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促进科技创新绩效研究
——来自鄞州企业转型升级的经验论证
2010-09-18潘明策
□ 潘明策
公共财政促进科技创新绩效研究
——来自鄞州企业转型升级的经验论证
□ 潘明策*
公共财政的“四两拔千斤”作用,使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和企业转型升级的强力引擎。本文从鄞州区科技创新的概况入手,从总量、结构两方面分析了鄞州财政科技投入的现状,然后应用CES模型分析公共财政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并从纵向和结构二个角度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公共财政促进科技创新的绩效进行评价,最后根据纵向以及结构评价结果,发现鄞州区公共财政促进科技创新的绩效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公共财政;科技创新;绩效评价
国内对于公共财政促进科技创新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纯理论式的对熊彼特创新的二个假说、科技创新R&D模型及其他创新的检验、国家创新理论,如傅家骥介绍了技术创新系统、柳卸林提出21世纪的中国技术创新系统、赵玉林提出基于技术创新的制度创新;二是对国际创新型国家实行国家创新激励政策的经验介绍,如贾康、王朝才、徐博等的研究;三是对各项财政政策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如税收优惠政策、政府补贴、政府采购对科技创新促进作用的研究,如夏杰长、尚铁力从税收政策角度的分析;四是对财政支持创新路径和相关方法的讨论,这其中包括政府对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不同产业、不同区域创新环境的创新促进作用,以及FDI政策对我国创新作用的探讨,如吴敬琏、林毅夫对我国经济创新路径的研究、朱平芳对财政政策支持下FDI政策的讨论、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关于各地区创新能力的研究;五是从新增长理论出发对创新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的研究,如郭箭对技术创新的演化特征与有效技术创新政策的制定及实施的讨论;六是关于如何提高财政对科技创新支出绩效的讨论,如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一些课题报告。刘穷志构建了公共支出激励自主创新的理论模型,实证分析结论认为,公共支出是激励一国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存在一个激励自主创新的公共支出最优规模,建议要大力增加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更有效地激励国家自主创新。
国内外相关学者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就财政政策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并没有就此问题构建成一个完整的、能被普遍接受的理论体系,许多问题仍需要更为深入研究。而本文侧重于个案,研究财政促进科技创新的绩效评价。
一、公共财政促进鄞州科技创新的现状分析
政府的引导、政策的支持是驱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外力所在。在经济转型升级时期,财政支出的方向常常会选择以激励传统产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果政府不在这些领域引导投资,就会出现企业技术升级动力不足,或者对经济运行的瓶颈制约,或者缺乏对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持。
(一)鄞州科技创新概况
撤县建区以来,鄞州区把推进自主创新、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作为重大战略选择,深入实践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化两轮驱动“鄞州模式”,推进了经济优化发展,科技综合实力、进步水平全省第一,向着建设创新型城区的目标不断迈进。
1.不断强化政策导向,大力营造“创新生态”
近年来,鄞州区创新出台了《科技型苗子企业管理实施办法》、《关于加快我区软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鄞州区动漫产业奖励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科技企业孵化器毕业企业认定与若干政策意见》等一系列科技政策,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使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成为全社会共识。同时大幅增加科技经费投入,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2.积极探索鄞州模式,全力打造“创新高地”
一是发展高新产业,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2+3”工程,培育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重点扶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三大特色产业,凭借高新产品技术含量、市场竞争力强等优势,在严峻经济形势下迎难而上。2008年鄞州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70亿元,对鄞州区工业经济的发展引领作用明显。同时,重抓特色产业基地培育,逐步形成新型金属材料、计量仪表、汽车电子及零部件三大区域特色产业集群。除此之外,发挥科技型企业群体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主力军地位,开展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工作,2008年鄞州区共有132家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企业行列。认定首批50家科技型苗子企业,全力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苗子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队发展格局,高新技术企业集群效应不断显现。二是引导产学研结合,加快培育创新主体。鄞州区累计各级研发机构385家,基本覆盖各大产业,成为企业技术开发、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与中科院、浙江大学等“二院十三校”建立全面合作关系,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共建研发机构、设立博士后工作站,解决行业内关键性共性技术问题。杉杉科创成功与哈工大联合共建研发机构,累计拥有博士后工作站5家。