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规制与中国大中型企业工业生产率*

2010-09-08强,聂

关键词:生产率规制工业

李 强,聂 锐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环境规制与中国大中型企业工业生产率*

李 强,聂 锐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首先采用DEA-like模型计算2001—2007年中国36个工业行业的生产率指数、技术进步以及技术效率水平。其次,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环境规制与工业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单位产值二氧化硫排放量每减少一个单位,生产率指数、技术进步以及技术效率将分别增加0.008 0、0.003 5和0.004 3。再次,从影响技术创新、改变产业结构角度探讨了环境规制对工业生产率的影响途径。最后,提出了环境规制背景下提高中国工业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环境规制;工业生产率;波特假说

一、引 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以及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增强,加强环境规制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普遍选择。有效的环境规制政策应该是在实现保护环境目标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对被规制产业的不利影响。而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投入的增加和生产率的增长,在投入既定的情况下,环境规制能否有效地促进产业生产率的增长,是化解环境规制和产业发展之间矛盾的关键所在。

传统观点认为,环境规制不利于产业生产率的增长,原因在于:(1)环境规制要求企业增加污染治理投入或缴纳排污税费等,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2)环境规制将导致企业采取更先进的制造工艺和生产设备,使得生产管理更复杂,管理难度加大,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3)环保投资可能会挤占企业的其他生产性、盈利性投资,降低了资本的比较收益。但是,波特等人认为,从动态的角度看,由于企业并不总是能够作出最优的决策,所以合理设置的环境规制政策能够触发技术创新,促使企业在降低投入、削减浪费、减

少污染等方面的技术进步和生产工艺改进,产生创新补偿效应,弥补甚至超过环境规制成本,从而达到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同时改进的“双赢”状态[1](P168)[2](P97)。这一观点被称为“波特假说”。“波特假说”的主张与此前的研究形成鲜明对比,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背景下,“波特假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但得出的研究结论存在较大差异。大致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支持“波特假说”,认为环境规制能够有效地促进产业生产率的提高[3](P322)[4](P299);第二种观点是对“波特假说”提出质疑,认为环境规制对产业生产率的增长起到负面的影响[5](P1)[6](P1);第三种观点则认为环境规制和产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存在不确定

性[7](P170)[8](P887)。

由于我国实施环境规制政策较晚,针对我国的相关研究还不多。有些学者是从产业竞争力的角度来衡量环境规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9][10][11](P21),也有部分学者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检验“波特假说”[12][13](P57)[14](P18),而从中国工业生产率的角度来研究该问题的文献相对较少。解垩 (2008)基于中国31个省区数据的研究,发现增加治污投资和减少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对工业生产率没有明显的影响[15](P19)。笔者拟进一步研究环境规制对工业生产率的影响,尝试在变量选择和检验方法上有所突破,并在深入分析影响途径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与以往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1)以2001—2007年36个工业行业数据为样本,而不是区域数据;(2)利用DEA两步法设计实证研究思路,即先利用DEA-like的方法计算出每年每个行业的生产率水平,然后利用环境规制的数据对其进行回归,得出环境规制对工业生产率的影响;(3)从影响技术创新和改变产业结构两个途径,系统地探讨环境规制对工业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结论。

二、方法、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一)工业生产率的计算方法

将每一个行业看作一个生产决策单位,运用DEA-like方法来构造在每一个时期的工业行业生产最佳实践前沿面。把每一个行业的生产最佳实践前沿面进行比较,从而对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进行测度。笔者主要从产出的角度来研究行业生产率变化。假设在每一个时期t=1,…,T,生产技术St将要素投入,转化为产出 yt∈,用集合来表示就是:

St又叫生产可能性集合。另外,t时刻的产出距离函数可以定义为:

产出距离函数可以看作是某一产出点 (xt, yt)向理想的最大产出点逼近的比例。为了定义Malmquist指数,定义t+1时刻和t时刻的距离函数如下:

式 (3)表示以 t时刻的生产技术为参照投入产出量 (xt+1,yt+1)所能达到的最大可能产出与实际产出的比率。为了避免在选择生产技术参照系时的随意性,把以产出为指标的M almquist生产率指数特定为两个M almquist指数的几何平均值。一个以t时刻的生产技术为参照,另一个以 t+1时刻为参照,其数学表示如下:

式 (5)为技术效率变化;式 (6)为技术进步率。

(二)数据来源

笔者选取的是中国36个两位码的工业行业2001—2007年共 7年的数据,样本数为 252个(说明: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上公布的是39个工业行业,考虑到数据的完整性,本文将其他采矿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以及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三个行业剔除)。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高校财经数据库。

(三)变量说明

1.行业产出变量。采用大中型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来表示。

2.行业投入变量。选取两个投入变量:一个代表资本投入的变量采用行业资产合计来表示,另一个代表劳动力投入的变量采用行业年均全部从业人员数来表示。

3.环境规制 (HJ GZ)。已有研究往往采用环境治理投资额或二氧化硫排放量来衡量环境规制,笔者采用单位产值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代表环境规制水平,即用二氧化硫排放量与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来表示。采用这一指标的优点在于:二氧化硫排放变化是验证“波特假说”的一个很好的代理变量[15](P19-25),且用其与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又能消除不同行业间由于规模因素所导致的二氧化硫排放差异。一般来讲,这个比值越小,表示政府在环境规制方面所作的努力越大。

