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歧口凹陷浅层油气成藏规律再认识

2010-09-09周立宏肖敦清李洪香

断块油气田 2010年5期
关键词:断块油气藏浅层

周立宏 肖敦清 李洪香

(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 300280)

歧口凹陷浅层油气成藏规律再认识

周立宏 肖敦清 李洪香

(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 300280)

歧口凹陷浅层油气藏以复杂断块型为主,具有富集高产的特点。侧列相接的断裂系控制浅层断块构造发育,主断层及河道砂体控制浅层油气聚集规模,新构造运动有利于极浅层油气成藏。应用内幕层构造精细解释、河道砂体精细刻画与描述、精细油藏分析等技术,发现了新的有利钻探目标,实现了老区精细勘探的新突破。

浅层构造;河道砂体;主控断裂;油气成藏;歧口凹陷

歧口凹陷为渤海湾盆地典型的断陷湖盆,新生代经历了断陷到坳陷的演化过程,形成了古近系及新近系两大构造层。其中新近系发育多个以大断裂及其分支断层组成的断裂系,控制形成一系列复杂断鼻、断块圈闭。勘探早期围绕正向构造带主体,以复式油气聚集理论为指导,以大断层两侧的断块圈闭钻探为主,发现了港东、港西等近亿吨级浅层油气田。近年来,在二次三维采集处理基础上,开展大面积构造精细解释,深化油气成藏规律再认识,发现了一批新的含油气层系和含油构造,经钻探取得良好效果。

1 发育多种类型的浅层构造

受大断裂活动和基底拱升作用控制,歧口凹陷主要发育4种类型的浅层构造:继承性基岩潜山背景上的披覆背斜型构造、大断层下降盘发育的逆牵引背斜型构造、沿主断裂发育受次级断裂切割形成的低幅度断鼻构造和由多条不同方向断层交织形成的复杂断块圈闭(见图1)。其中,前2类构造含油气规模大。

2 大断裂控制浅层油气富集

歧口凹陷新近系受沿海岸线南北向隐伏调节带分割,形成了陆地北东向、海域近东西向2组断裂体系。主断裂分段发育,侧列相接,与派生的一系列分支断裂,共同组成浅层复杂断裂系(见图2)。

歧口凹陷依托新近系疏导网络分为3种类型:

1)主断层-不整合面-砂体疏导网络型:如港西油田,大型披覆背斜背景之上,主断裂规模大,活动时间长,深部油气沿主断裂呈幕式向上运移,与之连通的不整合面、砂体接力疏导,浅层油气沿背斜主体及主断裂两侧发育,规模大、范围广。

2)主断层-分支断层-砂体疏导网络型:如港东油田,主断层下降盘逆牵引背斜受次级断层切割组成复“Y”字型构造。油源断层与下降盘次级断层、疏导砂体相互配合,构成油气疏导网络,油气沿背斜轴部发育,堑心含油高度大,翼部减薄。

3)断层-疏导砂体阶梯型:多条平行断层组成,断层规模及活动性相对较小,形成低幅度断鼻圈闭,油气沿断棱呈牙刷状分布,含油规模小,范围相对局限。

3 岩性-断块油气藏发育

歧口凹陷新近系为河流相沉积,砂体发育,但横向变化快,致使同一含油气构造内多期砂体叠置,形成多油气水系统的层状岩性-断块油气藏。新近系油气富集受断裂及砂体物性双重控制,相势控藏特征明显。其中馆陶组辫状河道砂体分布相对稳定,油气沿主断层向上运移后,向砂层中注入,以岩性-断块油藏为主,油水关系相对简单。明化镇组受曲流河河道砂体展布控制明显,在复杂断块区形成多个岩性-断块油气藏沿主断裂两侧叠加连片;斜坡部位,油气充注在单一河道内,形成呈条带状分布的岩性油气藏。

4 新构造运动活跃

歧口凹陷新构造运动较为活跃,以发育极浅层断裂为特征。如港西、港东2条主断裂下降盘极浅层派生一系列次级断裂,形成极浅层圈闭。强烈的新构造运动造成断层下段开启,促进下部油气藏中天然气在浮力作用下向上运移,稳定的泥岩隔层起到好的封闭作用,形成极浅层气藏。港西、港东新近系主力油田上部,通过浅层河道砂体追踪、AVO预测与断裂叠合,综合评价实施钻探,在300~800 m,发现多个极浅层气藏,并获较高产量(见图3)。