三是实施专利战略,强化高新技术成果产出。强化专利奖励力度,在科技项目立项、验收等方面纳入专利指标,鄞州区累计拥有各级专利示范试点企业44家。激励企业实施专利战略,引导企业内部建立健全专利管理和保护的规章制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配备专职专利工作人员,建立专门机构。2008年鄞州区专利申请量3806件,专利授权量1505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02%和34.2%。实现了创新能力和创新活跃度的双跃升,专利质量大幅提升。四是引进培育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中国最大原创动画制作公司——上海水木动画落户,打造国家动漫游戏原创产业基地,目前基地企业研发制作空间近1.5万平方米。促成区政府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合作共建宁波鄞州科技创新孵化基地,加速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在该区的集聚步伐。打造创意研发、现代服务等2.5产业集聚的128创新产业园,注册资金达6.8亿元。此外,引进国内外有实力、有影响的软件企业,鄞州区已拥有各类软件企业110多家,软件产业总收入从2006年的2.63亿元增加到了2008年的8.05亿元。
3.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搭建科技进步“战略依托”
一是完善科技创业孵化体系。鄞州区可用孵化面积8万余平方米,并针对孵化毕业企业的落户和跟进管理服务建立起了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真正发挥科技企业孵化器滚动扶持科技创业、加快技术成果转化的作用。此外,科技中心孵化器,杉杉科技创业孵化基地、鄞州青年创业孵化园联合组建成立“鄞州科技企业孵化器联合服务有限公司”,对外统一招商引资、统一宣传推介,对内统一政策、统一协调管理。二是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将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政府解决企业共性难题,提供服务的主要载体,鄞州区高新生产力促进中心全面承担该区科技项目的申报、受理、专家评估工作;“十大科技创新平台”服务功能大幅提高,为企业提供专利检索的“中国专利创新网”已建成35家个性化企业专利数据库以及4家宁波特色行业专利数据库;为申请专利提供便利的专利代理事务所;为区中小型企业提供先进的SAAS技术服务的中企新干线已拥有试点企业57家;提高科研成果交易和转化能力的网上技术市场鄞州分市场,在线近1000家企业发布技术课题395项。三是完善创业风险投资体系。成功引进培育杉杉创业投资公司、雅戈尔创业投资公司、宁波恩科投创公司和宁波科盈投创公司4家创业投资企业,注册资金近5亿元。积极引导区外风险投资资本投资鄞州孵化创业企业,进一步加大创业风险投资体系规模。此外,编制《鄞州区科技创业风险投资指南》,为风险投资机构择优筛选优质科技型项目,加快构筑民营创业资本为主体、政府创业资本为引导、创业资本进退灵活、运作规范的创业风险投资体系。
(二)鄞州区财政科技投入现状
1.鄞州区财政科技投入总量分析
鄞州区财政科技投入总量逐年呈上升趋势,财政预算科技经费由2005年的3500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15340万元,增长338%。其中,2007-2009年财政科技经费分别达到6750万元、11850万元、15340万元,2006年、2008年增加的财政科技投入超过了50%,达到71.42%,75.6%,2009年,科技财政投入再次上调至29.5%,并重点增加对企业研发投入,专利产出等创新着力点的支持,充分发挥财政“四两拔千金”的作用,带动企业研发投入22.3亿元。
2.鄞州区财政科技投入的结构分析
(1)按预算科目分类
2006年,因为采用新口径进行数据统计,鄞州区财政科技投入预算科目相应发生调整,2006年之前,鄞州区财政科技投入预算科目包括:科技三项费用; 2006年之后,财政科技投入预算科目仅指科学技术。
(2)按资金来源分类
鄞州科技经费筹资额按资金来源分如表2:
表2 鄞州科技经费筹集额来源
目前,鄞州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的主要来源包括:企业资金、金融机构贷款和来自政府部门的资金。从表中可以看出,企业资金平均每年占科技经费筹集额的87.17%,金融机构贷款平均每年占科技经费的9.99%,政府资金平均每年占科技经费筹集额1.83%。显示公共财政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结构相对比较合理。
图2 鄞州区科技经费筹集来源
从图2可以看出,鄞州科技经费投入企业资金占主导地位,且企业资金对科技的投入增长较快,伴随鄞州科技投入总量的增加,企业资金在科技投入中逐渐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说明政府在企业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四两拔千斤”的作用逐步显现,鄞州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觉醒并走向成熟。
二、公共财政促进鄞州企业科技创新的绩效评价
(一)公共财政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作用
1.测度模型
衡量科技创新的数学模型必须兼顾科学性、一般性、简易性及实用性,模型中涉及到的统计数据易于获得,具有普遍性和可操作性。一般地说,决定产出量的主要投入要素有劳动力、资本和与劳动力、资本有关的技术进步,用生产函数描述这种关系为:
Y=AKαLβ
各参数的定义如下A—规模参数,其技术经济意义为生产技术水平的标志,即在使用同量资本和劳动力的条件下,A愈大说明技术水平或生产管理水平愈高;α或β—分布参数,其数学表达式为:
其经济意义是在其他投入要素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或)劳动要素的投入每增加1%,产出增加的百分比,所以又叫劳动(或资本)产出弹性系数。并且α +β=1,称为规模收益不变;α+β≥1时,称为规模收益递增;α+β≤1时,称为规模收益递减。
文章开始试图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来解释科技创新的因素,但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却发现这个模型关于要素替代弹性为1的假设仍然具有缺陷,这与实际是不相符的,例如,劳动密集型的农业和资本密集型的现代工业,资本与劳动之间的替代弹性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因此,笔者用两要素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CES)模型来分析生产要素在鄞州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其中为A效率函数,A>0,是技术发达程度。一般而言,技术发达程度较高的生产过程就有较高的效率参数,δ1和δ2为分配系数,其中0<δ1<1,0< δ2<1,并且满足δ1+δ2=1,反映资本密集的程度,发展水平较高的生产过程,则分配系数越大。m为规模报酬参数,又称阶次参数,当m=1,生产为规模不变规模报酬;m≥1时,则为递增规模报酬;m≤1时,则为递减规模报酬。替代弹性σ为一固定常数。
