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建筑类专业学生审美取向调查报告*
——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0-09-09李顺华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审美观美的高职

李顺华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建筑工程系,湖北黄冈438002)

高职建筑类专业学生审美取向调查报告*
——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李顺华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建筑工程系,湖北黄冈438002)

通过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了解到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类专业学生的审美有四个方面的趋势。文中提出从提高学生对建筑与美关系的认识、改进教师教学观念、拓宽审美教学内容方面纠正学生审美取向的偏离。

高职;建筑类学生;审美取向;调查报告

建筑是审美与实用的结合体。审美教育是美学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创造建筑美,首先需要对建筑类专业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生命教育和情感教育。它通过对最直接、最本质的生命活动——审美活动的激发、培养与引导,直达生命的本源,从根本上对生命存在加以影响和引导,使生命中那些不受理性控制的因素,能够符合理性的要求,朝着健康、美好、高尚的方向趋动。同时,它也是对生命的潜在能力的发展和挖掘,是对生命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等不仅需要有理性的知识,更需要有情感智慧的生命潜能的激发培养。总之,审美教育是通过感性形式对人的生命本身进行塑造,使之更加完美合理的一种教育。”[1]在高职建筑类专业教学中,在传授建筑专门技能的同时,如何加强审美教育?高职建筑类专业的审美教育该以什么样的平台进行,又该以哪些作为审美内容?为了解学生的审美取向,探索学生审美素质的培育方法,2009年11月至12月,笔者对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类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园林技术专业2008年和2009年进校的(以下分别简称大一、大二学生)共8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笔者采取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访谈调查中,在每个班级里选取学生代表各6人进行座谈,了解学生对审美取向的看法和想法。同时也设计了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766份。然后从回收的有效问卷中,随机抽选了400份(其中大一200份,大二200份),进行结果统计。

一、当前高职建筑类专业学生的审美取向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高职建筑类专业学生的审美取向与目前的审美教育主流方向有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高雅”艺术知之甚少

从表1、表2可以看出,学生对于“高雅”艺术的了解,知之甚少。如表1,大一学生中有70%不了解中国古典建筑特征,大二学生在经过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熏陶后,仍有52%不了解中国古典建筑的特征;对于梵高的《向日葵》这种世界级名画,大一学生中有40%不了解,有44%的学生不能体会画面意境;大二学生中有30%的学生不了解, 44%的学生不能体会画面意境。在他们眼里,这些都是属于高高在上的“高雅”艺术,而且武断地认为了解高雅艺术与学好建筑类专业没有直接联系。

表1:你了解中国古建筑特征吗?

表2:你能体会梵高《向日葵》的意境吗?

这种状况与目前推行的审美教育有关。目前推行的审美教育有着被规定的一整套教育内容,基本上都在“高雅”艺术范畴之内。如以古典绘画艺术、世界经典建筑艺术、经典雕塑、经典音乐等作为审美教育内容。“高雅”艺术曾经影响过几代人的审美思想,对心灵的净化、审美层次的提高产生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历史发展,也显现出一定的负面作用和局限性。“‘高雅’艺术品由于给人的感觉过于严肃和唯美,以及要求审美者也要有一定的造诣和审美高度,使学生难以接受,所以越来越成为禁锢学生审美内容和审美范畴的枷锁,阻碍着学生审美取向朝着多方面发展。”[2]学生求之却不得,所以干脆把目光转向更平和、易懂、流行、图像化更清晰的审美领域。审美视域的转移,导致高职建筑类专业学生对“高雅”艺术既敬而远之又知之甚少的结局。

(二)盲目追赶潮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建筑在设计上盲目追求现代化。放眼中国的大、中、小城市的近代建筑,几乎都是追求现代风格的高楼大厦和现代化的广场,少有融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和现代科技于一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在建筑设计大趋势的带动下,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对于中国传统的、特色的建筑美视而不见,一味追赶潮流,偏爱欣赏新奇、现代的建筑美。

表3:你更喜爱那种建筑类型?

