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场馆课余运营现状的调查及SWOT分析
——以安徽省部分高校为例

2010-09-07纵艳芳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有偿体育场馆场馆

纵艳芳,童 锦,董 俊

(1.安徽财经大学 体育教学部,安徽 蚌埠 233000;2.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安徽 蚌埠 233000)

高校体育场馆课余运营现状的调查及SWOT分析
——以安徽省部分高校为例

纵艳芳1,童 锦2,董 俊1

(1.安徽财经大学 体育教学部,安徽 蚌埠 233000;2.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安徽 蚌埠 233000)

综合运用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8个地市的32所高校的体育场馆课余运营现状进行调查,并运用管理学的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认为高校体育场馆具有资源丰富、价格适中等优势;但服务对象范围狭窄,专业的营销、管理人才稀缺,配套服务项目匮乏,有来自校外不安全因素的影响,面临多种娱乐休闲产业的兴起、社会体育俱乐部增多的运营威胁,针对各种威胁提出了对策。

高校体育场馆;课余运营;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又被称为态势分析法,最早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 H.Weihrich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战略管理领域。SWOT模式是管理者在管理中进行客观分析、科学判断的一种有效工具。要求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综合考虑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 (Strength)、劣势 (Weakness)、机会 (Opportunity)、威胁 (Threat),其中,S、W属于内部因素,O、T属于外部因素[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从安徽省合肥市、蚌埠市、芜湖市、淮南市、淮北市、马鞍山市、宿州市、滁州市等8个地市的高校中抽取35所作为研究对象 (不包括军事院校)。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走访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设计了《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课余运营现状调查问卷》,在对问卷进行效度和信度检验后,向被调查高校的体育部门负责人发放问卷,共计35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32份,有效率为91.43%,能够满足社会学分析及研究的需求。

2 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课余运营现状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配置情况

表1 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数量统计 个

表1显示,被调查的安徽省32所高校共1237个体育场馆,其中室内场馆65个,平均每所学校2.0个,室外场地1172个,平均每所学校36.6个,优于2004年校均0.25个及21.8个的统计结果[2]。但是,参照表1中的场馆,单从数量上来说,安徽省高校室外体育场地拥有量与其它省市高校相比,劣势较小;而室内体育场馆的数量却明显少于邻近发达省市,如,江苏省高校室内体育馆校均5.9个[3]。此外,安徽省高校现有体育场馆数量,与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应配备室外田径场4个,篮、排、网球场80个,健身器械区若干,25×50米室外标准游泳池2个,室内多功能综合体育馆1座,50米室内游泳馆1座,风雨操场2个,室内单项运动场地若干”[4]的基本要求仍有较大差距。由此笔者认为,近年来虽然在合肥市、芜湖市、蚌埠市三地着力兴建大学城的影响下,各地市高校的硬件设施也相应有了显著的进步,其体育场馆资源较之前确实有了较大的发展,并且与学校规模基本相符。但是,室内体育场馆相对匮乏,且“综合性”特征明显,专业的专项体育场馆较少。因此,在恶劣气候条件下,难以满足运动群体的参与需要及承办大型专项赛事的需要。

2.2 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的服务对象

由表2可以看出,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义不容辞地承担了为本校教工及学生服务的任务,两者的选择频数均达到了100%,这也与杨铁黎老师调查的“高校体育场馆都能够为本校学生、教职工提供体育服务,提高学生和教职工的生活质量”[5]的结果相一致。同时,表2也反映出,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在服务社会时力度尚小,只有59.3%的高校体育场馆能够落实面向社会开放的政策 (一些高校虽然不面向校外开放体育场馆,但是其开放性的体育场地,如室外篮球场等,因无人监管,仍然有少数社会个人能够进入场地从事体育活动),同比2007年50%[6]的调查结果有所上升。在走访中得知,虽然大学城的兴建促进了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但是诸多高校对于新建的场馆,尤其是对造价较高、配套较完善的室内馆,大有“抱宝怀珍”之意,只在体育教学或课外体育活动中服务于本校师生。由此说明,目前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在实现与社会的资源共享方面仍不完善。