CES生产函数,是根据替代弹性的概念提出来的。对于一般函数来说,替代弹性是随着K和L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但在CES生产函数中,替代弹性σ为一固定常数。
σ=1/(1+ρ) -1<ρ<∞
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是由劳动力投入增长、资本投入增长和技术进步增长提高共同影响的结果。
lnY=lnA-(m/ρ)ln(δ1K-ρ+δ2K-ρ)
将其中ln(δ1K-ρ+δ2L-ρ)在ρ=0处按泰勒级数展开得到:
2.公共财政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作用
我们要建立回归模型,首先要取得各要素的数据。我们用新产品销售收入来表示公共财政科技投入的产出量;而表示公共财政投入指标K仅指统计年鉴中财政支出目录中的“科技三项经费”,因为鄞州统计年鉴在2006年之后采用新的统计口径,因此2006年之后的资金投入指标采用财政支出目录中的“科学技术”。在劳动力投入数据的选取上,本文的劳动力投入指标选取了两个指标,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的从业人数和工业从业人员年平均数。
经过转换,lnY=lnA+δ1mlnK+δ2mlnL-1/已经是一个线性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用Eviews软件处理数据得到以下方程:
表3 (CES)模型求解的结果
以浙江为代表的中国沿海地区,产业集群发展较快,但严格意义的处于成熟阶段的产业集群也非常少。这些地区的产业集群在未走向成熟之前,即面临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成本上升、产业转移、贸易壁垒、原有的竞争优势衰减等种种问题,创新和升级迫在眉睫。传统的产业转型升级不仅包括产业产出总量的增长,而且包括产业结构的高度化①高秀艳,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产业升级探析[J]理论界,2004(5).,即第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权重的演化;产业结构在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之间依次演变;产业结构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演化;产业结构从低加工水平向深加工水平的演变②《产业经济学》,苏东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而产业集群优化升级最可能的路径就是价值链升级,即产业延伸与整合。产业延伸与整合是通过创新引入新的技术和经营模式,对原有产业进行改造和整合,其结果是塑造新的价值链。
2002年,鄞州区撤县建区后,县域经济向城区经济转变,强化构建都市功能区,产业集聚效应、规模效应、总部经济效应显现,形成以中心城区为轴心向周边城区辐射的区域块状特色主导产业或主导产业集群,且具有较高的盈利能力,有的还是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产业。由于主导产业或产业集群本身就是经济增长点,而且又具有带动其他产业的作用,所以它能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但是如果政府资金不介入某些领域,又怎样引导、促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呢?像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如果政府不借助税收、财政补助、贴息、以奖代补等公共财政政策手段加以扶持,能获得迅速发展吗?经济与财政的辩证关系阐述了财政对经济的反作用,由于财政在满足公共支出后用于经济建设上的资金很有限,因而如何让有限的财政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是财政充分发挥资源配置职能的体现。
从回归模型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鄞州区科技创新的作用显著,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56%,而公共财政支出对科技创新的贡献达到30.48%,鄞州区的工业企业呈现出规模报酬递增的趋势。造成规模报酬递增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来源于内在经济,即生产规模扩大时从企业内部引起的收益增加。生产规模的扩大,使得企业内部分工更加精细,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加深,分工协作形成巨大生产力,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管理者水平、劳动者素质的显著提高,都提高劳动生产率,而电子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节约了生产和物流成本。二是来源于外在经济,即由于整行业集群效应,使企业获得的好处,增加了收益。由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使行业中的企业在市场份额、人才供给、政府服务、科技创新等各个方面的都获得了较以前更为有利的条件,从而使企业降低的成本开支,增加了收益。
2009年,鄞州的科技综合实力跃居为浙江省第一,这是政府支持引导与企业竞争意识觉醒两股力量共同驱动的结果,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和企业进步的强力引擎。2005年至2009年,财政累计投入4.3440亿资金促进科技创新,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财政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至1.2亿元,重点投入企业研发,2009年,政府积极搭建企业创新平台,成立国家级鄞创科技孵化器,目前在孵科技企业108家,销售收入达到4亿元。因为政府的大力投入和引导,鄞州的工业产值平均每年以20%以上速度增长,2002年鄞州的产值是520多亿元,2008年工业产值达到1915亿,多数行业继续保持了较高的盈利水平。产业转型升级效应明显,产业结构也趋于合理。
表4 鄞州三大产业增速及三产在G DP中的比重一览表
(二)纵向评价分析
所谓纵向评价就是把年份作为决策单元(DMUj0),把各决策单元的输入、输出指标作为投入和产出,用DEA模型进行计算和评价。在本文中,公共财政促进科技创新纵向评价应用的DEA模型主要是C2R模型,以了解公共财政促进科技创新的努力程度。选取两个投入指标:(1)科技经费筹集额中政府的投入,反映t年公共财政的资本投入。(2)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反映t年公共财政中的人力资本的投入。选取两个指标作为产出指标。(3)新产品的销售收入,该指标反映企业的规模和经济效益。(4)授权专利数,该指标反映科技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表5 鄞州区C2R模型输出入、输出指标
