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0-09-07王树辉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观念竞争毕业生

王树辉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王树辉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就业是国家高等院校学生得以实现个人价值观和发展社会经济的重要手段,不仅发达国家重视学生的就业,而且发展中国家也加大力度促进高等院校学生的一次就业的成功率。高等院校学生就业的成功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推进国家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的价值观,也可以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各个领域的人才得以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论文通过对当前高等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对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和就业发展提供了一些相关的理论探析,进而提出了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对策

一、近年来就业形势分析

有资料显示,我国自1998年在高校实施扩招政策以来,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由2001年的114万增至2008年的559万,2009年这个数字又再创新高达到611万。每年的毕业生增长率都达到120%,而每年的岗位增长率只有36%。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范围经济萧条、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使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大量企业相继倒闭,也让毕业生的求职之路变得更加艰辛。目前高失业和低就业成为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08]116号文件(人社部发[2008]116号)——《关于开展2009年就业服务系列活动的通知》。2009年要以尚未落实工作岗位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为重点,其中的困难毕业生为主要服务对象(该文件第一大项)。对于此类就业人员共有三大工作目标:

一是力争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0%左右;

二是毕业生登记失业后半年内就业率达到60%以上;

三是建立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登记认定制度,登记后半年内就业率达到90%以上。

若完全按此文件指出的数量作分析的话,可以见下表1:总人数610万,假设困难登记总人数占5%。

由该表格的前两项可以看出,就算完全按预期满足安排的话,尚有12%的应届毕业生(仅指2009年毕业人员,之前的毕业未就业人员尚不考虑)于2009年无法就业。若再加上假设的有困难登记的5%应届毕业生却安排工作的话,那么将占正常求职的相应数量岗位,即会把之前的条件改变,再使另外5%的人员无法就业,那么于2009年无法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将达到17%。由此可见,2009年求职路上任重而道远。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的自身就业观念方面

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仍受传统观念影响。调查表明,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的观念仍旧停留在计划经济和精英化教育时代,没有充分认清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也不能正确把握自己的就业观念,对就业期望值明显过高,存在就业观念的偏差。

大学生就业优先考虑地区(表2)

?

就业理想部门(表3)

?

表2、表3、表4都显示了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存在一种偏差,传统就业观念还在影响当代大学毕业生,对于不稳定的就业领域很少有毕业生问津。大学毕业生的陈旧就业观念与社会经济增长不相适应,甚至出现了脱节和矛盾,这就成为了“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二)高校方面。高校对自身的定位不明确,招生与就业脱节,学科设置滞后于社会需求。由于招生的市场化风险远远小于大学生失业和单位选才失误的风险,所以大学专业的设置不是以市场需求(就业率)为指导,而是以开设专业的成本收益率为导向。这就导致了文科类专业过度膨胀(开设成本较低),而市场亟需的工科则由于试验成本高、设备投入大而遭冷落。

(三)市场方面。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面临这样尴尬的局面:一是每年新增的劳动力数量庞大。这主要是源自建国以后的第二次生育高峰,这些人口恰巧在“十一五”期间步入就业年龄,给我国就业市场带来很大的压力;二是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再以人头论英雄”,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三是受近期金融危机影响不少中小型企业、工厂相继倒闭,大量的下岗职工伴随着进城务工人员,与毕业生抢占劳动力市场,也加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

三、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一)高校方面

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改变“一次就业定终生”的传统观念,使高校毕业生认识到职业是可以变换的,就业是一个动态过程。

1.要树立勇于面对竞争的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竞争,竞争意识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面对就业竞争的现实,大学生应当摆脱被动依赖、消极等待的状况,敢于竞争,树立“爱拼才会赢”的观念,做好多方面的竞争准备;要坚持正确的竞争原则。大学生在就业竞争面前,要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诚实守信,凭自身的竞争实力并运用恰当的竞争技巧去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要把挫折看成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主动摆脱受到挫折后的颓丧情绪,要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择业目标,鼓足勇气,争取新的机会,决不能因此而灰心丧气,一蹶不振。

2.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正确信念。市场经济的规则是,有能力和技术就会有工作。未来的工作模式是“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所以高校毕业生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在校时就为将来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大学毕业生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将会被职业无情地淘汰。大学教育固然重要,但毕竟只是终身教育中的一个阶段。大学毕业后的延伸学习和重新学习,对于选择及重新选择职业岗位和取得职业成就,无疑有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意义。

3.要树立到基层、农村和艰苦地方去的就业观念。在大城市、行政机关提供的就业机会日趋饱和的情况下,农村和基层的广阔天地也为高校毕业生施展才华、实现理想创造了条件。高校毕业生和家长要认清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认清在扩招后的今天,如何将自己在社会中合理定位,杜绝过高期望值的想法,摒弃传统落后的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竞争意识和能力。要认识到就业并不完全是个人的事,要把奉献社会和实现自身价值结合起来,要排除自私自利、目光狭隘的择业动机和倾向,树立目标远大、动机高尚的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4.针对当前形势,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实习实践,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高校设置专业应遵循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突出特色、注重内涵建设的重点发展原则,与学科建设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规模兼顾效益的和谐发展则。在教学计划制定、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践环节等方面做足做好工作,不能“匆忙上马”。同时,高校应做好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与当今社会需求相适应,有必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在教学计划中实施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确保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实习实践活动,增强岗位适应性。高职高专院校加强与企业合作,推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顶岗实习,提高职业技能。

(二)政府方面

1.提供环境,降低门槛,支持开设更多的中小企业

本应是最大的就业渠道显得狭窄,就业问题极为突出,从数量上大规模发展中小企业,有利于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有利于解决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新增就业及再就业问题。政府要放宽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创业的注册、市场准入和经营等管制;杜绝十几个部门对创业和经营的交叉、矛盾和恶意执法;让利于民,大规模清理和停止对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的收费和罚款,对创业和就业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还要建立切实有效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并提供创业和就业培训等

2.提供政策支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

在面向群众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救助服务等领域,政府可以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进一步清理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和限制,在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及权益保障等方面提供服务,以形成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社会环境,促进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如面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逐步取消落户限制政策。

就业最关注的是(表4)

优选地区 百分比东部沿海 53%大城市 18%中部地区 10%中小城市、西部边远地区 8%农村及边远地区 3%国外 0%

[1]程国山,催红波,李少鹏,郭旭.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及对策[J].江西教育科研,2006,(7):58-60.

[2]余永英.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及思考[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6,(3):56-59.

G64

A

1673-0046(2010)6-0104-02

猜你喜欢

观念竞争毕业生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健康观念治疗
感谢竞争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