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理论框架分析

2010-09-09罗友花

关键词:集群国际化竞争

罗友花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工商系,湖南 长沙 410205)

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理论框架分析

罗友花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工商系,湖南 长沙 410205)

基于产业集群组织资源——集群企业国际化动力——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分析框架,综合产业集群理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企业国际化理论以及企业成长理论,阐述了产业集群组织的劳动分工资源、产业环境资源、集群企业网络资源对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动态能力提升的作用。作为集群企业国际化动力来源的集群企业竞争优势与动态能力,主要从量的维度影响集群企业成长资源,从形的维度影响其全球价值链网络的嵌入,从质的维度作用其国际化市场知识的积累,最终影响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

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理论框架

尽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对产业集群的研究一直如火如荼,但绝大多数研究都将焦点集中在集群整体,即以产业集群整体研究为主。为数不多的关于集群企业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集群企业的竞争、合作以及技术创新三个主要领域,而对集群企业跨国经营与跨国公司互动研究却相对不足。显然,这与当今全球化环境下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实践极不一致。通过对已有资料的分析,笔者认为,深刻认识集群企业的产业集群环境资源和创新网络,挖掘集群企业内外竞争优势来源并加以有效整合,不仅是集群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条件,也是探讨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差异的本质所在。基于此,笔者拟以“产业集群组织资源——集群企业国际化动力——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分析框架,探寻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内在机理。

一、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与组织资源分析

1.集群企业及其国际化成长的界定

集群企业顾名思义即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或称集群化的企业。由于集群在早期的文献中呈现出“企业集群”(Enterprises Clusters)、“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s)、“地方生产体系”(Localized Production System)、“新产业区”(New Industrial District)、“区域创新网络”(Regional InnovationNetworks)等不同的名称,因而集群企业在国外的文献中也常被称为产业区企业(Disrtict Firm)。虽然对集群概念的认识还存在着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但上述概念都共同强调了两个关键性特征:“地理集中”和“本地网络或地方网络”(Scott,1992;Porter,1998;王缉慈,2002)[1-3],并且对这些不同的名称,理论界已经给出了比较认同的描述,它就是波特1998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文章《集群与新竞争经济》中所给的定义:集群企业指从产业集群内部衍生出来,分工于某一区域特色产业之中,并在该地理空间内存在着完整的上下游各部门,及辅助性产业部门和服务机构,彼此之间形成竞争与合作关系的企业的统称。实际上,集群企业的实质与一般意义的企业并非存在区别,但由于其成长于产业集群这一特殊组织形式之中,从而表现出了一定的特殊属性。从产业集群的视角看,集群企业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集群企业多为中小企业,集中在产业链的某一环节,企业间分工较细,专业化程度很高;二是集群企业多具有紧密的本地商业联系和社会联系,与本地的其他企业和主体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广泛的网络关系,并嵌入本地社会人际网络之中;三是集群企业以群居形式聚集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有空间位置相邻的特点。

界定集群企业的国际化成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学术界专门以集群企业国际化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献还很少,对于“企业国际化成长”,理论界更没有一致的结论。譬如,企业国际化过程理论代表人物 Johanson等人(1990)[5]认为,企业国际化成长就是企业不断卷入国际商业网络关系的过程;而网络理论认为企业国际化成长主要是指企业当前行为空间的扩展,并把企业的国际化分为三种方式:扩展、渗透和合作(陈菲琼,2003)[4]。显然,网络理论或者过程理论都注意到了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国际商业网络的建立和发展的特性,但忽视了建立这种关系网络的核心因素。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国际化扩张是企业所拥有特定的剩余资源与外部机会匹配,是大企业不断挖掘未利用资源的结果(Caves,1982)[6],这一理论强调资源在企业国际化成长的作用,但并没有进一步指出这种特定资源的具体内容。我国学者韩太祥在对发展中国家企业跨国化成长研究时提出,企业国际化成长就是在国内业务扩展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区位多元化(即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保持业务规模和范围的继续扩大,该理论强调了企业国际化成长的业务方向,却没有指出如何才能开展这一业务市场。