表2 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对象的统计

2.3 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开放情况

表3 安徽省高校室外体育场地的开放数目、比例统计

表4 安徽省高校室内馆开放数目、比例统计

从表3、表4可以看出,安徽省高校室内、室外各类型体育场馆的对内开放数目与对外开放数目存在较大差距,所有室内体育场馆对内开放比例为69.2%,而对外开放比例仅为33.8%,与北京 (57.87%)、四川 (49.02%)、湖南(48.38%)[7]等地高校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比例相比,明显偏低。在走访中有人认为,高校作为教育单位,应本着“教育为本”的观念,校内的一切教学硬件设施只应该用于满足学生及教工的身心发展需求,体育场馆与器材设施亦是如此;此外,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会给校内的安全稳定及场馆、器材的维护等方面带来一定的风险及不利因素。由此,结合表2可以认为,安徽省高校体育部门负责人主观意识上对体育场馆及器材资源的过分“吝惜”,是导致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对外开放比例偏低的主要原因。

2.4 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性质

表5 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开放性质的统计(数据来源:表3、表4;多选)

通过统计调查问卷后发现,被调查的高校中均有部分体育场馆资源实行有偿开放的形式,说明体育场馆的有偿经营已在实行开放政策的安徽省高校中得到普及。表5显示,安徽省高校室内体育馆有偿开放的比例,无论对内开放还是对外开放,都显著大于室外体育场地有偿开放的比例;同时,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性质是以无偿开放为主,兼有有偿开放。值得一提的是,体育场馆中有偿开放比例最高的4种场馆依次是游泳池 (馆)、健身房、乒羽馆、网球场,其中游泳池 (馆)及健身房在课余有偿开放的比例均达到了100%。在走访中了解到,安徽省各高校有偿开放的场馆必然具有以下特征之一:一是有围网 (墙)的,二是室内的,三是无需大量管理人员。由此可见,“封闭”的场馆由于在管理上具有可控性强的优势,因而成为了各高校实施有偿开放的首选;同时,也暴露出体育场馆管理人员匮乏的问题。

2.5 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时的配套经营项目

表6 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时的配套经营项目统计

由表6可以看出,在“多选”的情况下,被调查高校在有偿开放体育场馆时,配套经营其它服务项目的总体选择频数相加为27,仍不足调查总数的32所高校。而配套经营项目较普遍的是餐饮,在走访中了解到,“餐饮”能够提供的服务基本是自动售货机上的饮料,或者是简易货柜上的饮料,缺乏专业化、规模化的运动餐饮服务机构。此外,诸如“教练”、“陪练”、“运动装备”等与运动参与相关的配套服务项目在安徽省各高校中则更为鲜见。由此笔者认为,目前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还停留在“入场费”的初级阶段,经营的项目相对单一,缺乏对体育场馆的综合经营,致使整体经营模式呈平面结构,立体规模有限,没有形成以体育场馆资源为依托的经济网络群,没有通过高校体育场馆健身主体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

2.6 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者的构成

表7 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人员来源统计

通过表7可以看出,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者的来源是多渠道的,并且是多部门合作实施管理的。其中,大多数是体育教学部门,即体育教师。虽然他们受过高等教育,具备一定的体育专业知识和场馆维护经验,其中也不乏事业心强、理论全面、训练水平高的有识之士,但是他们对营销、管理规则和运作技巧的知识却知之甚少,无法实现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运营。至于来自行政管理、后勤等部门的管理者,虽然在管理手段的实施方面可能优于体育教师,但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员亦不精通营销手段,且缺乏体育专业知识,所以说,其他部门的人员在管理体育场馆的过程中,同样存在缺憾。由此可见,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的质量不容乐观。

