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鲁地下泵站主厂房工程地质评价
2010-09-17孟元媛
孟元媛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24)
1 工程概况
平鲁地下泵站是引黄入晋工程北干线的一座扬水泵站,位于大梁水库右岸坝肩西南山体下1号隧洞北侧,主要建筑物有地下厂房、检修阀室、高压进出水井、电缆井、交通洞及地面附属建筑物。主厂房呈矩形,长41 m、宽17 m、高22 m,底高程1 258.2 m,顶高程1 280.7 m。
2 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
平鲁地下泵站地处平鲁向斜西翼黄土丘陵区,大梁水库右岸山梁坝肩处,山坡平缓,坡度10°,地面高程1 430~1 437 m,地表多为黄土覆盖,场地南侧分布一条近东西走向较大黄土冲沟,宽5~15 m,深2~8 m,沟底出露少量石炭系太原组砂岩。岩层N30°~40°E,倾向 SE,倾角 3°~5°。
2.2 地层岩性
泵站区分布地层为古生界奥陶系中统,石炭系中统、上统基岩,第三系和第四系土层。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二段厚层~巨厚层灰岩,灰白色、隐晶致密状,夹豹皮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弱风化~新鲜,完整性好,局部裂隙发育破碎。该组灰岩地层为地下泵站厂房主要围岩,层顶高程1 325.52~1 331.84 m,勘探最大揭露厚度103 m,未揭露层底,与上覆石炭系地层不整合接触。石炭系中统本溪组岩性主要为粉红色、灰白色薄层、中厚层细砂岩、粉砂岩,夹炭质页岩、暗紫色泥岩和铝土页岩,灰岩,底部粗砂岩含黄铁矿。勘探揭露厚度20~28 m,层底高程1 324.14~1 331.84 m。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岩性主要为灰白、肉红色中厚层细砂岩、粗砂岩、含粒砂岩,夹暗紫色泥岩、炭质页岩、铝土岩、煤层,底部为一层含砾石英粗砂岩。勘探揭露厚度49~92 m,层底高程1 344.03~1 350.71 m。第三系上新统为紫红色黏土、见铁锰质斑点及含砾夹层,密实、较硬,分布于站址区坡脚地段,山腰以上分布不连续。第四系中更新统为黄土状亚黏土,呈棕黄色、稍湿、硬,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和风化砂岩碎块,厚1.0~2.70 m。第四系上更新统为黄土层亚砂土,呈灰黄色、干~稍湿、松散,粉粒含量高,具大孔隙和垂直节理,厚5.2~11.0 m。
2.3 地质构造
地下泵站地处平鲁向斜西翼次一级舒缓褶皱高家坡向斜核部,构造形迹多被黄土掩埋,仅在泵站附近西侧井西煤矿巷道内揭露断层一条,断距11 m,断层距泵站场区约200 m。
灰岩地层构造裂隙发育程度中等,裂隙间距2 m,局部密集,裂隙以陡倾角为主,缓倾角少见;砂页岩地层裂隙较发育,间距1 m,局部密集。
2.4 地下水
泵站地区地下水按埋藏类型有奥陶系岩溶裂隙水、石炭系层间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水。奥陶系岩溶裂隙水水位埋深在泵站地下厂房底板以下约100 m,石炭系层间裂隙水主要分布在风化壳和砂岩含水层裂隙中,水量不大,第四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N2红黏土顶部,属上层滞水,水量有限。通过对石炭系地层水样水质分析可知,该层地下水对普通水泥无腐蚀性。
2.5 岩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地下泵站及附属建筑物围岩为奥陶系灰岩和石炭系砂页岩。