因此,透过集群企业的特点,结合企业成长和企业国际化成长理论可知,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也是企业成长战略的重要内容,对它的界定不仅要注意到成长方向、竞争优势,而且应涉及到企业如何在国际化经营环境下不断变革实现持续成长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所指的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是指企业基于产业集群资源实现国际化成长资源的积累,并通过企业本地网络关系向全球网络关系延伸,形成国际市场知识累积性增长的演化过程。其中,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资源的积累取决于集群企业的性质和竞争优势形成;集群企业网络关系的演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集群企业业务范围和合作关系的变化;而集群企业只有积累足够的国际市场知识,才能具备面临复杂和充满风险的国际市场时,所需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2.产业集群组织资源构成

产业集群资源对于集群组织来说是内部资源,而对于集群内具体企业来说是外部环境资源(Foss,1996)[7]。实际上,关于环境的资源和能力与其企业战略之间关系的评价,产业集群理论的相关文献并没有提出一种分析框架(Lawson and Lorenz,1999)[8]。然而,把环境作为一种分析单位在战略管理理论领域早已出现,如法斯(Foss,1996)、勒温森(Lawson,1999)等在分析集群的竞争因素与企业战略的相关性时,将环境分析与企业的资源和能力进行了有效的结合。约安(Juan,2003)[9]等为了解释产业集群竞争能力的特有因素也试图将资源和能力理论、知识理论进行整合以建立一种整合的理论框架,并认识到集群企业的竞争优势受益于集群环境所产生的无形资产、能力和要素。

结合国内外产业集群理论和资源基础观理论,在约安(Juan,2003)对产业集群资源识别的研究基础上,笔者认为集群资源体现为三个基本层面,即劳动要素的分工、产业环境和集群企业网络。劳动要素分工是指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专业从事一个或几个工序时企业将获得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弹性专精能力。产业环境资源可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业集群内的文化,如态度、知识、传统技术、信息渠道、劳动流动性、对风险和利益的社会认知以及信任和能力的组合等;二是指基础设施,如经营地点的可获得性、通信设施、社区服务、当地的融资以及各种为企业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设施配套等。集群企业网络是指借助于集群在市场中的调节能力所形成的相互联系,主要涉及企业稳固的商业联系、集群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所表现出的外部形象等。参照其他相关研究文献,笔者将构成以上三个层次组成部分的具体资源列表(表1)如下:

表1 产业集群主要资源的构成

3.集群企业对集群组织资源的依赖

根据以上分析,产业集群内的资源既包括产业集群内生的基本生产要素、根植性因素等,也涉及到产业集群运行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共享性资源以及外部环境因素等。实际上,根据资源基础理论的观点,企业之所以选择集群化发展模式,是基于产业集群组织资源的特殊魅力所为。埃森哈德(Eisenhardt)和斯哥哈维(Schoonhoven)(1996)[10]曾提出,企业的绩效差异与其资源差异有关。为了获得竞争优势,企业必须拥有可以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金融资本、技术能力、管理知识以及企业声誉等其他无形资产。有价值、稀缺的、难以模仿的资源可以为企业带来非同寻常的收益(Amit & Schoemaker,1993; Barney,1991)[11,12],尤其当企业试图进入新市场或进行国际化时,额外的资源对于企业维持一定的竞争力来说十分重要,然而全球化进程使得市场越来越复杂,企业难以获得在市场上有效竞争所需要的全部资源[13],特别是在快速变化的市场里,独立经营的企业很难获得竞争所需的全部资源,更不要说竞争优势了。

