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IPO的沪港选择
2010-09-06张铭
张 铭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迅猛。香港联合交易所(以下简称“香港联交所”)在全球跨境上市宗数和平均融资额上稳坐冠军交易;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2009年上市融资额排名全球第二位,市值排名跻身第六位。中国两大金融重镇相互呼应,一个互补词汇应运而生:Shang Kong。
2010年7月,安永公布《跨境上市回顾及热点评析》,报告显示,沪港有望成为全球跨境IPO枢纽,Shang Kong一词在当今资本市场上的地位,不容小觑。
香港:跨境枢纽位置凸显
安永报告调研时间自2000年至2010年上半年,重点调研对象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全球最主要的4个证券交易所,即香港联交所、纽约泛欧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纽交所”)、伦敦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伦敦交易所”)、纳斯达克股票交易市场(以下简称“纳斯达克”);第二部分是巴西、俄罗斯、印度及中国内地(即“金砖四国)企业在4个主要证券交易所的跨境上市情况。
报告显示,过去10年,4个主要证券交易所跨境上市宗数为1114宗,其中金砖四国企业有578宗,占52%;融资总额3660亿美元,其中金砖四国企业融资额为2480亿美元,占68%。总体来说,过去10年全球跨境上市项目稳步上升。
在这张成绩单上,香港联交所以绝对优势占据榜首。在过去10年,香港联交所吸引了409宗跨境上市项目,融资总额达到1712亿美元。同时,自2005年以来,香港联交所就超过了纽交所,在上市平均融资额和上市宗数两项指标中遥遥领先。
安永大中华区高增长市场主管合伙人兼中国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何兆烽告诉记者,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企业多为跨境企业,本土企业仅占9%,而纽交所和纳斯达克则以本土企业为主。2005年,中国A股市场进行股权分置改革,IPO停滞,很多内地企业因此转战香港。2006年,中国工商银行在香港上市,开启内地大型国企赴港大潮,因此,香港联交所能稳坐排头,内地企业功不可没。
这种局面在全球金融危机后有所改变。何兆烽说,最近两年,非中国内地企业到香港募集资金金额有所上升,2009年募资总额达到44.1亿美元,2010年仅上半年就达到34.2亿美元。非内地企业到香港跨境上市趋势增加,令香港成为真正意义全球跨境IPO枢纽。
上海:增势迅猛空间广阔
自2000年以来,中国内地企业在全球跨境上市宗数及融资总额上均占据首位,这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直观表现。作为中国的“主板”市场,上交所市值总额增长了整整10倍,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证券市场。
2010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共有175家公司上市,总募资额达人民币2153亿元,已经超过2009年全年1879亿元的记录。2010年第二季度,内地新股上市活动依旧保持强势。A股方面,沪深两市共有84宗上市项目,总募资额为人民币971亿元,其中,98%的募资额来自深圳中小板和创业板的83宗上市项目。
何兆烽称:“这与第一季度我们预测的结果一致:中小企业上市热潮方兴未艾,此趋势在一定时期内仍将持续。再加上农业银行已于7月6日实施网上申购,其596亿元的募资金额无疑将是今年A股首发上市中最大规模的项目。”
何兆烽认为,万众瞩目的上交所国际版可能在2010年底或2011年上半年正式推出。他透露,目前包括中移动、新浪、阿里巴巴等企业表示希望回归国际版外,已有不少于23家跨国公司有兴趣要在国际版上市(见下表)。这些企业在中国内地都有庞大的市场,他们希望通过在中国上市,扩大品牌效应,同时也借助中国A股市场极好的流动性,募集发展中国市场的资金,并对冲汇率风险。
Shang Kong:定位不同优势互补
何兆烽表示,香港联交所与上交所的发展都非常迅猛,但在未来争取跨境上市企业中,他们并非竞争关系,而是基于各自定位,取长补短,共同形成全球跨境IPO的枢纽。
“Shang Kong是一个互补的词汇。香港联交所是一个规模比较小的交易所,但它提供了很大的平台给非本土企业,这吸引了很多新兴市场的企业,他们希望通过香港的平台,募集到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资金,从而持续发展。而A股国际版则将吸引有意发展中国市场的大型跨国企业。”
何兆烽表示,香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际金融中心,经过多年的发展,法律规则和市场机制都比较完善,金融投资产品和金融人才非常丰富。过去几年中,很多中国内地大型企业在香港上市,通过香港这个国际资本的窗口和平台,募集国际资金。
而上交所作为中国主要股票市场所在地,其国际版一旦推出,势必形成优势品牌。“中国有非常庞大的人民币资金投资市场,未来5到10年,这一市场的庞大潜力将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