将以上输入指标、输出指标用数据包络分析软件WIN4DEAP进行分析,DEA评价结果如下:
表6 C2R模型求解的结果
从表中可以看出,从2002年至2008年间,达到规模有效和技术有效的分别是2002、2003和2004年,说明这几年鄞州区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公共财政和人力的投入,获得了较好的效益。其余4年为非DEA有效,评价结果显示,在现有产出水平上,2006年、2007年、和2008年财政科技投入明显偏多,虽然鄞州区财政科技投入这几年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却没有达到规模有效和技术有效,投入有冗余,或者产出有亏损,同时,规模收益递增也说明资本投入和人力投入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三)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结构性评价
结构性评价就是通过分析行业的统计数据,对行业进行归类和评价,分析公共财政促进科技创新情况,因此既要知道公共财政投入到每个行业的绩效水平,还要知道被评价单位整体的结构性,这就是进行结构性评价的原因。
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对鄞州17个行业评价依然选取上述四项指标,所评价的决策单元是公共财政支持的科技产业,期间是2008年,运用包络分析软件WIN4DEAP进行运算,DEA评价结果如下表:
表7 公共财政促进鄞州各个产业科技创新的规模效率
从表7可以看出,只有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橡胶制品业三个产业的DEA是有效的,而其他14个行业均非DEA有效。
从规模收益角度看,在14个非DEA有效的行业中有九个产业规模收益递增,分别是纺织业、家具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说明必须适当的增加这九个行业的公共财政的投入量,才能提高这九个行业的绩效水平;而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医药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规模收益递减,说明其必须在现有的公共财政投入下,应产生更多的产出,提高科技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提高DEA绩效水平。
三、公共财政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建议
(一)构建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的要求,健全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一是要出台相关政策保证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充分利用法律、法规,把财政科技投入增长率与同时期的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率相挂钩,以法律的形式对财政科技投入及增长进行确认和监督,将对科技投入“量”的要求纳入法制轨道,形成法律上的约束,真正实现财政科技投入的制度性增长。二是要形成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科技投入包括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和企业、风险投资等社会各界对科技的投入。目前财政资金投入的方式单一,主要还是以无偿拨款的方式对企业资助,引导作用不足,财政资金绩效较低。要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充分发挥政府财政科技资金的乘数效应和引导作用,使科技创新投资不断滚动壮大。
(二)完善支持技术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
政府采购制度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购买性支出的使用管理具有关键意义,而且对财政资金分配的合理化亦会产生积极影响。所以,应当重视通过政府采购来贯彻政府的技术创新产业政策,发挥政府采购政策的导向功能,从而推动技术创新。目前地方政府对采购本地产品设备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不利于自主品牌的发展,建议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对自主技术创新的引导支持力度。一方面,要制定和实施优先购买的政府采购政策,对企业自主研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确定优先采购权。要实行自主创新产品认证制度,制定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在获得认定的自主创新产品范围内,确定并公布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除上级部门明文限制的外,必须优先购买列入目录的产品,为自主创新成果创造稳定的市场空间,以提高投资研发活动回报率,提升企业自身研发的成本补偿能力和再投资能力。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对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改进政府采购评审方法,在分值设定上考虑自主创新因素,自主创新产品企业应优先获得采购合同。要加强监督检查,规范招投标行为,严格执行通过政府采购扶持自主创新的有关政策,对应采购自主品牌而未采购的,要有严格具体的处罚措施。
(三)优化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税收环境
税收政策在激励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许多沿海开放城市纷纷在税收政策上对科技创新予以倾斜,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要调整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一是调整和完善现有税收优惠法规政策,建立针对行业的普惠制税收优惠政策体系。根据现有税收优惠法规政策,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际,制定单独的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改变按区域、按企业性质实行税收优惠的做法,进一步明确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的范围、对象、税种、税率和年限,以适应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二是完善所得税优惠政策。加大对科技创新产业研发人员个人所得税的优惠力度,对主持和参与重大科研项目与产品的科研人员,可免征个人所得税,从而提高科研人员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推动科技创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是完善加速折旧政策。要依据科技创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明确加速折旧的使用范围,允许企业实行加速折旧政策,使企业尽快收回投资,进而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力度。