在新的竞争条件下,企业所在的集群网络成为提供信息、资源、技术和市场渠道,克服资源障碍的一个重要途径(Hitt,Ireland,Camp & Sexton,2001)[14]。部分研究也证实了企业通过集群网络能获得相应的资源,如 Homin Chen & Tain-Jy Chen(2002)[15]的研究总结了台湾企业进入集群网络的五个主要原因:接近市场、获得互补性资源、学习新技术、获得国际化的经验和构建战略伙伴关系;巴莱克森(Bonaccorsi,1992)[16]的研究也发现,在意大利的产业区中,大量关于国外市场的信息以及做生意的方式等企业进行国际化所需的知识都是通过网络以非正式方式传播的,而这些信息却难以通过正式渠道获得;玛德科(Madhok,1997)[17]指出,当企业在集群网络中获得国际化知识后,他们可以正确地选择伙伴,并有意识地发展自己的资源和能力;斯利维(Sylvie,2003)[18]等人在对新西兰的企业研究证实了集群网络关系在中小企业国际化中的作用;格莱斯特和巴克利(Glaister & Buckley,1996)[19]提出,经由网络的方式获取资源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资源对于企业来说并不全部是内部的,虽然,有些资源如物质资源等企业可以从市场上购买,但哈特(Hart,1995)[20]等通过他们的经验研究发现,某些资源,尤其是特殊的产业知识和声誉资源在市场上是无法获得的,而这些资源正是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重要基因。

二、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动力分析

1.集群企业的竞争优势与国际化成长

关于集群企业的竞争与竞争优势的研究,耿帅(2005,2008)[21,22]顺承资源观的理论,明晰了集群企业内部的战略性资源、产业集群层面的共享性资源以及集群企业竞争优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构建出基于共享性资源的集群企业竞争优势概念分析框架,并通过实证研究认为共享性资源是造成集群企业与非集群企业竞争优势差异水平的主要因素,其对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主要通过集群企业内部的战略性资源及能力要素的传导而产生作用。李二玲等(2005)[23]以“南村庄”钢卷尺产业集群为例,认为集群企业的竞争力来源于集群企业内外部完善和稳定的网络,正是由于该集群存在密切的网络关系并将网络延伸到集群外部,集群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创新而获得合作效率、低成本和产品的不断创新,从而使集群企业保持持续的竞争力。贺亚兰等(2006)[24]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种社会网络,正是这种社会网络的复杂性、灵活性、动态性、作用延迟性、边界模糊性、网络资源与能力获取的不对称性等特点,使得集群企业通过集群可以控制成本驱动因素、优化企业价值链或重构价值链等,从而较集群外企业更容易形成低成本和差异化优势。刘恒江等(2005)[25]从产业集群发展的“生产要素——动力机制——竞争优势”,论述了根植于集群中的资源对于集群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基础作用。波特(1998)认为产业集群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物质资源、劳动力、资本)是其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基础,并从三个方面解释了集群要素给群内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一是集群能够提高群内企业的生产率,使每个企业在不牺牲大规模企业所缺乏的柔韧性的条件下,从集群中获益;二是集群有利于提高群内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并日益成为创新中心;三是集群能降低企业进入的风险,促进企业的产生和发展。但这些传统自然资源禀赋的基本生产要素只能给企业带来静态比较优势,只有高层次的基于知识集聚的高级生产要素才能给企业带来强劲的动态竞争优势。格兰诺维特(Grnaovetter,1985)[26]把经济行为对特定区域环境因素(如制度安排、风俗价值观、关系网络、隐含经验知识以及社会历史文化等)的依赖性称为“根植性”(embedddeness),根植性是产业集群长期积累的历史属性,是资源、文化、制度、知识、地理区位等要素的本地化,它是支持集群生产体系地理集中的主要因素。由于产业集群的本地根植性具有因果模糊、路径依赖等特点,所以一经形成就有难以复制和排他性等特点,因而它会强化集群企业之间的依赖性和协作关系,从而增强集群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此外,从集群的外部环境分析,政府行为和产业所处的本地竞争环境和全球经济环境,对集群的影响以及其衍生出来的作用,显然也会影响到集群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全球竞争的优势。如政府对产业集群的相关政策、政府参与的集群发展项目,以及对出口行为、对外投资等行为激励等,可能会拓宽集群企业的市场空间和企业的关系网络,并激励企业不断创新以应对国际市场机会,从而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然而,所有这些外在竞争优势来源都可能随着环境的变化和时间序列的延伸而逐渐消退,因此,面对国际市场快速变化和相对复杂的动态竞争环境,集群企业还必须具备将生产要素和资源及时整合的能力(蔡宁,2002)[27]和对外部资源、互补性资产等进行重新塑造来适应环境快速变化的动态能力(Teece,1997)[28],只有借助于这些能力,集群企业才能保持这些竞争优势并形成竞争优势连续流。

