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屏夕阳红
2010-09-16
“为策应湖城发展战略,展示湖城鄱阳历史文明,鄱阳县电视台《饶河两岸》栏目强劲推出《老陈说鄱阳事》节目,特邀民间文艺家、文史家陈先贤,每周六晚相约鄱阳电视台,为我们讲说鄱阳湖、鄱阳人、鄱阳事,敬请电视机前广大观众关注。”这段台词,鄱阳人家喻户晓。鄱阳县财政局退休干部陈先贤,自2008年7月起出现在县电视台的荧屏上,他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介绍鄱阳的历史、鄱阳的名人,使鄱阳人更了解鄱阳,更热爱家乡。
2003年6月,退休后的陈先贤与老伴一道来到了深圳,打算在儿子家安享晚年。喜欢读书的他很快在儿子住处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大型的书城。于是,这里便成了他在这座新兴城市的最佳去处,每天上午10点,他总是准时到达,成了书城忠实的读者。《舆地纪胜》、《读史方舆纪要》等典籍中涉及鄱阳的部分是他最感兴趣的内容。他戴着老花眼镜,坐在瓷砖地上,一字一字地把鄱阳的史料抄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陈先贤的这个小本子,记载着许多鲜为人知的鄱阳历史资料,为他后來在电视台讲述鄱阳历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先贤被深圳电视台的一个栏目招录了,月薪3500元。就在这时,家乡一位同事打来电话,请他回鄱阳纂修《鄱阳财政志》并到县电视台主持《老陈说鄱阳事》节目。接到电话后,陈先贤二话没说,马上买火车票回到了鄱阳。有人不理解,说他丢掉大把大把的票子不挣,回家来干这无钱的苦差事。对此,陈先贤只是淡然一笑。陈先贤的举动得到了老伴和儿子的理解和支持,但家人对他非常牵挂和担心,因为他是只身一人回到鄱阳,成了“空巢老人”。
回到鄱阳后,陈先贤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独自一人编纂了100多万字的《鄱阳财政志》;电视台每次10分钟的《老陈说鄱阳事》的稿子他已撰写了约20万字、共有60多期,保证了期期都能按时播出;他在2006年至2008年连续出版了《鄱阳风情??历史名人与鄱阳》、《千湖悠韵话鄱阳》等书;他还在《上饶晚报?鄱阳湖新闻》上发表了14篇《水墨鄱阳》系列文章。陈先贤并非科班出身,1958年他初中二年级便辍学,他的成功源自于刻苦勤奋。业余时间,他既不玩扑克、打麻将,也不醉心于娱乐休闲,总是争分夺秒地读书,孜孜不倦地笔耕。
陈先贤治学严谨,对于史料与传说一向都是认真辨别,从不马虎。为了考证一段史料,他往往不辞辛苦,四处查找相关资料。2007年,央视《走遍中国》栏目摄制组来到鄱阳,制作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水战的历史节目时,陈先贤受邀参与了节目的拍摄,受到央视摄制组的一致好评。
陈先贤的辛勤汗水,得到了观众和领导的肯定。一位观众写诗称赞:“说鄱阳”节目真正好,从古到今都说到;历史人物经历事,造福鄱阳功德高。
责编/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