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水域开放空间活力的激发与营造

2010-09-19李跃文

关键词:滨水水域景观

汪 霞,曾 坚,李跃文

(1.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 300072;2.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郑州 450007)

城市水域开放空间活力的激发与营造

汪 霞1,曾 坚1,李跃文2

(1.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 300072;2.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郑州 450007)

针对城市中水域开放空间活力的缺失问题进行探讨。阐述了只有以恢复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为前提,营造多样的、连续易达的开放空间场所,并表达出强烈的场所感和风格,才能激发水域开放空间的活力,营造出独具魅力的景观风貌。

城市水域;开放空间;活力

城市中的水域开放空间不仅为城市生产生活提供必要的资源,还为生物提供栖息地,维持并调节着城市的生态平衡,为人们提供娱乐和游赏的场所。但目前由于水体污染,自然生态、人文环境遭到破坏等原因,许多城市的水域开放空间已失去了以往的活力。如何通过水域开放空间规划整治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使其重新发挥积极作用与活力效应,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已成为城市建设者面对的重要问题。

一、改善和恢复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

水域空间是一种对环境具有特殊敏感性的地区。激发水域开放空间的活力,首先要确保有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和滨水生态环境。

1.综合整治水体环境

首先要查明造成污染的原因,分析其主控因子;然后依据城市水功能区划的要求,对不同水域的不同污染成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水体环境健康改善的总体思路要从单项治理向综合治理转变,一般是“减污—控源—疏导—截留—净化—修复”。针对污染成因进行源头控制,减少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质总量,对已受污染的水体则根据污染状况,采取适当的物理、化学、生物处理技术及生态工程措施进行净化,达到改善水环境状况的目的。

2.保护和增建各类生物栖地

结合生态恢复和景观建设,保护、扩大和增加水域空间的生物栖息地,可有助于丰富滨水景观、提供生物多样性、促进水系恢复自然生态和环境功能。

(1)恢复与重建水陆缓冲带。水陆缓冲带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地带,既是河流对抗侵蚀和污染的屏障,也是一种设施和场所,为人们丰富水边生活提供了舞台。例如,在华盛顿阿纳卡斯蒂亚河(Anacostia River),根据河段的地形、地貌、自然状况及周边土地的开发利用状况修建了不同类型、不同宽度的水陆缓冲带(见图1),以达到维系河滨水生态系统、稳定河岸、保护水质及生物栖地、净化水体等目的。恢复与重建的这个植被葱郁的生态化水陆边界,还使人便于与水亲近,“水—生物—人”得以在一个边缘生态环境中相融共生。

(2)培育生态多样的水域环境。在天然水域中,各物种经长时间的孕育产生一个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它可提供多层次(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的景观视听效果。在水域开放空间景观的建设中要尽可能地仿效天然水域的多样性,以形成生动、完整和协调的景观,体现自然资源的固有价值。有了生态物种的多样性存在,才会有水景观生态永续的品质与生命力,才能营造出让使用者与环境产生情绪互动的关系,激发人们内心所渴望的亲水情结。

(3)恢复河流形态多样性。在水域生态系统的各种环境因素中,河流形态多样性是水域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1]。当河流被渠化或硬化后,许多对生态起重要作用的自然要素就会消失。因此,要舍弃河道断面为简单的矩形或梯形的作法,使河岸边坡有陡有缓,堤线距水面有宽有窄。在一定长度内,控制水流速度有快有慢,在岸边甚至造成滞流或回流。一方面恢复河流在纵向和横向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恢复河流断面形状的多样性。另外,还要保持河流的纵向连续性和侧向联通,创造生态系统的物种流、能量流、营养物质循环以及生物竞争的条件。

3.兴建生态护岸

生态护岸指的是利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土木工程相结合,对河道坡面进行防护的一种新型堤岸类型。设计生态护岸的原则和宗旨是确保河道基本功能,恢复和保持河道及其周边环境的自然景观,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改进河道亲水性,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提供给人们一个见水、近水、亲水的美好环境,重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它集防洪效应、生态效应、景观效应和自净效应于一体。

二、营造多样的开放空间场所

1.为各项活动提供场地

营造有活力的城市水域空间,必须有大量市民活动的支持,形成人与开放空间的互动。水域空间有水体、陆地和水陆交界带,可以包含水上、水边、陆地上的活动,便于组织和设计丰富多样的各项活动。

例如,在纽约的幅来雪基尔斯(fresh kills)滨水公园规划建设了丰富的类型各异、大小不一的体育活动、文化活动、社会活动和教育、娱乐活动场地,一方面满足了滨水区社会活动的多样性,给水域空间带来活跃的生活氛围;另一方面,这片面积广大的滨水开放空间提供了许多在城市中心不能进行的活动,吸引着市中心的人们也纷纷来到这里。

2.创造多类型的开放空间

水域开放空间系统应该是有魅力、有吸引力的不同类型、不同级别、不同功能、不同大小的各类空间的集合。不一样的开放空间,一是为市民和游客创造生活便利与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增加空间吸引力;二是兼顾不同层次人的需求,保证了相应的使用密度,又以多层次的人群之间的呼应与渗透吸引更多人注意的主体多样化;三是在一些水域节点空间提供多种行为活动选择性的可能,支持行为在空间网络中的转换,以达到开放空间结构的多向性。