2.集群企业的动态能力与国际化成长

在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时代,企业面临复杂动态的外部环境,人们对于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认识经历了从静态外生、静态内生到内外整合的动态观的转变。从企业内部看,传统能力的局限性,尤其是核心能力的刚性(Barton,1992)[29]问题,使企业不能够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获得新的关键性能力和资源;从企业外部看,产业集群环境虽然可以从不同的渠道提升集群企业的竞争优势,但集群本身也会因未能随不断变化的生产组织模式迅速做出调整,以至原有产业或产品链的永久衰退,导致整个区域性集群的没落而形成结构性风险;也有可能因为区域、国家、甚至是全球性的经济波动,进而使相关区域集群的发展受到影响,甚至走向衰退,从而带来集群的周期性风险。正是因为集群风险的存在,集群企业可能会出现功能性锁定、认识锁定以及政治锁定(Bathelt,2002)[30]。因此,集群企业要能在国际市场持续发展,还需要有一种改变现有能力的能力,即动态能力。动态能力的概念最早是由提斯(Teece)等人在《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Teece,1997)[31]一文中提出,这种能力使得企业能够重新配置资源,并将现有核心能力与外部资源、战略性/互补性资产恰当地进行塑造和整合,改变、转化现有核心能力,从而应对外部时效性的、竞争和模仿并存的、快速变化创新的环境。因此,从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视角看,集群企业的动态能力也必然是其应对复杂动态国际市场和确保企业现有竞争优势实现企业持续成长的必要条件。

三、基于组织资源的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理论框架

在成长初期,集群企业自身资源、能力与大企业或跨国公司相比相对较弱,因此,无论从企业动态能力的演变过程,还是其在竞争中所表现的优势内容和路径的依赖性,都受制于资源的约束。然而,对集群企业来说,通过集群网络可以获取集群外部企业难以获取的资源,如集群内部的隐性知识、集群企业之间的高度信任、集群品牌技术资源、创新资源、人力资源以及集群企业的关系网络所形成的社会资本等。虽然上述某些资源要素的形成需要经过长期的演化,但对于集群企业而言,由于地理的邻近和这些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集群企业能低成本、高效率地获取,而且这些资源对于特定的集群来说具有路径依赖和因果模糊的特点,具备企业形成动态能力的资源属性,而集群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即是集群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以及集群自组织的复杂性匹配的提升(徐震,2007)[32]。

从表面上看,集群强调的是区域集中经营,而国际化强调的是全球经营,这两者似乎是相互矛盾的。但是Michael E.Porter(2000)[33]指出,在全球经济中持续竞争优势越来越依赖于地方性的、远距离的、对手无法抗衡的东西——知识、关系和促进因素;全球性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当地。王缉慈(2002)认为在全球化视角下,地方企业集群的发展既是对全球化挑战的回应,又是全球化发展的结果。因此,企业通过参与当地的集群,学会充分地运用所在集群的力量,有效地融入到全球生产价值链,是增强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优势的必然趋势。

