移民”,不再以砍柴、打猎为生,给动植物腾让生存空间。
我国唯一直属省辖、以“林区”命名建制的神农架行政区,在其经济发展道路上,曾经历过由“木头经济”开始向“旅游经济”的转型。
近5年以来,全社会累计投入旅游开发建设资金3亿多元,加强了交通、通信、饭店、景区等旅游基础设施,开发出了神农坛、金丝猴繁殖基地、天生桥、神农谷等一大批旅游产品。而这些产品,除了祭祀、传说、自然风光之外,与外界并没有什么不同。一位做旅游策划的朋友告诉我:“野人是差异化竞争的一个方向。”
对于持续升温的重启神农架“野人”科考话题,三峡大学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詹丽认为,这体现了公众对神秘科学领域的天然兴趣,这也正是“野人”话题的魅力所在。
“野人”对旅游而言,仅仅是一种旅游现象,也许将来做得好可以成为一种概念。詹丽表示,所谓的概念,就是一个“借势造势”的过程。
“自从国家认定神农架没有野人存在证据之后,神农架政府不会出面来牵头野人考察的事情,‘周老虎’事件发生之后,更不可能出面。”神农架林区一工作人员说。
“政府若能出面、出资发起野考当然好,但省林业部门不赞同,我们只能成立民间协会来做这件事。民间协会很难申请科研基金,只好求助于社会。”研究会副主席、神农架林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宝生说。
对于民间科考,当地政府还是给予一定的支持,比如有着“中国民间野人探索第一人”之称的张金星每年都有1万元的经费支持;一些记者采风团,当地都会给予门票免费的支持。
有知情人士透露,今年7月,神农架林区发布了某村民发现“野人毛发”的消息,巧的是,几天后,神农架的旅游宣传推介会便在北京举行。此后专家鉴定、民间科考启动、全球招募队员一系列的新闻见诸报端,前来采访的记者络绎不绝。“你看现在旅游旺季过去了,新闻冷淡了吧,1000万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科考不知道是哪个年月的事情,从这些潜在的事情来看,神农架还真需要一个野人来保持关注度。”
对于民间科考,当地政府还是给予一定的支持,比如有着“中国民间野人探索第一人”之称的张金星每年都有1万元的经费支持。
联系编辑:luyangshuo@blogweekly.com.cn
模型湖北神农架自然博物馆内的野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