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无障碍平台的研究与实现

2010-09-12李明张海永许家成郝传萍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年13期
关键词:残疾人资源用户

李明,张海永,许家成,郝传萍

(1.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北京100041;2.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一研究所,北京100040)

信息无障碍平台的研究与实现

李明1,张海永2,许家成1,郝传萍1

(1.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北京100041;2.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一研究所,北京100040)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然而残疾人对于信息的获取却有着很多障碍。目前在中国信息无障碍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本文详细介绍了信息无障碍平台的研究与实现,通过该平台的实现,可以为残疾学生和其他残疾用户、从事信息无障碍研究和教学的相关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

信息无障碍平台;整合搜索;协同研究和学习

一、前言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创造信息无障碍环境,信息无障碍技术研究势在必行。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深入,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与此同时,信息世界的弱势群体——残疾人、老人和贫弱群体,尚未充分享受到信息技术进步所带来的诸多好处,信息化对残疾人仍存在着许多的障碍,很多网站不能很好地支持读屏软件的使用,许多盲人被拒绝于网络世界之外;远程教学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得高质量的教育,然而聋人却听不到精彩的授课内容;在线讨论使人们可以与千里之外的学科专家进行对话,而许多人却因为肢体或其他残疾无法正常操作计算机而失去了获取信息、表达见解的机会,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

在中国,信息世界的弱势群体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目前中国残疾人的数量达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比例为6.34%,还有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他们对于信息无障碍技术有着特别迫切的需求。[1][2]

中国政府对信息无障碍事业特别关注。一年一度的“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已成为中国信息无障碍事业的标志。中国信息无障碍研究最早开始于少数高校和科研部门的研究者,但没有形成成熟的信息无障碍产品。目前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Web无障碍建设;语音识别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无障碍技术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多方式传播。

目前文剑平、孙祯祥、张家年、袁俊、蒋淑君、孙庆华、樊戈等学者正在从事Web无障碍的研究;徐静以及李明正在探索语音识别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郑俭、许家成、曲学利正在进行无障碍技术及特殊教育资源的网络整合和传播领域的尝试。[3-13]本文的主要作者正在进行信息整合和传播的网络平台的开发和研究,力图做到创新和突破,实现具体产品的应用,并对信息无障碍技术在中国的推广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平台架构与功能

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资源平台化共建共享是利用研究资源的最佳工作方式,是将科学技术研究转化为科技服务的有效方式。2006年,中国通讯标准化协会(CCSA)制定了《信息无障碍标准体系框架》。该框架对国内信息无障碍群体的总体状况、产品与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国内信息无障碍标准化研究的目标进行系统阐述。该框架明确提出信息无障碍实现是面向任何人(无论健全人与残障人士、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无论何种语言与文化的人、无论低收入人群还是高收入人群)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以相近的成本,便利地获取基本信息或使用信息沟通手段。2008年,信息产业部制定YD/T1761-2008无障碍Web网站的设计要求,在此以后,信息无障碍工作在国内逐渐受到重视。在近几年,信息无障碍这个概念在人们心中的的地位从无到有、逐渐清晰,其发展进程也从最初的理论层面落实到具体产品和技术上。虽然目前有一些相关信息无障碍的网站,但一是建设水平低;二是信息无障碍建设仍处于初期阶段,较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大多处于封闭的信息和技术“孤岛”。这些都严重制约无障碍技术的研究和服务,出现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相关弱势群体信息化普及率不高,无障碍产业链不完善,没有一个适合的平衡点来维系运营主体、技术研究及推广机构、政府等环节的关系等。所以根据相关国际国内信息无障碍标准,必须建设共建共享系统平台,提升无障碍技术的服务质量,避免重复建设。为信息世界的弱势群体、相关服务工作者、信息技术专家以及特教老师等提供交流平台,把政府、企业、学术研究机构的力量通过平台的建立联合起来,为信息世界的弱势群体服务,提供特殊教育和信息无障碍技术发展的研究信息、信息无障碍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信息、残疾人保障的法规政策、发展规划等信息。

1.平台架构

信息无障碍技术研究离不开信息和资源建设,通过收集和推荐国内外无障碍技术研究的最新消息、相关院校最新研究动态,对加拿大圣玛丽大学、美国IBM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等众多国内外研究机构的最新研究信息的融合,提供统一的数据整理、信息加工和处理。从而为从事无障碍研究、教学和学习的研究人员、教师、残疾学生和更广大的残疾用户提供一个信息化的交流、协作和共享共建的平台。平台整体框架如图所示。

