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盛欺诈门主角的“自说自话”

2010-09-15侯斐

博客天下 2010年10期
关键词:保尔森高盛对冲

■文/侯斐

高盛欺诈门主角的“自说自话”

■文/侯斐

巴菲特说,高盛“完全没有任何错误”;克鲁格曼则说,高盛“涉嫌从事与抢劫无异的欺诈行为”。我们到底该听谁的?

美国证监会开始秋后算账了。

不过,让人始料未及的是,证监会第一个开刀的对象竟是高盛。4月16日,美国证监会正式对高盛集团旗下的高盛公司提起民事诉讼,称其2007年4月发行的一款产品没有透露足够的信息,从而给投资者带来最多达10亿美元的损失。

被告:高盛公司

我是高盛公司的副总裁法布雷斯·托雷,今年31岁,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就来到华尔街。是我在2007年设计了证监会所说的那款产品。

2007年我当然也意识到泡沫的存在,年初时我曾经告诉过我的朋友“整个系统的风险越来越大,整座大厦随时都会轰然坍塌……”但是我的工作就是为客户服务,当保尔森公司找到我时,我有什么理由不按照他的要求设计出产品呢?更何况这样的交易佣金不菲。

2007年1月,保尔森公司的总裁助手保罗·佩莱格里尼来公司找到我,说要设计一款产品,可以让他们投资于火爆的美国楼市。他还非常细心地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甚至给了我们一份列有123只RMBS(基础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名单。

我仔细地看了这个名单,这些证券主要涉及的是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内华达和佛罗里达等州的住房贷款,当时这些地方的房价已经高得吓人。但保尔森公司希望基于这些RMBS设计一款新的CDO(担保债务凭证)。对于我来说,这当然是小菜一碟,凭借我扎实的建模能力和数年的华尔街经历,很快,这款名为“Abacus2007-AC1”的合成抵押债务债券就新鲜出炉了。

如何为它们找到合适的买家呢?这可真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用保尔森公司的名头恐怕不行,那时是2007年,保尔森公司还没有因为金融危机一举成名,在当时它只是一家小小的对冲基金,影响力与今天不可同日而语。必须找到一个有市场地位和威望的公司。这个时候,ACA Management进入我的视线,这是一家有着丰富CDO发行经验的公司,到2006年年底它已经参与发行了22个CDO产品,涉及总资产高达157亿美元,没有比它更合适的选择了!

很快,我们、保尔森公司和ACA就坐在谈判桌前。保尔森公司把写有123个RMBS的名单发给了ACA,虽然ACA的代表在第一次会面之后满腹狐疑,但凭着我的三寸不烂之舌,双方最终选择了90种RMBS,“Abacus2007-AC1”的投资组合最终敲定下来了,“这真是梦幻一般”。

接下来,一切都很好办了。我们向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发出邮件(内容包括投资条款清单、活页图表和发行备忘录)

来推销这款产品,当然,“在这笔交易中,一定要出现他们(指ACA)的名字”,“我们必须借助他们的品牌影响力来销售”。另外,按照惯例多方和空方的交易对手都是高盛,我们并不会公布多空双方的真实面目,事实上,我们也没有必要公布这些信息。

4月26日,Abacus2007-AC1交易完成。IKB(德国工业银行)买入1.5亿美元,ACA持有9.09亿美元,我们自己还留有0.91亿美元。其实,这个产品也很简单,就是看多方(包括ACA、IKB,还有我们)和看空方(保尔森公司)的对赌。交易开始时,我们收取保尔森的钱,如果这些资产没有问题,那么这些钱就归我们,如果保尔森判断对了,我们就要赔数倍的钱给他。就像你买一张保险,开始只交几百元的保费,如果没事,这钱就归保险公司;但如果出了事,那保险公司就会赔偿几万甚至几十万给你。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就耳熟能详了,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次贷危机爆发。到2007年10月24日时,90种RMBS中,83%已经被评级公司降级,剩下的17%处在“下调关注”中,到第二年的1月2 9日,99%都被降级了。这么一来,保尔森这个家伙真是赚大发了!

可是,我又有什么错呢?IKB和ACA虽然亏损巨大,但“别忘了,他们都是衍生品市场的老手,有足够能力作出调查和判断”,更何况,我们自己还亏损了0.91亿呢!证监会居然起诉我们,真是“让我们深感震惊”。

受益者:保尔森公司

我是保尔森公司的总裁助理,我叫保罗·佩莱格里尼。2007年由我负责与高盛公司洽谈合作。我们是一家对冲基金,你知道,对冲基金一向是市场上嗅觉最灵敏的。所以2006年末我们公司便开始把目标锁定为美国的房地产市场。

当然不是追涨买房了!当大家都狂热地以为美国房地产价格可以永无止境地涨下去时,我们却刚好相反,认为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可能要破裂了,所以,我们要大力做空房地产资产!

