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组织理论视角下的企业环境责任研究

2010-09-08东岳

科学与管理 2010年4期
关键词:变异机制责任

魏 东岳 杰

(1.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2.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管理学部,山东 济南 250021;3.山东经济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自组织理论视角下的企业环境责任研究

魏 东1,2岳 杰3

(1.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2.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管理学部,山东 济南 250021;3.山东经济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借助经济演化理论的分析框架,论文对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系统发展演化的规律做出了一个初步的理论探索。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系统具有自组织的特性,论文在已有的企业自组织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借用生物隐喻研究方法以及系统论的分析思路,较为系统地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自组织演化的三大机制,即变异——搜寻机制、选择机制和适应性学习机制,描述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系统发生演化的内在机理和图景。

企业社会责任 环境责任 演化经济学 自组织

层出不穷的环境危机与能源危机使人们日渐意识到,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打造节能型社会、推行绿色企业,倡导企业和社会可持续和谐发展已经迫在眉睫。对于企业而言,履行社会责任不再仅仅意味着负担和挑战,更意味着动力和机遇。企业的环境责任、绿色责任正在逐渐成为企业培养可持续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但目前对企业环境责任研究的内容还处于初始阶段,尚不成熟。侯佳儒指出,目前学界对企业环保立法借助“企业绿色责任”的概念框架予以解释,这种理论固有其积极意义,但也存在明显不足:它对企业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评价过低,无法为企业如何应对环境问题做出适当角色定位;它对企业作为“经济人”的经济属性认识摇摆不定,因而使其无力为环境问题的解决寻求正确解决之路[1]。可见,如果沉溺于传统理论的羁绊,仍拘泥于“企业环境责任”的理论,现实中缺乏对企业创新、对环保动机的鼓励,会使国内企业陷入日显艰难的处境。为此,本文试图采用多学科的理论工具对企业环境责任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论证企业社会责任作为系统的发生演化过程的内在机理。

1.企业环境责任的系统辩证观思想

黑格尔指出:“真理的要素是概念,真理的真实形态是科学系统。……真理只有作为系统才是现实的。[2]”钱学森认为,“把极其复杂的研制对象称为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们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3]”。系统辩证学的基本观点是系统观、过程观和时空观,系统观认为,系统是物质世界存在的基本方式和根本属性,系统观看待物质世界的系统性,主要是从时间的横断面上来揭示世界物质的系统联系、系统存在、系统运动和系统发展。

企业的环境责任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从属于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个大系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企业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和外部环境存在着相互交换,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企业必须从外部环境接受人力,资金,材料,技术,信息等因素的投入,然后通过企业内部的转换系统,把这些投入物转换成产品,劳务以及报酬,作为产出离开企业系统,从而完成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换过程。企业的环境责任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在生产优质产品,增加利润的同时,如何搞好清洁生产,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有研究显示,凡资产回报率最高的公司在治理碳排放污染和节约能源方面都优于竞争对手,凡是充分考虑社会和环境影响的公司股票业绩都比其它公司好[4][5][6]。可见,只有财富和环境责任的结合,才能使现代企业健康成长,可持续发展。

基于系统辩证思想的系统观,企业的环境责任具有要素、结构和功能三因素系统核。企业环境责任的外延包括政府、股东、员工、消费者、供应商和竞争者、社区和环境,这些都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要素。从过程观来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一个随企业生命周期的发展而动态变化的过程。从时空观来看,在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体制下,社会对企业的期望和要求是不同的,从而造成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的焦点、范围也有所不同,显示出明显的国家和时代特征。企业社会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最初的股东利益最大化开始,演进到对雇员的责任乃至对社区的责任,直至对自然环境的责任,这是一个企业经济利润不断增加,回报社会的能力不断上升的过程,它推动了企业从新兴不成熟状态发展至持续成长的成熟状态。

理论界,演化经济学是分析系统时间序列的通用理论工具。因此它也是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演化,尤其是在客观要求履行环境责任的企业系统的解决理论范式。本文试图从自组织理论视角入手进行分析。

2.自组织理论与环境问题

20世纪,普利高津在研究非平衡不可逆过程后创立了耗散结构理论,从此开创了研究系统自组织理论的先河。20世纪70年代,哈肯的协同观论、艾根的超循环理论、托姆的突变论以及超循环理论、混沌学和分形学等一系列系统自组织理论的诞生,标志着人类认识世界的科学思维实现重大突破。自组织理论着重讨论了系统怎样自发地从混沌到有序、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发展,研究了形成宏观稳定有序结构的条件、机理和规律。该理论认为,系统的开放性是系统产生自组织行为的先决条件,非线性机制是系统产生自组织行为的根本依据,远离平衡态是系统产生自组织行为的必要条件,涨落是调整系统自组织行为的重要契机。如果一个系统符合上述特性,则该系统在涨落的诱发下便可能进入自组织状态,使系统不断结构化、层次化,从无序走向有序。而所谓自组织是指系统在演化过程中,在没有外部力量强行驱使和维持充分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情况下,系统内部各要素协调动作,导致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上的联合行动,出现有序的活的结构。组织创新的高级形式是自组织。自组织的经济系统同时具有良好的动力性能和良好的平衡性能,是效率与活力的混合体。