4.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程度 (FD I)。外商直接投资可以通过溢出效应对行业的生产率产生影响,因此在实证研究过程中,将这一变量考虑进来。笔者采用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从业人员比重以及工业总产值比重三个指标进行合成得到的一个因子来表示。

5.研发投入水平 (R&D)。大量研究表明,R&D投入水平是影响行业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可能会影响到工业生产率。因此,笔者也将这一变量考虑进来。笔者采用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来代替R&D经费投入的水平。

为了保持数据的可比性,笔者以1999年为基期,采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对工业总产值和行业资产合计变量进行平减。

三、实证分析及检验

(一)各工业行业各年生产率水平的计算

笔者采用DEAP 2.1软件,计算出各工业行业各年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变化情况。2001—2007年工业行业平均生产率指数、技术进步以及技术效率变化情况列于下表 (如表1所示)。

表1 2001—2007年工业生产率变化情况

(二)环境规制对工业生产率的影响

研究模型如下:

PRit=δ+α ΔHJ GZit+β ΔFD Iit+γ ΔR&Dit+εit(7)

PR分别用生产率指数、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变化率来表示。i代表第i个工业行业,t代表时间,εit为残差项。采用Eview s5.1软件对方程 (7)进行面板数据回归。Hausman检验表明适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结果列于下表 (如表2所示)。

表2 回归结果

根据表2的估计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无论以生产率指数,还是以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作为被解释变量的方程回归中,环境规制变量的系数都显著为负,即单位产值二氧化硫排放量每减少一个单位,生产率指数、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都将分别增加0.008 0、0.003 5和0.004 3。这表明随着环境规制力度的加强,工业生产率水平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从而验证了“波特假说”。

2.行业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程度对工业行业生产率指数和技术效率的影响都显著为正,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程度每增加1%,生产率指数和技术效率都将分别提高0.033 1和0.060 8。这主要是因为外商直接投资不仅仅给我国带来了资本,更重要的是由于其“一揽子资源”的性质,可以通过竞争、示范效应、人员流动以及前后向产业联系等渠道促进我国工业行业的生产率增长和技术效率的提高。

3.研发经费对生产率指数、技术进步以及技术效率的影响都为负,但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研发的成功率较低;二是研发的直接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水平较低。说明我国工业行业应进一步提高研发的投入产出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模型回归的R2偏低,表明影响工业生产率的其他一些重要因素并未加入到模型中。这也说明环境规制虽然对工业生产率有积极的正向影响,但影响力很弱,尚未起到显著推动作用。

(三)关于环境规制与工业生产率关系的讨论

上述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我国工业行业生产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环境规制,达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赢。环境规制的方法主要有经济性环境规制和社会性环境规制两种。无论采取何种规制手段,都是通过对企业及其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为进行调节,尽可能地把环境污染带来的外部性降到最适水平,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标。因此,环境规制的原始目的虽然不是为了限制或者促进生产率的增长,但它却可以通过影响技术创新、改变产业结构两个中介渠道作用于工业行业生产率。

1.环境规制——技术创新——生产率。环境规制通过对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创造了对技术创新的需求,规定了企业只能向某一个或者几个特定的技术创新方向前进,从而影响企业创新资源的配置,特别是技术创新资源的分配。环境规制标准在企业原有的技术水平之上附加了新的目标约束,使企业必须通过管理创新、生产重构和技术创新达到规制标准,从而影响技术创新的速度、方向和规模[16](P62)。在环境规制约束下,某一区域的企业选择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不仅是发展战略上的创新,也是内源性经营管理的要求。为了达到环境规制对污染物和排放量等方面的要求,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对生产工艺、废料管理、技术使用等环节进行优化与完善,因而,环境规制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成为一种必然。技术创新会使企业的投入更具效率,不仅能弥补企业遵循环境规制的成本,而且能为企业带来净收益,获得“创新补偿”。

