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理论谈从基础管理落实到管理提升
2010-09-14杨向东
杨向东
胜利油田分公司 现河采油厂 (山东 东营 257068)
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理论谈从基础管理落实到管理提升
杨向东
胜利油田分公司 现河采油厂 (山东 东营 257068)
2009年针对采油厂原油含水持续上升、产量递减加剧、生产任务连年吃紧,管理上困难重重。基础管理薄弱,各项管理制度相互重叠、交叉、返工误工、无效作业现象不能杜绝,管理执行力度受到制约。采油厂领导审时度势,站在全局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提出并决定在全厂开展“基础管理落实年”活动。号召全体职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管理形式,优化管理流程,提升内在素质,提高综合效益,实现科学管理、精细管理、系统管理,整体提升采油厂经济运行质量和各项管理水平,确保全厂总体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一场轰轰烈烈的“打基础、促管理、抓落实”的活动在全厂各部门、各岗位展开。
运用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并结合采油厂的特点,不断开展质量改进。将PDCA的方法应用到生产领域,并贯穿于生产全过程,整合开创了“系统节点分析控制管理方法”。
建立采油厂系统分析点控制分析管理方法,推行质量成本控制模式
系统节点控制分析管理方法从宏观上成立相应的项目组织,过程上分7个要素建立系统框架,实施系统节点分析控制,严格执行旬度分析、月度考核、及时调整,循环动态积极主动的管理模式。从微观上在采油基层队推行质量成本控制模式,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生产过程实施控制。质量成本控制模式以采油队为基本单元,基本内容包括一个核心、两个方法、四个原则和建立质量成本控制模式的九个步骤。
1 一个核心两个方法,九个原则
(1)一个核心:组织一切行为准则是“第二次不再重复犯错”。
(2)两个方法:质量成本控制应采取“系统过程分析法”和“PDCA工作法”。
(3)四个原则:①效益第一原则:质量成本控制模式是以效益为中心,通过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减少各种损失浪费,实现效益最大化;②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之一;③预防为主的原则:树立“质量是预防出来”的观念,每个环节每个层面都必须有对产品或工作差错的事先防范和事中修正的措施,保证差错不延续并提前消除;④持续改进原则:质量成本控制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PDCA循环法)。
2 建立质量成本控制模式的九个步骤
(1)认真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宣传教育。 质量成本管理是一个新课题、新工作,推行时涉及很多部门和人员。因此,必须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工作,让大家理解和支持质量成本管理工作。 对从事质量成本管理的人员要进行专门培训。培训的内容应包括:质量成本项目的构成,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质量成本的统计、核算、分析、报告、计划和控制方法等。
(2)建立质量成本核算、统计、管理组织体系。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必须要有组织保证。通过建立以质量责任制为核心的经济责任制,明确规定每个领导、管理人员、职工在质量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切实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制度)、工作有检查、考核有奖罚。
因此,依据质量成本管理需要,应确定各有关部门的专兼职质量成本核算、统计和管理人员,并明确其职责和任务。
(3)制定质量成本管理的标准或制度。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必须建立与质量体系协调一致的质量成本管理制度。通过建立以质量责任制为核心的经济责任制,明确规定每个领导、管理人员、职工在质量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切实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制度)、工作有检查、考核有奖罚。
(4)确定质量成本控制目标。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应突出重点,各单位在对质量成本现状作出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特点、实际质量成本的发生情况,提出质量成本控制目标、重点控制的质量成本的方法,采取的具体措施以及检查与考核的指标等。要求目标定量,措施有力,具有可行性。使各单位的质量成本管理效益明显,从而最大限度地得到主要领导的支持,以有利于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全面推广和开展。
(5)编制质量成本控制计划。 质量成本计划是指为达到适宜的质量成本而筹划的各种措施。每个推行质量成本管理的部门和单位必须编制质量成本计划付诸实施并逐渐使质量成本进入控制阶段。质量成本计划应规定质量成本目标,采取的具体措施以及检查与考核的指标等。