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越来越多来自政府、市场与社会等不同渠道的压力施加于企业,迫使其改善环境绩效,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虽然这些压力对于推动企业“绿化”有着重要作用,但是推动企业积极履行环境责任更应在初始条件确定的情况下由企业系统自我发展,即环保机制必须内生于企业[7]。因此,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需要企业自组织体系的不断健全与完善,将具有复杂性和模糊性等特征的环境问题与以解释复杂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而创建的自组织理论相结合,在比较新古典经济学与演化经济学关于企业理论的基础上,利用自组织环境管理理论,倡导企业社会责任的内生化,从而推动企业自组织环境管理的发展。

就企业而言,有些环境问题可以在理论上进行比较清晰的界定,但在实际当中,要严格界定可能非常困难。但是,模糊性对于自组织来说,可以通过不断地增加自身系统的信息量,以提高系统内在的约束力,实现系统更强的“自决性”,从而在与外界环境有效互动和自身演化中得以清晰。自组织的发展与企业环境责任问题的复杂和模糊特性的克服存在密切的逻辑关系:通过自组织的发展,系统和企业才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主体,从而自发地从自身出发,依靠组织创新,积极主动地将环境责任机制内生于系统内,从而将复杂而模糊的环境问题消化在系统内。自组织的发展是组织不断创新的结果,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需要系统不断与外界进行信息与能量的互换,逐渐形成系统自组织结构。

3.企业环境责任自组织演化机制分析

3.1 企业环境责任系统的自组织特点

3.1.1 企业外在环境的复杂性

进入新世纪,随着环境恶化的加剧,形成了新型的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等经济发展模式。企业正面对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多变的复杂环境。企业经营环境的演变越来越趋向于现代科学所描述的“复杂性现象”,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中的内、外部因素极其繁多、复杂,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够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某种不断自然变革的能力,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这从客观上要求企业具有自组织系统的功能特性。

3.1.2 企业自组织系统的开放性

自组织的开放性采用没有固定界限的、网络单位组成的形式,增强了工作的弹性,并打破了工作关系的严格界限。“组织这个概念自身己经变得越来越松散[8]”。自组织打破了传统组织的封闭性,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社会责任内部化问题。外界环境要求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能够自觉的内化为组织目标,组织目标又能有效的内化为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从而进行自愿的自我管理。

3.1.3 企业自组织系统远离平衡态

系统通过输入两类负熵流来达到非平衡态[9]。企业管理的过程就是使dS (系统总熵变)=dSi(系统正熵变)+dSe(系统负熵变)<0的过程,使非平衡成为有序之源[10]。系统在引入负熵流的同时,促使系统由无序到有序的方向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使企业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下,这种环境波动力打破了原有的近平衡。

3.1.4 企业自组织系统的非线性

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必然要求企业系统的每个元素,即员工应当达到环境保护相关要求,从而引起员工个体系统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方面的交换,以使员工能够在高要求的环境中增强信息处理和加工能力来完善自我。根据自组织理论,自组织系统的动力是系统内部之间的竞争与协同。因此,员工个体不断地打破系统原有的平衡态,并促使自我发展状态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从低序向高序过渡。

3.1.5 企业自组织系统的涨落(系统内部状态的波动)

由于各因素或子系统间存在着差异,它们在保持开放性的过程中,均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对系统的稳定态的“偏离”,形成了“涨落”[11]。而这些因素或子系统,有的是有利于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有的则是背离企业管理的目标。当系统中对企业履行环境责任不利因素占据主导地位时,企业会采取环境不友好型的行为。当系统处于临界点附近时,涨落有可能对企业造成重大影响,如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宝鸡凤翔的“血铅事件”等。这也验证了普里高津 “涨落导致有序”的论断。

3.2 企业环境责任自组织的三大演化机制

“物质世界不同层次上各类系统的产生、演化、发展和衰亡的过程,均是在其相关的环境整体的相互作用中得以实现的[12]”。企业环境责任正是企业与环境的系统互动产生的结果。在环境的作用和影响下企业是如何实现变异—搜寻—选择,是通过从自组织理论分析企业环境责任战略这一复杂系统演化规律的有效方法中实现的。企业系统的开放性,要求企业系统必须对环境的动态变化具有适应能力,才能具备继续生存和演化的必要条件。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如气候变暖,企业社会责任突出表现为与企业有关的的各种利益群体对企业要求的环境责任。企业首先需要对环境变化进行理解和感知,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先进的企业惯例的搜寻并学习,最后才是实现企业变异目标并将变异结果反馈给管理者。