5 精细目标评价是浅层油气发现基础

歧口凹陷新近系构造破碎,圈闭条件复杂。近年来通过细化非标准层构造精细解释及河道砂体追踪,不断发现新的钻探目标。

1)非标准层(内幕层)构造精细解释,分砂组落实圈闭形态:新近系构造解释与成图由原来的明化镇组底、馆陶组底2个标准层扩大到内幕层8个,从而发现了一批低幅度内幕圈闭,这是浅层油气勘探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

2)油源断层及浅层油气疏导体系研究:由主断裂和砂体共同构成的浅层运聚网络,对新近系油气成藏至关重要。富油气凹陷内的主断裂就是浅层重要的油气富集带。

3)精细河道砂体刻画:通过建立浅层不同类型的油、气、水层速度模型,强化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分析。例如港西油田,当地层中含有不同流体时存在速度差异,其中:含气时地震波速度为1 600~2 100 m·s-1、含油时为2 150~2 350 m·s-1、含水时为2 350~2 550 m·s-1、含泥质时为2 325~2 700 m·s-1。由于河道砂岩储层与泥岩存在着明显的波阻抗差,在地震剖面上有明显的反射特征,其速度、振幅、波形与围岩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可以应用反演技术、波形分析技术、相干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识别。

4)开展基于油藏模型的区块整体评价并针对浅层油气藏高点富集的特点,优化钻井轨迹设计,定向钻探,最大限度地发现油气层,提高勘探效益。

6 结论

1)歧口凹陷新近系发育四大类型浅层构造,包括披覆背斜、逆牵引背斜、低幅度断鼻及复杂断块构造。

2)主断层的活动性及疏导网络控制浅层油气富集。持续活动的主断裂、次级断层、不整合面及疏导砂体构成的网状体系控制的含油气层系多、规模大;活动性较弱的断层控制的浅层构造、斜坡区河道砂体含油气层系单一,规模小。

3)浅层油气富集受断裂及砂体双重控制,具有相势控藏特征;同一含油气构造内多期砂体叠置,形成多油气水系统。

4)新构造运动有利于极浅层油气成藏,对极浅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5)新近系河道砂体横向变化大,纵向上相互迭置,横向上迭加连片,面对这种复杂的勘探对象,要综合应用相关的各项精细勘探技术,追准砂体、找准目标、优化井位,实现勘探成果最大化。

New understanding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patterns of shallow reservoirs in Qikou Sag

Zhou Lihong Xiao Dunqing Li Hongxiang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Dagang Oilfield Company,PetroChina,Tianjin 300280,China)

The shallow reservoirs in Qikou Sag are mainly typical complex fault blocks,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hydrocarbon enrichment and high productivity.The developments of shallow fault block structures are controlled by the rift system consisted of diagonal faults.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scale in the shallow layers is determined by the major faults and channel sand body. The geotectonic movement is helpful to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ultra-shallow layers.Using the technologies such as fine structure interpretation of inner layers,fine description of channel sand-bodies and fine reservoir analysis,the new favorable drilling targets have been discovered and the breakthrough in fine exploration of mature areas has been achieved.

shallow structure,channel sand body,dominating faults,hydrocarbon accumulation,Qikou Sag.

TE122.3+2

A

2010-07-10;改回日期:2010-07-19。

周立宏,男,1968年生,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现主要从事油气勘探开发科研与管理工作。电话:(022)63960599,E-mail:zhoulh1088@yahoo.com.cn。

(编辑 王淑玉)

1005-8907(2010)05-557-03

周立宏,肖敦清,李洪香.歧口凹陷浅层油气成藏规律再认识[J].断块油气田,2010,17(5):557-559.

Zhou Lihong,Xiao Dunqing,Li Hongxiang.New understanding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patterns of shallow reservoirs in Qikou Sag[J].Fault-Block Oil&Gas Field,2010,17(5):557-559.

猜你喜欢

断块油气藏浅层
复杂断块油藏三维地质模型的多级定量评价
浅层换填技术在深厚软土路基中的应用
基于浅层曝气原理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
断块油藏注采耦合物理模拟实验
港中油田南一断块高含水后期提高开发效果研究
《复杂油气藏》征稿细则
基于油气藏认识的定录导一体化技术在大牛地气田的应用
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注采井环空带压初步研究
包气带浅层地热容量计算方法商榷
浅层砂过滤器在工业循环水使用中的优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