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池州学院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0-09-06杨广艳

池州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池州体育锻炼我院

杨广艳

(池州学院 体育系,安徽 池州 247000)

池州学院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研究

杨广艳

(池州学院 体育系,安徽 池州 247000)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池州学院500名在校生进行有关体育锻炼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池州学院学生锻炼次数偏少,男生好于女生,女大学生的锻炼现状不容乐观;(2)池州学院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积极,目的明确,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丰富业余生活为主,但对体育锻炼知识的了解不足。(3)在锻炼项目的选择上,男生经常参加的项目主要是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排球等;女生是羽毛球、乒乓球、跑步、形体健美操、交谊舞等。锻炼形式以“和同学或朋友一起”为主;(4)没有时间、学习任务重和锻炼设施不足等是影响大学生参加锻炼的客观原因,而主观上“懒惰”和“没有恒心”成为大学生需要克服的主要障碍。

池州学院;学生;体育锻炼;现状

祖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人,特别是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他们在大学阶段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对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维持身体健康乃至坚持终身体育锻炼都有积极的影响。了解和掌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态度和行为特点,对于有的放矢地落实学校各项体育改革措施,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体育需求,确实加强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改善体育锻炼习惯,落实“阳光体育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池州学院大一、大二学生。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3份,其中有效问卷480份,有效率为99.4%。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收集了大量有关学生体育锻炼态度、行为以及学校体育教学、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资料,为本文的研究作了全面而科学的参考。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选题的角度设计了《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问卷》,于2009年6月对研究对象进行施测。

1.2.3数理统计法 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 12.0 for Windows软件包完成。

2结果与分析

2.1 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活动时间及时间分布

表1的调查结果显示,有80%之多的学生每周至少参加1次体育锻炼,其中每周3次以上的占总人数的25.4%,每周2次的为31.9%,每周1次的为26.3%,还有16.4%的大学生没有参加锻炼。在持续锻炼时间上,每次锻炼 30分钟以上的为57.5%,另有大约20%的大学生锻炼时间在20分钟以下。根据1997年规定的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标准(即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不低于3次,每次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具有与自身体质和所从事的体育项目相适应的中等或中等以上负荷强度者),我院学生体育人口占其总人数的25.4%,低于全国16~25岁年龄段的体育人口比例(33.4%)[1]。男、女大学生相比,男生体育人口占男生总人数的36.3%,女生体育人口占女生总人数的11.7%,男生体育人口比例明显高于女生。在时间分布方面,30.6%的学生选择早晨锻炼,10.9%的学生选择中午锻炼,58.5%的学生选择下午锻炼.以上结果说明,多数学生能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每周至少一次以上),每周2次以上的占大约一半,男大学生参加锻炼情况明显好于女生,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不容乐观。锻炼时间的分布与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不足关系密切,学生客观上将锻炼交错进行。

表1 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

2.2 体育锻炼的态度和目的

在体育锻炼态度方面,79.1%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在生活和学习中占有“重要”或“比较重要”地位,这一比例略低于每周至少一次的体育锻炼比例(83.6%),说明体育锻炼的态度和具体行为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但学生对锻炼价值和相关运动知识“很了解”或“了解一些”的占75.8%,其中“很了解”的仅占10.8%。进一步了解发现,“喜欢或比较喜欢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为70.3%,“想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的为69.7%。可见,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锻炼态度比较积极,有望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但是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相关知识的了解很不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体育锻炼目的调查结果显示(表2),我院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男女生人数比例分别高达83.3%、84.6%。这一结果略低于刘一民等(2001)对全国大学生的调查结果“以健身为目的人数89.6%”。“娱乐休闲、丰富生活”男女生选择人数均过半,“缓解压力,促进心理健康”,男女生分别为40.8%和40.9%;以“提高个人身体形象”为目的的男女生分别为36.1%和45.2%;“促进人际交往”、“实现个人价值”、“消磨时间”选择比例较少。看来,我院男女生均认为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这正是体育运动的主要价值和功能所在。体育锻炼既是一种身体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它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也有益于心理健康[6],体育锻炼在缓解压力和促进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逐渐得到大学生的认可,体育锻炼对身体自我形象和社会适应方面的提升作用也有一定的了解,而且更多的女生认为体育锻炼对提高个人形象具有更高的作用,这可能与男女生喜欢的运动项目不同有一定的关系。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我院学生参加锻炼的目的比较明确,主要是为了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丰富业余生活,这从另一个方面也反应出他们对体育锻炼的价值和功能的认识比较客观、全面,体育锻炼功能的多元化正在逐渐被人们所了解和认可。

