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铜仁地区雷暴活动的一般特征

2010-09-07武涵琳胡永忠武晓军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10年2期
关键词:玉屏梵净山分布图

张 邯,武涵琳,胡永忠,武晓军

(1.贵州省铜仁地区气象局,贵州 铜仁 554300;2.广西信息工程学校,广西 南宁 530000)

铜仁地区雷暴活动的一般特征

张 邯1,武涵琳2,胡永忠1,武晓军1

(1.贵州省铜仁地区气象局,贵州 铜仁 554300;2.广西信息工程学校,广西 南宁 530000)

该文利用 1971—2006年雷暴日数资料分析了铜仁地区雷暴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雷暴活动地理分布上东多西少,主要与地势分布有关;时间分布呈 4月和 7—8月集中的“双峰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雷措施。

雷暴活动;特征分析;防雷措施

1 引言

雷暴是指积雨云中所发生的雷电交作的激烈放电现象,雷暴发生时,通常伴有雷电、强烈的阵风和降雨,有时伴有冰雹与降雪[1]。在灾害性天气中,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公布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具有爆发性,闪电电流大,作用时间短,瞬时功率强的特点。它对输电和通信设施、建筑、航空器、车船、农作物以及人畜等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对人民生命的威胁都特别巨大[2]。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因雷电造成人员伤亡超过1万人,损失在 10亿美元以上,中国每年约有 3 000~4 000人因遭受雷击而伤亡[3]。所以,研究雷暴气候,进而做好雷暴天气的预报,对于防灾、抗灾、保障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张家诚[4]、盛承禹等[5]在 20世纪 80年代对我国雷暴的地理分布做了分析,指出:在我国华南和滇南是雷暴发生的频繁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达80d以上。铜仁地区地处 107°45′~109°30′E,27°7′~29°5′N,位于贵州高原东北部向湘西丘陵及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形复杂,各地海拨高差大,这些因素给铜仁地区雷暴的时空分布带来一定的复杂性。本文使用 1971—2006年资料分析了铜仁地区雷暴气候特征,根据铜仁地区雷暴气候特征,提出铜仁地区的防雷减灾措施。

2 雷暴的地理分布特征

雷暴日数以一日之中闻雷 (不论其次数多少)即为一个雷暴日统计。图 1为全区年雷暴日数多年平均分布图。从图中可看出,年雷暴日数东多西少。东部各地年雷暴日数平均有 57.4d,而西部只有 52.7d,江口至松桃一带为雷暴日的高值区,中心在江口,最多的一年达 82d。低值区在沿河至印江一带,中心在沿河,最少的年份只有 37d。其余各地在 50~60d之间。

图 1 年雷暴日数多年平均分布图

年雷暴日数分布不均主要与地势分布有关,江口至松桃一带地处梵净山东面迎风坡,由于地形抬升作用,使得该地气流上升强烈,对流比较旺盛,故多形成雷暴这一对流性天气。而沿河至印江一带地处梵净山的西面背风坡,气流过山后多下沉,对流相对来说不很强烈,故形成雷暴日的低值区。

图 2为雷暴初日分布图。由图可知:万山一带出现最早,平均 1月中旬末即可闻雷声,最早的一年1月12日就有雷暴出现。梵净山周围是次早地区,平均 2月上旬初即闻雷声,最晚的在玉屏一带,平均要到 2月中旬末才闻第一声雷响,最晚的一年3月29日才出现。松桃一带为次晚地区,平均雷暴初日在 2月中旬初。

图 2 雷暴初日多年平均分布图

图 3为雷暴终日多年平均分布图。由图可知:最迟结束在石阡—江口—万山一带,平均在 11月中旬末才结束;最早结束有 2个区域,一个是梵净山西部的印江,一个是东部最南角的玉屏一带,平均在10月下旬中和下旬末结束。

初终日的最长间隔日数在万山,平均为305.3d,最长的一年达 334d,最短间隔日数在玉屏,平均为 254.4d,最短的一年仅 216d。

3 雷暴的年变化特征

铜仁地区一年四季都有雷暴,冬季最少,夏季最多。多雷暴期主要集中在 4—8月,少雷暴期主要集中在 10—次年2月。从全区 10个测站的资料统计来看,雷暴的年分布均为“双峰型”。图 5为铜仁、玉屏、思南 3个测站的雷暴月际变化图,这种变化基本代表了本区雷暴变化的类型。图中 3个测站都有 2个峰值,第 1个峰值在 4月,第 2个峰值在 7 -8月,6月为相对低值月,全区 10个测站有 7个站的第 2个峰值大于第 1个峰值,占了 70%。只有 3个站的第 2个峰值小于第 1个峰值,且主要分布在地区的东面和南面。

图 3 雷暴终日多年平均分布图

很显然,我区的雷暴夏季比春季多,从表 1可以更明显地看出这样的季节分布:夏季平均占了48.9%;春季平均占了 37.7%。

表 1 春、夏季占全年雷暴次数的百分率(%)

图 5 铜仁、玉屏、思南多年平均 2月月雷暴次数占全年雷暴次数的百分率变化

4 结论

本文利用 1971—2006年雷暴日数资料分析了铜仁地区雷暴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表明:

①铜仁地区雷暴活动地理分布上东多西少,主要与地势分布有关;

②铜仁地区雷暴活动时间分布呈 4月和 7-8月集中的“双峰型”。

[1] 王道洪,郑秀书,郭昌明 .雷电与人工引雷[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2] 寿绍文 .中尺度气象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3] 许小峰 .雷电灾害与监测预报[J].气象,2004,30(12): 17-21.

[4] 张家诚,林之光 .中国气候[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11-433.

[5] 盛承禹,等 .中国气候总论 [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6:306-313.

P468

B

2010-09-10

张邯(1972-),男 (苗族),助工,主要从事防雷减灾工作。

1003-6598(2010)增刊 -0173-02

猜你喜欢

玉屏梵净山分布图
杨启舆作品
贵州十大地质公园分布图
梵净山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玉屏桃花
贵州铜仁市玉屏县平溪中心完小
我与梵净山茶
玉屏县板栗低产原因及改造增产措施初探
中国癌症分布图
看雪——铜仁梵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