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28例临床分析
2010-09-07梁立民
梁立民
(吉林省公主岭市中心医院,吉林公主岭 13610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28例临床分析
梁立民
(吉林省公主岭市中心医院,吉林公主岭 13610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4月~2009年12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428例的病历资料,以同期行经腹胆囊切除术患者36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输血、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等项目。结果: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术中输血、平均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但手术时间和手术费用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腹腔镜胆囊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术中操作对器械的依赖性较强,对操作者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且手术费用较高,临床上应注意甄选适应证。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分析
目前,经腹和腹腔镜是两种主要胆囊切除手术方法。本院普外科自2007年4月始应用腹腔镜开展胆囊切除术428例,现将临床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07年4月~2009年12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428例为研究对象,男297例,女131例,年龄29~68岁,平均47.35岁;其中胆囊结石296例,胆囊炎62例,胆囊息肉47例,胆囊癌23例。以同期行经腹胆囊切除术患者36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病情和身体一般状况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开腹手术组 麻醉生效后,取右上腹经腹直肌旁正中直切口或右肋缘下斜切口进腹,用“S”型拉钩将肝前缘牵开压肠板将胆囊前方组织下压,将胆囊前方的胃肠网膜组织推开,血管钳钳住鹅颈部,显露胆囊三角,处理胆囊动脉,游离并切除胆囊,间断缝合胆囊床,常规置乳胶引流管于温氏孔,切口右侧腹壁戳孔引出,关腹。
1.2.2 腹腔镜手术组 患者取仰卧位,用Veress气腹针穿刺,建立CO2人工气腹,维持压力于10~14mmHg。患者改头高脚低右高左低仰卧位,腹腔置入器械探查胆囊、胆囊三角、胆总管解剖,判断炎症、粘连程度后,用夹持钳将胆囊底提起并指向肝膈面,以显露术野。用另一夹持钳提牵Hartmann袋显露Calot三角,用微型剪沿Hartmann袋剪开浆膜,再钝性分离廓清Calot三角、解剖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分别施钛夹剪断,电凝电刀切除胆囊,从剑突下套管针取出胆囊。必要时胆囊床下置胶管引流,经右侧腹穿刺孔引出。取出全部套管针,排除腹内气体,剑突下及脐部切口各缝合1针,余两切口用伤口拉合胶布黏合。
1.3 研究方法
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输血、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等项目。所有数据录入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术中输血、平均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但手术时间和手术费用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经腹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3 讨论
胆囊切除手术是外科最常做的手术之一,适用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炎等疾病,具有暴露充分、操作直观、副损伤小等优点;但也存在切口较大,术中出血多,术后恢复较慢等缺点。随着腹腔镜技术逐步成熟与发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得以迅速推广[1-2]。与传统的经腹胆囊切除手术比较,腹腔镜的优点十分明显。本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28例平均术中出血(77.35±18.73)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6.69±1.14)d,均显著少于经腹胆囊切除组(P<0.01);术中输血及术后并发症例数亦少于经腹胆囊切除组(P<0.0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由于镜下是二维平面图像,缺乏立体效果,术中探查、切割、止血、结扎等操作均由器械完成,对组织结构的质地判断缺乏真实感,因此对镜下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3-5]。另外,相对较高的手术费用也是制约腹腔镜广泛应用的因素之一,本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平均住院费用高于经腹手术胆囊切除患者近1 000元,主要为腹腔镜手术技术费用以及贵重仪器的耗损支出,因此临床上应注意甄选适应证,以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
[1]杨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7):154-155.
[2]薛新国,云瑞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100例报告[J].海南医学,2007,18(11):103-104.
[3]罗云富,何兆平,沈云辉,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88例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6):168-169.
[4]吴建斌,张明金.腹腔镜胆囊切除并发症及其对策[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25(2):99-100.
[5]李超,王少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68例治疗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9):85.
R657.4
C
1674-4721(2010)10(a)-173-02
201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