嵌入全球价值链是一个过程,它至少可以分为学习——竞争——合作三个阶段。当企业还没有掌握关键核心生产技术的情况下,集群企业需要借助于集群外部经济所形成的竞争优势,从价值链的末端或下游做起,主动地融入跨国公司的制造网络,通过在干中学、积累经验、加强研究和开发,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功能;随着企业收益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企业可以借助集群的资源,在国际市场竞争过程中进行产品升级、功能升级,放弃低价值活动或将其外包出去,从而可以改变集群自身在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这样,集群企业既能扩展自身的网络关系,同时也能得到相关和相异产业领域的高收益,从而实现动态能力的提升,并能及时整合和调整本地网络资源,有效嵌入至附加值较高的全球价值网络组织之中。

由此看来,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的结果,从量的维度看,表现为国际化成长资源的增加,从形的维度看,表现为全球价值链网络的嵌入。

一般说来,集群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在集群中逐渐积累了基于本地市场环境的知识,并开发出适合母国市场经营活动的组织结构和惯例,但由于全球市场环境和需求的差异以及全球价值网络组织成员之间的文化差异,就会显示出集群企业在国际化成长过程中原有知识的不适应,从而使其现时的竞争优势由于环境的变化而消退,因此,集群企业需要通过学习逐渐了解当地的经营环境,不断积累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以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集群企业没有畅通的国际市场知识传输渠道,就不会发生知识的流动,企业难以形成新竞争优势;同样,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集群企业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国际市场关系网络,知识流动是畅通的,但如果集群企业缺乏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和对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整合能力,即缺乏动态能力,企业对国际市场知识的学习和转移或者效率低或者成本高、速度慢,因而也难以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国际特定市场或经验型的知识是与具体的社会文化情境相关联,并具有嵌入性特点,因此,不能无摩擦地转移到其他个人或其他市场,企业必须通过当前业务中长期的学习过程来获得。因此,集群企业只有充分把握好竞争优势与动态能力的耦合时机和耦合条件,才能学习积累海外知识,从而不断地推进企业国际化成长进程并实现质的飞跃。据此,笔者认为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的结果,从质的维度看,则体现为国际化市场知识的积累。

综上分析,笔者把与产业集群有关的可能导致集群企业形成竞争优势并影响其国际化成长的所有因素统称为产业集群组织资源。由于各资源对集群企业国际化作用的异质性,即各集群组织资源禀赋和结构、集群组织资源内在的转化机制以及对企业自身的资源获取、转移和整合能力的依赖性等差异,必然使得集群企业所形成的显性竞争优势极不平衡,从而影响集群企业成长资源的积累,进而影响到国际关系网络的构建和国际市场经验知识的形成,并最终凸现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差异性。总的而言,产业集群组织对其内企业国际化成长作用机理可用如下框架(图1)表示:

图1 基于组织资源的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理论框架

从以上框架可以看出,产业集群对其企业国际化成长的作用包括三个核心问题:一是企业所在产业集群组织资源禀赋及资源的结构;二是产业集群各资源的特质;三是以国际化成长资源,嵌入全球价值网络以及国际化经验知识表现出的集群企业国际竞争优势和动态能力等如何受到来自集群内部资源、资源获取机制、转移机制和整合机制的约束从而最终影响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

[1]Scott,A.J..The collective order of flexible production agglomerations: lessons for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cy and strategic choice[J].Economic Geography,1992(68):219-233.

[2]Porter,M.E.Cluster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76(6): 77-90.

[3]王缉慈.地方产业群战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2(3) :47-54.

[4]陈菲琼,孙晓光.基于资源观的民营科技企业国际化成长战略研究[J].经济问题,2003(6):12-14.

[5]Johanson,J.,Vahlne,J.E..The mechanism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J].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1990,7(4):11-24.

[6]Cave,R.E.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and Economic Analysi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50-70.

[7]Foss,N.J.Higher-Order industrial capabilitie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Industry Studies,1996,3(1):1-20.

[8]Lawson, C and Lorenz, E.Collective Learning, Tacit Knowledge and Regional Innovative Capacity[J].Regional Studies,1999,33(4):305-317.