2.7 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所得经费的去向

表8 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所得经费的去向统计

表8显示,安徽省大多数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所得经费实行“上交”与“自留”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占68.8%,选择“全部自留”的最少,占9.4%。走访得知,安徽省高校对体育场馆有偿开放的收入有着比较严格的管理制度,各高校基本上都是由后勤部门或者行政管理部门参与分配所得经费;同时,许多体育场馆在允许有偿开放的背景下,都被学校限定了年创收额度,只有完成定额才能提取奖金,因此其收入的大部分是要上交的。而在所得经费的具体用途方面,有84.4%的高校选择了“体育教师福利”,53.1%及31.3%的高校选择了“场馆维护”、“添置器材”。说明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开放所得,在经体育部门分配之后,大部分以管理场馆应得报酬的形式流入到了体育教师个人手中,而这一点在走访中也得到了证实;至于场馆维护费用及添置器材的费用,各高校在每学年的财政计划中都有拨款,场馆有偿开放所得一般是作为拨款的补充。

3 高校体育场馆资源课余运营的 SWOT分析

3.1 高校体育场馆课余运营具备的优势

3.1.1 体育场馆资源丰富

高校体育场馆设施自身的条件是影响场馆开放利用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经过调查发现,安徽省高校的体育场馆资源与发达省市的高校相比,虽然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相对于社会体育场馆资源来说,无论从数量上 (表1)、质量上,还是环境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一些办学规模大的高校,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不仅场馆资源丰富,场馆种类配置齐全,而且配备了高质量的器材设施,为其在课余时间的开放运营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环境。

3.1.2 经济利益的推动作用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经济利益对于人们从事工作时的推动力是不可小视的。安徽省绝大多数高校在分配体育场馆运营所得时,都将体育教师的福利列入其中 (表8)。可见,在课余时间里,体育教师通过参与管理及维护体育场馆 (表7),能够获取相应的报酬。笔者认为,体育教师在获取教学训练的工作报酬的情况下,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体育场馆的管理维护工作,如果能够使工作之余的劳动报酬扩大化,势必能够充分发挥经济利益的剌激作用,激发他们参与体育场馆运营的工作热情,无疑能够推动高校体育场馆在课余时间里的有效运营。

3.1.3 人才资源丰富及价格适中

高校体育锻炼的氛围好,体育师资力量较强,可以对锻炼人群提供科学锻炼理论与方法指导,可谓集教学、训练、科技为一体,这都是高校场馆具有的优势[8]。高校拥有一批学历高、业务能力强、懂体育技术理论、熟悉训练竞赛业务的体育专业师资队伍,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人力资源来开展和提供体育咨询与培训、健身娱乐、有偿训练等高附加值类的服务具有明显优势,能产生可持续竞争优势。此外,由于这些体育场馆隶属于学校,在开放运营中,并不属于社会中的商业性场馆,因此在赋税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故而与社会中的场馆相比,在开放运营的价格定位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说,高校专业的师资力量、相对低廉的场馆服务价格,能够为体育消费者提供一个集健心、健身、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体育服务场所。

3.2 高校体育场馆课余运营存在的劣势

3.2.1 观念制约,服务对象范围狭窄

“观念”是可以约束人们行为方式的思想意识形态,高校体育场馆如何开放运营,领导的观念与态度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在问卷调查 (表2)及对部分高校体育部门负责人的访谈中,笔者发现,所有的领导都认为体育场馆资源首先应该为校内师生服务,满足校内师生的体育需求,然后再酌情面向校外开放,而且开放比例很小 (表3、表4、表5)。究其原因,一些领导认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远离市侩、超脱现实社会而存在的一个小社会,不适宜对现有场馆面向校外实施有偿开放,处于一种观望的阶段。再有就是担心面向校外开放体育场馆会使学校的教学秩序和环境受到影响,造成体育设施的损耗,增加维护和管理成本;担心校园安全和锻炼者健身时人身安全等问题。总之,他们认为,如果学校体育场馆过多地面向校外开放,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管理上也需要更多的精力,他们宁愿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管理上,而不愿增加额外的负担。因此,造成了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对象范围狭窄的局面[9]。

