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扩大内需的目标与途径
2010-09-05师颖新李桂荣
师颖新,李桂荣
(大连民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辽宁大连 116605)
论中国扩大内需的目标与途径
师颖新,李桂荣
(大连民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辽宁大连 116605)
中国扩大内需应以提高家庭消费率和劳动者报酬、促进城镇化和发展第三产业为目标。探讨家庭、企业和政府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不同的途径对扩大内需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可以使用的手段有:考虑对西部地区减税,提高工资水平同时不致使劳动岗位减少,优先减少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的负担,并将部分国有企业的利润投入到社会保障中去,进行政府公共部门的改革。日本的经验表明,扩大内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目标和实现的途径。
扩大内需;目标;途径
一、引言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消费、投资和净出口。随着 2009年超越德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也日益增加。
投资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是产能过剩在一些产业已经显现,如果国内消费市场不能够迅速发展,而出口一旦受阻,进一步增加投资的结果,只能导致产能过剩加剧。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以家庭消费为主的内需市场,就成为中国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重点。
那么,扩大内需应该以什么作为目标?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途径呢?大体有一些共识。比如: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提高家庭消费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1];增加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支出,减少家庭预备性储蓄;政府减税,藏富于民;企业、尤其是占有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应该增加分红,把盈利的一部分用来补充社会保障基金缺口等[2]。
以上这些目标中实际上存在着另外的问题: (1)目标之间存在着不一致的地方。例如,提高劳动者报酬和减税,有可能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这与增加公共支出有矛盾之处;(2)实现目标的途径不够明确。即使相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途径,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也不同。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的主要观点是:(1)扩大内需应该有系统的目标体系;(2)扩大内需的目标应该与实现的途径相结合。城镇化和发展第三产业对扩大内需至关重要;(3)应该研究不同途径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4)一般均衡的观点很重要;(5)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
二、扩大内需的目标
所谓扩大内需,实际上指的是扩大国内投资、消费、政府支出的总和。其中家庭消费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因为投资可能过剩也可能不足、政府的支出也会随着经济状况发生较大波动,而家庭消费总体来说比较平稳。家庭消费的稳定增长对扩大内需具有最重要的意义。但家庭消费能力受到家庭收入的制约,当前家庭收入主要是劳动报酬。本文首先对家庭消费率和劳动报酬分别进行分析。其次探讨城镇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增加居民收入的关联性。最后,从一般均衡的观点对扩大内需的目标进行评价。
1.家庭消费率
家庭消费率指的是家庭消费在 GDP中所占的比例。从图 1可以看出,中国的家庭消费率在1980年代超过 50%,近年来一直持续降低,2007年下降到 35%。而同期美国的家庭消费率达到72%,发达国家一般都超过 60%,大多数国家在50-60%之间。所以,为了扩大内需,首先就要提高中国的家庭消费率,争取在数年内使其恢复到 50%,以后再逐步提高。也就是说,家庭消费需要提高 40%以上,再加上近 10%的经济增长率,实际上家庭消费就比现在增加大约 50%,这样的增加,一定会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图1 家庭的消费率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支出法 GDP的构成计算得来。
为什么中国的家庭消费率如此低下呢?普遍认为家庭收入(主要是劳动力报酬)低下是其主要原因。另外,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公共支出不足,也导致人们不敢多花钱。所以,扩大政府的公共支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2.劳动者报酬
劳动者报酬比例指的是 GDP中劳动者报酬所占的比重。劳动者报酬低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从表 1可以看出,美国从 1960年到 1998年近 30年间,劳动者报酬的比重始终保持在65%左右。而在中国,从1995年的51.4%,一直下跌到 2007年的 39.7%。同时,资本所得惊人,而且逐步提高。生产税虽说有所波动,但也远远高于美国的水平。当前企业和政府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过大。应该尽快使中国的劳动者报酬达到 GDP的 50%以上,也就是说恢复到 1995年左右的水平。
表1 按收入法GDP的构成 %
劳动者报酬比例偏低的原因,一是因为长期实行高积累、低工资制度。另外,企业、尤其是垄断性国有企业很少分红,而将大部分企业利润留存,用于扩大再生产。这也部分导致了产能过剩的状况。还有,近年来产业结构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由于农业的劳动者报酬比例高,而工业的劳动者报酬比例较低,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制造业。如果能进一步进行产业升级,把劳动力转移到劳动者报酬高的服务业,劳动者报酬则有可能进一步改善。这就是常说的城镇化。
