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SANO的纯粹欲望

2010-09-17木木夕byMuMuxi

雕塑 2010年2期
关键词:雕塑家大理石圆孔

■ 木木夕 by Mu Muxi

ASANO的纯粹欲望

■ 木木夕 by Mu Muxi

Simple English Version:

Asano Hiruyuki, a Japanese artist born in 1963, received formal sculpture training in Osaka University of Arts, and then pursued his study in Art Institute of Carrara in Italy. His works can be specifically divided into two periods:semi-abstract marble sculptures of women bodies from 1986 to 1993 and granite sculptures with “holes” as the main element from 1993 till now. The former is soft and romantic, and the latter is solid and reasonable. The two different demonstrations, contradictory and interlinked just like yin and yang in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are jointed by Asano’s pursuit of curved surface.

日本艺术家Asano Hiruyuki(朝野浩行)的作品可以被明确地分为两个时期:从1986年至1993年,是女性人体的半抽象大理石雕塑;从1993年至今,是以“孔洞”为主要元素的花岗岩环境雕塑。前者柔软、浪漫;后者坚硬、理性。不同的形式,如同一阴一阳的昭示,相背而相通,衔接两者的是Asano对于曲面的追求。

Asano出生于1963年,在日本的一家美术高中和大阪艺术大学接受了正规的雕塑训练。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他到了一家石材厂打工,初次接触到石雕,从此便与“石”结下了不解之缘。毕业之后,他不远万里来到意大利卡拉拉,一边求学于意大利艺术学院,一边在当地的石雕厂工作,学习技术。他的女人体系列作品基本上是在卡拉拉创作的。

对于有志于石雕的雕塑家而言,卡拉拉简直就是他们的朝圣之地。到处都是大理石,到处都是大理石的雕刻。每个艺术家对于石头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光洁、细腻的大理石在Asano看来就如同女性漂亮的肌肤,充满着魅力。用他的话来说:“我对女性的身体充满憧憬,我想创作憧憬的形式。我的雕塑表现的是顺畅的曲线和曲面。我希望赋予雕塑一种触摸感。它们不应仅仅用来看,应该被触摸。”Asano关于“触摸”的理解,也受到了他的老师Carlo Sergio Signori(意大利雕塑家)很大影响。这位已经去世的意大利雕塑家常常花很长时间制作一件雕塑,雕刻一点点,摩挲石头一会,再雕一点点,再摩挲一会,让自己去充分地感受材料。这种状态让Asano非常感动,他也延续了这样的创作方式,并把这种触摸的欲望传递给了观者。

在Asano的作品中,被刻意强调的女性乳房和腰臀部位曲线,总是勾起观者“触摸之心”,但它们看起来更多的是可爱,而不是性感,如同他本人一样“卡哇依”——眯眯眼,胖乎乎的脸,抿着嘴略带腼腆地笑。这种可爱赋予他的女人体一种幽默感,令人联想起“维伦道夫的维纳斯”。旧时器时代稚拙而烂漫的创造力重新在他的作品里焕发出来。他的女人体有时候像一颗豆荚;有时候如同一头海狮;有时候头顶一轮弯月,月亮所引起的圣洁而美丽的幻想为作品笼罩上淡淡的光辉;有时候还撑一顶小伞……戴望舒的《雨巷》一诗中,丁香一般结着愁怨的姑娘也这样撑一把油纸伞,但她和Asano的“女人”毫无雷同之处,后者用单纯且直白的力量击败了忧郁与做作。

Asano从女人体雕塑转向纯抽象的“穿孔”雕塑比较偶然。他从意大利回到日本后,没办法再频繁使用大理石做雕塑了,因为在日本花岗岩比较常见,而大理石实在太贵,所以他转换了材料。另一个原因是日本环境雕塑的发展。在Asano停留意大利的6年里,日本的经济情况非常好,常常举办许多室外雕塑竞赛。尽管在他1992年回国之时,国家经济正在发生巨大危机,有些比赛还是延续下来了。从此,Asano便将关注的重心转移到了雕塑大赛和环境雕塑之上。1994年,他的穿孔雕塑第一次在日本的一项室外雕塑竞赛中获奖,这更加激发他将这种形式延续和发展下去。

“在雕塑上穿孔”这一对现代雕塑发展具有非凡意义的行为,自1912年首次被立体主义雕塑家阿基边科实践后,使数千年传承下来的“雕塑”概念从“空间所环绕的实体”拓展为“实体所围绕的空间”,对后世艺术家产生巨大影响。亨利·摩尔便曾在作品中“穿孔”。钱绍武先生在分析摩尔的艺术特色之时,总结出四点: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洞往往可以加强这个雕塑的三度空间感,雕塑上的孔洞可以加强雕塑和周围环境的联系,在实体中的洞往往比实体更有力,洞往往更吸引人。并且,他还就他的“孔洞”与中国太湖石的“孔洞”进行了比照,认为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Asano的作品正印证着如上所说。他的雕塑造型简洁,方中求圆,在对称形中糅合了不对称的因素,有些雕塑尽管是薄薄的一片,却显得非常有力量。圆孔在雕塑的表面逐渐向内发展,由大至小,直至穿透雕塑,在静止之中制造出运动感。每个圆孔的运动方向都有微妙的区别,在运动之中又建立了内在力量的制衡。光,被圆孔吸纳进来,从另一面吐出,在作品中创造了不可捉摸的效果。这些圆孔,如同承载时空的隧道,人们透过它们,看到的可能是过去,也可能是未来。从整体看来,他的雕塑追求形式的完美与质感的和谐,大的面貌很统一,但不缺乏变化,在细节的处理上尤其用心。侧面手工的随机肌理,既与表面的质感形成对比,又成为他的作品不可复制的因素。

雕塑单纯的形式,与“孔洞”所制造的虚空间,无不指向了一个纯粹的精神场域,加上艺术家的国籍,很容易使人联想起日本禅道中的“空与寂”。Asano却回答:“关于‘空’的意义,27年前在大学的时候我就碰到这样的考试题目,但是至今我还不能理解。我总是在想,人都是有欲望的,我做雕塑的时候也有欲望,人是依靠欲望而活。我只能通过‘欲望’和‘憧憬’创作雕塑,而并非‘空’或‘无’。”正如有的意大利评论家认为,他的戴伞女人体非常有日本特色,他却认为自己并没有刻意地去强调日本文化的元素,撑着伞的女人即便在意大利也是随处可见。也许东方文化的底蕴对于Asano而言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流露,也或者,创造者只是在一种纯粹欲望的支配之下,发现人类共通的美和精神。

欲望也可以纯粹,也许这种纯粹比无欲来得更为真实,Asano的女人体与穿孔雕塑在这样的真实中获得永恒。

猜你喜欢

雕塑家大理石圆孔
超声心动图在可降解房间隔封堵器治疗卵圆孔未闭术中的应用价值
大理石
如何让大理石呈现更好的装饰效果
天然大理石教堂
大理石画赏玩的传承与创新
雕塑家
基于光电检测和PLC控制的自动化圆孔倒角设备的设计与实现
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脑卒中
厄米-高斯光束通过圆孔衍射的两种计算方法比较
当代雕塑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