从表3中可看出,大一学生中76%的学生喜爱现代建筑,大二学生中62%的学生喜爱现代建筑;作为中国建筑精髓的中国古典建筑形式美却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

盲目追赶潮流是对建筑美的一种曲解,也是审美层次低下的具体表现。

(三)偏爱于“低俗”艺术

在艺术学界眼里,除了建筑、绘画、雕塑这三种形态之外的艺术形式如电影、电脑美术、摄影、广告,可能都是“低俗”艺术了。调查发现,相对于“高雅”艺术,学生更偏爱于“低俗”艺术的赏析。

调查显示,所有的学生都爱看影视作品。而在影视作品中,大一学生中8%的学生爱看言情片, 42%的学生爱看动作片,38%的学生爱看科幻片, 12%的学生爱看动画片;大二学生中16%学生爱看言情片,60%的学生爱看动作片,16%的学生爱看科幻片,8%的同学爱看动画片。虽然他们是大学生,已过看动画片的年龄,但还是有一部分同学是动画片的忠实粉丝,学生喜欢动漫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轻松愉快。大二学生中喜爱动作片的比例占到全数的60%,有一大批忠实的拥护者,学生喜爱动作片的原因也很简单,动作片的力量感强,情节直观、简洁。

这反映出两个特点:一是学生喜欢轻松愉快的东西;二是学生的审美取向与我们传统教育引导的审美取向有所背离。

(四)对自己的审美观满意度较低

问卷调查中有10%的学生喜欢美的事物,10%的学生认为美很重要。而从表4可以看出大一学生中对自己审美观表示满意的学生只占总数的18%,有10%的学生对自己的审美观很不满意, 72%的学生对自己的审美观不满意;大二学生中有8%的学生对自己的审美观很不满意,64%的学生对自己的审美观不满意。学生对自己的审美观不满意主要表现是觉得自己在专业绘画中不能很好地运用形体造型、色彩造型;不能将设计表达达到一定的水平以及在日常生活中选购物品时不相信自己的眼光,不自信。

表4:你对自己的审美观满意吗?

学生对自己的审美观满意度的评价比较低。学生较客观地评价自己,体现出他们有强烈提高自己审美水平的渴望。

二、对建筑类专业学生审美取向纠偏的思路

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前学生的审美取向与审美教育主流方向有所偏离,学生的审美素质较为低下。作为美育工作者,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纠正学生审美取向偏离的问题:

(一)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高职建筑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将和建筑的设计、施工管理紧密相关。建筑空间赋予建筑实用功能,而它的建造过程是一种造型艺术的制作过程。

作为造型艺术,建筑的建造过程是在现有物质材料中涉及形与体的美感因素,包括点、线、面、形、体、质、量、色等造型艺术规律的学问,是建筑师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建筑是存于三度空间中的庞然大物,它的使用年限让它具备了永久性,它的空间、色彩、形、线、质感、光影等构成了建筑形象,它不可能如时装一般每年发布春、夏、秋、冬,的流行款式,也不能常年去涂抹流行色。当我们去审视人类历史长河中,被世世代代赞扬和公认的美的建筑时,我们可以得到许多不同情况下都能应用的一般原则,发现一些对于建筑美来说显然起着主导作用的基本特性——建筑形式美。”[3]57“对建筑艺术了解和熟悉的程度,对建筑视觉语言掌握应用的程度,都不同地影响着他们对建筑美的感知能力。而感知能力又与本人特定的审美经验,审美观念以及文化艺术修养诸方面的因素不同而存在差异。”[3]96因此,作为建筑的设计者、建筑的装饰设计者或建筑的施工管理者,自身所拥有的美学修养在设计和施工管理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优秀的建筑,是一幅立体的画面,它跨越时空,在经历几个世纪的风雨后,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由此可见,美是建筑形式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因此,我们应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作为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审美内容可选择学生非常熟悉的建筑形式,来发掘熟悉建筑中被忽视的形式美。可从现代建筑和中国古典建筑的赏析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引导。现代建筑因其亮丽的外形、新颖的材质很容易打动人心,获得美感触动;而中国古典建筑因历史悠久,材质、色彩方面相对单一不容易获得学生的喜爱,所以在中国古典建筑的赏析方面应加大力度。通过分析不同年代、不同造型的中国古典经典建筑,形式美体现在哪里、有什么民族特色、体现出什么样的建筑精神、为什么被评为世界级文化遗产等方面,来增强学生对建筑美的感知能力。