3.城镇化和服务业的发展
中国农村人口约占 55%,把农村大量的过剩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据专家测算,中国城市人口每增加 1%,可拉动 GDP增长 1.5%。近年的城镇化率平均为 1.44%,每年可以增加消费1 144亿元左右。如果把目前45%的城镇化率提高到发达国家的 75%~80%的水平,至少可以带来 20~30年的持续增长。因为劳动力的转移会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带来消费的增长。同时,城镇化也需要与之相配套的住房、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这也形成了新的需求。
城镇化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也会产生相应的问题。农村居民进入城市后就业问题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目前中国的发展以制造业为主,而制造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要解决城镇化带来的就业问题,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图2表示的是中国第三产业劳动者的比例。现在只有32%,与发达国家的70%~80%相去甚远,即使与发展中国家的 50%也有很大的距离。服务业的发展对中国的城镇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2 第三产业就业者的份额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得来
4.一般均衡的观点
上述提高家庭消费比例、提高劳动者报酬、城镇化以及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都是中国扩大内需的重要目标。同时还应该认识到,扩大内需必须从经济的全局出发来考虑,或者说,需要从包括家庭、企业、政府的一般均衡的观点来分析。
根据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下式成立:
家庭所得 +企业所得 +政府收入 =消费 +投资 +政府支出 +出口–进口
稍加变形,可以成为下式:
(家庭所得 -消费)+(企业所得 -投资)+ (政府收入 -政府支出)=出口 -进口
现在有人主张同时增加家庭所得和消费。这样会引起企业所得或者政府收入下降,企业的投资和政府支出也会下降。内需也可能会随之下降。所以,单纯增加家庭所得或者增加消费的观点是靠不住的[1-2]。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提高家庭消费率和劳动者报酬是中国扩大内需的重要目标。而城镇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来支撑扩大内需的要求。但是,也应该意识到:扩大内需的目标并不简单。需要对扩大内需的途径加以分析,从更加全面的角度来认识扩大内需的问题。
三、扩大内需的途径选择
1.提高家庭消费率和劳动者报酬的途径
根据分析,要提高家庭消费率,首先要提高国民收入中劳动者报酬的比重。所以,可采取的措施包括:(1)减税,如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减轻社会保障负担水平等。(2)提高工资水平,如制定更高的最低工资水平线等。
(1)关于减税。大多数人认为应该对个人所得税实施减税。但是,个人所得税只占中国税收总量的 7%。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直接税(个人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的比例还显得偏低。所以,有必要实施增值税、营业税减税。而资产类税收应该加强。
即使实施所得减税,也应该考虑到具体的方法。根据作者的最新研究[3],如果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所得税减税,西部地区会受到冲击,其政府支出和服务业会有大幅度下降。相反,如果在西部单独实施所得减税,对东部的影响较小,而东西部的家庭消费都会增长,西部的服务业也会增长。
(2)关于提高工资水平。提高职工工资待遇的呼声很高,也很有人气。但是,提高劳动者工资待遇,有可能导致企业减少劳动岗位。劳动者工资的提高,是由劳动力市场决定的。许多附加价值很低的产业,主要靠低劳动力成本来获取利润,如果劳动生产效率提高有限,而急于提高劳动工资,只能导致企业减少雇佣。其实,与周边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近年来增长较快,已经出现了制造业外流的局面。企业要为劳动者支付的社会保险比例很高。如果能降低企业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负担,企业则有可能提高职工工资水平。由于企业社会保障负担减轻产生的缺口,可以考虑扩大社保覆盖面,以及用部分国企的利润来弥补。
2.城镇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城镇化对经济的影响巨大。中国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有 70多个,超过千万的特大城市也不少。如果大量农村人口涌入,有可能出现城市拉美化的景象。而且,大型城市的环境承载能力很多已经达到极限。所以,城镇化的路径与国外很多地方不同,中小城市应该加强。
当前困境是中小城市的经济力量有限,大量人口的涌入,有可能导致工作岗位的不足。有必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实际上中国的第三产业发展又是比较滞后。这与中国的税制、国有垄断企业,以及地方财政都有关系。
服务业普遍实行营业税,与制造业实行的增值税相比较,以营业额为税基的服务业,其实际税负更高。许多服务业部门还存在政府垄断行为,准入门槛很高,民间企业难以进入。在一些比较低层次的服务业部门,却存在着大量的行政收费。因为地方政府的财政普遍困难,很多地方政府把向服务业的收费看成是收入的一部分,限制了服务业的发展[3]。
3.公共部门的改革
扩大内需的很多措施都与公共部门的改革分不开。财政收支改革、社会保障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调整,都会最终影响到内需的扩大。改革开放三十年,渐进式的改革赢得了世界的赞誉,也积累了很多结构性的矛盾。最近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进民退”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如何做到“不与民争利”,同时充实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是一项重大的挑战。
从目前的改革来看,基层政府的财政困难,成为阻碍许多问题的瓶颈。地方政府担负了绝大多数的公共服务,但是缺乏必要的财源。地方财政的差距加大,也成为实现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
4.日本的经验和教训