表2 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

2.3 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和组织形式

对大学生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调查发现(见表3),男生以运动量较大、对抗性较强的球类运动为主,调查人数中有超过一半的男生经常打篮球、羽毛球,其他排在前十位的依次是乒乓球、足球、排球、跑步、网球、武术、太极拳、器械健美。女生则选择轻巧灵活、对抗性较弱的项目进行锻炼,最受女生欢迎的是羽毛球,其次是乒乓球,排在前十位还有跑步、形体健美操、交谊舞、篮球、跳绳、排球、太极拳以及踢毽子。我院可以根据学生的运动喜好改进体育课程设置,并积极开展各种相关的课外体育活动,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进一步促使其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此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体育课中的计时跑一贯受到学生们的排斥,而在课外锻炼中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经常跑步锻炼。可见,慢速、轻松的健身跑在课外锻炼中还是比较受欢迎,应该在大学生中大力宣传和推广健身跑。这一方面是由于健身跑的锻炼效果非常明显,另外还可以大大弥补高校因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不足对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带来的不良影响。

表3 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前十位)

在组织形式方面,有79.2%的学生选择和 “同学”或“朋友”一起锻炼,其他形式分别为“自己”占13.9%、“俱乐部或团体”占4.0%、“和家人一起”占2.8%。可以看出,学生选择的主要锻炼形式是和同学或朋友一起参与,参加有组织的体育俱乐部或体育团体的人数很少。可能是在集体活动中不但可以充分体验运动的游戏性、趣味性和竞争性,另外,这种方式还可以促进同伴间的相互交往,加深感情。而参加体育俱乐部或体育团体的人很少,这与学校内外环境有一定的关系,一是学校内部体育社团建设发展力度不够、体育俱乐部建设没有跟上,二是学校外围大环境没有适合学生健身的健身俱乐部。因此我校应加强有组织的体育俱乐部建设,或者采取一定的方法鼓励和帮助学生成立自发锻炼团体,以此来满足学生在锻炼形式上的需求,从而促使其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2.4 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影响我院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可以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表4可以看出客观上“体育锻炼设施不足”成为影响我院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最主要原因,依次是“没有时间”、“学习任务重”、“没有自己喜欢或擅长的运动项目”、“没有合适的锻炼团体或同伴”、“缺少专人辅导”、“身体素质或运动能力较差”;主观上影响大学生参加锻炼的原因,“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占48.6%,“懒惰”占47.9%,“害怕受伤”占7.1%,成为影响他们参加体育锻炼不可忽视的因素。

综合来看,在影响因素中排在首位的是“体育锻炼设施不足”,这与我校刚迁到新校区各项配套实施没有跟上有一定关系。“没有时间”是一个比较有弹性的因素,而“学习任务重”是当代大学生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那么,引导大学生处理好生活、学习和运动锻炼的关系,使其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是非常必要的。除此之外,主要就是学生自身主观因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积极探索各种方法和措施来克服大学生参加锻炼的惰性,激发其内在锻炼动机,调动其参加锻炼的积极性,帮助他们不断加强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决心,将成为各高校和教育界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点课题。

表4 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3 结论与建议

第一,我院多数学生能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但锻炼次数偏少,男学生参加锻炼情况好于女生,女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不容乐观。建议我院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方面的工作,高度重视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状况。

第二,我院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比较积极,对锻炼价值和功能的认识比较客观、全面,学生参加锻炼的目的明确,但对体育锻炼知识的掌握明显不足。因此,我院应在体育教学中加大体育知识的传授力度,通过各种形式全方位地进行宣传介绍,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锻炼常识的了解和运用。

第三,在锻炼项目的选择上,男生经常参加的锻炼项目依次是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排球、跑步、网球、武术、太极拳、器械健美;女生是羽毛球、乒乓球、跑步、形体健美操、交谊舞、篮球、跳绳、排球、太极拳以及踢毽子。锻炼形式主要采取“和同学或朋友一起”进行锻炼。建议我院应加强体育课改革力度,灵活选择课程内容,积极开展各种相关的课外体育活动,建立、健全高校体育俱乐部或体育团体,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自发组织锻炼团体。

第四,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主要是锻炼设施不足、没有时间、学习任务重、没有自己喜欢或擅长的运动项目、没有合适的锻炼团体或同伴等,而主观上“懒惰”和“没有恒心”成为影响其参与体育锻炼主要障碍。高校应指导学生处理好生活、学习和运动锻炼的关系,帮助他们不断加强坚持锻炼的决心,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针对“害怕受伤”,应多进行体育锻炼的专业指导以及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以免因噎废食。

[1]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2001)[R].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31-32.

[2]北京市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的调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71-72.

[3]刘一民,等.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1):28-31.

[4]常生,等.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现状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1305-1307.

[5]丁雪琴,等.体育运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1998(5):83-87.

[6]陈海春.福建省汉族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干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3):92-94.

[责任编辑:束仁龙]

G80-05

A

1674-1102(2010)03-0146-03

2010-04-19

池州学院引进研究生项目(XYK200705)。

杨广艳(1980-),女,江苏连云港人,池州学院体育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质与健康。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池州体育锻炼我院
池州学院二级学院商学院简介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池州武傩文化研究
新四军第七师沿江团池州抗战述评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晚唐池州诗人张乔三考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
人本位理念在我院体检中心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