首先,我们要挑选出目标证券。我们有严格的标准:第一,要包含大量高风险的ARMs(可调整利率按揭贷款);第二,借款人信用要低;第三,基础房产要集中在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内华达等房价刚刚经历过猛烈上涨的地区。按照这样的思路,123个高风险RMBS进入我们的目标池中。

然后,我们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合作伙伴。一般来说,这样的事情都是由投资银行来做的,不过在挑选投资银行时,我们也是有所选择的,相比那些仍然依赖较传统的咨询和承销业务的投资银行来说,高盛显得更“潮流”一些,他们更了解市场,也更能掌握企业客户网络。

我找到了高盛CDO业务的行家法布雷斯·托雷。他可真是一位青年才俊,才刚刚28岁就已经在投资银行界崭露头角,前途无量啊!与托雷的合作很愉快,他不仅很快设计出了产品,而且很善解人意地找到了一个合作方—ACA。不过,这个合作方很不好沟通,第一次看到我们的目标资产—也就是我们选定的123只RMBS,就毫不客气地砍掉了68只,在以后的多次磋商中,又加加减减、讨价还价。最后还是在托雷的斡旋之下,RMBS的数量才最终确定为90只,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尽一切努力把那些优良资产剔除掉了。

接下来的工作就交给托雷了,毕竟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果然,很快他就招来很多愿意和我们玩“对赌”的买家。产品发行顺利结束了!在支付了高盛1500万的承销费用后,我们就只需要坐等房地产泡沫破裂,楼价下跌了。

果不出我们所料,2007年中次贷危机开始爆发,到2008年年初时,我们选中的那些高风险资产几乎全军覆没,统统被评级机构下调评级。那些跟我们“对赌”的多方只好乖乖地把巨额资金赔付给我们了。而我自己,当然也拿到了丰厚的奖金。2007年年底的一天,老婆在ATM机上查询时,发现了4500万美元的奖金入账,她那高兴劲,可别提了!要知道,2004年我还待业在家,我们还租着一间一居室的公寓呐!

受害者:ACA 资本

我是ACA与高盛、保尔森公司谈判的代表。我认为,在整个谈判过程中,托雷显然误导了我。在整个过程中,高盛都没有告诉我们,保尔森基金是来卖空的!

2007年年初,托雷找到了我们公司,希望我们可以参与一个新产品的发行。我们与高盛以及保尔森公司进行了第一次会谈,会谈后,我们收到了保尔森公司发来的123只RMBS的单子。我们对那123只RMBS进行了仔细的评估,把不符合我们要求的资产剔除,只剩下了55只RMBS。但第一次会谈后,“我实在搞不清楚,保尔森公司究竟想怎样参与这笔交易”。后来我们又与保尔森公司和高盛进行了多次沟通,这才逐渐搞清楚了保尔森公司的态度,即保尔森公司可能会在新发行的产品中投资2亿美元购买风险最高的最先受损部分,也就是说如果产品出现亏损,先损失的将是对冲基金的钱。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确定了我们的投资策略,只投资高评级的债券。也就是说,当对冲基金和其他购买较低等级债券的钱全部赔光以后,才会动用我们的钱。有了这样的判断,当保尔森公司要求增加一些风险更高的债券时,我们也没有太多异议了,最后,RMBS的数量确定为90只。在随后向ACA申请投资时,我也重申了对冲基金的态度,正是因为“对冲基金希望投资最先受损部分”,才使得投资决策委员会同意了这笔投资。

谁也没有想到,保尔森公司不但不是我们认为的多方,而且恰恰是我们的对手方!如果知道它是做空方,在与他们一起讨论RMBS资产的选择时,我们的观点无论如何也不会与当时一样啊!甚至,如果知道就是做空方,投资决策委员也许根本就不会同意这笔投资!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高盛在整个谈判过程中的误导!

联系编辑:liqiong@blogweekly.com.cn

猜你喜欢

保尔森高盛对冲
全球宽松正式终结!高盛:中国经济接近“甜蜜点”
放弃的智慧
高盛权力帮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红榜
约翰·保尔森:赚钱之神走向落寞?
放弃里的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