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联合醒脑静治疗肝性脑病 26例
2010-09-06敬小华青海省中医院肝胆科西宁810000
敬小华 青海省中医院肝胆科(西宁 810000)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系严重的肝功能失调或障碍所致,以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性综合征。近年来,我们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用中药灌肠联合醒脑静的方法治疗肝性脑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所选 48例 HE患者均为我科住院病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6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6例;年龄 31~67岁,平均 51.2岁;HE分级:I级 12例,Ⅱ 级9例,Ⅲ 级 5例;HE病程为 1~3d,平均 1.46d;对照组 22例,其中男性 18例,女性 4例;年龄 30~64岁,平均 52.3岁;HE分级:I级 10例,Ⅱ 级 8例,Ⅲ级 4例:HE病程为 0.5~2 d,平均 1.24 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HE程度、发病时间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肝性脑病符合 HE I~Ⅲ级的诊断标准[1]
治疗方法 两组均积极给予去除诱因、限制蛋白摄入、保肝、调整支链氨基酸及芳香氨基酸比例,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及酸碱代谢紊乱、对症等西医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组成:大黄、枳实各10g,石菖蒲、郁金、乌梅各 15g,赤芍 20g。 水煎取汁100mL保留灌肠,1次 /d,并予醒脑静20mL静滴1次 /d;对照组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乳果糖 20mL口服,3/d或60m L灌肠,1次 /d。观察项目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的变化,治疗前后分别查血氨和肝肾功能等及进行数字连接试验(number connect test,NCT):在一页纸上随机排列 1~25个数字,记录被试者按顺序连接数字所用的时间,及发生错误时纠正错误所需时间的总和(正常值为 10~66s,大于 66s为异常,延长者有诊断意义)。
疗效标准[2]显效:6h内安静、清醒,10d内无肝性脑病发作;有效:48h内安静、清醒,但 10d内再次肝性脑病发作;无效:48h后清醒或 48h内转清醒,但 10d内多次发作、恶化。
统计方法 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
治疗结果 1清醒时间 治疗组清醒时间(h)平均为18.5±11.2,对照组为25.3±1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 两组血氨、NCT水平变化 两组治疗前后血氨、NCT均有显著变化,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显著(P <0.05)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氨、NCT变化的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氨、NCT变化的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
组 别 n血氨 (μ mol/L)治疗前 治疗后NCT(s)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26108.6± 32.644.9± 26.9△▲ 74.4± 8.248.7± 16.9△▲对照组 22105.7± 23.361.5± 21.7△ 75.8± 7.359.8± 22.1△
3 临床疗效 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显效率为 34.6%,总有效率为 88.4%;对照组显效 5例,有效12例,无效 5例,显效率为 22.7%,总有效率为77.2%。两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见表 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讨 论 肝性脑病属祖国医学“闭证”、“厥证”等范畴。其病位在脑(心),与肝、脾关系密切。其病机以痰热瘀血蒙窍,神明失用为主。肝主疏泄,可助脾胃升清降浊,若肝失调达,气机郁滞,横逆乘脾,脾失升清,胃失降浊,腑气不通,湿浊痰瘀内生,瘀血内郁而化热,神明受扰,不能主事。治疗应以清热解毒、通里攻下、活血化瘀、化痰开窍为法。治疗组所用灌肠中药中大黄清热解毒、通腑泻热、活血去瘀,《神农本草经》称大黄“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合五脏”。配以石菖蒲豁痰开窍,理气醒神;枳实行气消滞、化痰散结;郁金理气活血;再加赤芍凉血活血,乌梅味酸生津、涩肠止泻,可制大黄泻下太过。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豁痰开窍、通腑理气活血之功。现代研究显示,乌梅含大量柠檬酸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可酸化肠道,抑制肠道菌群,促进肠蠕动,收缩肠壁保护肠黏膜,促进药物成分溶解,降低血液中氨的含量;大黄可具有对免疫功能双向调节保肝抑菌得不及减轻肠源性内毒血症,稳定机体内环境减少氨的产生并促进氨的排泄,促进肝细胞再生[3]。通过促进肠蠕动、致泻、抗菌而发挥肠道去污作用,减少肠源性内毒素的产生和吸收,减少氨的产生并促进氨的排泄;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减轻肝脏损伤,使内环境稳定而提高生存力。上述药物保留灌肠能充分与肠道接触,无肝脏首过效应,可以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药物可刺激直肠壁的自主神经,引起反射性肠蠕动,促进肠腔内的粪便排泄,可减轻患者的腹胀,促进有毒物质排出体外。
醒脑静注射液是以安宫牛黄丸为基础研制而成的中药注射液,其主要成分为麝香、冰片、栀子、郁金、牛黄、牛角等,具有醒脑开窍、行气活血、清热解毒等功效,用于治疗气血逆乱、神志昏迷、抽搐、酒毒攻心等重证。麝香气味芬芳,善于走窜,具有良好的开窍通闭性能;冰片也有辛香走通诸窍的功能,且有清热解毒、止血功效,能协助麝香发挥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郁金归心、肝、肺三经,是行气活血、化痰开郁、清心宁神通窍的重要药物,能协助以上两味药开窍通络;山栀为清热解毒药,数药相配,具有醒脑开窍、清热凉血、行气活血和解毒止痛等功效。醒脑静注射液为保护脑髓,促使神识恢复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药理研究表明,醒脑静中麝香有效成分麝香酮具有极强的醒脑开窍功效;栀子具有脱水、利尿、降低脑水肿的作用,可与西药脱水剂起协同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醒脑静[5]具有兴奋呼吸中枢,增加中枢对缺氧的耐受性,调节血管收缩,清除氧自由基,改善脑微循环,干扰或减缓神经细胞凋亡进程及类似阿片受体拮抗剂作用,从而促进患者清醒。综上所述,我们运用中药灌肠联合醒脑静既可改善局部微循环、又可发挥整体调理之功,减少肠源性内毒素的产生和吸收、明显降低血氨,缩短清醒时间,提高患者清醒率,从而有效治疗肝性脑病。
[1]王宇明.肝性脑病的定义、命名和诊断 [S].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5):305.
[2]贾 林,张美华.肝性脑病的定义命名诊断和定量标准修订方案的新进展 [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3,11(12):2008~2010.
[3]毛德文,龙富立,邱 华,等.大黄及其复方拮抗肝衰竭的研究概述 [J].陕西中医 ,2009,30(5):636.
[4]韩文刚.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中风昏迷 36例 [J].陕西中医,2005,26(7):666.
[5]谢蔚玖.重症病毒性肝炎并发肝性脑病的机理与治疗 [J].陕西医学杂志,1993,22(8):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