2.环境规制——产业结构——生产率。环境规制还通过产业结构作用于生产率。根据SCP分析范式,环境规制通过设置绿色进入壁垒,调整市场主体构成,导致产业结构发生改变;而产业结构会作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而对产业生产率产生影响。需要说明的是,环境规制通过产业结构产生的影响效应在短期和长期的作用是不同的。短期内看,环境押金、技术标准等环境规制政策是在对试图进入市场的市场主体实力进行筛选。与环境规制缺失的市场相比,严格的环境规制政策使得市场的进入壁垒提高,市场中参与竞争的主体将减少,而高市场集中度会降低企业对竞争力提升的需求,不利于生产率的提高,环境规制的短期影响为负。但从长期看,通过环境规制政策筛选掉那些只关注经济利益、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有目的地引导市场主体重视环境利益;同时,依然存续在市场中的企业实力较强,无论在管理上还是技术上都具有优势,使产业具有较高的生产率,有利于实现环境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力度的加强对工业生产率水平有显著的正影响,即单位产值二氧化硫排放量每减少一个单位,生产率指数、技术进步以及技术效率都将分别增加0.008 0、0.003 5和0.004 3,环境规制强度与工业生产率呈正相关,研究结论支持“波特假说”;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程度对工业行业生产率指数和技术效率的影响都显著为正,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程度每增加1%,生产率指数和技术效率都将分别提高0.033 1和0.060 8;研发经费对生产率指数、技术进步以及技术效率的影响都为负,但不显著。根据上述研究结论,笔者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首先,应适当提高环境规制强度,由此提高微观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当然,在提高环境规制强度的同时,肯定会给企业带来成本的增加,对企业的经济绩效造成不利的影响,但是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创新补偿政策来弥补企业因为环境规制强度提高带来的损失。例如,为企业提供优惠的财税政策,以财政资助形式推动研究开发,对从事环境友好型的新技术研究开发的公司、科研组织或个人提供无偿拨款或补贴,对有助于技术进步的项目给予相应的减免税收政策,引导企业转变“末端治理”模式,促进实现行业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同时改进的“双赢”目标。

其次,在环境规制政策制定方面,一方面应尽可能选择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政策,建立基于潜在技术驱动型标准,新政策出台后运用免责工具,管制中充分运用市场诱因等。另一方面,则需要加强对特定科技创新的环境后果评价。由于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技术创新的主力,所以环境友好型标准应构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的重要内容,以促使各级地方政府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引领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有效结合。

第三,加大绿色外资的引进力度。各工业行业在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应从环境的角度对外资质量进行筛选。国家应建立外资引进的最低环境标准,淘汰对环境有严重损害的资金的流入,鼓励企业引进资源循环利用以及降低环境污染的新技术和新设备。

最后,提高研发经费的利用效率,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各工业企业应该通过强化管理,厉行节约,完善资金预算,加强审计监督,提高研发经费的使用效率。此外,必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政府应在其中发挥政策主导作用,建立科技成果资源库,推动与企业的对接,对科技成果的市场化交换给予税收优惠,促进科技成果价值实现。

[1]Porter,M.E.America's green strategy[J].Scientif ic A merican, 1991,(4).

[2]Porter,M.E.,C.van der Linde.Toward a new con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competitiveness relationship[J].Journal of Econom ic Perspectives,1995,(4).

[3]Domazlicky,B.R.,W.L.Weber.Does environmental p rotection lead to slower p roductivity grow th in the chemical industry[J].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 ics,2004,(28).

[4]Hamamoto,M.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the p roductivity ofJapa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2006,(28).

[5]M urty,M.N.,S.Kumar,M.Paul.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p roductive efficiency and cost of pollution abatement:A case study of the sugar industry in India[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 anagement,2006,(79).

[6]Lee,M.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p roduction structure for the Ko rea iron and steel industry[J].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 ics,2008,(30).

[7]M ajumdar,S.K.,A.A.Marcus.Rules versus discretion:The p roductivity consequences of flexible regulation[J].Academ y of M anagement Journal,2001,(1).

[8]Alpay,E.,S.Buccola,J.Kerkvliet.Productivity grow th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 Mexian and U.S.food manufacturing [J].A merican Journal of A gricultural Econom ics,2002,(4).

[9]赵细康.环境保护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与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0]傅京燕.环境规制与产业国际竞争力[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11]侯伟丽.严格的环境规制会损害竞争力吗——基于经济学文献的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5).

[12]赵细康.引导绿色创新——技术创新导向的环境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13]赵红.环境规制对中国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J].经济管理, 2007,(21).

[14]李强,聂锐.环境规制与区域技术创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4).

[15]解垩.环境规制与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J].产业经济研究, 2008,(1).

[16]李旭颖.企业创新与环境规制互动影响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6).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China's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Po rter Hypothesis

L I Qiang,N IE Rui
(School of M anagement,China University of M ining&Technology,X uzhou 221116,China)

This paper firstly uses DEA-like model to calculate the Malmquist index,technical imp rovement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China's 36 industries from 2001 to 2007.Then,it uses fixed effect model to make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industrial p roductivity.The results reveal that w hen SO2em ission per output decreases one unit,M almquist index,technical imp rovement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w ill respectively increase 0.008 0,0.003 5 and 0.004 3.Furthermore,the paper analyses the path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fluencing industrial p roductivit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Finally,it gives some suggestions on p romoting China's industrial p roductivity under th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industrial p roductivity;Porter hypothesis

book=0,ebook=13

F424.7

A

1671-0169(2010)04-0055-05

(责任编辑:朱 蓓)

2010-04-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90410015);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 (08J HQ0053)

李 强 (1980—),男,安徽界首市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与能源经济管理。聂 锐 (1958—),男,山西原平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能源经济与管理。

猜你喜欢

生产率规制工业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主动退市规制的德国经验与启示
跟踪导练(三)4
共享经济下网约车规制问题的思考
工业人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浅谈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
关于机床生产率设计的探讨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