3.2.2 专业的营销、管理人才稀缺

在科学化管理与策划日益重要的今天,良好的硬件设施需要完善的软件配套。高校优越的体育场馆资源同样需要配备专业的管理与策划人才,制定详尽且实用的规章制度与营销策略,这也是确保高校体育场馆有序且有效运营的基本要求。而目前安徽省却没有一所高校配备营销或管理专业的人才实施体育场馆的管理 (表7),基本是依靠体育教师、后勤行政人员或专设的管理人员共同实施管理。因此,经营管理理念与手段相对落后,极有可能使得原本富足的场馆资源仅仅实现了保障教学与训练的功用,场馆资源的综合效益无法达到最大化。正如一些研究者所说:“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缺乏经营管理理念和专业的管理人才,以及必要的体育推广经纪人,是高校体育场馆的劣势。”[10]

3.2.3 配套服务项目匮乏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从事“健身”这一活动的单一追求,逐步转向了对健身环境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多元追求。从目前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现状来看 (表6),服务内容确显单调,工作人员只负责卖票收钱,然后便是打扫整理。至于健康指导、运动陪练以及体育用品销售等配套服务,却极少有高校涉及。在访谈中提及此问题时,几乎所有的被访者都认为人力资源的贫乏、教学与训练任务的繁重是造成配套服务无法多元化的原因。然而,社会体育场馆资源的配套服务就丰富得多,诸如健身教练、洗浴、体育用品等服务项目可谓一应俱全,因此也吸引了一些高校人员“弃内从外”,这一点,在访谈中也得到了证实。所以说,高校体育场馆这种服务现状削弱了校内体育场馆的社会竞争力,使高校体育场馆处于竞争中的劣势地位。

3.3 高校体育场馆课余运营发展的机会

3.3.1 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

1995年,国家体委下发了《关于公共体育场馆向群众开放的通知》,鼓励、倡导有条件的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以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健身需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规定:“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配合,研究促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的政策措施,努力解决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问题,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全民健身运动开展以来,我国40%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过相关政策法规,鼓励或要求学校场馆对社会开放。1999年,国家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假期公休日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通知》,更加具体和明确地对此提出了要求[11]。《安徽省全民健身条例》第三十三条中指出:鼓励学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体育设施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生产秩序和安全的情况下,有组织地向公众开放。由此可见,国家相关政策的下发,给高校体育场馆在课余时间开放运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3.3.2 运动休闲消费热潮的兴起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均收入尤其是城镇人均收入的不断增加,节假日的逐渐增多,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引发了体育锻炼的不断升温。人们对休闲兼健身的关注可谓空前高涨,使得体育健身投资和消费自然而然地成为一种潮流,体育消费己经成为大多数家庭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见,“花钱买健康”、“健康投资”等体育消费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一消费理念不仅有效地扩大了体育消费群体,推动了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蓬勃发展,而且也大大增加了社会对体育场馆资源的需求。因此,高校体育场馆作为城市健身场所的中坚力量,理所当然地迎来了市场化运营的发展机遇。

3.4 高校体育场馆课余运营所面临的威胁

3.4.1 来自校外不安全因素的影响

在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运营过程中,尤其是面向校外开放时,体育设施的安全及校园的安定等问题是众多高校领导层所担心的一个现实问题。首先,运动时的安全问题可谓防不胜防。在走访中,所有的被访者都提出了这一顾虑,他们认为,学校的体育场馆在开放的过程中,既要提供场地及器材,又要在发生安全事故时承担相应的责任,实在是得不偿失。可见,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开放体育场馆的积极性,是威胁体育场馆开放运营的首要因素。其次,体育场馆面向校外开放时,会给校园安定带来一定的隐患。有部分被访者提出顾虑,他们认为,体育场馆管理者无法了解校外锻炼者的真实情况,如果容留大量校外锻炼者,极容易给校园带来安全隐患。基于此,部分高校在面向校外开放体育场馆时,大有杯弓蛇影之意,在某种程度上,同样阻碍了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运营。

