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言语交际,服务学生就业
——语言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3
2010-09-13咸宁学院人文学院湖北咸宁437005
王 玉(咸宁学院 人文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5)
加强言语交际,服务学生就业
——语言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3
王 玉
(咸宁学院 人文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5)
随着社会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注重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成为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除了学生自身应重视外,学校在语言类课程体系设置上也应做适当的调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之中,通过基础阶段、提高阶段、强化阶段分层次、分目标将言语能力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为学生就业服务。
言语交际;就业;对策
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导致人才市场出现结构性过剩现象,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扩招使得就业岗位并未与大学生人数的增长而增长,加上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对岗位需求不增反降。在如此大环境下用人单位加大了人才挑选的力度,对大学生的考核及录用标准也越来越高。据有关研究表明,企业对大学生的基本能力要求依次为:环境适应能力占65.9%;人际交往能力占56.8%;自我表达能力占54.5%;专业技能占47.7%;外语占47.7%。从这组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数据的二、三项)在就业竞争中的重要地位。许多用人单位是通过“听其言”才“识其人”并“择其才”的。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以培养专家为首要目标,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致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普遍低下。相当多的学生因无法与用人单位流畅地交谈而错失良机,可以说,语言表达能力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瓶颈”之一。
一、语言类课程设置现状
各大高校纷纷认识到语言能力在就业中的重要性,并在课程体系中也相应的设置了相关课程,但与预期目标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效果也不理想。以咸宁学院2009—2010年度为例,学校设置的全校性语言类课程主要有如下类别:
其中只有《大学语文》是必修课程,专门为理科和医学专业开设,可是该课程所侧重的是文化知识的学习,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对于理科、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真正能对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指导的课程只能是通过自愿选择的方式获得。这里就存在着一个矛盾。我们曾分别对理科、医学及文科专业的学生做过调查,文科生的语言素质明显高于理科及医学专业的学生,理论上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理科和医学专业更应该加强语言能力的培养,可实际却相反。
作为专业选修课的《教师口语》,顾名思义课程主要是以教师这个职业所运用的口语为主要教学内容,这与我们说的一般意义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同为专业选修课的《演讲与口才》,虽然在教学内容上切合了提高语言表达的主旨,但所开设的范围仅仅局限在中文专业。更多的学生如果想在语言表达能力上有所提高,只能通过上任意选修课的形式,如《口语交际》、《交际礼仪》等,而该类课程由于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加上教师的不同,使得教学内容比较随意,这种种原因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成为一句流于形式的空话。
同时普通话水平测试只对师范生有强制性规定,而且测试内容主要侧重在语音上。它对全面检测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并不是很大。
二、大学生语言能力不足表现及原因
那如何才能更好地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落到实处?这不仅需要教师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同时更应该构建一个语言表达训练课程体系。而构建课程体系的依据则应该结合学生实际做到有的放矢。
通过座谈讨论、考察测试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我们对我校大学生言语交际能力做了些调查,结果反映出在校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与欠缺,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1.表达不清晰
这主要表现在,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思想、情感不能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内容上十分混乱,甚至有些学生说完后都不知道自己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让人费解,习惯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来糊弄。由于胆小、害羞等心理因素致使音量过小,因此引起的口语表达不清晰在调查中也不在少数。
2.表达不流畅
表达不流畅表现在表达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具体说来,有的学生思维混乱,颠三倒四,甚至前后矛盾;有的语句与语句间跳跃性大,语意不连贯;还有的无用的赘词过多,结结巴巴,造成语句不通畅。
3.表达不准确
语言表达不准确,就是学生所表达的内容不够精练。说来绕去,给人感觉是滔滔不绝、洋洋洒洒,可是就是抓不住重点,找不到问题的关键所在,让人云里雾里。
4.语言贫乏
语言贫乏是指在交际过程中语言表达十分单调,毫无文采且简单,生硬和晦涩。很多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所用词汇较少,反反复复就是那么几个词语,整个语篇显得过于干瘪。同时就一个问题或现象,不能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描述、分析,语言单薄。
造成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素质的原因,也受课程设置的影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同学对言语交际能力的认识很片面,有85%以上的人认为言语交际能力就是“能否较好的与陌生人沟通的能力”,几乎所有的调查者都承认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但是认为能通过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人数只有50%,大多数是持怀疑态度,甚至有少部分人则认为语言表达能力是天生的——“有些人天生就会说话”。这些认知导致大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上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不少学生在短时间学习没有看到效果后,就抱着“破罐破摔”心理消极应对,只求考试通对拿到学分就万事大吉。其次,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程设置时应该考虑这个特点,合理有效地安排,让学生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培养不同的能力。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表达能力基础就比较薄弱,在大学以前的教育阶段基本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加上国家政策导向的影响,直接导致重外语轻汉语的现象,因此在对语言课程设置,对教师与学生汉语语言素质上都没有明确的要求。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新加坡等都十分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美国的大学中学甚至小学都设有设备完善的演讲大厅。
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办法与措施
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和作用,因此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就要从课程设置以及改革教育方法入手,只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运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分阶段,按阶段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我们可以将语言能力培养分为三个阶段:
1.基础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学生语言表达基础技能的训练,包括普通话语音训练,文学素养的培养。前者是对普通话语音进行系统矫正,后者则为语言表达的内容做知识储备。不论是语音的矫正还是知识储备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积累。此外结合基础技能训练课程开展朗读、朗诵比赛等活动,使课堂上所学到的技能得以发挥和强化。
2.提高阶段
提高阶段一般安排在大学二、三年级。这一阶段主要开设逻辑思维训练以及形象礼仪课程。在前期普通话语音矫正的基础上让学生的整体形象有一个提升,诸如一些社交礼仪等礼仪类课程,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建立一个良好的个人形象。而《演讲与口才》、《口才学》等则是从交谈技巧上给学生以指导。同时加大训练的力度,多说多练,演讲、辩论、主持人大赛等能充分表达能力的活动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多多安排,以练带学,以赛促练。
3.强化阶段
随着学生毕业的临近,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应该更接近实际、接近社会。加之四年级的时间不长,因此本阶段所开设的课程不多,主要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各个方面整合加强,达到表达能力综合提升的目的,同时为配合学生求职,有针对性地开设面试技巧类课程(或讲座),最好是能结合各自专业特点进行模拟训练,这样不仅实用性强、针对强,而且还能总结经验教训,为学生的实际面试提供更大的帮助。
口头表达是一门专门的学问,需要学更需要练,尤其是专门的培训。长期以来,我们偏重学问的提高,忽视表达的训练;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说话的培养。因此想要让学生表达能力真正提高,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应进行改革,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建立良好的互动平台,同时教师在语言运用上也应该发挥示范作用,尽可能地做到语言清晰流畅,简练准确,丰富生动,减少语病的出现。最后,我们还应该建立正确的考核机制——口试和笔试等考试方式同时进行。口试通过与应试人面对面的交谈,观察大学生的口才及应变能力。
可见,建立适当的语言类课程体系,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培养崭新的口语学习理念,让学生平时就能有意识加强言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养成与人自如交谈的习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而且适应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果说过硬的专业知识是我们就业的关键,那么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则是我们在求职过程中脱颖而出的法宝。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努力提升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G642.0
A
1006-5342(2010)10-0133-02
2010209210
咸宁学院教研项目(J0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