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企2010生路
2010-09-06蔡恩泽
蔡恩泽
8月3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钢协”)举行2010年第三次行业信息发布会通报。通报显示,全国钢企上半年成绩单“很好看”,其中77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4603.92亿元,同比增长46.06%;实现利润507.18亿元,同比增加484.36亿元,企业盈利大幅提高。毫无疑问,2010年是中国钢铁企业在内外夹缝中“求生之年”,且路径十分明晰。
加强联合重组
近几年钢铁业的超常规发展带来的钢铁产能过剩已是不争事实。重组是解决产能过剩的重要途径。今年以来,钢企联合重组好戏连台,异彩纷呈。
6月8日,辽宁省政府在本溪市召开大会,宣布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溪钢铁”)与北台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台钢铁”)进入实质合并重组阶段。整合后的新集团产能将达2000万吨,年营业收入超千亿元。本溪钢铁和北台钢铁同处本溪市,同样拥有鞍本矿脉上丰富的铁矿资源,两家工厂最近距离只有7公里,一条大道连接两家为一家,称雄一方。
一个月后,7月13日,天津渤海钢铁集团(以下简称“渤海钢铁”)挂牌正式成立,该集团由天津市国资委以现金出资的方式注册成立,使渤海钢铁成为天津地区的“老大”。渤海钢铁为国有独资公司,由天津钢管集团、天津钢铁集团、天津天铁冶金集团和天津冶金集团等4家公司联合组建。4家国有钢铁企业分别作为渤海钢铁的子公司,资产全部划入渤海钢铁。新集团着眼于建设优质钢管、高档金属制品、精品板材和高强棒线四大精品基地,是继河北钢铁集团、山东钢铁集团后我国又一区域性钢铁集团,跻身全国十强。
7月16日,首钢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首钢”)合并重组通化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通钢”)正式签约,这对“老情人”一度山穷水尽之后,戏剧性地迎来柳暗花明的时刻。重组完成后,首钢集团及首钢控股公司将合计持有通钢77.59%的股份。本次重组,由首钢出资25亿元现金受让吉林省国资委持有的通钢部分股份和向通钢增资。同时,吉林省国资委也向首钢总公司划转了部分通钢股份。首钢重组通钢后,将通钢的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事项纳入首钢的钢铁主流程管理体系,通过技术改造升级、调整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和多元化经营等措施,争取到“十二五”期末使通钢销售收入翻一番。
7月28日,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鞍钢”)与攀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攀钢”)重组大会在京召开。国内钢铁业最大的一次重组,鞍钢与攀钢的重组案,在酝酿两年之久后,在5月下旬尘埃落定。重组的新公司与本溪钢铁的系列重组完成后,将成为国内产能最大的钢铁企业。鞍钢和攀钢的产品结构互补性非常强。攀钢主要是钢钒、钢轨等,而鞍钢则主要是板材、普碳钢等,这样的合作将产生协同效应。
由于今年以来企业联合重组的步伐加快,上半年我国最大的10家钢铁集团粗钢产量达到14105.87万吨,占全国粗钢总量的43.65%,比上年同期提高2.76个百分点,全行业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走内涵式道路
中钢协秘书长罗冰生认为,钢铁业要转变依靠大量资源投入来发展的路子,要走内涵式道路,即通过节能减排来促进钢铁工业发展,而不是增加资源消耗;实现与资源、生态协调发展。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很多钢铁企业提高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并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真正让节能减排为钢铁企业的效益作出贡献。
今年上半年纳入钢协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2.15%,吨钢耗新水量同比下降9.06%,外排废水中的化学耗氧量同比下降4.09%,外排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总量同比下降5.02%,烟尘外排总量同比下降3.97%。由于钢铁生产总量大幅增长,工业粉尘外排总量同比上升0.22%。
江苏沙钢集团(以下简称“沙钢”)围绕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投资100多亿元实施的5米宽厚板二期和1450mm中厚板、世界最大容积高炉等五大技改工程项目,到去年10月全部竣工投产,使得沙钢的资源、能源进一步优化配置,现有生产线的产品结构、工艺结构布局更加科学有序,实现了集约化生产,专业化分工,企业的生产效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生产经营指标有了大幅度提高。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钢”)则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建设节能减排项目,为未来的“绿色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年上半年,太钢吨钢综合能耗、万元产值能耗、吨钢耗新水均创出最好水平,吨钢化学需氧量、烟粉尘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继续大幅度下降。
打破国际垄断
海外铁矿石是制约中国钢铁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钢铁企业长期严重依赖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和必和必拓三大国际矿企的局面正在悄然发生变化,铁矿石国际垄断有望被打破。
铁矿石谈判的极端被动地位及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把中国钢铁企业逼向背水一战的尴尬境地,也促使这些企业在海外矿山收购战中开始了前所未有的绝地反击,一场以中国企业为主角的矿山收购大幕开启。
日前,国家发改委在同一天发布了批准武钢集团收购中利联(香港)矿业公司部分股权,以及联合广新外贸集团和锦兴国际控股公司收购马达加斯加苏拉拉铁矿矿权两个项目的公告。以上两个项目涉及已知铁矿石总储量超过20亿吨,如果项目得以顺利实施,这部分铁矿石对于外矿依存度超过80%的武钢集团将不仅仅是雨露甘饴。武钢集团有信心要在未来5年内实现铁矿石自给自足。
“走出去”的武钢集团仅仅是近两年中国钢企突破日益恶劣的铁矿石市场困境的一个缩影。目前,在国内还有一大批和武钢集团一样的钢铁企业正驾驶着“资本战车”在国内及海外市场收购矿山,勾勒出属于中国钢企自己的矿山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