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琴独奏曲《月夜清水江》赏析

2010-09-08李丽宁

关键词:清水江音型扬琴

李丽宁

(郑州师范学院音乐系,河南郑州450044)

扬琴独奏曲《月夜清水江》赏析

李丽宁

(郑州师范学院音乐系,河南郑州450044)

桂习礼先生的扬琴作品《月夜清水江》以丰富多彩的音响色彩和对民间素材富有新意的创作改编,在扬琴音乐艺术的海洋中,成为其中一颗璀璨的名珠。本文从创作特色和扬琴技法的变化使用两个方面进行了赏析。

月夜清水江;创作特色;演奏技法运用

扬琴独奏曲《月夜清水江》是中央音乐学院桂习礼教授的代表作之一。清水江因江水清澈透亮而得名,沿江两岸,群峰叠翠,风光旖旎。千百年来,清水江像一条绿色的绸带,蜿蜒盘绕在青山翠岭和苗村侗寨间,福荫着两岸一代代勤劳的苗侗儿女。“一川碧水凝翠色,两岸笙歌动云霞”的浪漫神韵,曾牵动起无数骚客游人的向往之情。乐曲突出塑造了清水江畔各族青年在明月皎洁、波光粼粼、充满诗情画意的边寨之夜,尽情欢歌、翩翩起舞的音乐形象,抒发并描绘了他们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全曲以情为根,情系乐中,乐情合一。作品旋律的清新优美、节奏的生动明快和扬琴特有演奏技法变化多样的应用,创造出新奇而又充满现代感的音响效果,仿佛为我们勾画出一幅贵州黔东南所特有的民俗风情画,带给人们无尽的艺术享受。本文试图从创作特色和扬琴技法的变化使用两个方面对乐曲进行赏析,探索作曲家是如何在作品中利用有限的资源不断制造出新奇音效感觉,创造出使人心灵震撼的听觉感受的。

《月夜清水江》从曲式结构上分析是加有引子和尾声的三段体结构。全曲共有127小节,分为五部分:声。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全曲形式上为中国式“慢、快、慢”速度的布局。作者自己为段落加注了标题,使听者更容易有身临其境而浮想联翩之感,进而对扬琴音乐产生极赋内涵和深度的体验。

(1)【引子】:月色迷人,微波荡漾。

1=G 自由、幽静地

音乐在散板节奏中由G调进入,大体上分成四个虚拟小节。第一乐句中由弱渐强、由慢渐快之后回落至泛音结束。加倚音的同音相连运用表现出一种委婉平静;极富动感的十六连音上行琶音音型;很富于色彩的弹轮音的轻轻连跳和悠然飘出的空灵泛音缥缈的音效,这高低音区对比的相同音乐曲调运用,正宛如山谷间的回应声,把听众带入了夜幕降临后银色月光下依山傍水的寂静边陲山寨的秀美动人意境,使人油然而生一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阔情景。第二乐句中三十二分音符的回旋式三十连音琶音音型,更是恰到好处模拟了月下撒满金光的江面上,微风习习、水波涟漪的动人景色。在具有明显的接连不断的由pp渐强再回落至pp这样的力度起伏变化中,三、四两句中3度、4度双音连奏与一连串连音及流畅多变的节奏音型,由慢渐快、由弱渐强最后直到音弱无声引子结束的演奏音响效果处理,也创造出宁静悠远的意境,更巧妙细腻的描绘出月夜清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了月下水乡的风姿异态。

(2)【一】段:情歌晚唱,清丽委婉。(共22小节)

进入慢板的A部,音乐由G调上升转入D调,也就是由主调转入了属调,形成第一个调性变化对比。第1—9小节是充满鲜明民族风格五声性羽调式色彩的主题音调,用4/4节拍起伏、轻柔、缠绵的轮音,深情地强弱分明地奏出了柔和如歌的旋律。这次转调不仅是一次调性的上升,而且扬琴演奏的最佳音区也正是在此,真是神来之笔、绝妙之处。旋律中大量轻柔的波音、华丽的倚音使用是作者对少数民族音乐旋律音调及音乐元素进行整理和编排的精华之处。装饰音的出现,使音乐显得更加妩媚动人,富有韵味。它不仅带给听众轻盈、婉转之感,也好似引领你来到了清水江畔村寨的树下空地,看小伙子吹起悦耳的木叶或奏起娓娓动听的夜箫,激荡着姑娘的心弦,促使她们前来以歌攀谈,以情相叙。

