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临床疗效探讨
2010-09-19巫小金
巫小金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楼人民医院(511447)
近年来支原体感染已经成为小儿外感性肺炎的一种主要病因[1]。小儿支原体感染性肺炎具有肺外并发症发生率高的特点,可同时致肌体多系统受累,容易出现误诊。因此给患儿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广州市番禺区石楼人民院收治了43例此类疾病患儿,其并发症均得到有效控制。现将病例资料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涉及资料为广州市番禺区石楼人民院2006至2009年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患儿43例。其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为2~13岁,平均(7.62±3.54)岁;并发症情况:心血管疾病6例,消化道疾病9例,神经系统疾病4例,胸膜炎6例,血液系统疾病11例,泌尿系疾病5例,免疫功能紊乱5例,皮肤疾病2例,合并两种系统疾病者5例;入院前病程为3~10d;入院时均出现发热、咳嗽、肺部呼吸声异常,少数出现腹泻、咳喘、胸部疼痛、肉眼血尿及抽搐。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全部患儿均经肺部常规检查,基本体征检测、胸透、血常规、尿常规、血液肺炎支原体抗体半定量检查。根据具体临床特征,对心率异常患儿进行心电图、心肌酶检查;对抽搐、头痛及呕吐患儿进行头部CT;腹泻患儿进行大便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
1.2.2 治疗方法
全部患儿均按患儿体质量给予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滴注5~7d后改为口服,剂量不变,每日1次连续服用3d停止4d为1个疗程,共进行2~4个疗程治疗;继发性细菌感染患儿,同时采取三代头孢菌素或个体敏感药物治疗;心脏系统疾病者给予心肌营养液、FDP、维生素C;胸膜炎、胸腔积液患儿给予地塞米松治疗;恶心、呕吐患儿给予维生素B6及多潘立酮;肝功能异常患儿给予甘利欣、能量合剂及肝泰乐;血尿、蛋白尿患儿在治疗时避免应用肾毒性药物。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给予脱水降压、脑活素进行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给予维生素B4、能量合剂及肌苷;免疫功能紊乱患儿给予丙种球蛋白肌内注射。
1.2.3 疗效汇总
2 结 果
并发消化道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最长为(14.2±4.1)d。具体各类并发病症的统计数据见表1。
表1 治疗时间统计表 (d)
表2 患儿家长对于临床疗效满意度表
患儿家长对于临床疗效的总满意率为93.75%,患儿出院后复发率为8.33%,见表2。
3 讨 论
支原体(MP)是一种可独立生存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最小的病原微生物,因此MP可以通过除菌滤器孔,需要使用含胆固醇的特殊培养基,经过10天接种后才可见菌落[2]。支原体肺炎以4~20岁的儿童及青年为易感人群[3]。其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的飞沫传播,夏秋季节交替时为全年高发时间段[4]。
本组病例中,并发心血管疾病的患儿表现为心动过速、早搏,心电图检查中可见ST段下移、T波改变,心肌酶检查结果分别出现CK、CKMB、LDH或HBDH增高,其中有2例出现两项以上增高。胸部疾病患儿经胸透可见胸膜不同程度增厚或胸腔积液。并发泌尿系统疾病的患儿出现肉眼血尿的1例,经尿常规检查可见镜下血尿、蛋白尿。并发神经系统疾病的患儿脑膜刺激性征呈阳性。合并消化系统疾病的患儿大便常规检查无异常,部分可见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谷丙转氨酶升高,1例出现B超下肝增大。合并血液系统疾病的患儿出现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或两者均减少,部分出现轻、中度贫血,血小板减低。免疫功能紊乱患儿经检查显示IgG、IgA降低。皮肤类疾病主要表现为皮疹。全部患儿均经肺部常规检查,均出现干或湿ā音,肺炎支原体抗体半定量阳性。
经过以阿奇霉素联合具体病症进行药物治疗后,2~12d并发症的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或显著缓解。通过回访得知预后无不良反应,复发率低。
[1]张宁.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肺外并发症13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632-633.
[2]刘爽,刘艳晨.167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0,23(5):400-400.
[3]王恒申.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临床分析[J].临床荟萃,2010,25(14):1221-1222.
[4]高秀莲.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伴肺外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9):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