[9]Juan Ignacio Dalmau Portal.A Conceptual Frameworkfor the industrial district analysis:from knowledge to resurces[C].ERSA conference papers, Aug 2003,36-56.[10]Eisenhardt,K.& Schoonhoven, C.B..Resource-based view of strategic alliance formation:Strategic and social effects in entrpreneurial firms[J].Organization Science,1996,7(2):136-150.

[11]Amit,R.& Shoemaker,P.J.H.Strategic assets and Organizational R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3,14(1):33-46.

[12]Barney,J.B.Firm Resoru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1):99-120.

[13]任木荣,刘 波.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湖南的实证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0-52.

[14]Hitt,M.A.,Ireland,R.D.,Camp,S.M.& Sexton,D.I.Strategic Entrepreneuship:Entrepreneurial strategies for wealth crea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479-491.

[15]Homin Chen,Tain-Jy Chen.Asymmetric Strategic Alliances:A Network View[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2,55:1 007-1 013.

[16]Bonaccorsi,A..On the telationship between firm size and export intensity[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2(4):605-635.

[17]Madhok,A.Cost,value and foreign market entry mode:the transaction and the firm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 (18):39-61.

[18]Sylvie,K.C.& Wilson,H..Collaborating with competitors to acquire resources[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3(12):61-81.

[19]Glaister,K.W.& Buckley,P.J..Strategic motives for international alliance formation[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1996,33(3):301-332.

[20]Hart,M.M.,Stevenson,H.H., & Dial,J..Toward a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Entrepreneurship[C]//In frontier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Babson Park,Mass.:Center for Entrepreneurial Studies Banson College,1995.

[21]耿 帅.共享性资源与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关联性分析[J].管理世界,2005(11):112-119.

[22]耿 帅.共享性资源对集群企业竞争优势作用机理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8(3):68-79.

[23]李二玲,李政新.论新经济背景下集群企业的竞争力——以“南庄村”型集群企业为例[J].企业活力,2005(4):26-27.

[24]贺亚兰,刘存福,侯光明.集群企业竞争优势形成机理探析[J].生产力研究,2006(11):17-19.

[25]刘恒江,陈继详.要素、动力机制与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逻辑[J].中国软科学,2005(2): 125-130.

[26]Grnaovetter,M.S..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5,91(3):481-510.

[27]蔡 宁,吴结兵.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资源的结构性整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2(7):45-50.

[28]Teece David J,Pisano Gary,Shuen Amy.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7):509-533.

[29]Leonard-Barton,D..Core capabilities and core rigidities:aparadox in manag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2(13):111-123.

[30]Bathelt,H.,Malmbergt,A.,Maskeil,P..Cluster and knowkedge:local buzz, Global Pipelines and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Creation[C].Danish Research Unit for Industrial Dynamica (DRUID) Working Papers,2002(12):31-56.

[31]Teece D.J.,Pisano G.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y manage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7):509-533.

[32]徐 震.基于三维模型的集群企业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提升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7:27-42.

[33]Porter M.Location,competition,economic development: local clusters in a global economy[J].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2000,14(1):11-33.

责任编辑:李东辉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growth of clustered firms

LUO You-hua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Hu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angsha 410205, China)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theoretical rationale of industrial cluster theory,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ies,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ory and the growth theory of the firms, the paper builds a reasearch framework which includes resources of a industrial cluster, internationalization dynamic capability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growth of clustered firms.Following the analysis, the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division of labor resources, the environm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 and the network resources of clustered firms have positive effect on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dynamic capabilities of firms in a industrial cluster, which are mediated variances on internationalization growth of clustered firms.And then a concept model of IGCFs is constructed in three dimensions, that is, the quantities growth of resources, the embedding way of the global value chain network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 on internationalization business, resulting in the quality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growth of clustered firms.

clustered firms; internationalization growth; theoretical framework

F425

A

1009-2013(2010)04-0051-07

2010-05-01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YBB059);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立项课题(0808026B)

罗友花(1965—),女,湖南邵阳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产业集群与企业国际化研究。

猜你喜欢

集群国际化竞争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感谢竞争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