10—18小节,在高八度音区再现前面九小节的相对宽广的抒情性主题旋律。使用左手反竹奏出悠扬的主题,是促使音乐情绪的递进创作手法,而右手极具性格的舞动着的,起伏流畅连续不断的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欢快音型,与左手相互交织在一起。这一充分展示扬琴多声部演奏优势的手法运用,不仅高音区与低音区本身的音色反差形成对比,而且使明亮的左手反竹音色和朦胧的右手正竹轻轻敲击音色形成明暗反差,还突出表现了变奏部分股股激情涌动的乐曲情绪与之前一段的慢板主题形成的差别及对比。

19—22小节简短的慢起渐快强烈的舞蹈性节奏过渡句,为引出B部跳跃的快板舞蹈旋律做好了准备,为情绪的变化确定了基础。

(3)【二】段:翩翩起舞,轻快跳跃。(共84小节)

B部1—8小节欢快、明朗、动感十足的音乐主题,采用苗族的特性音调及强弱分明的2/4节拍舞蹈节奏,更带给人从节奏、速度、情绪等方面与A段形成的对比感受。塑造了少数民族青年男女欣喜如狂、载歌载舞的感人场景。

9—16小节把这一地方色彩浓厚,充满着律动感和舞蹈性的主题音调衍变发展,应用摸进转调的音乐发展手法,把本已热烈的音乐情绪变得高涨,色彩更加丰富明朗,带给你舞蹈场面更加欢快,情绪更加热烈沸腾的强烈音乐感受。两声部中上声部舞蹈主题,由下声部“和声式”的分解织体来衬托。左手的高音区跳跃主题旋律节奏与右手低音区工整平稳的八分音型节奏,更是把姑娘的轻盈欢快舞步与小伙子矫健奔放、稳重有力舞步的音乐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音乐给听众展现出一幅炽热的群舞场面,就像是小伙子在捧着长长短短的芦笙边吹边跳,穿着绣有各色花纹、图案的衣裙,头缠青帕,腰束绣花彩带,佩带银饰的姑娘们,踏着笙歌的节奏围成一圈欢歌起舞的动人景象。

17—26小节,是左手的后半拍节奏音型用反竹弹轮的清彻、透明高音音色呈示,与右手舞蹈性节奏旋律使用低音的纯厚音色相互呼应,再次形成两声部间的对比。而且更像是要传递出天真活泼的姑娘们,身上串串银铃合着跳动的舞步发出阵阵悦耳声响,与小伙子的矫健、彪悍的舞歩身姿,充满青春活力的激情对舞音乐形象。这里又一次十分巧妙而得体的运用了音区间及演奏技法间形成的音色反差,也更显现出音乐的色彩丰富多变,很好地发挥了扬琴的音乐表现力,从而形成了极佳的艺术效果。进一步把音乐推向下一个歌唱性高潮。

本段27—50小节变化为歌唱性旋律,节奏的拉宽,曲调甜美、舒展、优雅、亲切感人,情绪上也稍显激动的创作手法运用,不仅与之前形成对比,也恰似在对歌成功和欣喜狂舞之后,各自跟选中意中人的一对对恋人们,边歌边舞,互表爱慕之情的意境描写。此段划分为三个乐句来演奏,每个乐句八小节。作者在乐句间演奏力度上作了明显要求,中间一句用P,前后两句用mf形成了力度上的对比。由此可见曲作者深厚创作功底在细微之处展示。

B部音乐中旋律由跳跃的舞蹈性节奏,变化为富有歌唱性的旋律,这一变化又犹如把欢快情绪中的年轻人在兴奋之余,对今天生活幸福感受的细腻情怀和惬意心情,以及对未来充满遐思的美好憧憬尽情流露。