3.2.1 变异—搜寻机制

变异—搜寻机制包含着惯例变异与搜寻动力,同时也有协同学中的自组织系统竞争与协同动力。惯例被认为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或基本能力的一部分。但是,面临市场选择的强制性清除和系统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旧质惯例必须发生改变,“适者生存”。其改变机制可以描述为在不确定性下,曾经被推崇的惯例会成为扰动源,导致企业系统出现熵增、企业系统不稳乃至严重失稳,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原有基因结构模式无法得到维持,通过试错式搜寻,原有基因结构变异并不断重组,从而诞生新的有序基因结构,企业系统变异发生,最终实现企业演化。

图1 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系统变异—搜寻过程

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变异搜寻机制的演进过程如图1。作为耗散结构的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系统演进过程呈现出不断往复、螺旋上升的演进特点。演进过程从价值目标出发,企业根据现实运行中时间、服务、质量、成本等涨落现象,自动、自发地从经济责任、法律责任、慈善责任、伦理责任等子系统进行调整并形成子系统间的竞争与协同。当外在环境变化缓和时,涨落是微小的、近平衡态的,企业子系统中的全部或部分微小调整并形成竞争与协同,即可使涨落造成的偏离自行衰减、消失,以保持企业有序结构的稳定或在保持有序结构的稳定性的前提下维持当前层次的卓越绩效水平,价值目标基本不改变。例如,环境可承受的碳排放量在可容忍范围内,可以不调整既定的企业战略目标及其经营目标,但可能会在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上做出调整,如暂停部分高碳排放项目生产,直至消除成本涨落波动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是一种被动的、适应型的社会责任履行方式。但是,当某种涨落是巨大的、远离平衡态时,外部环境无法承受企业生产活动,迫切需要技术革新带来产品质量方面根本性的飞跃,企业必须通过企业目标、子系统中的全部或大部分进行调整并形成竞争与协同,才能使重新达到新的平衡,此时,企业进入更高层次的卓越绩效水平,同时达到与企业核心价值目标一致化程度提高的目的。这是积极的、主动的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系统演进过程就是在被动的与主动的、反应式的与积极的竞争与协同过程和突变过程中保持与企业核心价值目标的一致性。

3.2.2 选择机制

达尔文把有利变异的保存和有害变异的淘汰这一过程描述为自然选择或适者生存。自然界里,适合于环境条件的生物被保留下来,不适合的被淘汰,也就是说自然选择是保留有利、淘汰有害的过程,而这一过程通过生存斗争得以实现。当行业内企业数超过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市场就会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使适应市场的企业继续生存,而偏离市场指向的企业就会被淘汰。从自然选择的角度来看,企业就是一个适应者,市场的选择力量决定企业的生存形态。

选择机制具有不可逆性。不履行环境责任的企业,或是适应性差的企业个体将被市场和环境所淘汰。但是,对于不能产生满意结果的行为方式,企业个体可以通过降低欲望水平来加以“拯救”,使不满意的结果可以变成满意的结果。这就意味着通过适应性学习建立的“清除”是可选择的。在市场选择的创造性作用下,企业可能总是尽最大努力搜寻选择组合与束,去改变或充实它们的惯例,这就是企业主动性变异。企业主动性变异的对错对企业的演化有很大影响,但随着时间的累积,市场选择将会发挥作用,将总是进行错误选择的企业淘汰。因此,当企业有意识地选择或搜寻某种惯例时,市场选择机制也在发挥作用。如果企业主动变异与市场选择决定点重合,那么企业的演化活动最有效率,这时企业既获得了竞争优势,又可以实现持续演化。

3.2.3 适应性学习机制

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是企业对环境适应的表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然、环境因素及其随机变动的适应,叫做环境适应;二是对其它企业和消费者在相互作用中的适应,叫做相互适应。不论是环境适应还是相互适应都是企业对外力的反应,都是企业生存和演化的基本能力。

适应是企业演化的本质之一,是环境与企业之间变化的互动过程,环境促使企业变异。适应性是企业要实现的目标,学习性是企业为了实现适应性必须具备的能力,适应性与学习性相辅相成,交替进行,从而真正实现企业自组织的功能。学习活动是从属于实践活动的,是人在实践活动中自觉地、不断地通过多种途径、手段、方法获取知识并内化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人的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是使人成为主体不断提高自由程度并不断增强主体性的过程。企业组织学习行为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在企业组织学习过程中,会不断地受到企业企业惯例的干扰;同时,企业组织学习的结果就是要预期达到自组织。因此,在学习新质的同时,不断革新旧质,建立起规范的、先进的学习机制,企业才有可能顺利形成自组织,实现自稳定、自调节。