2.平台功能

信息无障碍技术服务和推广平台是资源整合、信息共建共享、信息管理、研究协作和国际交流支撑的综合业务平台。信息无障碍技术研究是长期性和创新性并重的研究工作,平台面向标准推广、研究数据的融合、研究工作的协同、无障碍服务的整合、无障碍系统的集成等一系列内容。具体功能如下:

(1)整合搜索和个性化搜索

对信息无障碍的资源和信息提供整合搜索和个性化搜索功能。“整合搜索”是让用户用一个搜索框一次完成对所有信息领域的搜索,把不同搜索领域的结果有机整合在一个网页内。一个搜索框能够搜到多元化的信息,搜索的结果是色彩缤纷的,包括新闻、视频、图片等等。个性化搜索将搜索建立在个性化的搜索环境之下,跟踪用户的搜索行为,通过对用户的不断了解、分析,积累了用户的搜索个性化数据,充分考虑用户的特点、动机和需求来提高用户搜索效率,并为用户提供全程帮助和服务,使得个性化搜索更符合每个人的需求。[14]通过整合搜索提供给残疾学生和用户更加丰富的内容和结果,通过个性化搜索更加方便他们的特殊需要,从而更好地为他们定制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源。

(2)协同研究和学习

协同学习(Computer Support for Collaborative Learning,CSCL)是由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Work,CSCW)与协同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CL)的理论与方法相结合的产物。它是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为一体,在平台的支持下,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进行合作性的学习和研究。平台利用数据预处理、数据清洗、自动摘要、自动分类等技术手段,收集无障碍技术及教学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源,集成电子邮件、日历、即时通讯、网络撰写和协作应用等工具建立协同研究和学习平台。同时平台结合国际与国内官方订定的技术和规范信息,宣传和贯彻无障碍技术的内容、范围、外延和服务等内容。特别地针对Web无障碍应用,创建内容导引信息,调整为适合给视觉障碍人士阅读的页面,除了满足视障、听障等人士使用之外也改善Web的显示友好性,增强使用键盘操作阅读网页的能力,可让网页的操作更加友善化。这样不仅可以实现研究人员的协同研究,还可以最大程度地支持残疾大学生和残疾用户利用该平台进行协同学习。

(3)国际合作

由于语言、渠道和区域管理等的障碍,我们对国外信息无障碍研究了解太少,无法有效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资源。2005年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加入由IBM和加拿大圣玛丽大学建立的国际无障碍教学联盟,通过该平台和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国际无障碍教学联盟www.liberatedlearning.com下属的各资源平台国内镜像站点的对接,实现了国际资源共享、协同研究,推广介绍国外先进的特殊教育和信息无障碍技术资源,整合国内相关资源,进行无障碍技术的信息服务和推广。将信息无障碍技术从理论层面落实到实际应用,逐步开展无障碍的资源建设、信息服务、远程教学、研究协作和无障碍技术推广工作。

图 平台整体架构

三、结论

通过信息无障碍服务和推广平台的建立,可以实现:第一,为弱势群体——残疾人、老人和贫弱群体提供信息无障碍技术服务;第二,为从事信息无障碍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和研究人员提供特殊教育和信息无障碍技术发展信息;第三,利用国际无障碍教学联盟的有利条件,推广介绍国外先进的特殊教育和信息无障碍资源。目前该平台的整体框架已经实现,并取得了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证书,该平台在实现与各相关项目的对接后,一定会加速实现中国信息无障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最大程度地为残疾人群服务,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1]国家统计局.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Z].

[2]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Z].

[3]文剑平,孙祯祥.和谐教育:信息无障碍与网络教育整合[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3):48-50.

[4]孙祯祥,张家年.国外网站易访问性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6(4):87-91.

[5]张家年.教育网站易访问性的设计和评价[D].浙江师范大学,2006.

[6]袁俊.面向建设无障碍网站的Web可访问性研究与应用[D].重庆大学,2006.

[7]蒋淑君.网页界面设计中的残疾人用户可访问性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4(1):90-94.

[8]孙庆华.针对视障用户的网络信息无障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

[9]樊戈.Web无障碍建设:价值、现状与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6.

[10]徐静.语音在高校听障生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递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

[11]李启隆,李明,蒋雪峰.听障学生课堂教学模式发展的新走向[J].中国特殊教育,2007(6):55-58.

[12]郑俭,许家成.对因特网特殊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多方式传播[J].中国特殊教育,2006(8):46-49.

[13]曲学利,汪海英.网络在北京市残疾人教育中应用的现状和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06(12):76-81.

[14]赵静,王玉平.目前我国搜索引擎研究的现状与发展[J].情报科学,2003(8):877-879.

(编辑:金冉)

book=47,ebook=132

G434

A

1673-8454(2010)13-0047-03

猜你喜欢

残疾人资源用户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关注用户
我骄傲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