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铜仁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思考

2010-09-06李再勇

当代贵州 2010年16期
关键词:铜仁生态旅游

■ 文/李再勇

铜仁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思考

■ 文/李再勇

面临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战略性机遇,铜仁地区正着力夯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优化发展环境、调优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动力,努力谋求在积极应对挑战中抢抓机遇、加速奋进、提质发展。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中央作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决策为铜仁地区依托资源优势,推进跨越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现状和优势

铜仁地区位于贵州省东部,辖八县一市一特区,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09.0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68.4%。长期以来,由于受发展基础、区位条件、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铜仁地区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面临着人才支撑乏力、劳动者素质不高,城市承载力弱、城镇化水平低,交通基础滞后、对外通达率不高以及投资量小、保障不足等实际困难。

正是长期的欠发达、欠开发,以致铜仁地区资源利用少、环境破坏小、原生元素多、生态保持良好,从而形成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体现出独有的优势。铜仁地区除了山水美丽如画,更有历史文化形神兼备,各民族大融合、长聚居的文化交融助生了美丽纷呈的文化世界珍奇景观。如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麻阳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佛顶山为代表的生态资源优势;以民族文化、山水文化、红色文化、佛教文化为代表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以锰、钒、钾、紫袍玉带石、国画石为代表的矿产资源优势,以及丰富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

随着杭州至瑞丽、铜仁至大龙、思南经石阡至剑河高速公路,沪昆快速铁路、渝怀铁路(复线)以及铜仁凤凰机场、乌江航运码头等一批支撑跨越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相继建成,铜仁东邻湖南、北接重庆的“黔东门户”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环境将不断优化,资源转化空间将明显提升。

机遇与挑战

当前,在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在国家实施房地产调控、货币信贷政策调整、高耗能行业压缩等加强市场流动性管理的宏观调控举措的新要求下,在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的新任务下,铜仁地区面临着增速与提质、开发与保护、减排与升级以及扩大城市规模与提升城市内质等双重压力。同时,也面临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战略性机遇。可谓希望和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新一轮战略机遇期,铜仁地区将抓住、用好、用活国家“十二五”规划、武陵山经济协作区规划、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新一轮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和水利建设与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规划建设以及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新机遇,紧密结合自身优势,进一步深化认识,理清思路,做实工作,抓好对接,争取更多更大的支持,着力夯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优化发展环境、调优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动力,实现在积极应对挑战中抢抓机遇、加速奋进、提质发展。

目标与举措

近年来,铜仁地区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铜仁”的主题,大力发扬“宁愿苦干实干,不能苦等苦熬”的精神,着力实施“构建两带两圈产业体系,推进六个新跨越”发展战略,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特别是以梵净山为龙头的文化旅游产业实现了率先突破。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244.5亿元,增长12%;财政总收入完成27.1亿元,增长17.4%;旅游人次达650万以上,增长59.8%,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6%。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铜仁地区将依托资源优势,以发展营养健康产业为方向,坚持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让铜仁的经济在青山绿水中增长,社会在和谐稳定中发展。

以交通、水利、电力、通信为重点,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新跨越。

围绕夯实支撑跨越发展的基础,加快推进高速公路、铁路、机场、乌江航运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破制约铜仁地区发展的交通瓶颈,努力形成快速融入黔中经济区,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圈和长株潭城市经济圈的立体交通网络;围绕“人人有安全饮用水喝、人均0.5亩基本口粮田”的目标,按照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的要求,科学规划水源,统筹综合利用,着力夯实水利基础;加强电力、通信建设,不断提升供电保障和网络化服务水平。

以建设铜仁城市经济圈为重点,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新跨越。坚持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管理,扩大城市规模与提升城市质量,加快城乡统筹与城市集群化发展,扩大城市需求与发展城市产业四个并重推进的原则,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围绕建设100万人口规模的贵州省东北部区域中心城市、湘鄂渝黔边区商贸集散地和国际标准旅游城市的目标,进一步拓展铜仁市新城区、优化老城区、建好承接区,进一步推进县级城市集群发展、中心城镇重点发展,加快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宜居指数,积极培育城市产业,激活城市经济,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区城市化率达到40%以上。

以建设梵净山文化旅游经济圈为重点,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跨越。“梵天净土·桃源铜仁”体现了精神领域和物质领域的双重定位和多层含义。物质领域就是自然风光和物质资源,精神领域就是人文风情和精神风貌。铜仁地区长期以来多民族聚居的传统文化倡导朴素、简约的自然美,与中华文化提倡的“和谐”相得益彰,也与水墨画所追求的美感相互衬托。“桃源铜仁”体现了铜仁地区400万各族儿女为了追求和谐康宁的美好生活而不等不靠、迎难而上、埋头苦干、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围绕把梵净山打造成集生态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为一体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把铜仁、江口、松桃、印江、石阡打造成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以成功承办第五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着力夯实旅游基础设施、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创新旅游产业机制,提升“梵天净土·桃源铜仁”对外旅游形象,全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率先突破。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全区旅游人次达到2000万、旅游收入突破180亿元的目标。

以构建乌江特色产业经济带为重点,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新跨越。

打破传统农业模式,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把特色优势农业调整到100万亩茶、100万亩竹、100万亩油茶、100万担烤烟、100万亩生态商品蔬菜、50万亩木本中药材、30万亩花生产业发展上来,把特色优势养殖业调整到生态畜牧业及野猪、大鲵、山鸡、竹鼠等特种养殖业基地建设上来,通过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到“十二五”末,全区农产品加工率达到40%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60%以上。

以构建玉铜松循环工业产业经济带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发展新跨越。坚决把住环境影响评价这道关口,坚决守住保护青山绿水这条底线,正确处理好淘汰落后企业与加快产能升级的关系,以“一带四区”建设为平台,以优势产业建设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转变方式为主线,坚持走以锰、钒、石材为主的资源兴工,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围农兴工,以旅游商品加工为主的旅游兴工等低碳环保工业发展路子。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现有工业产品向下游产品延伸,推进新型循环工业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工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以发展营养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新跨越。坚持营养健康产业发展的方向,按照用生态化发展产业、用产业化建设生态,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基本思路,大力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改善、生态产业发展三大工程,把竹、茶、油茶、木本中药材等农业生态产业与林种结构优化以及梵净山、麻阳河、佛顶山等重点生态区建设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林比重。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生态经济占生产总值60%以上。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必须切实抓好落实民生保障、优化发展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增强融资能力、实施人才战略、提升执行能力六大保障性措施,着力增强内生动力和外助动力,以优势带动方式转变、以产业促进结构优化、以活力驱动转型升级,努力实现铜仁地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作者系铜仁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

猜你喜欢

铜仁生态旅游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护好梵净山讲好绿色铜仁发展故事
唱响美丽铜仁 助力自然遗产保护
诗书画苑
铜仁学院李秋焘作品欣赏
旅游
生态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