根据活动分布位置,水域开放空间可分为基于陆地的开放空间、基于水的开放空间、基于街道的开放空间、水边开放空间、水体开放空间等(见表1)。

表1 水域开放空间的分类

3.建立多层级的水域景观

水域开放空间的形态构成具有多级结构层次,从水系在城市中不同的级别,从行为场所级向城市级逐级分为:街区级—社区级—城市级,各级内部具有完整性,各级之间有机过渡。一系列不同级别的滨水空间又通过各类“联系线”,按点、线、面三种有机结构秩序的规律,从市区级的公园、公共广场、停泊码头、林荫道、水边散步道到社区级、街区级的半公共、半私密空间,组成一个空间类型和序列丰富的、具有多变的视觉和心理感受的空间网络。

三、形成连续易达的开放空间体系

连续的水域公共空间,如林带、步行街、水滨公园、广场等的布置,可以把体系中的各元素连接成一个连续的空间网络,这种连续性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水域开放空间的作用,加强地区的认同感和可识别性。

1.优化滨水土地利用

城市水域开放空间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调整,要求充分利用滨水区的优越自然条件,改变原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格局,注重功能的整体调整优化,采取鼓励措施对水域废弃的火车站、仓储用地和工业建筑等进行改造和再利用[2]。以水道、水系为基础,组织开放空间的功能、形态和风貌,使居住、商业、会议、休闲、会展等的功能组合或积聚,从而使水域空间充分融入城市生活,进而带动城市环境、商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例如,天津塘沽区为进一步开发水域空间的价值,发挥滨河、滨海地带的亲水功能,规划建设了海滨旅游度假区、浅海滩涂生态增养区、制盐和盐化工区、港湾旅游区、国家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心商务区、泰达城市商务区、北塘景观区、黄港生态风景区、塘沽生态观光服务示范区以及北塘渔人码头、泰达水景公园、滨海森林公园、碱渣山环保大花园、海洋石油渤海园、响螺湾娱乐公园、大沽口炮台遗址公园、“盐的世界”主题公园、海水淡化工业园。这十区九园将滨水的工业、码头、仓库改造成城市居住、休闲、旅游场所,多种功能共存,激发乘数效应。

2.形成多种形式的连续廊道

布置多种形式的、连续的廊道,如道路、绿带、人工水道等,有利于将城市水域的开放空间串连起来,突出水域空间的共享性,塑造景观形象。例如,为了获得连续的公共开放空间,设计者在安大略湖畔设计了450公里长的滨水道路和绿带,联系起了31个社区、182个公园和自然保护区、152个艺术景点和历史文化遗址、170处散步场所以及游艇俱乐部和码头。这些湖滨道路和绿带引领人们去重新发现和改善湖滨地区,促进生态健康、经济繁荣和滨水社区感的互联互动。

3.设计统一的标志

提供一套简洁、明确的标志和指引系统,不仅有助于更好地向市民及游客展示丰富的水域空间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还有助于加强游人的心理连续感。水域空间标志和指引系统通常包括景点标志系统,道路指引系统,小品、市政设施和建筑标志系统等。

例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Oakland)滨水区开放空间中设计了包括指示牌、景点说明牌、设施简介牌、导游图等一系列的指引和标志系统。这些新颖、醒目、通用性强、造型简洁的标志系统与水体、广场、绿地、建筑等场所有机结合,促进了水域空间的连续感,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凝炼了该地区的文化内涵,增强了公众的深刻认知,提高了社会的影响力,完善了河流公园的整体景观。

4.加强与水体的视觉联系

水域开放空间要充分考虑水景的视觉可达性,分析视线走廊,控制滨水建筑物的位置、体量,对于建筑布局和形体设计有意识地预留通向水体的视觉廊道,靠近水域的建筑不阻挡街区内部建筑朝向水域的视线;改变建筑阻挡水的现象,严格控制建筑与水体边缘的距离,在水边设连续的散步道和绿化林带,在人流密集、多种交通方式交汇的地方,开辟公共广场。空间的闭合与开放、场景的不同等都给人以丰富的视觉享受,从而使水域空间的景观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滨水空间既拥有都市的繁华,又不失自然和舒展。

5.建设高效便捷的复合交通体系

交通元素在激发水域空间活力和增加都市体验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要结合水域空间的实际状况,进行步行、自行车、机动车、轨道交通和水上的士等多模式的公共交通综合布局,提供多样、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提升滨水开放空间的可达性,加强水体与周边绿地和服务性设施的联系,把水域空间及毗邻地带与水域较远的地区整体地联系起来,以便为想在这一区域生活、工作和娱乐休闲的人最大限度地通过和到达提供便利。

四、表达强烈的场所感和风格

在古代的民居聚落中,水域空间不仅环境优美,而且文化底蕴深厚。其中凝聚着人们的生活经验,藉由活动交流组构成的多样的文化生活,它们逐渐升华为具有场所感的水文化。现代水域空间建设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些传统,以场所带动规划设计,深度挖掘特定区域的人文精神。

