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对策探讨

2010-09-07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0年3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质量

资料显示,截止2002年底,我国城乡房屋建筑面积已达400亿m2。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提速,城乡房屋建筑面积将进一步增加。研究表明,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7%左右。因此,在未来20年内还将是建筑业高速发展时期。

近年来,建筑工程不断出现质量问题,如上海发生的新建住宅楼整体倒塌事件等,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建筑工程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当前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如何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是每个建筑行业从业者特别是管理者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分析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从管理层面提出应对措施,供同行参考。

一、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分析:

(一)宏观层面的不利因素影响:

就大环境而言,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固定资产投资逐年攀升,建筑市场一派繁荣景象。但透过繁荣的表象,我们认为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值得引起重视,主要表现为:

1、行业恶性竞争,市场有待规范。建筑市场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建筑市场秩序较为规范,仍存在恶性竞争、市场有待规范的现象。当前建筑企业良莠不齐,有不少企业特别是规模小、信誉低的企业,为得到工程项目,采取挂靠等方式获得投标资格;在招投标过程中,采取低报少报的方式先拿下工程后靠追加投资和偷工减料等不正当手段获利。有的大型国有企业也没有端正经营思想,在招投标过程中,采取串标、陪标等不正当手段竞争,搅乱了建筑市场。虽然国家在建筑市场管理方面采取了建立有形建筑市场、公用建筑一律公开招投标、加强建筑企业资质管理等措施,但目前依然缺乏系统、完善的监管体系,打法律法规擦边球的现象仍旧存在。

2、拖欠工程款,影响企业发展。拖欠工程款问题是建筑业界存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2002年底的统计数据是约4000亿元。2003年以来,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经过一段时期的集中治理整顿,这一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但作为建设领域的“第一顽症”,这一问题的解决仍有相当的难度。 不少建筑工程业主要求施工方垫资进场,在结算时又拖欠工程款,造成施工企业大量资金被挤占,无力投入人才培养、设备更新,影响施工企业的正常运转。由此引发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需有关方面认真对待。

3、建材价格上涨过快,建筑业企业压力加大。2003年下半年以来,国内能源和主要原材料供应全面紧张,价格上涨。据中国物流协会资料,2003年国内生产资料市场销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8.14%,钢材市场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21.1%,建材价格比上年上涨4.4%。国内资源严重不足,价格上涨过快,通胀压力加大。主要建材价格的大幅上涨,使得在建工程成本增加,一方面给施工单位带来严重困难,效益减少,利润下降。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建材市场秩序混乱,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受到影响。

(二)建筑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建筑企业内部观念陈旧,管理水平不高。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不少建筑企业眼睛盯着项目,为获得工程项目疲于奔命,无暇顾及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内部管理也停留在传统、落后的水平上,大多认为好管理不如好项目,好工程不如能拿工程。现代管理理念、模式得不到贯彻和应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

2、建筑企业人才水平偏低。长期以来建筑企业特别是施工企业被当作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待,被认为技术含量不高、综合人力水平偏低的行业。目前的状况也是如此,为节约成本,大多企业忽视技术人才的培养,往往是大量农民工在一线充当操作工作业。不少企业不惜减少现场技术人员,甚至偷工减料以应对低价中标的利润压力,如此严重影响了企业本身的发展,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也存在隐患。

二、应当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1、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建筑市场。一方面是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在法律层面规范建设市场;另一方面是政府相关部门在执行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应当严格遵照法律法规要求,执法必严。对一些破坏法律法规的害群之马要严厉处罚,直至其完全退出建筑市场。

2、国家应当采取相应措施,适当予以政策扶持。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下,国家及时加大投入,拉动内需,对我国经济的好转起到了积极作用。对建筑企业而言,无疑是个大好机会。但因为建筑企业大量的资金被拖欠,不少企业无力更新设备,无力吸引到高水平人才到企业就职,在竞争中被淘汰。其中不少是原本资质较高、水平较好的国有企业。建议政府对这些问题不要采取一刀切的措施,应当在市场竞争环境下,给予相当的正常扶持和帮助,区别对待,重点扶持,使得他们走出困境。

3、企业内部必须加强管理,引进现代管理机制。在当前环境条件下,固步自封的企业只能获得短时间的生存机会,长远地看不会有大的发展,特别是WTO后,大量外资建筑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他们的现代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对我国现有的建筑企业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企业内部必须加强管理,引进现代管理机制,特别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要形成行之有效的内部体系。要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责任制制度,落实质量管理责任。每个项目部都要制定质量计划和保证质量的措施,并落实到人和班组。这样,就能把质量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甚至可以不出质量事故。

4、加强质量全过程管理,重视现场质量管理。控制好质量管理的全过程。每个项目都要有质量计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定期开例会检查分析,并把质量管理的情况上报上级公司。尤其是要重视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具体可以阐释为:首先要做好事先计划;其次是要加强事中控制;最后是要重视事后检查。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是关键,特别是施工中每道工序要一环紧扣一环,做到环环到位,不放过任何一个错误。事实表明,重视施工中每个工序质量的,整体质量将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反之,整体质量问题出现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5、重视人才的培养。要重视人才的作用,特别是现场技术人员的培养。在施工现场技术人员要按要求配备到位。同时要加强一线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要大力加强员工的业务知识培训,把提高每一位员工的素质和业务技术作为提高工程质量建设的大事抓。需要的工具书要买,该增的仪器要增加。不能把对员工特别是农民工的技术培训当作走过场、摆花架子。

三、结语

总之,俗话说“建筑工程,百年大计”,我们一定要牢固地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意识,不断从制度上、管理上、实践中加以完善,使建筑工程质量第一的思想深入人心,把我们完成的每一项工程都做成精品、做成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艺术品。

猜你喜欢

建筑工程建筑质量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质量”知识巩固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