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
2010-09-08李芝应
文 海,李芝应,林 平,何 莉,尹 波
(贵州省思南县人民医院,贵州思南 565100)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一种严重的综合征,发病常较急、较重。发病常为高龄人群,常一体多病,预后不良。本文通过对本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住院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8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发现肝性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溃疡病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发病原因,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根据本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住院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82例,其中,男性653例,女性229例,男女比为 3∶1;年龄最小 41岁,最大 72岁,平均(63.2±2.7)岁。
1.2 分析方法
对所有入选患者的住院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包括患者的性别、吸烟及饮酒史、发病诱因及原因以及有无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应用史,临床资料还包括既往胃病或消化道出血病史、诊疗过程转归均予以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由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显著性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882例患者根据年龄、性别、诱发因素及病因进行分析比较,经调查诱因,以饮食不当为主,182例,占20.63%;其次为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起病者居多;相关疾病因素见表1。
表1 本组882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相关因素比较[n(%)]
由表1可见,2005年患者发病率明显少于2009年,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Treti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为呕血和黑便,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研究资料表明:上消化道出血与患者的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大,出血的危险性越高,程度越重,其原因可能与老年人动脉硬化、凝血机制差有关[2-3]。本组出血原因,肝性胃食管静脉出血占第一位。门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晚期并发症,一旦出现静脉破裂出血,治疗效果较差。在正常的静脉周围组织支持下,门静脉压低于2.65 kPa(27 cmH2O)或肝静脉压力梯度小于1.6 kPa(16 cmH2O)时很少发生出血[4]。但是在胸腔负压作用下,静脉回流血流增多,又加之胃内酸性反流物侵蚀食管黏膜,以及粗硬食物或饮酒所致损伤等因素而容易发生破裂出血。有关研究表明[5]:消化性溃疡和急性胃黏膜病变与门静脉压力升高有一定关系。食管和胃底部静脉直接因门脉压力升高而升高,当门脉压力突然升高时曲张的静脉就可能出现破裂,但支持组织黏膜面也可因炎症糜烂等局部因素所损伤使组织支持力量减弱而易于破裂[6]。而食管静脉曲张越明显,出血的危险性越大,再出血率也高。当静脉高度曲张时,其壁薄内镜下可见樱桃红点,最近组织学研究发现,食管静脉曲张的标本中上皮下有许多扩张的管道,电镜下观察这种管道以一种不典型的内皮细胞为界限,对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阳性,而且这些管道与内镜检查时所见到的樱桃红点一致,认为这些管道对曲张静脉发生破裂出血有重要意义[7]。所以对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尽早给予胃镜检查,以明确出血原因,根据其病因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本研究中消化性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次之,考虑胃黏膜呈退行性病变,防御能力差,更易受损害;同时,动脉硬化等可引起胃黏膜血流量减少,加之患者心功能下降,胃黏膜淤血、缺氧,影响黏膜的再生修复;此外,服用非甾体类药(NSAID)对胃黏膜有明显损害,破坏胃黏膜屏障,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加重或促进消化性溃疡的形成,这些是消化性溃疡和出血的重要诱因[8]。面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考虑到患者的年龄因素,从常见的病因检查入手,有利于迅速查找出血原因,为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80.
[2]王吉耀,刘文忠.现代消化科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89-90.
[3]姚丽.上消化道出血128例病因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8,19(3):179.
[4]杨林英,彭德银.上消化道出血的174例病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6):159.
[5]孙晓红,张满英,崔莉,等.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322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1):115.
[6]陆家仁.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7):115.
[7]王仁明,何绍亚,韩盛玺,等.220例中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与治疗[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7):11.
[8]刘蔚,杨铁一,孙明明.上消化道出血798例分析[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4,44(3):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