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浅析
2010-09-06唐官莹
■ 文/唐官莹
民族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浅析
■ 文/唐官莹
三都水族自治县作为民族贫困地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其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规模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作者建议抓好“七个突出”。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加快贫困地区特别是民族贫困地区的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规模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三都水族自治县为例,试作分析。
三都自治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月亮山腹地,总面积2400平方公里, 辖10个镇11个乡,总人口34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97%,水族人口占65%。2009年末,GDP完成14.13亿元,财政总收入85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74元。
农业经济发展迅速,但积累不足。改革开放31年,全县农业总产值由0.24亿元增长到2009年末的6.92亿元,年均增速11.5%,纵向比发展非常迅速。30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以11.9%的速度增长,但现金收入所占的比例仍然较低。经济积累不足,支撑农业产业化发展困难还较大。
主导产业结构基本形成,但规模较小。“十五”以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以“畜、果、菜、竹、茶”和劳务输出为基本框架的主导产业结构。但是,主导产业连片规模还较小,支撑产业化发展不够。
农业产业化发展有所起步,但层次较低。先后引进、扶持和创办三都甜茶公司、三都酸厂、金鸟木业等涉农企业,成立各类农业经济合作组织38个。但这些企业规模均较小,经济合作组织结构松散,带动能力较弱。
农产品销售市场稍有开拓,但竞争力弱。目前,无公害蔬菜远销广东,水晶葡萄远销湖南及贵阳等省市,九阡李、橙脐、椪柑、香米等农产品在省外均有部分销售。但由于生产基地规模较小,加之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市场占有率较低,很难带动产业链发展,农民受益程度仍然不高。
发展的政策环境有所改善,但努力空间还较大。近年来,出台了加大招商引资、改善投资软环境、鼓励干部职工留职离岗带薪创办产业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要的投资环境机制还需较大改善,招商引资的利益分配机制尚待完善,基地认定、农产品认证、经纪人队伍建设、融资平台建设、农村土地流转、涉农资产整合等多方面的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
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但思路还不够宽。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以来,把干部思想大解放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通过培训、挂职、考察等多种方式让干部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但是,面对“两高”(厦蓉高速公路、贵广快速铁路)过境建设、国家加大投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国家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如何结合实际,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干部思想解放还不够,思路还不够宽。
抓好“七个突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要围绕抢抓“两高”过境建设和机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龙头为依托,突出发展“畜、菜、果、竹、茶”五大优势主导产业和劳务输出,结合民族地区群众的种、养习惯,抓好“七个突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突出干部思想解放。一是每年制定《干部培训计划》,把涉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培训内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得到进一步培训。二是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让干部不断解放思想,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设立经常性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关课题,使干部在承担课题过程中思想得到不断解放,逐步适应发展的需要。
突出农业产业规划。抢抓“两高”过境三都建设的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市场需求,结合资源优势,认真抓好农业产业规划,高起点编制了《三都水族自治县有机循环农业产业规划》,并按照黔南州“185农业产业化工程”的要求,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突出龙头企业的培育引进。一方面,立足现有企业的改造和资产存量的优化重组,通过“政策倾斜、项目优先、全面服务”来重点扶持培育一批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品牌、有前景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另一方面,制定优惠政策,主动出击,外出招商,引进一批较有实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驻,较快带动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同时,要加大金融部门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支持。
突出基地规模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前提。要围绕龙头企业加工需求,高起点规划,多渠道筹资,结合各区域的气候特点和资源优势,着力抓好优质粮油、畜牧、水果、蔬菜、竹产品、茶叶、特色种植生产基地建设。要充分调动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突出优势品牌建设。围绕资源优势,抓好优势品牌建设。开发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并加强对农产品品牌的认定、评选、商标注册、产品推介等服务工作。整合现有的名优、特色农产品品牌,在已创商标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工艺开发,扩大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强化优质农产品宣传推介工作,重视“博览会效应”,积极组织好龙头企业参加国内重要的展销、展示、洽谈会,广泛宣传、展示名牌企业和产品,通过多种途径打响农产品品牌,树立和维护地区产品形象,扩大市场影响,提高竞争力。
突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人才引进”以及“智力引进”工作。二是加大乡土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大农村科技二传手培养力度,培养出更多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农村实用人才。三是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强与省内外高校联合,加强农村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四是借助科技特派员工作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抓好科技入户工作。五是大力培训经纪人队伍,努力提高经纪人队伍的整体素质。
突出加强领导。一是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实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服务功能。二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把乡村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三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四是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五是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作者系三都水族自治县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