接下来51—64小节是把音乐形成新的高潮的关键所在。

此时音乐由刚才的抒情回到欢快节奏,和B部最初的欢快形成呼应。旋律变为线性的高低起伏线条,欢快、流畅快速的五声性音阶十六分音符节奏连续使用,及2/4节拍中突然插入61—64四小节3/4节拍的创作手法运用,使平淡中凸显跌宕,制造出群情欢腾的新奇音乐效果。再配合旋律起伏而改变的强弱力度明显对比处理,更加烘托、强调、刻画出音乐的戏剧性及感染力。将音乐推至B部的高潮。

当65—86小节再次转回主调G调时,调性变化更强化了热烈欢腾的歌舞场面的音乐感染效果,贯穿B部始终的舞蹈性音乐主题旋律,使得欢快的情绪一次比一次表现得强烈。在此次再现中,越来越热烈的气氛和越来越爆发的内心深处的奔放激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青年男女欢跳着、旋转着、歌唱着的音乐情景。

这是最后结尾处六小节,在一个特强突弱继而渐强之后,异常热烈的音乐掀起一个巨浪,恰如其分地为下一个高潮乐段做好了铺垫和衬托。

(4)【三】段:放声高歌,热情洋溢。(共12小节)

十二个小节的A1部是第一段主题的变化再现,但此时由主调转为下属调,使下属调性色彩的独特韵味和调性的不断转化打破了传统扬琴作品调式调性陈述的单调性。这种调性安排在传统的扬琴作品中并不常见,也突出了此曲音乐创作的色彩丰富性。高音区的八度双音强力度轮奏及密集的轮音效果,使人震撼达到心随之涌动引起情感共鸣。极具动感的三连音推动音型、十二连音琶音音型的连续出现,营造出高亢热烈且激情洋溢的音乐效果。像催人奋进的声声号角,令人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忘怀。

这种紧打慢唱的音乐创作手法,也描写了苗侗儿女月下狂欢和豪放的心情及月夜清水江的绚丽色彩,给听众带来一个场面壮观、气势恢弘、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欢乐之夜,展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也把扬琴音乐特有的高潮表现手法和音乐感染力在此处尽情挥洒。

(5)【尾声】:夜静人归,情意绵绵。

五小节的尾声音乐延绵、恬静、悠长。夜深了,在月光的照映下,欢乐之后的山寨显得更加朦胧、迷人、幽静。渐慢渐弱中还隐约显现不断起伏的微弱变化,向听众暗示恋人们“渐行渐远”的婆娑身影渐渐消失在夜幕之中。使音乐具有更为深长的耐人寻味意境,也更加具有幻想性。赋予欣赏者意犹未尽、浮想联翩的想象空间。作者的这种创作手法,更赋予了音乐无穷的魅力,增添了音乐无限的联想空间。

《月夜清水江》最大的创作特色显示在作曲家不断创造对比性因素的运用上。从调性色彩上的创新性安排,布局严谨、层次清晰,使音乐情绪不断变化丝丝紧扣引人入胜,到左右手、各声部之间织体的配置上,以及在民族旋律素材的广泛收集整理编排和对扬琴技法的变化运用上,大胆进行音区与音色的对比变化,都是十分切题得体。完美地表现了月夜清水江无与伦比的美妙意境。乐曲旋律充满了浓郁的乡土色彩和鲜明的地方风格,更增添了无穷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音乐感染力。此曲是一首具有高度思想性、艺术性的扬琴独奏作品,不愧为当代扬琴作品中的佳作。

注释

①桂习礼编著:《跟名师学扬琴》,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第280页。

②《音乐欣赏手册》,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1年。

③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62年。

④王延泓:《年华似水乐改无悔——访扬琴演奏家、教育家桂习礼》,《乐器》2006年11期。

责任编辑 文音

2010-06-01

猜你喜欢

清水江音型扬琴
应用于合重奏的扬琴音域介绍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引入钢琴伴奏提升高中生歌唱能力探研
从“洋琴”到“扬琴”——探究民族乐器扬琴的中国化演变
浅谈钢琴学习中即兴伴奏培养能力的分析
即兴伴奏的音型发展方式
清水江流域杉木育苗、种植技术及其生态学意义
扬琴的传入与流变探析
清水江水体和沉积物中氮、磷的分布及变化趋势
明至民国清水江流域生态环境变迁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