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农复合种植模式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

2010-09-18祝遵凌刘亚亮

中国城市林业 2010年1期
关键词:种植区城市绿地林农

祝遵凌 刘亚亮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南京 210037

通过对城市绿地的功能和林农复合种植模式的研究,将“林农复合”理念引入城市绿地建设,构建具有生产、生态、景观和社会文化交流的多功能相互关联、紧密相连、和谐的景观绿地,进一步完善和拓宽了城市绿地系统,同时在城郊结合部营造城市中的田园景观提供了案例。

农林复合系统是具有生物多样性的人工生态系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很大重视,成为生态农林业的一个主流。目前农林复合模式主要

应用于农村,或者农业观光园中,在城市绿地中很少运用。本文以江苏电力新能源示范工程为例,将林农复合种植模式引入城市绿地,以建立集生产经营、科普观光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多功能绿地。

1 “林农复合”理念和城市绿地建设结合的科学性

林农复合模式与城市绿地相结合,提高了城市绿地中的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新能源示范区位于南京市江宁区,该区地处城乡结合部,与周边的乡村生活相联系。新能源示范工程绿化规划面积占地37 800m2,在城市绿地系统分类中属于单位附属绿地。目前各地单位附属绿地绿化形式比较单一。

本案在立足现状和充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以“林农复合”理念为核心的绿化规划方案。具体采用的林农复合种植模式有农田林网型、林木和农作物混合型、林渔复合型等。由于现状土质情况不是很好,采用林农复合模式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和改善园区小气候。林农复合种植,不仅节约用地,而且能提高绿化治理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城市绿地的多功能目标。

林农复合种植模式效果图

城市绿地多功能林农复合种植模式的发展,能增进人们对乡村和城市的理解。因此,“林农复合”理念引入城市绿地,将进一步完善和拓宽城市绿地系统。

2 构建多功能绿地的途径与方法

本案单位附属绿地具有生产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和社会文化功能。生产功能主要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求;景观和社会文化功能主要满足人类的精神生活需求;而生态功能则为上述两种功能的实现提供保障。在不同的种植区域,具有各自处于主导地位的功能;同一种植区域,主导功能和其他功能相互联系,形成景观整体。

2.1 林农复合框架的构建

通过构建林农复合实现多功能绿地,全园规划为以农业为主的种植区(即“田园牧歌”区)和以苗木为主的种植区(包括“芳菲满园”区“翠林流云”区“丹葩结秀”区“果园飘香”区“清香梅韵”区)。

农业种植区主要采用间作、套种的方式,种植农作物和蔬菜如油菜—向日葵—辣椒,蚕豆—西红柿—甘蓝等。在农田的四周有水杉林和无患子、银杏为主的绿化带,形成农田林网。苗木种植区以片植苗木为主,乔木与灌木间作,并搭配草本地被或农作物混合种植,如广玉兰—李叶绣线菊—紫云英等。苗木种植区中设置水体,水中放养鱼类,构建林渔复合生态模式。

2.2 生产功能的实现

农业种植区把农业生产放在首要位置,塑造特色农业景观,是园区的特色所在。通过间作、套种的方式进行种植。园区每个季节可以向社会提供生态蔬菜(如辣椒、西红柿、南京长紫茄、豇豆、甘蓝等),粮食作物(如玉米、马铃薯、蚕豆等),经济作物(如棉花、花生、芝麻、油菜等),生态鱼等产品。

果园是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的果园分布较广,有聚有散。采用木瓜、梨、甜柿、樱桃、甜桃、枇杷、樱桃、石榴、杨梅等片植,这些不仅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也丰富了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2.3 生态功能的实现

苗木种植区中的苗木以生态功能为主导功能,倡导绿色和环保。依据不同植物花期的变换,兼顾常绿与落叶树种的搭配,形成连续的季节景观。落叶观花树种如垂丝海棠、梅花、木绣球、李叶绣线菊、紫薇等,繁花似锦,给人欣喜的精神美感和欣欣向荣的季候景观享受;常绿树种如广玉兰、雪松、香樟、桂花、深山含笑、山茶等,兼顾四季景色的连续性;色叶树种如榉树、枫香、银杏等,进一步丰富景观效果。林下成片种植玉簪、二月兰、矮化麦冬、常春藤、小丑火棘等,丰富群落中景观层次和色彩。

苗木种植区也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和文化信息。如种植中国传统名花蜡梅、山茶、桂花等,给人沉思、深情的意境之美,别具诗情画意。

2.4 景观和社会文化功能的实现

“翠林流云”区及水体、各节点处以景观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主导功能。“翠林流云”区采用早春开白花的玉兰和杏树片植组成纵横交错的经纬线,满树银花,宛如流云,以常绿的桂花为背景,组成“国家电网”的标志,象征着“绿色电力、共建和谐”。

“果园飘香”区内设水体,依水设置亲水平台、葡萄廊架和钓鱼台等。亲水平台满足了人们的亲水情结,还可以观赏四周不同的风景。葡萄廊架可以供人顿足小憩,感受满园浓郁的田园气息。钓鱼台是人们寻觅幽静,体验水乡垂钓乐趣的佳境。在绿化上运用姿态优美的植物种类,如垂柳、红枫、碧桃等,营造既开阔又紧凑的景观空间;各种水生花卉,如水葱、黄菖蒲,美观洒脱,翠绿可爱,伴随游动的鱼,形成水岸生态景观,将景观、生产、生态融于一体。

在各节点处种植观赏价值高的植物如水杉、紫荆、贴梗海棠、八仙花、红叶石楠、结香、鸢尾等;在“丹葩结秀”区节点处采用大花六道木、红叶石楠组成指北针的形状,既为游人指明方向,又形成了特色景观。

3 营造城市中的田园景观

本案采用大片的农田、果园,具有浓郁的田园气息,将田园景观渗入城市,丰富了城市绿地景观。农业种植的瓜果、蔬菜、果林等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景观,使人们感受到田园春景、夏景、秋景和冬景的变化之美。

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结合植物造景和景观小品,营造城市中秀丽的田园景观。通过农事活动、采摘果实和休闲观光,可以提高人们的参与性与娱乐性,体验质朴的田园之乐,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在繁华的城市中,留一片静谧的田园风景,看绚烂的油菜花海,绿油油的麦田,感受希望与丰收、纯净与悠然。在城乡接合部,在有一定土地资源的条件下,进行城市田园风光营造,笔者认为是可行的。

[1] 王爱民,戴洪,李长胜.论21世纪生态模式的农业观光园及其景观表征[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5,2(1):58-64.

[2] 谢志忠.非木材林产品可持续利用的最佳选择:农林复合生态系统[J].农业技术经济,2001((2):11-13.

[3] 李杰,彭方仁,黄宝龙.农林复合系统种群互作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1999,12(5):10-14.

猜你喜欢

种植区城市绿地林农
C市主要草莓种植区土壤重金属镉、铅现状调查
不同种植区陇东苜蓿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草莓种植区土壤中典型有机氮化合物的分布及来源
编制城市绿地养护规范和标准应注意的事项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城市绿地功能与作用的重新认识
透水性铺装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初探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
林业深化改革 林农共享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