3.4.2 多种娱乐休闲产业的兴起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性质上或者用途上类似的商品,本身就存在着竞争威胁。近年来,卡拉OK、网络游戏、旅游等娱乐休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世人面前,并且,各种娱乐休闲产业都拥有相对固定的消费群体。它们的实质虽然与运动健身存在差别,但是其目的都是为了娱乐休闲,缓解压力。此外,在生活与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里,人们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当他们坚定地选择投身于某种休闲项目之中后,通常不会再有精力选择其它娱乐休闲项目。因此,在多种娱乐休闲产业并存的现代社会里,消费群体的分流是运动休闲产业所面临的威胁之一,而消费群体的流失也是体育场馆运营所面临的威胁之一,理所当然也威胁着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

3.4.3 社会体育俱乐部的增多

体育消费群体的增加,拉动了社会对运动休闲产业的投资,社会体育俱乐部也随之增多。在被访高校所在的城市中,都有在当地乃至安徽省极富影响力与号召力的体育俱乐部,如合肥市的天坛体育俱乐部、蚌埠市的健翔体育俱乐部、芜湖市的藕香园体育俱乐部等。这些体育俱乐部不仅拥有专业的场馆与器材,配有专业的管理与策划人员,同时能够为参与者提供参与大型赛事、专业教练、专业陪练、洗浴、餐饮等配套服务,因而吸引了大批的体育消费者,其运营状况如火如荼。而反观这三个城市的高校,虽然具备专业的体育场馆与器材,但是在管理人员与配套服务等方面却不尽如人意,因此运营状况不温不火。由此,笔者认为,社会体育俱乐部的运营日趋商业化、专业化,必将会给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带来冲击。

4 结语

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作为高校教学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师生员工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及课外运动锻炼活动的物质条件和重要载体。同时,高校体育场馆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周边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职工提供了从事体育运动的场所。因此,如何在保证教学与训练的前提下,提高高校体育场馆在课余时间的运营质量与效益,是每一位高校体育工作者都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行文至此,目的在于抛砖引玉,汇聚更多的探索者共同寻求出适合高校体育场馆开放运营的管理模式与经营体制。

参考文献:

[1]张弘林.SWOT分析方法及其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J].外国经济与管理,1993,15(2):27-28.

[2]陈晓宏.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现状调查及其对课余体育训练的影响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6,27(1):70-72.

[3]张涛.江苏省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开放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19.

[4]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EB/OL].(2004-11-22)[2009-12-25].http://www.cau.edu.cn/tyjxb/.

[5]杨铁黎,李颖川,骆秉全,等.关于我国高校办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8,18(2):19-22.

[6]卢玉,张永保,席玉宝.安徽省高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现状调查与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8(2):86-89.

[7]张永保,席玉宝.高等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情况与经营管理方式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7(2):158-161.

[8]冷迎辉.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有偿开放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6):25-27.

[9]谢成超,杨学明,王海飞,等.普通高校体育场馆有偿经营模式探索[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21(1):10-12.

[10]张莉莉,李桂林,任保国.对影响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开发效益因素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5,26(6):68-70.

[11]李登光,赵剑峰.对我国大学城体育场馆有偿开放的SWOT分析[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7(4):30-32.

After School Operation of College Venues and SWOT Analysis——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Anhui Province as Examples

ZON G Yan-fang1,TONGJin2,DONGJun1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ngbu 233000,China;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onics&information Technology,Bengbu 233000,China)

This paper surveyed the after school operation of venues in 32 colleges of 8 cities in Anhui province and analyzed it using SWOT.It though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ich in resources and moderate in price;however,threats to the operation were mentioned:limited service for limited people,lack of talents in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need of matching services,unsafe factors outside school,rise of more entertaining industries and health clubs.Countermeasures for improved operation were proposed.

college sports venues;after-school operations;SWOT analysis

G818.2

:A

:1008-3596(2010)05-0009-06

2010-03-01

2009年度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1331SS09020)

纵艳芳 (1979-),女,安徽宿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与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有偿体育场馆场馆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企业排污步入“有偿”时代
青海:对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零容忍”
场馆风采
我国已关闭63家“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网站
实行工业企业取水权有偿取得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