(四)加强财政对科技创新人才的政策保障
人才在科技创新中起核心和基础作用,科技创新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财政应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育和成长助力。一是加大财政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建立以政府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加大对人才培训教育投入的力度,努力完善政府、用人单位、个人三方负责的继续教育投入机制,确保政府用于教育经费的增长率要与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率相互协调,不断提高教育经费占G DP的比例。二是建立富有竞争性的薪酬政策,激发创新型人才的创造活力。创新型人才期望根据业绩支付报酬,应组织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与评估机制,薪酬与其绩效挂钩,提高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有条件的单位组织应考虑建立股票期权制度,让创新型人才以股票期权的形式参与公司长期价值的创造。三是完善人才发展和创业的环境。营造有利于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的生活环境,解决人才住房难题,对重要高层次人才实行特殊津贴制度。四是健全自主创新人才奖励制度,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充分调动创新型人才的积极性。
(五)运用财政政策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是科学技术创新的目的所在。而科技成果转化,政府财政政策所产生的影响贯穿其全过程,财政的强力支持,可提高企业科技创新及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社会风险资本和科技管理人才投入到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中,更好地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针对科技产业缺乏集聚能力,科技服务公共平台不完善的实际情况,建议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的投入:一是围绕重点培育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链(群)、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等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安排专项资金,建设具有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检测平台,为企业提供专利技术成果、新工艺新技术、检测分析等服务,以及协助企业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技术再进行创新。二是鼓励企业创造条件设立公共技术平台,并给与直接的经费资助和其他相关优惠政策。三是利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的资源,建立一批高质量的研发中心,加快构建一批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公共研发平台。四是推进产业化基地建设,重点支持重大突破性创新研发,不断形成新技术、新工艺,为技术开发提供新的源泉;增强关键性、共性技术的攻关,为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地支持。五是扶持关于信息开发咨询、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孵化等科技中介服务企业的发展,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六是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投资基金,推动研究开发的深入和科技成果的产出,优先支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以此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六)创新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管理模式
财政科技投入是反映一个城市和地区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增加科技投入是提高科技水平、增强综合实力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在确保财政科技支出稳定增长的同时,也必须建立和健全财政科技创新投入管理机制,以规范财政科技支出的资金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水平。一是加强财政科技资金的科学预算。坚持部门预算的原则,保证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科研基建费和其他部门事业费中安排用于科技方面的经费的预算安排,切实解决预算到位率不够高,预算编制不够细化的问题。二是加强财政科技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建立完善科技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按照国家预算管理的要求和财政科技资金使用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原则,建立财政科技经费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对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计划及其项目的目标实现程度、经费投入产生的效益和经费的使用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考核,从而判断专项资金管理水平和效益,强化财政支出的监督手段,引导和规范财政科技资金支出管理行为。□
(责任编辑:吴锦良)
F812.8
A
1007-9092(2010)06-0092-08
潘明策,中共鄞州区委党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