(二)改进教师教学观念

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美育就是课表中安排的和美术相关的课程,把这些课程上好,美育也就结束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美育表面上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素质教育,每一门课都有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如果我们把美育知识的传授都指望别的老师来完成,学生在每一门课程中获得的美育机会就几乎等于零,即使经过很长时间的学习,学生的美学修养得到提高的几率也不大,仍处于较低下水平。

学生的美学素质和老师的教学观念关系密切。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有义不容辞的美育观念。罗丹曾说过:美、无处不在,不是没有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教师可以从自己所传授的课程中发现美、发掘美,再以学生喜爱的形式结合当今的流行趋势与学生交流美、传授美。这样做,不仅使每一位老师所教授的课程充满美感和吸引力,更是在审美传授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审美、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是学生通往知识海洋的指路灯。教师的教学观念正确,才能为学生指引一条正确的学习之路。

(三)拓宽审美教学范畴

虽然建筑类学生学习的课程中关于审美教育的内容相对于其他专业教学内容来说,比例较重,但对于本专业学生来说还是很不够的。作为专业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更应该结合当今的流行趋势和学生喜爱的审美方式,加入大量课本之外的美学欣赏,不断引导学生审美、让学生积累审美经验。同时,要认真研究学生写生实习和认知实习的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拓宽审美教学范畴。

学生在如何拓宽审美教学范畴方面有一定的学习期望。大一学生中有66%的学生期望增设美学选修课,对写生实习和艺术采风两项的期望值都很高,分别达到76.5%和76%;大二学生中对专家报告的认识有很大提高,所占比例提升至73%,对增设美学选修课、写生实习和艺术采风方面的期望值很高,所占比例分别为84%、88%和85.5%。因此,我们可以在遵循教学规律前提下,吸纳学生的审美期望,从这些方面去拓宽审美教学范畴,想必会收到不错的效果。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方面,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都存在一定的误区。我们要不断探索、努力寻求,争取在学生现有审美方向和审美水平基础上找到科学、合理、可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审美修养达到较高的水平。

[1]徐碧辉.实践中的美学[M].北京:北京学苑出版社.

[2]梁绘影.高校学生审美教育取向分析[J].装饰,2006(6).

[3]吕道馨.建筑美学[M].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1.

Architectural Aesthetic Orientation Survey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aking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 as an Example

LI Shun-hua
(Huanggang Polytechnical College,Huanggang438002Hubei)

Through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s,we have learned that there are four aspects of the aesthetic trends of the architectural studentsin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In this paper,we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ways to correct the deviation of the students’aesthetic approach,from improv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beauty,from promoting the teaching concept of the teachers and broadening the aesthetic teaching content.

Higher vocational;Architectural students;Aestheticorientation;Survey

G420

A

1672-1047(2010)05-0040-04

10.3969/j.issn.1672-1047.2010.05.12

[责任编辑:秦春娥]

2010-08-14

2007年度湖北省科研项目“高职高专建筑类学生美学素质培育研究”(2007d434)阶段性研究成果。

李顺华,女,硕士,讲师。E-mail:shunhua318@163.com.

猜你喜欢

审美观美的高职
论唐代琴论中的主“静”审美观——以《昭文不鼓琴赋》《无弦琴赋》《琴诀》为例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额日德木特古斯以《春》为题诗的审美观
浅论美术基础课程在广告学专业构成中的必要性
美术欣赏深度介入促生学生幸福感研究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