(6)质量成本的统计、计算和分析。应该完善《质量成本台帐》、《质量改进建议台帐》、《事故分析台帐》《贯标记录本》等质量管理基础资料,把每天工作方法对路、措施到位,能提高效率、减少损失的工作方法记入台帐,也把因为没有执行标准或预防措施不到位,造成工作失误和经济损失的教训进行写实,保证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7)定期对质量成本进行考核。 一般应每月对质量成本考核一次,必要时还可每一季度重新考核一次。考核后,其质量成本的控制状况应与经济责任制挂钩。
(8)提出质量改进计划和措施。 单位领导及有关部门应根据质量成本报告,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确定以质量改进目标为核心的质量改进计划及相应的质量改进措施,并组织落实负责部门和进度,完善质量体系文件。
(9)执行质量改进计划和措施,降低质量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认真执行质量改进计划和措施,以达到降低质量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然后再制定新的质量成本计划。
“基础管理落实年”活动,横向上成立了区域勘探、滚动勘探、产能建设及新井运行、方案措施、作业系统、注水系统、采油系统、集输系统、年电力节能、设备管理、材料管理、运费管理、安全环保、综合治理、厂务公开、宣传报道等20个项目组,纵向按照职责范围、岗位要求、岗位职能、工作流程、工作部署、运行计划、奖惩办法等七个要素实施节点控制。节点控制符合质量改进的基本程序——PDCA循环,这也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面对基础管理薄弱、稳产基础不牢、产量和成本矛盾突出等实际情况,采油厂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基础管理落实年”活动为主线,稳步推动实施“三年大调整”战略,深入推进精细化、制度化和系统化管理,使各项工作在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通过找问题、打基础、抓管理,采油厂整体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圆满完成了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三年调整治理的良好开局。
在采油厂推行的“系统节点控制法”中划分各个环节和阶段(见图1)。
图1 采油厂PDCA系统节点控制图
P(Plan)表示计划,通常分为四个步骤 找出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主要原因、制定对策。
D(DO)表示执行,按照制定的对策实施。
C(Check)表示检查,检查所取得的效果。
A(Action)表示处理,制定巩固措施,防止问题再发生,提出遗留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基础管理工作的全面推行,提出了“人人都是管理者”做法,也符合了全面质量管理全员管理的理念,通过扎实开展“基础管理落实年”活动,在采油厂层面成立了20个系统管理项目组,按照“五化七要素”要求对全厂工作进行整体优化,系统间进行配套优化,系统内进行一体优化,先后出台了招投标管理办法等40余项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分层级、分系统、到节点、具有现河特色的“五化七要素”精细管理体系。建立完善了采油厂经济运行保障体系,精细产量、成本两项规划,实现产量、工作量、成本费用一体化挂钩运行;完善分队计量、日清日结两项手段,有效实施产量成本监控,加强过程控制和质量改进;构建月度预算平衡会、月度经济活动分析会两个平台,优化预算运行,评价运行质量;完善落实经济活动管理办法、考核管理办法两项制度,规范经济活动行为、挖掘内部潜力。通过建立以上4个环节、8项基本制度和手段,采油厂经济运行管理体系基本建设到位,经济运行质量和各项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全年投资和生产成本均控制在运行计划指标以内。
从基础管理落实到管理提升,是运用全面质量管理中“5S”质量管理方法的具体体现
为巩固2009年“基础管理落实年”活动的成果,进一步提升采油厂基础管理水平,夯实油田稳产基础,确保采油厂生产经营建设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采油厂又提出,2010年在全厂范围内深入开展 “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持续推进系统管理、精细管理、科学管理,全面提升基础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全面提升持续创新能力,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生产经营任务,推动采油厂向着“资源有序接替、开发基础稳固、管理科学精细、效益稳步提高”的目标前进。
采油厂开展的基础管理落实,就是运用了质量管理5S方法的具体体现。就是改变以往的工作行为和习惯,从“整理、整顿”开始,到“清扫、清洁”的规范和梳理,按照正确的、行之有效的程序一步步的进行规范。而2010年提出的“基础管理提升”就是要号召全厂巩固以往的成绩,巩固所打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自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和文明礼貌习惯,按“系统节点控制法”规定行事,按程序办事,以达到“自律”的目的。
从基础管理落实到到目前开展的基础管理提升,就是提升全厂员工的品质、提升企业形象、提高效率、构筑工作品质保证的基础、减少浪费、创造安全的工作场所、营造令人心情愉快的工作环境,采油厂开展的 “系统节点控制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1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