钻孔岩芯中灰岩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如下:颗粒密度 2.73~2.82 g/cm3,平均值 2.77 g/cm3;块体干密度 2.68~2.75 g/cm3,平均值 2.73 g/cm3,饱和时密度2.70~2.77 g/cm3,平均值2.74 g/cm3;孔隙率0.26%~3.32%,平均值1.62%;吸水率0.08%~1.19%,平均值0.55%;干抗压强度47.77~116.87 MPa,平均值81.75MPa,小值平均值68.92MPa;饱和抗压强度24.77~97.10 MPa,平均值 60.40 MPa,小值平均值 43.53 MPa;干弹性模量31.75~84.77 GPa,平均值62.51 GPa,小值平均值50.59 GPa,大值平均值71.45 GPa;饱和弹性模量20.68~66.77 GPa,平均值46.76 GPa,小值平均值32.84 GPa,大值平均值52.32 GPa;干泊松比0.18~0.30,平均值0.25,小值平均值0.21,大值平均值0.29;饱和泊松比0.22~0.34,平均值0.29,小值平均值0.25,大值平均值0.33。
2.6 岩体声波测试
砂岩及泥岩等波速平均值为2 680 m/s,完整性系数0.43;灰岩波速平均值为5 100 m/s,完整性系数0.77。通过对地下泵站钻孔声波测试可知,该泵站砂岩及泥岩完整性、均一性较差,灰岩等相对完整,均一性较好。
2.7 地应力测试
通过ZKZ梁92-18钻孔水压致裂法进行岩体地应力测试,测试全部在奥陶系上马家沟组灰岩中进行,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ZKZ梁92-18孔地应力测试成果
从表中可以看出,地下泵站岩体中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最大水平主应力σH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但变化幅度不大,σH∶σh∶σv=3.41∶1.78∶1,平均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NE34.8°。
地下厂房高程1258.2~1280.7m,测试高程1262~1 280 m,最大水平应力11.72 MPa,地应力偏高。
2.8 岩体的渗透性
为了解泵站岩体的渗透性,对石炭系和奥陶系地层进行钻孔压水试验,共完成压水试验160段次,其中,石炭系太原组43段、本溪组35段,地层岩性均为砂页岩,两岩组地层的透水率差别不大,透水率平均值7.59~8.61 Lu,砂岩裂隙较为发育,透水性稍大;奥陶系灰岩地层82段,透水率平均值3.36 Lu,透水性主要受裂隙和岩溶发育影响。
3 工程地质问题与评价
3.1 地质问题
第一,围岩稳定问题。由于洞室跨度较大,岩层分布平缓,应考虑层状结构岩层与裂隙切割对顶拱围岩稳定影响,洞室岩壁与裂隙平行或角度近于平行时应考虑边墙围岩片帮稳定。
第二,地下厂房长轴方向选择。地下厂房最大水平应力为11.72 MPa,围岩为厚层灰岩,饱和抗压强度均不低于60 MPa,岩石强度与地应力比值为5.1,岩体强度对围岩稳定起控制、主导作用,地应力对地下厂房围岩稳定影响不大。在地应力分布状况对地下厂房围岩影响不大的情况下,需要考虑构造裂隙对地下厂房围岩的稳定影响,根据地下厂房两组主要裂隙NE40°~60°和 NW290°~310°构造裂隙对地下厂房围岩的稳定影响,建议厂房长轴选择与两组主要裂隙不小于30°夹角方向为宜。
第三,开挖(涌)渗水问题。奥陶系灰岩地下水埋藏于地下厂房围岩底板以下,上覆石炭系地层中含有少量层间裂隙水,该层中分布的泥页岩属相对隔水层,因此地下厂房开挖基本无水,预计开挖渗水量5~10 m3/h。
第四,外水压力问题。地下厂房上覆为石炭系地层,砂岩中仅含有少量层间裂隙水,水量微弱,该层中泥页岩属相对隔水层,与奥陶系灰岩无水力联系,对地下厂房构不成外水压力影响。
3.2 围岩地质参数建议
地下泵站厂房围岩主要为奥陶系上马家沟组二段厚层~巨厚层灰岩、豹皮灰岩和白云质灰岩,岩层平缓分布,厚度较稳定,围岩中裂隙、溶隙和溶洞总体不是很发育,未见有构造断裂及地下岩溶裂隙水。综合地下厂房等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围岩风化程度,并考虑设计建筑物的类型和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围岩地质参数建议值:密度2.7 g/cm3,饱和抗压强度 60 MPa,弹性模量 10~12 GPa,泊松比 0.28,单位弹性抗力系数30~40 MPa/cm。综合考虑围岩地层岩性、结构面发育程度、岩石强度、岩体完整性及地下水分布等因素,由于跨度较大,需喷混凝土,建议对其进行系统锚杆加钢筋网支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