日本是亚洲第一个成为发达国家的经济体。一方面,日本在高速增长同时也成功地实现了人民收入的增长,实现了城市化,建成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另一方面,虽然从 1980年代开始,日本就提出扩大内需,但是这个目标始终没有实现。而且,比起来强大的制造业,其第三产业的竞争力不足。
日本的成功经验主要是:工业化结合城市化,农村的居民大量涌入城市,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提供了丰富并且高质量的劳动力。同时,由于不断地创新,成为世界最高水平的制造业大国,反过来也为劳动者提供了优厚的待遇。
但是,日本现在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随着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逐步枯竭,劳动报酬迅速升高。过高的劳动报酬促使制造业纷纷转移到国外,国内劳动岗位减少。同时,以往主要依附制造业发展的服务业,没有形成内生发展机制、缺乏国际竞争力。雪上加霜的是,经济不景气的同时,近年来人口迅速老龄化,相应的社会保障支出急速膨胀,加上刺激经济的公共投资不断增加,使得日本的财政状况急剧恶化,成为发达国家中债务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虽然政府一直以扩大内需为目标,但是,劳动岗位的减少、实际工资的下降、以及对将来国家和个人财政状况的不安,都使得人们不敢大胆消费。于是,扩大内需变得遥遥无期。
2009年,日本新一届政府提出了新经济增长战略:发展低碳环保经济、健康照护产业、旅游观光产业、发展科技,扩大和周边亚洲国家的贸易等。虽然民主党政权提出以扩大内需为主要目标,但是,扩大内需不能单纯依靠刺激需求,还需要相应的产业支撑。另外,扩大内需离不开发展外需,内需与外需的关系需要及时调整。所以,扩大内需绝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四、结论
以提高消费率为目标的扩大内需,需要提高劳动者报酬水平和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同时,需要通过二次分配手段,改善中国的收入分配状况。具体来说,就是要减少劳动课税,增加资产类税收,减少目前过高的社会保险缴费,而把国有企业盈利的一部分用来补充社会保障资金缺口,促进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减少预备性储蓄,最终提高家庭消费比率。
要达到以上的目标,可以采取许多途径。比如所得税减税,应该实行西部单独的减税措施。关于提高工资水平,要优先考虑减轻社会保险负担。而不切实际地提高工资水平,反而可能导致工作岗位的减少。
城镇化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其发展离不开第三产业的扩大。这又与地方财政的发展关系密切。所以说,扩大内需离不开公共部门的改革。如何做到“不与民争利”,充实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对于中国是一项重大的挑战。
从日本的经验教训可以看出,某一时代好的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就有可能变成发展的障碍。扩大内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不会一劳永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修正目标、还需要优化相应的途径,才能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1]何骏.扩大内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J].经济研究参考,2009(61):2-22.
[2]金三林.中国消费需求不足的深层次原因及政策取向[J].经济研究参考,2009(66):4-11.
[3]师颖新,李桂荣,丁颖,等.劳动所得减税对中国行业及区域经济影响的一般均衡分析[Z],2010(3).
(责任编辑 董邦国)
Goals and Strategies to Expand China’sDomestic Demand
SHIY ing-xin,L I Gui-ro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Management,Dalian Nationalities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605,China)
In order to expand China’s domestic demand,China should raise the household consumption ratio and labor income,and promote urbanization and service industries.This paper discusses approaches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ousehold,fir ms and government and holds the view that different approacheswill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expansion of domestic demand.It proposes that labor income reductions in western regions should be restricted.Wages should be raised without the reduction of the labor force,the burden of social security insurance to firm be relieved and some profits of SOE should be put into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d public sectors of the government be reformed.The experience in Japan indicates that the expansion of domestic demand is a long process,so goals and strategies can be adjus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goal;strategies
book=7,ebook=177
F120.4
A
1009-315X(2010)04-0329-04
2009-11-08
教育部回国留学人员基金(JYSL-52-2006-331);辽宁省社科基金 (L07DJY068);教育部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09YJA790110)。
师颖新 (1968-),男,陕西乾县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公共经济学、社会保障学研究。