1.关注人性化的行为设计

人的活动既是场所的使用功能,也是一种潜在的设计元素,是增加场所凝聚力、活力的因素。可以通过利用人的行为和社会活动来启发进而塑造场所。设计一些能够反映人们日常滨水生活、反映滨水地方风俗、文化历史特色的活动,如放河灯、龙舟节、泼水节等,这些活动景观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吸引力。例如,自2002年起,天津市开始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取得了文化传承、情感交流、经贸合作的重要成果和经验,成为天津重要的品牌节庆活动,也为水域开放空间增加了特色,会聚了人气。

2.突出场所的风貌特色

每一块水域空间都是独一无二的。一方面,深入了解水域空间的自然面貌、水与地的格局、与周边居所社区的关系等,尽可能合理地利用地形地貌特征进行设计,挖掘场地自身潜在魅力;另一方面,水域空间及其所在地区都有其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由此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色。这种源于场所自然过程及人文过程的内在力量,就是场所精神,是设计所应表达和体现的。例如,从天津市区附近的杨柳青沿着海河往下游走,分别开发建设了感受民风民俗的杨柳青古镇风情板块、追寻天津之根的红桥三岔河口观光板块、浓缩津韵民俗的老城民俗风情板块、鞍山道日式风情街、五大道英式风情板块、直沽文化观光板块、北洋小站练兵园观光板块、葛沽民俗文化板块、海河入海口近代风云爱国教育板块等等。每个板块都根据各自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规划特色,为场所感和风格进一步创造和表达指明了方向。

3.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

城市水域开放空间的文化要在创造新文化的同时注意保护有价值的历史文化,做到文化保护、复兴与创新的协调统一。应该是以历史文化、当代文化艺术、水体周边人们的生产生活文化为主体的多种文化的融合,让人们能体验到水域空间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使水域空间的多元文化在此碰撞融合,形成独特的魅力。例如,天津以海河自然风景轴线为中心,将天津发祥地三岔河口、老城厢与各个时期的近代风貌建筑保护区、城市风景轴等相关景观元素串联和组织起来形成系统,通过规划历史风貌保护区、建设历史题材大型文化设施、开发近代历史文化主题板块、开通海河近代历史教育水上航线等措施和手段,营造历史的延续感和空间的整体感。以此保护、提升和促进海河区段的自然、文化和历史遗产资源开发,促进当代文化活动的繁荣,反映多元文化、历史与现代的交融。

4.发挥滨水建筑的触媒作用

水域空间的区位通常是大尺度房地产项目取得成功的最好条件。它们容易形成滨水区的标志性景观,吸引市民和游客。而这些标志性建筑又能够反过来促使水域空间形成自己的特色,并带动水域及其周边地区产业、商业、旅游业的发展。因此,通过积极建设具有催化剂作用的城市设计或建筑设计项目,利用先后项目之间的关联,产生催化链式效应,引导和刺激后续的水域空间开发建设,最终起到提升水域开放空间活力的目的[3],例如,鹿特丹的哈伯岛(Harbour Island)计划。该计划要在海滨建设让人震撼、吸引世界目光的滨水景观和建筑群,科学合理地配置城市资源,建立秩序,营造氛围,振兴海滨活力。整个岛的外形像一朵漂浮在水面上的花朵,三座高大新颖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哈伯岛的建设活跃了城市天际线和城市文化生活,拉动了海滨的经济,成为城市新的重要图标。

五、结 语

具有活力的水域开放空间,对于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恢复良好的水域自然生态环境,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发掘滨水的地域文化和城市文脉,才有可能激发水域空间的活力和多元价值,让人们重新体会亲水的乐趣,享受水带来的魅力生活,创造“人、水、城市、生态、文化”的多元共生空间。

[1] 董哲仁.保护和恢复河流形态多样性[J].中国水利,2003(11):53-56.

[2] 王建国,吕志鹏.世界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J].城市规划,2001(7):41-46.

[3] 王 佐.城市滨水开放空间的活力复兴及对我国的启示[J].建筑学报,2007(7):15-17.

Vitality of Open Spaces in City Water Area∶Excitation and Construction

WANG Xia1,ZENG Jian1,LI Yue-wen2
(1.School of Architecture,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2.Henan Electric Power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Zhengzhou 450007,China)

The problem that open spaces in city water area are lack of vitality is discussed.In order to stimulate vigorousness of open spaces and to create unique charm of landscape scene in water area,first of all,the premise is to maintain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water area,then to build diversiform and continuously accessible open spaces,and in addition,to express intense sense of location and style of open spaces.

city water area;open space;vitality

TU-856

A

1008-4339(2010)05-0424-04

2009-07-21.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511050700).

汪 霞(1974— ),女,博士研究生.

汪 霞,wx1007@163.com.

猜你喜欢

滨水水域景观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进博会水域环境保障研究及展望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柳江水域疍民的历史往事
城市水域生态景观设计探讨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现代城市滨水特色景观设计探析
浅谈滨水线性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