借助于前面分析的变异-搜寻机制,适应性学习机制包含搜寻与正反馈过程。在面临新的环境和问题时,人们总是试图从传统习惯和惯例之外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新的规则,这时搜寻就发生了。搜寻是企业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反应,而不是一种连续的活动,是企业惯例的一部分。企业搜寻和选择及选择结果的实现是通过正反馈机制来完成的。

适应性学习机制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种可以在经验中学习的机制,并能产生、储存和搜寻知识,以达到企业行动的理想效果。如果一个系统没有反馈,系统就会无限发散,导致系统不复存在,因此,开放非线性系统的正反馈机制是系统生存、演化的根本机制。企业组织学习行为系统是一种开放非线性系统,因此它存在正反馈机制。在企业组织学习系统的正反馈机制中,由于变量自身的反馈作用不断地加剧该变量的增大或减小,正反馈可以形成良性或恶性两种循环。在系统的良性循环中,当因果回路中的某一部分发生改善时,正反馈的作用将强化这种改善,其路径为增加企业的学习投入——增强企业个体的学习能力——提高企业环境绩效水平——与企业核心价值目标一致化程度提高——提高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加速企业演化——增加企业组织学习投入……循环往复在更高的层次上无限发展,实现演化。

4.结论与今后研究方向

借助经济演化理论的分析框架,论文对企业社会责任系统发展演化的规律做出了一个初步的理论探索。企业社会责任系统具有自组织的特性,论文在已有的企业自组织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借用生物隐喻研究方法以及系统论的分析思路,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自组织演化的三大机制-变异-搜寻机制、选择机制和响应性(适应性)学习机制,描述了企业个体作为系统发生演化的内在机理和图景。

从自然科学理论上讲,研究物种演化的生物学是路径依赖的,表现为遗传和变异、适应性学习获得、进化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那么,在社会哲学领域这一规律是否存在?理论上认为,凡是具有正反馈的系统,不止一个均衡点,而是有若干个均衡点,即存在多重均衡,而它们不一定是最优的。如果某种产品在市场上恰好具有竞争优势,它作为市场主导者就将长期处于市场主导地位,甚至会在不必改进产品性能和质量的情况下扩大其优势。现代高技术产业的许多例子表明,在开始时可以占有大致相等市场份额的相互竞争的产品,由于增加了某一特定产品市场份额的微小涨落会决定着它的最后成功。报酬递增产生正反馈,正反馈促成路径依赖。因此,从经济学和科学哲学的范围来探讨企业环境责任的路径依赖这个复杂性的又一个隐喻性术语,将有助于我们更加透彻地把握整个系统内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和走向,这也是后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1]侯佳儒.超越绿色责任——面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企业环保法制建设[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

[3]乌杰.系统辩证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王关义.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永续经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5]America's Most Admired Corporations,Fortuntune[J].1994, 2

[6]Stephan Schmidheiny.Changing Course: A Global Business Perspective on Development and the Environment [M].Cambridge, MA: MIT Press,1992

[7]Wallner H.P.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networking. Complexity and eco-clusters [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1999,7

[8]尼尔.格拉斯.管理是什么[M].徐玮、魏立原译,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242

[9]姜铸,郭伟.企业的自组织特性及对管理工作的要求[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3,4

[10]里高津.从混沌到有序[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11]姜铸,郭伟.企业的自组织特性及对管理工作的要求[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3,4:352-356

[12]湛垦华.系统科学的哲学问题[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120

A study on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Based on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WEI Dong1,2YUE Jie3
(1.Shando ng University, School o f Econom ics, Shandong Jinan, 250100; 2. Party School o f Shandong Comm ittee o f C.P.C, Jinan Shandong, 250021; 3.Shandong Institu te o f Econom ics, Shandong Jinan, 250202)

Based on the analy tical fram ew ork o f evo lutionary econom ics, the paper gives ou t the p rim ary exp loration on developm ent o 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system(CSRS).CSRS has a self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 and based on the existing self-organizational m anagerial experience, it is conc luded into three parts, w hich are the aberrance m echanism, the m arket selection m echanism and the adaptive learning mechanism. These are the kernel mechanism s of CSRS evo lution by the method o f m etapho r and the idea o f analyzing system. It describes CSRS, as a evo lu tionary system, innerm echanism s and p rospect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evolutionary econom ics; self-organization

book=26,ebook=84

山东省软科学项目《山东省低碳经济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2009RKA348);山东省规划办社科规划研究项目《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08CJGJ07)。

魏东(1978—),男,山东济南人,博士,副教授,山东大学应用经济学在站博士后

岳杰(1979—),男,山东济南人,硕士,山东经济学院会计师。

猜你喜欢

变异机制责任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变异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责任(四)
皮革机制
变异的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